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6章 還能這麼談判的?(未修)

防、盜未修

北元的納哈出最近過得有點不算自在。

雖說之前一直被明朝壓著打,但在草原上納哈出好歹也是一方霸主。

只是每次和大明遼王交手。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上一次的戰役下來,草原上的那些英雄好漢們。也都紛紛嘲笑納哈出被遼王朱啟打敗這件事情、

而納哈出也是心里懊惱不已,他們哪里知道這遼王朱啟的厲害啊。

若是換了他們來和遼王朱啟對陣,還不一定能比自己表現好呢。

只是這話就算說出去也只是徒增笑柄罷了,草原上的人可不信這些玩意兒,打得過就是打得過,打不過就是打不過,那他輸了也只能閉嘴挨噴。

自亦乃集大敗于遼王朱啟之後,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了,此時北元諸多部落,都已經退回了自己的領地,該干嘛干嘛去了。

納哈出自然也回到了草原上料理自己領地上的事物。

只是阿札失里在亦乃集站穩腳跟以後著急,原先還沒有加入他的部落首領們,現在也加入他了。

他的勢力已經越來越壯大起來,並且不斷朝著自己這邊發起進攻,納哈出打不過遼王朱啟,還打不過你阿札失里嗎?

打的有來有回的,總體上來說,他已經處于下風劣勢。

畢竟,阿札失里的背後有大明的支持,有人有錢有兵有糧,那真是什麼都比納哈出要來的好。

不過納哈出,也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暫且撐下了一切。

並沒有讓阿札失里吃到太多的好處,不過照這樣子下去的話,他的領地被阿札失里佔領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只能等著北元那邊,給自己足夠的支援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次戰敗的緣故。

丞相王保保最近給納哈出的援助物資越來越少了。

而官方表面上的理由,則是因為北元的財政沒有以前那樣的寬裕,畢竟又不能搶劫,又沒有中原可以吸血,北原佔據的只有草原這塊窮地方。

現在的草原和後世的草原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不是說你有著幾十上百頭的牛就等于有幾百萬的家產,現在這些東西可真的都不值錢呀。

草原經濟也完全沒有開發,旅游就更不用說了,那是壓根沒有的事情。

而想要搞到那些物資的話,自然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大明現在對于貿易的禁令可是非常嚴格的,再加上兩國之間的敵對關系,除了搶劫,想要從大明商人那邊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納哈出最近也依靠著那些草原上的商人們,走私了一些緊要的物資,包括鐵器等等這些東西。

光去搶老百姓的,肯定是搶不夠自己草原這邊勇士們所需要的鐵器。

本來這還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貿易鏈,但納哈出,最近又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就是那些商人們居然不收銀子和黃金了,反而去要一些名叫明元的鈔票。

