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寶相莊嚴的蓮心和尚,諸位純陽,諸位菩提,以及黑山老妖,都尋了個位置或坐或站或躺或趴,都在等待著蓮心和尚大徹大悟,悟得佛法真意。
證就道果非一日之事,乃千百年修持的功業在一時成就果真。
佛門道果乃稱牟尼珠,有大智慧,有大道理,有大悟性。
蓮生和尚所證大道不知為何,但瞧其模樣,應與地藏王菩薩所證得先天生死大道有關。
地藏王菩薩也是位奇才,其證得先天生死大道是在洪荒破碎前,但在佛門的庇佑下渡過洪荒破碎之劫,再而後便借著地仙界開闢,諸聖治世之年,下九幽,助上清聖人與玉清聖人開闢地府,如此便以地府幽冥接引天地眾生魂靈之時證就不滅,成佛門世尊。
而後無數年,祂都坐于九幽之下,超度那些怨憎恨別離之鬼魂,于天地有大功德,雖然與祂而言功德不計數,無用也,自己便可造化批發無數功德出來。
但借由坐鎮九幽之下,超度無數怨魂,無數年間見證過諸多生死後,祂于先天生死大道上定然走得極遠。
也不知距那造化道境有多遠了,近不近。
但想來能被如來佛祖點為繼位者之一,祂的修為定然離造化道境不遠矣。
當然,這些與此刻並無太大關系,可也有些強關聯,畢竟蓮生和尚必是在地藏王菩薩座下修持,所修大道分屬于先天生死大道之下,只是不知是已有的,還是其自開一道。
觀蓮生和尚之所為,他自開一道的可能性不大,想來是在先天生死大道之下的無數後天大道中選一條,結成牟尼珠(道果)。
揚關找了片混沌,將混沌化作朵朵祥雲,祥雲綿綿軟軟,做了雲床,然後一屁蹲坐了上去,這雲倒是頗為舒坦,甚是不錯,畢竟揚關親自「督造」,貼合他的,怎能不舒服。
在雲上坐好後,揚關又取來一玉杯,並為自己斟滿美酒。
他剛舒舒服服地等著證道盛景,就見一位純陽真君飄了過來︰「道友真瀟灑。」
揚關又取一杯,斟滿美酒,遞出去︰「道友請了。」
與他踫面的真君乃是北極宗的一位常年閉關的純陽真君,道號無余,也不知是那陣風,將這宅男吹到了這兒。
而且這位想必應當在星河中開闢了洞府閉關才對,卻也來了此間洞天,想必是被某位老祖勸來的。
他也不推諉,結果酒杯︰「好酒。」
無余道人輕輕吸了兩口酒氣,便將內里酒意盡數截取去,然後讓揚關再給自己倒一杯。
揚關見狀,揮揮手,只道︰「沒得了,沒得了,這酒乃蓬萊仙島馬……送來的,不多了不多了,道友若想再喝,自去蓬萊仙島換取。」
也就斜月宗與北極宗關系不一般,否則揚關怎麼也得再和這位客氣幾下,然後委婉拒絕一杯美酒。
無余道人卻也不惱,自顧自地將手中酒杯斟滿。
揚關一聞,就是尋常的凡間酒水。
「此酒釀滿了紅塵苦難,甚好。」無余道人說道。
揚關一看,誒嘿︰「道友倒是好心啊。」
這酒乃是以紅塵人間的生靈疾苦惱恨苦悶釀成,每一滴便是數萬人的苦惱憤懣之情,無余道人自紅塵萬丈中截了這些情緒,煉成這一杯,可謂煞費苦心,且也解了無數生靈的愁苦煩惱意。
因此揚關說他心善。
但也僅是心善罷了,畢竟他只截了這些愁苦悲涼煩惱絲,只讓這些生靈心頭歡樂祥和了,卻未曾真個解決了他們愁苦悲涼煩惱絲的緣由來。
因此僅是心善。
但他也無有必要解決眾生的愁苦之事,所以做此事也不過各取所需罷了,他拿來釀酒,眾生沒了愁苦,僅此而已。
「苦酒我不愛也。」揚關說道。
酒雖然都苦,但無余道人給的這杯太苦了,揚關自然不喜。
「哈哈,苦酒才入味,苦酒才發省,貧道久居洞府,常年閉關,便差了這一杯苦酒誒。」無余道人哈哈一笑,一口飲下這杯苦酒。
「此酒名作八苦,貧道釀了十壇,不知道友可要一壇?」無余道人還是想推銷自己這酒。
但揚關仍舊是拒絕的態度︰「貧道寧願喝醋,也不喝這酒。」
見揚關如此決絕,無余道人甚是可惜,長嘆一聲︰「酒友難尋啊。」
揚關一听這話,那可就不樂意了,咱就好喝酒,還能不是酒友了,就想擼起袖子和這無余道人好好論道論道。
至于,分享美酒,那不成,至于喝他的苦酒,也不成,咱就好好論論這喝酒的道理就是。
但隨後,揚關又放下了這個念頭,喝酒就是喝酒,何必與人起爭議。
