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十三章、一念生劫震動神庭,道演大千卻為那般

揚關拿起面前這本單薄的書冊,輕輕翻動,里面跳出無數頁巴掌大的半透明紙張,這些紙張全是由最基礎的天地元氣構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里面全是三千年前的大明朝的文字,看著頗為熟悉。

內容很豐富,全是有關于揚關的, 從出生到證就元神。

「雁蕩山上的事也歸你們淞城城隍管?」揚關隨意問道。

張城隍答道︰「此乃地府所定下的規章,我等已不知緣故。」

「嗯。」揚關沒有多問,畢竟事關人家的機密。

揚關往下去翻看,他出生那日並無任何異象,就跟尋常人家的孩子沒差,但是這冊書卷中仍然記了一句話︰此子不以生人哭,出生既有靈性,或為堪破胎中謎之聖者。

揚關索上過往記憶, 確實,他轉世到此間,在娘胎里便已經有了意識,而非懵懵懂懂,只不過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所以當時的思維並不是特別靈動,能做的思考也不多。

而出生後,也因為大腦無法承載成年人的思維,他經常得病,甚至抽搐過,口吐白沫過,萬幸,父母中年得子, 不忍放棄這個孩子,而且家中頗有資產,便沒有溺死,或者遺棄。

揚關想借著記憶再往前追溯便不成,地球時期的一切都只是記憶, 並無更多的東西, 當然這事雖然很重要,但在此刻並不是重點。

童年諸事也不是揚關要查看的關鍵,他所要察見的是此刻翻到的一頁。

「……有斜月宗道人下山,過淞城,見得揚關之不凡,便展露仙法,引渡揚關入斜月宗……」

揚關沒有因此失望,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畢竟揚關這個道果老祖都無法察見這個道人,何況是區區一城隍呢。

「可有留影記錄?」揚關問道。

張城隍搖搖頭︰「淞城並無此物。」

淞城也不是什麼大城,且三千多年前的尋常人的事,怎麼可能會有留影,誰又知曉這位能有如今這般成就呢?而且若是知曉會有如今何等成就,又如何敢留影呢?

而後揚關便打發了張城隍,也讓水母娘娘自去忙事,帶著蛋生去往揚家故地。

揚家早年已經遷移去葫蘆洲,因揚關之故, 竟在葫蘆洲大有發展, 且成為了不小的修行家族,後來,有遠渡重洋,回歸故里,分了支脈留守于淞城。

這支支脈在淞城也大有發展,如今已有數百人口,在原先祖宅之地建了一座水泥大樓,並以葫蘆洲的本家所賜下的法器鎮壓「氣運」,使揚家在淞城仍然興旺百年,更承下淞城內的五座大樓,盤下好多生意,總之揚家在淞城也算是豪強世家了。

揚關觀望著大樓,心下思緒不多。

他還是喜歡老宅。

「前輩,您在找什麼?」蛋生總算憋不住了,問起揚關此行的目的。

可惜涉及個人隱私,揚關懶得去答。

那個道人的身份揚關有著許多猜測,比如某位道門聖人,或者三清聖人,或者他自己的未來身穿越時空來引渡自己。

正是因為這些可能,才使得揚關回地仙界,來查找過往。

只是越查越迷糊,首先是未來身,這基本不可能,因為當下即是現在,未來雖然有種種可能,但時間長河還未沖刷到那里,所以那些都是虛幻的,因此,未來只是未來,所以即使揚關未來得證不滅,證就造化,也不可能直接插手揚關此刻之前的過去,除非時間長河流淌過那個時刻,那麼才有可能插手那個時刻的過去時空。

這般說吧,如果那道人是揚關,那麼就代表揚關在證就道果那會就穿越時空了,並在揚關自己證就道果那時留下這一段突兀的記憶。

否則即使揚關現在穿越時空過去,也只會讓此刻的自己多這麼一段記憶,而不會讓自己在證就道果時有這麼一段記憶。

會有此種因由的緣故便是因為已經超月兌的諸位聖人定下規矩,再加上當下的聖人也定下規矩。

這是為了穩定時空,不出現時空混亂,將時間錨定于當下,而當下的造化聖人們也不會輕易破去規矩,接引未來的自己前來此間,也不會破壞過去的時間,另外禁止不滅不壞之境的大能隨意穿越時間,操縱時間,更易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不滅不壞之境的大能們只能做個歷史的旁觀者,被阻隔在時間長河之外,只能去查看過去種種。

