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十一章 封賞(4K)

翌日一早,劉禪稍微洗漱,然後便開始用飯。

唯獨用飯之前,先讓黃皓出去了一趟,乃是尋姜維、王平、董允等諸多文武要員前來議事。

軍營里吃食也很簡單,劉禪大約用了少許餈餅便停了下來,卻是哪也沒去,靜靜等候。

另一邊,諸多將領卻多多少少地听說了昨日晚間種種事情,心中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是期待還是不安,便也各懷心事,又因為天子在等,光天化日,拖延都不敢拖延。而且萬事來不及多想,急急忙忙便跟著黃皓過來。

走不過許久,大帳便已經在前了。

姜維等人小心走進去,眼見著天子一身白袍寬帶、戴著一頂通天冠端坐在那里面無表情。

「臣……」

「不必多禮了。」劉禪干脆揮手。「事情太多,且坐,說話的時候再起身,直接議事!」

「是……」袁綝以下,俱皆一凜,儼然是心有所感。

「先說說司馬懿動靜吧。」眾人甫一坐下,劉禪便片刻不停,卻是沒等有人出列,而是直接點名。「姜卿?」

聞言,中監軍、姜維微微一動,隨後從列中出來,先是對著劉禪拱手,方才恭敬道︰「據斥候來報,自昨日早間戰敗以後,司馬懿便一路渡過渭水,大部駐于郿縣,其中一部大約萬眾向西,應該是去北原或者是陽燧。」

「北原要地啊。」劉禪微微頷首,如果能夠把北原奪下來,隴西就唾手可得了,這也是丞相起始的戰略,可惜昨日戰過,漢軍著實已無余力再去想其他的事情。

「唯。」姜維繼續拱手道︰「無論是北原還是陽燧,大約一體罷了,視為咽喉之地。」

「那麼,往後的戰略還是要守?」

「臣大略而言只能守。」姜維相對肅然道︰「司馬懿不是庸人,昨日一戰之後其人定是做好了防備,無論是東還是北,一時之間都很難成效,不如先守。」

劉禪沒有著急點頭,而是稍稍思索了一回,又轉頭看向其他人︰「其他卿家有何看法?」

「陛下,臣有一言,望陛下恩準。」廣武都督廖化從列中站出。

「且言。」劉禪微微示意。

「臣以為當下是該守,但不可完全據守。」廖化拱手直言道。「其因在于兩處。一則在于魏軍新敗,我軍新勝,如果就此防守雖然說得過去,但此次大戰便有稍些勝之無味,不如以攻待守,給到魏軍壓力,想來以司馬懿的謹慎,一時之間定是不敢還擊的,說不得能討點好處回來。」

廖化頓了頓,繼續拱手道︰「二則,雖然此地不能用兵,但莫忘了,鎮南將軍還在武都呢。」

此言一出,帳內部分人頓時心中一動,儼然是想到了什麼。

劉禪也是恍然大悟,這幾日忙的卻是讓他將這件事情忘了。

且說丞相此次北伐乃是分兩路出兵,一處自然是這里,而另一處卻是走歧山道,入武都郡,便在蘭坑屯田的鎮南將軍輔匡以及監軍劉邕部八千人。

實際上,這才是丞相的目標,也就是說他這次北伐的意圖其實還是隴右,而不是關中。

丞相心里非常清楚,別說拿下關中難之又難,即使能夠成功,也很難抵擋曹魏的反撲。畢竟,荊州軍團可以進攻武關,曹魏主力可以進攻潼關,河東軍可以進攻蒲津渡,而隴右軍隊也能從西面殺過來,到時候就是四面受敵的不利局面。

因此,欲取關中,必先取隴右!

