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四十一章 這是朕的地啊

(PS︰本章開防盜,明天刷新恢復正常)

保羅一世寧肯相信太陽是從西邊兒升起的,也不會相信路易十六那家伙會不在乎明國的利益。

沙鵝為什麼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混入歐羅巴?奧斯曼為什麼也心心念念的想要摻和到歐羅巴的事務中?小破球上這麼多國家時不時的開片又是為了什麼?法蘭西又是為什麼甘當明國的走狗?

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法蘭西自從徹底倒向明國之後,這些年可沒少靠著明國的支持賺錢,整個法蘭西的利益都跟明國的利益牢牢掛鉤,明國皇帝可以不在乎法蘭西,但是路易十六絕對不可能不在乎明國。

現在沙鵝在亞歷山大的帶領下忽然對奧斯曼開片,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就是明國在奧斯曼的石油利益,同時法蘭西在奧斯曼的租界利益也同樣會受到影響,而路易十六這家伙卻破天荒的沒有摻和到沙鵝跟奧斯曼的戰爭當中撈好處,也沒有趁機給哈布斯堡家族添樂子,這背後透露出來的信號可就很有意思了。

要麼就是路易十六已經提前得到了明國皇帝的通知,根本不用他插手沙鵝跟奧斯曼的事兒,要麼就是西昆侖那邊兒有更大的利益,大到足以讓路易十六背叛明國,大到足以讓路易十六放棄法蘭西在奧斯曼租界的利益。

暗自琢磨一番後,保羅一世干脆對安東諾夫吩咐道︰「派人去打探打探,看看路易十六那家伙到底在搞什麼鬼。」

待安東諾夫躬身應下後,保羅一世又接著吩咐道︰「還有就是派人多關注奧斯曼和天竺那邊兒的動靜——你們打探不到明國的消息,我不怪你們,但是奧斯曼和天竺那邊兒總能打探到吧?我還就不信了,明國皇帝真就一點兒不在乎奧斯曼的石油?」

……

朱勁松當然不是不在乎奧斯曼的石油,恰恰相反,朱勁松現在做夢都想讓大明的丁口數量多起來,然後把奧斯曼徹底拿下,將之變成大明的一個布政使司。

之所以沒有立即拿下奧斯曼,而是任由沙鵝跟奧斯曼開片,一是因為人口的增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就算朱皇帝再怎麼牛逼也沒辦法憑空變出幾千萬丁口,二是因為朱皇帝相信大明軍隊的實力,三是朱皇帝想看戲。

要知道,大明在奧斯曼擁有兩個軍事基地,每個基地的駐軍數量都是一萬人,而且大明在奧斯曼還有租界,大明商人和他們的雇工加起來也足有近萬人,只要給這些商人和雇工發放火槍火炮,他們就可以做為大明在奧斯曼的後備軍。

如果再算上大明在奧斯曼附近的那些軍事基地,比如說天竺、舊港、西昆侖等離的近的,大明可以在奧斯曼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甚至有十萬之巨。

十萬滿編的大明軍隊……就算沙鵝跟奧斯曼聯手也不過是送菜,朱皇帝自然不會擔心。

相比之下,朱皇帝更關心自個兒該去哪里浪一波——西域肯定是去不成了,太遠的地方肯定也不行,因為朱皇帝必須要時刻關注著小破球的動態。

所以,朱皇帝也只能挑離京城近一些、能夠在一天之內反回京城的地方。

挑來挑去,朱皇帝最後挑中了寧陽縣。

在大明兩千多個縣里,寧陽縣的江湖地位是明顯要高于其他縣的,因為朱皇帝在寧陽縣出生,在寧陽縣長大,又是在寧陽縣舉起的反旗,這里可以算是實打實的龍興之地。

而且,大明朝堂的一眾大老們也有很多都是從寧陽縣跟著朱皇帝走出去的,比如說執掌國庫的劉懷文,五軍都督府的劉鶴鳴、耿銳和劉二牛等人。

所以,這寧陽縣的江湖地位就變得與眾不同——在泰安府和兗州府都有蒸汽機車站的情況下,兩府之間的寧陽縣也有蒸汽機車站,在泰安府和兗州府都有軍隊駐守的情況下,兩府之間的寧陽縣也駐扎了一支團級規模的軍隊。