納哈出人都傻了,他哪里來這個叫做明元的鈔票啊,自己還是第1次听說呢。

不過那些和他合作的商人們非常的熱心,很快就說在明朝官府那邊有一個叫銀行的組織,只要銀兩和黃金夠多,就可以去那邊換取大量的鈔票了。

雖說用黃金和銀兩去換取這種紙張一樣的玩意兒,對于納哈出來說有點難以接受。

不過對方就要鈔票,其他都不認自己也沒辦法,只能托人帶著大量的黃金和銀兩去大明那邊換取鈔票了。

于是乎,納哈出就將大量的黃金和銀兩送去了銀行,換取了大量的明元之後。

終于從商人的手上購買了一些必要的物資。

不過這些物資並不包括那些金屬等等,這也讓納哈出頗為惱怒。

而那些商人的說法,則是這些金屬部件最近海關部門查的非常的嚴格,沒有辦法輕易的帶出去,而少量的金屬帶出來也沒什麼意義啊。

納哈出覺得自己被耍了,但也只能如此了。

畢竟換到一些生活日常用品也已經非常的不錯了,像茶葉這種東西,也就只有這些商人願意賣給自己了,其他的商人連茶葉都帶不出來呢。

不過納哈出不知道的是他前腳剛和那些商人做完買賣,後腳那些商人就被錦衣衛們請去喝茶了。

只見到在遼陽陰暗的錦衣衛官府衙門里面,那些錦衣衛們看著面前瑟瑟發抖的商人們,拿著手里的茶葉,茶水放到他們的面前,面容帶著溫暖的笑容。

如果不是周圍那些帶血的刑具,還有陰暗的錦衣衛府衙的氛圍,那些商人們還以為自己在跟商業伙伴談生意呢。

不過面前這些錦衣衛即便是笑容再怎麼燦爛,他們也不敢上頭啊,一個個點頭哈腰的,乖巧的不得了。

而那些錦衣衛也是廢話不多說,坐下來之後敲著桌子問他們︰

「這次的買賣做的不錯呀,起碼你們家人的性命是保住了,只是你們這顆腦袋能不能保住,還得看你們以後的表現如何了。」

那些商人們一听這話,一個個感動的鼻涕橫流,然後哭喊著說︰

「大人們放心,我們肯定會努力為大明立功的!」

他們這話剛說完,錦衣衛一拍桌子。

「什麼叫立功啊?你們這叫戴罪立功。」

可不是嘛,他們以前跟那些草原上的北元人做的生意,可都是走私啊。

把那些重要的鐵礦岩鐵等等這些東西走私到草原,獲取大量的利潤。

而對于大明來說這些資源也是緊俏的戰略物資,沒有經過自己的允許,就給北元,是要殺頭的。

只是遼王殿下非常的仁慈,即便錦衣衛們掌握了這些商人們的罪證,也並沒有第一時間把他們一網打盡。

反而是讓他們繼續跟北元,那邊的納哈出做生意。

只是前提條件,是以後他們都不能夠收銀子和黃金了。

必須要收一個叫做明元的鈔票,而這個明元只能夠在銀行兌換。

他們也不能拿自己的黃金去兌換。

至于他們自己為什麼不能對,那還用說嗎?

他們家產都被抄光了,哪里來的銀子和白銀啊?

就這樣,銀行從草原那邊源源不斷的收納了各種各樣的黃金和白銀。

而這些黃金和白銀,都是被原退到草原上的時候帶回去的。

納哈出身為遼地的王者,可是沒少霸佔這些黃金和白銀啊。

而現在都以這種方式回流回來了,而大明這邊只需要將茶葉瓷器以及少量的廚具等等這些東西交給北元那邊,當做貿易商品就可以了。

而到後續的話,等到鈔票在草原上站穩腳跟。

大明甚至都不需要直接拿黃金和白銀和北元做生意了,只需要拿著鈔票,去草原就能買到大量的牛羊馬皮之類的東西。

要知道這年頭戰馬也是非常昂貴的戰略資源,一點也不比鐵器,金屬來的差。

就算有再多的金屬給北元那邊,在後期都是火器的時代。

他們要那些鎧甲也都沒啥用處了,但是戰馬就不一樣了,即便是火器時代,戰馬也是非常有用的。

最起碼在制造出自行車或者摩托車之類的東西之前,壓根就不可能有東西,能夠代替得了戰馬這種戰略物資的。

納哈出還不清楚,自己已經陷入到了遼王給他設置的經濟陷阱里面。

他還在美滋滋的想著,自己以後可以穩定的從大明這邊,獲得各種各樣的貿易商品了,就算大明這邊卡著貿易,不讓商人過來,自己也有方法跟大明那邊的商人聯系上。

他卻不知道,伴隨著商業往來的越來越頻繁。

明元在草原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等待著他的就是經濟命脈被大明直接控制的結果。

而另外一方面,為了加速這個過程中,朱啟有非常多的建議,其中一個就是開邊貿。

邊貿這種東西自從漢朝和匈奴核心以後,就一直展開著。

幾遍是漢武帝把匈奴摁著錘的時候,邊貿也只是短暫的停止,到後面漢宣帝時期又再次繁榮了起來。

唐朝時候就更不用說了,唐朝是非常開放的一個朝代。

即便是和突厥打的你死我活,也依然沒有斷絕過貿易、

而唐朝對于商貿。也是非常開放並且支持的,也是從唐朝開始,絲綢之路大放光彩。

宋朝就更不用說了,雖然宋朝不想把自己國家里面的鐵器金屬。這些東西賣去北方那些蠻族、

但是對于宋朝來說,他壓根就沒有拒絕的辦法呀、

不管是誰,都比他能打,能欺負的幾乎沒有幾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賣不賣東西也不是他說的算。