「廖卿的意思是陳倉?」劉禪稍微在心中思索了一遍卻是明白了廖化的意思。

「正是陳倉。」廖化拱手上前,順勢肅然道︰「武都、陰平二郡經年累戰,已無搶佔的必要,可陳倉不同,陳倉乃重鎮,又是關中至隴右的咽喉之地,如果能據陳倉而定,那麼此戰便當是大勝了。」

「臣以為不可。」沒成想廖化剛說完,左將軍吳懿就站了出來,對著劉禪嚴肅道︰「陛下,此計太過冒險,鎮南將軍部只有八千,萬一不得勝,被魏軍從東南夾擊過來,後果不堪設想。」

劉禪面無表情,卻是沒有發表意見。

廖化和吳懿的意思他都清楚,無非是一曰速,一曰緩。

其中種種,險惡萬分,卻是不得不慎重。

「王卿,你認為可攻陳倉嗎?」這時,劉禪卻是問向了帳中始終沉默的一人。

王平低頭思索片刻,卻是答道︰「回稟陛下,便是要攻,也須等十月秋收之後方可進攻,不然無糧可用。」

這便是不贊同了

「姜卿和袁卿呢?」

「臣附議。」

「臣附議。」

姜維和袁綝對視一眼,接連附議。

劉禪點了點頭,便同意道︰「此事容後再議。」

照理說,當此之時,劉禪應該附和廖化這等奇招,贊同出兵,而不是該被說服。

畢竟穿越者的面子往哪擱?

就這麼听信這等將軍的話,「萬一」可行呢?

機會不是白白的被浪費掉了嗎?

但劉禪不是這麼想的。

須知,他便是穿越者,便是後世人,可他哪里能有這些經年宿將會打仗?

更兼之,此時的大漢,哪里還容得了什麼萬一?

劉禪始終的觀點是︰那些花里胡哨的須是救不了現在的大漢!

待到眾人稱是退下,劉禪便再度開口道︰「撫恤、封賞都定下了嗎?」

這事大家倒是早有準備了。

故此,剛剛才坐下的袁綝和吳懿對視一眼,倒是一起起身,甚至還謙讓了一下,最後是袁綝以前將軍之尊當仁不讓︰

「回稟陛下,此戰仰賴陛下天威,各部將士紛紛不顧性命,奮勇爭先,撫恤一事按照慣例已經定下。而封賞,自下而上,至屯將一級的已經安置妥當,至于再往上,臣等意不必有所改動,皆為分內之事。」

「」劉禪聞言,卻是搖頭,「這便賞罰不公了,安能如此?」

袁綝只是不言。

劉禪攤了攤手,失笑道︰「袁公莫要作此姿態,莫非還當我是外人嗎?」

袁綝正色道︰「恰是信服君父,才有此言。」

「那便听君父的。」劉禪攏袖于前,輕輕笑道︰「侍中可在?」

「臣在。」董允趕忙從隊列中站出,恭敬拱手。

「我說卿記。」

「茲有前將軍、都亭侯袁綝英武明斷,沉穩得力,此戰功先,又能忠于王事、軍心,著遷衛將軍、特許平尚書事,即日起入朝署理軍務。」

此言既出,帳中頓時安靜一片。

便如正在寫詔的董允都楞在那里,不知作何表示,而袁綝此人當場便是俯首下跪,口稱微末之功,不敢擔此職位。

須知,衛將軍是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南北軍,是防衛部隊的統帥,金印紫綬,二品品級。

後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議事,置官屬,掌握禁兵,預聞政務,其職位還要高于中兩千石的九卿,僅次于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三公之下,為諸將之首。

不過考慮到袁綝此前便是前將軍,此番又立下大功,進一步為衛將軍倒也是情理之中,然而那個平尚書事卻才是真正讓眾人驚駭了。

因為平尚書事,簡單的來說,便是相當于部分相權加身。

也就是說,從此時開始,袁綝可以名正言順的參與朝堂政事且有一定的處置權。

「卿不要多言。」見到袁綝想說話,劉禪卻是先一步擺手,平靜道︰「我讓卿平尚書事是有原因的,經相父去後,我心中對政軍二事也有些思量。就當前而言,軍事為重,自當從軍中開始,不過貿然行事殊為不妥,所以我意從卿開始,稍微做出改變。」