比較讓曾誠等一眾大老們頭疼的是,朱皇帝這次跑回寧陽縣是微服,根本就沒帶上皇帝儀仗,甚至連路程都是七扭八歪繞過去的。

也就是說,在朱皇帝他老人家跑到寧陽縣以前,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打算去哪兒。

也正是因為如此,地方上的衙門也就沒辦法提前準備,無論是好的壞的都被朱皇帝給看了個通透。

最讓朱皇帝不爽的就是大明的環境。

自打在孟良崮鬧出了聲勢以後,朱皇帝就一直在努力推動大明的五小工業發展,事實上,五小工業的存在確實讓大明的國力變得更強,同時也讓百姓變得富裕起來。

但是,朱皇帝又不得不承認,五小工業對于環境的禍害實在是太過于嚴重——要發展五小工業,就得佔林、佔地、挖煤、燒煤,尤其是各個縣里的小電廠和鋼鐵廠、機械廠,那更是白天冒黑煙,晚上冒……晚上也接著冒黑煙,只是看不出來而已。

像京城倒還好一些,五小工業都在城外比較遠的位置,對于空氣的污染倒也不怎麼明顯,但是真到了地方上,這種污染就比較明顯。

朱皇帝倒是也想治理,可是這玩意又不是說治就能治的。

因為朱皇帝在抄作業的時候沒有選擇完全照抄,而是有一些改動。

比如說,種花家有些百姓居住在山里,交通不便等等亂七八糟的因素使得這些百姓處于貧困狀態,種花家的朝廷就想方設法的扶貧。

某部電影其實就是以一己之力在抹黑種花家的扶貧——那些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喝著咖啡的「人」,拍出一部完全是農村視角的電影?

扯踏馬什麼犢子呢,把世間所有的善都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再把世間所有的惡都集中到一個村子里,這玩意現實嗎?

他們知道這玩意不現實,但是他們不在乎,他們需要的是靠這部電影來引發反思,然後好拿獎。

就比如說,賈科長和張國師那些在國外獲獎的電影,很大一部分都是靠這種落後反襯先進的手法來討主子的歡心!

所以,朱皇帝在抄作業的時候就直接沒抄這一部分。

朱皇帝的選擇是強制遷移然後再給錢——無論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只要你居住的地方是交通不便的窮山溝,官府就會把你從山溝里遷移出來,然後再安排到交趾、遼東、東西伯利亞等地方,最後再給上一大筆的安家費,反正大明有的是閑置的土地,朝廷向來都是因為地廣人太稀而犯愁,卻從來不用擔心沒有足夠的土地分配。

而且大明的百姓倒也沒有那些只喝咖啡不吃蒜的毛病,更沒有對抗朝廷的膽子,所以朱皇帝安排的遷移倒也很成功。

只是這種遷移也造成了百姓相對集中的情況——百姓越是相對集中,所需要的工作崗位也就越多,這些五小工業之類的工坊也就越有存在的必要。

當然,即便是不考慮到百姓對于工作崗位的需求,這些五小工業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畢竟大明的工業化進程還處于起步階段,光靠工部和少府下屬的那些工坊,也沒辦法滿足整個大明的需求。

而且,小破球的整體環境又不是特別穩定,萬一廢除這些小工坊,小破球卻大規模開片了怎麼辦?

所以吧,朱皇帝就很頭疼。

無論是先禍害後治理還是邊禍害邊治理,都不是嘴上說說就行的。

要環境,就必須對五小工業下手,要工業,就得犧牲一部分環境。

除去環境之外,第二個讓朱皇帝感覺不爽的就是某些偷模拐騙的事情又開始冒頭——剛剛在寧陽縣的火車站待了大半個時辰,朱皇帝就親眼看到了兩起斗毆外加幾起一起行騙,另外還有幾起直接動手搶的。

朱皇帝忍不住搖頭︰「打架斗毆的那幾個也就算了,可是剩下的那些是怎麼回事兒?是吃不飽飯?還是單純的就是不想當人?」

跟在朱皇帝身邊的張德全一邊替那幾個倒霉蛋默哀,一邊低頭答道︰「大官人,老奴可說不好這個。」

別說這幾個倒霉蛋跟他張德全沒什麼關系,就算這幾個人里有他親兒子,他也會毫不客氣的全部弄死然後再向朱皇帝請罪。

朱皇帝也沒指望張德全能回答自個兒的問題——張德全是東廠督公,讓這老家伙去偵輯或者栽贓陷害某個官員,甚至讓他去暗殺掉某個小國的國主,他都能不打折扣的辦好,可要讓他討論這些事兒,這老家伙就好像變成了啞巴一般。

