簡體版

第425章 第十九個任務 方鴻漸要直腰 20

陸仁炳同梅校長談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他要接管學校的財務,營建工作。因為他實在是受不了,學校的建設進度了。

他向梅校長仔細講述了他的打算,梅校長當即就決定將財務,以及校舍的營建等工作也交給了陸仁炳。現在學校最大的困難,就是上邊老師卡財務脖子,他們想要的就是徹底控制西南聯大,讓這里的不穩定分子,全部乖乖听話。

本來處在北方的這三所學校,就同南方的官府,不太對付,簡單點說就是理念不同,老師吵著干。就比如,最近上邊要來推廣的導師制,這邊的師生就很不以為然。

來推廣的部委官員,張嘴就是兄弟在英國的時候如何如何,尤其令在場的教授們反感。麻麻滴,就你在英國上的野雞大學,連布萊登大學都比不上,還好意思賣弄。在場的老師哪個不是國外名校,國內大師級的人物。

所以那官員毫不留情的就被懟了回去,這里的師生都有一股子傲氣。他們是全國最頂尖的一批人,是注定的天之驕子。未來這里會走出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勛,2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還有幾百位戰將,烈士。

陸仁炳當然想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讓他們的生活上過得更好一點,爭取能做出更大成果出來。

獲得了學校的自己控制權之後,陸仁炳大概掌控了200萬元法幣的資金,這點資金隨著貨幣貶值,很快就會縮水,這也是一幫教授們過的越來越窘困的原因。最後原計劃的鐵皮屋子都給弄成了茅草屋。

陸仁炳將,房屋的建設工程,陸仁炳準備發包給當地的鄉紳,材料,資金什麼的都由他們自己先墊付付。同時將原先的計劃擴大了數倍,預計最後將會達到數百萬法幣。

規模大的同時,這個項目也就吸引了更多的本地勢力參與,競爭就越激烈,最後的花銷就越節省。反正陸仁炳采用的就是後世常用的套路,將一干士紳官員都套進了聯大房地產項目。

然後就是對已經建成的,肥皂廠,洗衣粉廠,玻璃廠等工廠,進行第二輪融資擴張,吸引更多的資金和勢力進入學校的產業。在此基礎上,陸仁炳又結合學校的實際,開辦了機械廠,鋼鐵廠等,生產一些常規的機械設備,並且開始建立設備維修所,準備為將來生產更復雜的設備打基礎。

東部人口大規模的內遷,導致西南各省人力富裕,有經驗的工人也很容易招到。很多從東部拆過來的機械設備也很容易購買到。這也是陸仁炳能夠迅速過構建各類工廠的原因。

陸仁炳還建立了造紙廠,印刷廠,油墨廠開始印刷期刊,為學校的師生提供筆墨紙硯。

每一份產業,陸仁炳都毫不吝嗇的拿出來融資,允許社會各界的資本進入。因此資金充足,發展上也基本上都是各方一路綠燈。

因此形成了良性互動,工廠發展越迅速,吸引的融資就越多,融資越多,工廠發展就越迅速。正是因為這種大肆的融資,使得陸仁炳有能力趁著滇緬公路,滇越公路沒有中斷的空檔,大規模的從外界購買機械設備等物資,擴大春城的工業基地。

現在法幣還沒有大規模的貶值,大後方有海量的資本沒有出路,陸仁炳就是要趁機,將這些資本盤活,利國利民的同時,自己也能積累大把的資金。

等過了兩年,陸仁炳被評上教授職位的時候,西南聯大方而已經成了工業園的附屬。陸仁炳的教職也成了陪襯。

他現在已經成了大後方最大的企業聯合集團的董事長。這真的不是他願意的,其實他只想好好的做一個學者,沒奈何,實在是西南聯大的人才太多了。隨便扒拉幾個人,做到一塊一聊天,就能堆出一個企業。

這些天才們的口中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只是他們不願意做而已。而陸仁炳恰恰就是那個願意做的人。提前建立攀鋼,在川省建立化工聯合體等等這些工作,都是上趕著就做出來了。

等到抗戰結束的時候,陸仁炳麾下龐大的工業聯合體,甚至已經可以下線小轎車了。當然是那種很原始的那種車型。

不過陸仁炳可以保證是從里到外的純國貨。造點槍,炮,啥的更是不再話下。說實在的,將一堆高級人才扔在窮鄉僻壤搞研究,真的就是浪費。

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他們真的能夠給你創造奇跡。嗯,陸仁炳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方法,就是給錢,給股份。

現在西南聯大的教授們,個個都是大富翁。腰纏萬貫說不上,但是絕對不會有吃不上飯,還要親自下場養豬,釘鞋的慘事發生。

當然發財最狠的是陸仁炳,別看他分出去了那麼多的股份,那麼多的勢力都從他手里吃的腦滿腸肥,最肥的肉方然是陸仁炳自己吃了。在物資匱乏的大後方,陸仁炳的聯合企業,那就是無敵的壟斷巨頭,那不吃撐了才算怪。

從日化到重工,那是要啥有啥,不發財才怪。反正等到四六年,西南聯大北遷的時候,陸仁炳就徹底將企業賣給了那些想來瓜分他產業的好漢們,然後溜之大吉,去了香江。

蘇文紈女士這期間為陸仁炳生了兩兒一女,也混了個教授的職稱。兩個人這個時候都才35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

陸仁炳的身價達到了一億美金,簡直駭人听聞。要不是陸仁炳深諳藏身之道,他早就被吃干抹淨了。陸仁炳的錢,早就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了世界各大銀行的不同賬戶里。

然後等著陸仁炳到香江之後,開創新的輝煌,在那里他將是香江真正的王者。陸仁炳都覺得不可思議,他真的只是想著當個好學者,為國家出一點力就好了。可是拿錢就真的像是長了腿一樣的飛速往他的口袋里跑。

他也沒辦法,實際上到後來他的生意主戰場,根本就不是在大後方了。廣大的淪陷區,都是他產品的傾銷地。甚至盡在咫尺的東南亞,南亞等地區也對陸仁炳的那些產品毫無抵抗力。戰爭年代,物資為王。真是天時地利人和,陸仁炳全都給佔了。

他做到了站著也把錢掙了!

因為霓虹人的轟炸很頻繁,所以這些工廠,校舍建設的時候,都注重了防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