想來造化聖人們如此行事必定有著因由,說不得過去就有大能任意修改過去,使得時間混亂,宇宙奔潰。

正因此,揚關首先就拋開自己的未來身干涉過去的這個猜測,而後便是諸位大神通者。

佛門世尊和魔門魔尊,以及妖門的大聖們可以先行拋開,祂們怎麼會將揚關引入道門。

這不是讓道門平添一份助力嗎?

可道門諸位道尊看過去,也未見到哪位有可能做這些事,畢竟揚關這一路走來,雖然借力不少,但還未深刻感受到有哪位道尊殷切關照,其中最大的支持竟然是妖門的五行大聖。

而且揚關目前也還沒見過一位道尊,反而是先跟佛門的玄奘和尚打了個照面。

「不會是道門魁首親自照料吧。」揚關心思一動,立即掐滅,免得被道門魁首知曉。

當然,他念頭一生,道門魁首想必就已經知曉。

揚關如今已經有機會入兜率宮,听那位講道了,可惜兜率宮因三位聖人論道,如今仍然關閉著。

「此間之事,有諸多古怪啊。」揚關最近可沒有停止過從自己的記憶中去掃除一切迷霧,將那道人臉上的迷障清除去,但是得到的結果只是一張空白的臉。

「你想清楚了嗎?」揚關忽然問向一旁的蛋生。

「前輩,此物已然在我手中,我著實推辭不得。」蛋生答道。

「嗯,那便好。」揚關抖抖袖袍。

一股混沌之氣噴薄而出,裹住蛋生。

蛋生還來不及反應,就覺得頭腦發脹,然後時空顛倒,仿佛回到了最初時,他剛從蛋中破殼。

元神已然被消磨干淨,道行盡數消散,只余下境界與記憶,使他無有胎中之謎。

緊接著耳畔便響起聲音︰「盡快開劫,勿要耽誤了時機。」

「前輩~~」

……

對于蛋生的哀嚎,揚關全當沒听到。

此子終究不是池中物,既如此,那一身的肥膘就幫他先去了,免得將來還得歷經種種磨難去消除。

只是,隨著他動了此念,整個地仙界都因此發生了可怖的變化。

有劫數自冥冥之中生就。

……

太陽星,純陽宮中。

老道士指著小道童以太陽精炎砥礪著寶劍。

陡然,就有一簇旺盛的太陽精炎騰燒而起,席卷向老道士和小道童。

老道士道袍一卷,就把這簇太陽精炎裹走,然後面色凝重地掐算一番。

好一會,祂才眉開眼笑道︰「誒嘿,一點也不安生啊。」

而後,祂手指捻來一戳太陽精炎,將之化作一道符,隨手一指,便把這道符送往蒼天之上,星空之下,那九重雲霄之間的神庭中去。

……

玉宇穹霄,祥雲朵朵,有星輝如如砂,堂皇金光如若霓虹,霞光萬道化金蓮,殿宇亭台碧色沉沉,有寶玉雕鑽結生諸天玄奇瑞獸在飛檐,在棟梁,在撐天大柱。

此間有殿,便喚作靈霄寶殿,乃天帝會見諸天官之所在。

今日,非朝會天帝之日,但諸天官卻得天帝詔令,此刻便雲聚此間,靜候天帝到來。

而就在等候天帝之時,諸位天官卻都陡然先變了臉色。

嘩然。

但上首有天官,名曰太白金星,司職刀兵將軍戰爭諸事,卻見怪不怪,老神在在。

「天帝有言,命我等前來朝會,想必早有預料,諸位勿要喧嘩朝堂,失了禮數。」太白金星說道。

太白金星話畢,眾天官便不再有言語,個個都眼觀鼻,鼻關心,自顧自地站著,繼續等候天帝。

而就在轉念間,九九至尊萬物萬靈萬念寶座上立即顯出一道仿佛是宇宙中心一般的身影。

眾天官連忙朝拜︰「我等見過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御歷萬道無為大道明殿昊天金闕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天帝名號實在長,很抱歉)。」