見到眾人不再作聲,劉禪繼續道︰「卿只是第一人罷了。」

皇帝都這麼說了,其他人哪還敢有什麼意見,袁綝也在沉默了一會後便俯首道︰「臣衛將軍綝謝國家隆恩!」

劉禪擺了擺手,卻是在長出一口氣後,繼續不停︰「袁公既為衛將軍,那吳卿且加前將軍。」

吳懿也自站出謝恩

一直到眾人各有封賞之後,此事才將將告終。

帳中氣氛一時高漲,而劉禪居然沒有停下,而是再度開口,卻是沖著帳外道︰「楊卿、魏卿,你二人且進來。」

此言既出,剛才那種高漲的情緒瞬間就再度跌落,所有人盡皆低頭不語。

不多時,便見楊儀和魏延二人面色慘白走進大帳,卻是在第一時間俯首跪地。

「此番我軍大勝,眾將具功勞各自封賞,我卻忽然想起還有你二人沒有定下,卻是特意召你二人進帳詢問一番,可有什麼想做的官職,便是大將軍、三公什麼的也都無妨。」沒管二人臉色,劉禪便是靜靜的站在前方,居高臨下︰「且不要多心,我自當為卿擬好詔書,即刻號令下去。」

帳中安靜無聲,楊儀、魏延二人皆是身形顫動。

「說啊!怎麼不說話?旬日間幾封文書不是能說得很嗎?」見到二人不語,劉禪卻是提高了音量︰「好!你等不說,我來替你們說!咱們君臣之間,不提此時,便是以往,也是坦蕩,我這里只有兩條路給你們,一則須時便離了我的大帳,無論去哪,我自不干涉;二則,魏卿你去武都,楊卿你去南中,也是須時便走,頃刻不許停留!」

「臣願去南中,願去南中!」

劉禪話畢,楊儀便抬起一張狼狽不堪的臉,直直高呼。

「那便去南中,我也不要你如何,三年之內給我再練一只突將部出來,咱們君臣之間一筆勾銷。」劉禪甩了甩袖子,凜然相對。「魏卿呢?」

「臣願去武都,為王前驅!」

魏延長呼吸一口氣後,也是俯首應道。

「那便去吧,待到你二人回來之後,咱們再論其他。」劉禪干脆揮手,而面前二人行禮過後也是掉頭便走,看得帳中其他人目瞪口呆

晚間,原上喧囂了起來,畢竟剛剛才封官,總歸是有些議論的。

「此番袁公之事真是讓我等大開眼界。」剛剛升為平北將軍的劉敏忍不住率先開口道︰「平尚書事啊,我這一生能夠平尚書事便死而無憾了。」

「著實有些意外,本以為只是遷衛將軍,沒想到陛下如此大方。」遷為安南將軍的廖化也是搖頭不已,連連感嘆。

「觀陛下行事自有一番氣度,我等猜肯定是猜不到的。」吳懿緩緩道︰「不說袁公,便說王子均為護軍將軍不是也沒想到嗎?」

且說護軍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之一,但是,有漢一朝,護軍將軍卻掌握了中級以上將領的考察選拔大權。

早在西漢時期,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也即可以監督考察各個武將。

而再到蜀漢建立,第一任護軍將軍卻是法正,先帝對法正多麼信任且不用再提了吧?

適時,便是諸葛亮都得居于法正之下。

擔任護軍將軍一職,意味著其可以監督蜀漢的眾多武將,這無疑是一個讓人忌憚的官職。而此番,劉禪用王平為護軍將軍且都督五丈原戰事,自然也能體現出劉禪對王平的信重。

「王子均都督前方戰事這是一定的。」廖化緩緩道︰「昨日晚間,孟琰來的時候,陛下便已經明言了,我卻是沒料到鎮守漢中的會是馬德信。」

眾人默默點頭,這也是今日間幾件出乎預料的事情之一。

「不瞞吳將軍,我只以為此次,公可為漢中都督。」廖化頓了頓,卻是繼續道︰「不過只為太守,不為都督的話,馬德信資歷倒是夠了。」

「陛下自有考量。」吳懿搖了搖頭,卻沒有什麼怨氣,而是笑著道︰「吾等听命便是。」

「此番是各有升遷,句孝興為輔漢將軍、張伯岐為安南將軍、馬伯瞻為鎮西將軍你我不提,這便是大賞了。」

「你還漏掉了一人,姜伯約」

卻說姜維此次作為主帥劉禪當然也不會沒有表示,直接加為後將軍,一躍之間便成了軍中僅次于袁綝、吳懿、高翔之後的存在。

「魏、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