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當齊泰和鐵鉉上殿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淡定從容了。

雖然不至于出錯鬧出笑話,但明顯也很緊張。

二人走進大殿,包括向朱元璋的行禮,都是一絲不苟,不過也能看得出來他們身體緊繃,就連臉上的表情都有些僵硬。

朱元璋開口問道,「你們二人是從兵部轉到戶部的,可還習慣?」

「多謝陛下,微臣定當盡心竭力!」

面對這樣關切的話語,兩個人都神情激動。

朱元璋又說道,「鐵鉉,你是從太學生授予官職的,時日尚短,既然戶部派遣你管理商貿司,這是對你的信任,萬萬不可辜負!」

鐵鉉再次跪地行禮說道︰「微臣遵旨!」

朱元璋又問道︰「咱听說你還沒有字,都已經做官了沒有字怎麼行,這樣吧,咱就賜給你「鼎石」這兩個字,給你做字怎麼樣。」

朝臣們立即吸了一口涼氣!

這可是當朝賜字啊!

這樣的賞賜實在太大!

賜字,就代表了皇帝陛下的認同和贊賞!

這樣的人只要不出什麼大的差錯,就能保證一輩子榮華富貴!

哪怕就是個小官小吏,也會受到重用!

而朱元璋又給幾人賜過字?

鐵鉉頓時大喜,趕緊面伏于地叩首,「多謝陛下賜字!」

大家都明白,朱元璋所賜的「鼎石」二字更是意義非凡!

鼎,乃是權力和權柄的象征。

石,就是基石和柱石的意思!

這樣的字是不可能隨隨便便賜給人的!

眾人不由得齊齊的看向齊泰和鐵鉉二人。

這兩個人,一個被陛下改名,一個被陛下賜字,可謂恩寵無比!

而這兩位又都是三殿下的心月復!

所以眾人的目光又轉向了朱允熥……

朝臣們也似乎察覺出了朱元璋此舉的用意……

在歷史上,鐵鉉就是被朱元璋授予了「鼎石」的字。

而鐵鉉雖然被建文帝排擠出了朝堂,但他的忠心,卻也對得起朱元璋的賜字之恩!

在眾人驚訝的面色之中,朱元璋又開口說道︰「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齊泰鐵鉉二人為人忠孝,勤于政務……今特官升一級,以示嘉獎!魏國公徐輝祖,謙虛謹守,忠勇任事……特賜鈔千錠,絹布百匹……」

「臣等領旨謝恩!多謝陛下!」

徐輝祖也從朝臣之中出列,和鐵鉉齊泰二人一同謝恩。

听到這里,如果文武百官再琢磨不出味道,那就真是愚不可及了!

要知道這三個人,兩個是三殿下親手提拔的心月復,徐輝祖也被三殿下選中,參與平叛,並且立下功勞。

而且徐達的心月復都被派遣進入商務司自薦了,並且得了官職,這是效忠的表現啊!

況且皇帝陛下對三個人賞賜的原因也很耐人尋味!

三個人都有一個「忠」字……

也就是說三個人得到賞賜,不是由于他們的勤,也不是由于他們的勇,而是由于忠!

朱元璋這樣的舉動,簡直就是在鼓勵朝臣們,要效忠支持三殿下呀!

同時也告訴文武百官,支持三殿下才是正確的!就能得到賞賜!

這幾乎已經把太孫之位的人選,說的非常清楚了!

朝臣們已經很驚訝了,可是接下來還有讓他們更驚訝的!

「東宮皇孫朱允熥,誠孝仁德,聰慧有加,能夠為國分憂,平定叛亂,勞苦功高……加封東宮皇孫朱允熥為吳王,賜全套親王儀仗……」

吳王!

朱元璋稱帝之前的封號!

此時,眾人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完全不一樣!

就連彈劾朱允熥的御史言官,此刻也閉口無言。

吳王這個稱號,確實太容易引人遐想了……

朱元璋把他自己以前的封號給了朱允熥,很難不讓人想到他下一步會不會讓朱允熥做太孫,讓他繼承大統!

畢竟這個封號意義太重大了!

尤其是武將勛貴們,也都難掩內心的激動和喜悅。

朱允熥是他們的自己人,他們也都是支持三殿下的,自然願意看到三殿下被立作太孫。

所以一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欣喜的笑容,尤其是常升和藍玉這些與朱允熥關系親厚的,更是如此。

「孫兒多謝皇祖父陛下封賞!」

朱允熥規規矩矩的跪地行禮,叩頭謝恩。

其實在心里也不住的吐槽,為什麼不一步到位直接封為太孫呢。

干嘛還要等呢。

不過這也只能想想罷了,朱元璋這麼做肯定是有他的用意,自己還真勉強不了!

不過這總歸是一個好的開始。

只是但願太孫之位能夠早日確定吧,否則朱允熥也總是放心不下呀。

「臣等恭賀陛下!恭賀吳王殿下!」文武百官齊聲恭賀說道。

「眾卿平身!」

朱元璋臉上堆滿了笑容,真像一個又威嚴又慈祥的老人家。

又開口說道︰「吳王就在東宮居住,一切如舊,不必另外設置府邸!念在吳王身居東宮,暫時授予護衛一千人,吳王可以自行挑選!」

如此一說,那就等于更加確定了朱允熥不會外放!

也就更堅定了太孫的人選。

按照大明的規制,封為親王的時候就要授予金冊和金寶,而且每年的俸祿有一萬石,還可以置官屬。

並且有王府的護衛甲士,至少也有三千人,多的還能夠達到一萬或者九千人。

這些兵馬雖然隸籍于兵部,但是卻只听從親王的命令。

所以當朱允熥听到有一千護衛的時候,心情就立刻暢快了起來!

只要自己手下有兵,而且是完全听從自己命令的兵馬,這才讓人心安!

朱元璋目光之中滿含愛意的看著朱允熥,說道︰「咱給你準備了王服,去偏殿換上,讓咱和文武百官看看大明吳王的風采!」

「多謝皇爺爺!」

在文武百官看來,朱元璋這是對東宮三殿下多麼寵愛呀!

這邊剛封了王,就想看看自己孫兒穿上王服的樣子。

就好像是一些做長輩的,剛給晚輩買了新衣,總想讓晚輩穿上試一試,也是為了欣賞欣賞自己的杰作。

盡管在百官們看來這是一種寵溺的表現,可在朱允熥看來,卻滿心無奈。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讓自己去換衣服,還真是……難為情啊。

在明朝,親王助祭、謁廟,正旦、冬至、聖節等朝賀及受冊、加元服、納妃的時候都要身穿冕服,也要用袞冕九章。

在遇到天壽聖節、皇太子千秋節與正旦、冬至進賀表箋、告天祝壽時隨班行禮以及父王生日,

還有諸節慶賀並在宮內行禮的時候,也要穿冕服,不過這個時候要穿的是袞冕七章。

朱元璋繼位之後,在洪武元年即擬定了皇太子和諸王的冠服。

當時的方案是︰「(諸王)服袞冕九章,冕用五采玉珠九旒,紅組纓,青纊充耳,金導。」

後來雖然又加以修訂,但是在主體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