「嗯。」天帝只輕聲道。

而後,一眾天官一一抬起躬下的腰板,但都不敢去直視天帝法駕。

天帝之道至高無上,若輕視,必將萬劫不復,遭得厄難,即使天帝收斂自身玄妙,偷窺者也必將遭遇劫難。

「天道欲開一劫,厘定陰陽,重議封神,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此言一出,天驚地動。

封神之事生于上古,一場封神便是一場無量量劫。

一場無量量劫必將席卷整個宇宙,宇宙間億萬萬生靈都得席卷其中,無可幸免,祂們這些高高在上的神庭神祗,即使牧守眾生數億載,執掌天地權柄者,也得跌落紅塵,在這場無量量劫中打滾一番,到時也不知能否歸來,極大可能會消亡其間,難在復歸。

有老天官立馬出列,顫顫地上表問情︰「敢問上帝,此番封神會否引生無量量劫?」

眾神听罷,豎起耳朵來。

「不會。」

口含天憲,天帝有言,便是定數,無可違背。

眾天官大松一口長氣。

「此番劫數亦有劫果生就,不知哪位愛卿願意下凡歷劫?」天地又問。

此言一出,眾天官皆不敢答應。

上次千年小劫,亦有天官下凡,有歷劫歸來的,也有永墮紅塵萬丈的,所以這下凡之事輕易不可為。

但是,有天官縮了尾巴,有人卻出列︰「臣願再爭劫果。」

是真武大帝。

「好。」

一言而定。

……

青天白日時,有璀璨明亮之天星自北方墜落。

天下震動,新漢皇帝降下罪己詔,書名自身罪責。

各方勢力也因此而動,神洲各家仙宗亦有異動,傳聞是他們飛升神庭的祖師爺下界來,通報一樁大事。

具體是什麼大事,無人知曉,唯有各家仙宗的大人物們清楚。

但這一日後,各家仙宗便大開山門,遣了門人弟子下山,甚至元神長老之輩亦有下山。

不過,背地里,卻多是去往天外天。

揚關仍住在淞城,細細感受著地仙界的變化。

此時,他正坐在一個方桌旁,靜靜喝著酒,模索著一縷灰蒙蒙的氣。

此乃劫氣。

地仙界又生了劫氣。

本還有一段時間才會來臨的千年小劫因為他的一個念頭提前來臨了。

本來就亂的神洲將會因此更為動亂,而瞧那顆從北方天界墜落下來的星辰,這次千年小劫將有望演變成三千多年前的那場劫數。

當然,要想醞釀成那等劫數,還得些許時光,至于會是多久,怎麼也得等到蛋生十八歲之後。

……

「道友為何發笑?」

天外天,龍宮界域,時空紊亂之地。

清風見著揚關的臉上突然露出笑容,便問道。

揚關答道︰「想到了高興的事。」

而後揚關就岔開話題,談起道演大千這一重境界。

兩位祖師雖還未將自身所證的後天大道演化為先天大道,但卻已經道果圓滿,道演大千。

舍身演法這一重境界還好證就,只需耗費些時間,花幾萬年,幾十萬年,乃至幾百萬年,都能舍身演法有成,畢竟道果老祖壽元漫長,與宇宙同壽,輕易磨滅不成。

被揚關鎮壓的那位大魔祖,如今雖是階下囚,但揚關也沒有法子磨滅祂。

甚至都無法長期鎮壓,揚關預計自己也只能再鎮壓這位老祖三萬年,往後即使再施任何種神通大法都不能鎮壓祂。

舍身演法簡單容易,但道演大千卻極難,大千非是大千世界,而是大道,也即是說要將自身之道演化宇宙間的無窮大道。

若演化有成,便可得諸天奧妙,知曉宇宙之大小,大道之遼闊。

可自身已得大道,佔得大道,而宇宙間的所有大道互相之間都有關聯,因此,便極容易陷入佛門所說的知見障中,而且還不知一次,而是無數次。

因此,道演大千之境極難成就。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