多大個人了,竟還受不了刺激。
「道友不地道啊。」揚關看著無余道人笑道。
「道友何出此言?」無余道人怪哉。
「道友竟想騙某好酒。」揚關答道。
無余道人听了,哈哈一笑︰「道友,來一杯唄。」
酒杯遞來。
揚關見狀,也不再吝嗇,為他斟上一杯好酒。
隨後,無余道人飲下美酒後,說道︰「我本也不愛苦酒,但後來被呂祖騙著飲下一杯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每每出關便飲上一杯,這八苦當真回味無窮,後勁十足,一杯下去,在下每每都得閉關百年鎮壓其中酒性,酒性消散後,在下卻也心思澄清,百思不怠,道途清朗,又不住再想飲上一杯,如此循環反復下,在下已飲此八苦酒一壇矣。」
揚關听罷,嘿嘿一笑︰「道友莫要說得如此神乎其神,貧道是半滴也不會沾的。」
無余道人無奈地點著頭︰「唉,道友不飲此酒,當真是可惜了。」
「道友,且先住嘴,蓮生道友將要起身證道了。」揚關一拍無余道人的肩頭。
無余道人聞言,便朝著那一片佛土看去。
蓮生和尚的確起身了,口中默誦著佛號,阿彌陀佛個不停,身上漸漸泛起金光,仿佛金身顯世。
而後又是背後長出八只手臂,每只手臂仿佛蓮藕所做。
接著又有兩顆佛頭自虛空中長出,落于肩頭。
蓮生和尚此刻才顯出菩提金身。
此金身有丈六。
揚關認真瞧著這副金身,只覺眼楮有些花,有些瘙癢,有些疼痛,灼熱起來。
閉上眼,默默以法眼去看。
好家伙更精彩了。
一道道法理交織,一條條道理垂天而下,落入金身。
雖看到了無數道理法理,但揚關卻看不見蓮生和尚的本相,其真正寄托的大道是哪個?
回想蓮生和尚的過往平生(每一位地仙界的純陽與元神,斜月宗都會專門籍簿記錄,只有元神長老可以查閱),蓮生和尚並無精彩的過去,甚至都少有斗法,常年和稀泥,哪有爭端就想摻一腳調解,但卻不見他有任何出手。
因此,世人只知他修為已證菩提,卻不知其有何手段,有甚神通,這大道就更無從可知了。
而到現今,也僅知其為地藏王菩薩座下修行,寄托之大道在先天生死大道之下,仍不知其寄托的後天大道是哪個。
揚關在琢磨,其他人也在琢磨,但都沒個底。
興許那幾個和尚也不知。
畢竟佛門也非完全一體,阿彌陀佛傳下大乘佛法,而後又有釋迦牟尼佛開創小乘佛法,而其余佛門菩薩佛陀依照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又開創諸般,所以派系支脈眾多。
而釋迦牟尼佛,也既是如來佛祖對後繼者舉棋不定,佛門之中又有兩大派系,一派支持彌勒佛祖,一派支持地藏王菩薩。
就好像道門中也是一地雞毛,佛門也一點不相讓,也是一地雞毛,二弟不敢說大哥。
所以派系不同下,佛門的和尚即使再講究寬宏大量,也會稍稍提防些。
且你不問,我為何要說……
如此一來,這些和尚還真有可能也不清楚蓮生和尚所寄托的大道。
此時,蓮生和尚仍在演法證道,佛陀金身愈發圓滿,非是外表上的圓滿,而是內里的法理道理的圓滿。
揚關都能明顯感覺到,那等仿佛在面對道果老祖的道果的感覺越發強烈,若是在這般下去,怕是揚關多看幾眼(法眼),這副法身都會發生不可預知不可想象的畸變,乃至元神真靈都會因此成為這條大道的「奴隸」,成為其一部分。
但揚關心里雖然清楚其中危險,卻仍忍不住去窺探。
常有言,朝聞道夕死可矣,現在不就是如此嗎?
這蓮生和尚便在展示其證就佛陀的過程,如此機緣,可是千萬載都難得一遇。
許多道果老祖都是悄悄證道,成功便是,不成功便了無蹤跡。
在座純陽與菩提皆是此境佼佼者,都證道之心,自然都不會避開此次見證佛陀證道,因此一個個都使著渾身解數,要窺視此次證道過程。
而蓮生和尚也無私心。就這般明晃晃地展示著,不亮瞎人眼死不罷休。
「阿彌陀佛!!」
一聲佛號突然響徹整個境界,所有人的心頭皆一顫。
最關鍵地時刻到了。
所有人更是睜大了「眼楮」,絲毫不顧自家法身之畸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