呵的笑了一聲後,朱皇帝干脆搖了搖頭,說道︰「記下來,回頭好好收拾收拾,該殺的殺,該流的流,好好的大明可不是讓這些混賬東西們禍害的——順道把寧陽知縣的資料給朕調過來。」

朱皇帝想要看到某個官員的資料可是再容易不過,僅僅只是一個時辰左右,寧陽知縣李廣勝的資料就擺在了朱皇帝的面前。

這里面有一部分是通過電報的形式從吏部調取的,還有一部分則是東廠和錦衣衛在寧陽縣的探子們收集到的。

等朱皇帝大概的看過了李廣勝的資料,發現並沒有什麼貪腐或者其他作死的記錄後便笑了笑,吩咐道︰「罷了,咱們直接去劉廟,也不用通知他李縣爺了。」

只是等朱皇帝帶著張德全跟幾個東廠番子趕到劉廟之後,卻發現整個劉廟村居然有很多人在他朱皇帝家的地里忙活著——朱皇帝在起兵造反之前,家里可也有幾畝薄田,後來起兵造了反,朱皇帝也就把這幾畝薄田的事兒給扔到了一邊,再後來當了皇帝,朱皇帝也沒折騰什麼皇莊之類的,這幾畝薄田也被朱皇帝給忘了個干淨。

現在可倒好,自家的地里,居然有許多百姓在除草、翻地,瞅這意思是打算繼續耕種起來?

除去環境之外,第二個讓朱皇帝感覺不爽的就是某些偷模拐騙的事情又開始冒頭——剛剛在寧陽縣的火車站待了大半個時辰,朱皇帝就親眼看到了兩起斗毆外加幾起一起行騙,另外還有幾起直接動手搶的。

朱皇帝忍不住搖頭︰「打架斗毆的那幾個也就算了,可是剩下的那些是怎麼回事兒?是吃不飽飯?還是單純的就是不想當人?」

跟在朱皇帝身邊的張德全一邊替那幾個倒霉蛋默哀,一邊低頭答道︰「大官人,老奴可說不好這個。」

別說這幾個倒霉蛋跟他張德全沒什麼關系,就算這幾個人里有他親兒子,他也會毫不客氣的全部弄死然後再向朱皇帝請罪。

朱皇帝也沒指望張德全能回答自個兒的問題——張德全是東廠督公,讓這老家伙去偵輯或者栽贓陷害某個官員,甚至讓他去暗殺掉某個小國的國主,他都能不打折扣的辦好,可要讓他討論這些事兒,這老家伙就好像變成了啞巴一般。

呵的笑了一聲後,朱皇帝干脆搖了搖頭,說道︰「記下來,回頭好好收拾收拾,該殺的殺,該流的流,好好的大明可不是讓這些混賬東西們禍害的——順道把寧陽知縣的資料給朕調過來。」

朱皇帝想要看到某個官員的資料可是再容易不過,僅僅只是一個時辰左右,寧陽知縣李廣勝的資料就擺在了朱皇帝的面前。

等朱皇帝大概的看過了李廣勝的資料,發現並沒有什麼貪腐或者其他作死的記錄後便笑了笑,吩咐道︰「罷了,咱們直接去劉廟,也不用通知他李縣爺了。」

只是等朱皇帝帶著張德全跟幾個東廠番子趕到劉廟之後,卻發現整個劉廟村居然有很多人在他朱皇帝家的地里忙活著——朱皇帝在起兵造反之前,家里可也有幾畝薄田,後來起兵造了反,朱皇帝也就把這幾畝薄田的事兒給扔到了一邊,再後來當了皇帝,朱皇帝也沒折騰什麼皇莊之類的,這幾畝薄田也被朱皇帝給忘了個干淨。

現在可倒好,自家的地里,居然有許多百姓在除草、翻地,瞅這意思是打算繼續耕種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