他要是敢不賣,分分鐘就要挨揍,你說宋朝敢把自己的邊關給控制起來嗎?

但歷史上的明朝卻不一樣,明朝自朱元章以來就非常的霸道剛硬。

從來都是二話不說就跟你開打,打不打得過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我一定要打,至于說跟你和平貿易,別開玩笑了。

就是要搞個你死我活,這樣的骨氣自然是不用多說,漢人的骨氣,在明朝可以說是頗有秦漢之風。

所以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們都非常以此為豪。

只是遼王朱啟提出邊貿的意見之後,立馬又受到那些和他不對付的大臣們的群體圍毆了。

說什麼這是向敵人低頭,好不容易打出的優勢,哪有主動開邊貿,給他們回血的道理啊等等。

這些自然都是很有理由的,但是和朱啟的大戰略來說,即便是送他們一些金屬之類的玩意兒,也並不是不可以呀。

畢竟朱啟的最終目標,是想要讓明朝的鈔票成為北元的官方貨幣。

他不想讓鈔票在境內流傳都不行的那一種。

等到那個時候可就不是北元能夠做主的時候了,大明這邊光是印鈔票,就能從他那邊將他們的物資給掏了空。

當然想要做到這一步,開邊貿是一定要進行的。

光靠著納哈出走私,也想要讓明元的鈔票在北元那邊流通,可實在是太慢了。

只能夠學習北宋時候宋朝和遼國之間的貿易的先例。

讓明朝的鈔票佔據北元的官方地位,要知道在歷史上,宋朝雖然被遼國打的抬不起頭,還簽訂了城下之盟,帶來了百年和平的局面。

而正是因為百年和平兩國之間商貿頻繁,導致宋朝的鈔票和銀元等等,在遼國成了官方貨幣。

不過這個目標,是不能夠放在朝堂上直接和那些大臣們說的。

誰知道這些消息會不會傳到北元那邊,讓王保保提前做好防範的準備呢。

只能夠等到是木已成舟的時候,才能夠敞開來說,所以朱啟也是二話不說,閉著眼楮就站著不說話了。

朱元章自然是早就知道朱啟的戰略,這個時候也壓根就沒有因為那些大臣的彈劾,而動搖自己的心思。

他雖然之前是非常剛硬的,不想和北元這邊有任何的商貿往來,但是听了朱啟的回答和解釋之後,朱元章也知道這元朝的官方貨幣如果成為了明幣之後,對于局勢的重要性。

這種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夠卡住對方咽喉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說。

那是多多益善啊,朱元章也不是死腦筋,稍微一想就知道這個方法的絕妙之處了。

可以說是如同漢武帝的推恩令一般的絕世陽謀啊。

所以朱元章也和朱啟一樣,兩手一背眼楮就這麼睜著,看著桌子上的各種各樣的彈劾,還有每天朝堂上那些大臣們嘰嘰喳喳的說著話。

但是自己從來都不表態,照樣讓遼王朱啟主持銀行還有邊貿的各種各樣的事情。

大有一種悶頭讓朱啟干下去的勢頭,讓那些大臣們忍不住跺腳痛哭,說什麼大,明這樣下去要完啊。

要不要完,肯定不是他們說的算的。

而朱啟很快就開始籌劃起了邊貿的事情了,正好關稅部門的籌劃也已經完全的完畢,在北方設立了好幾個關稅部門。

就以這些關稅部門的框架為依托,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邊關的貿易,也是非常方便的,而這個消息自然要和北元那邊通一通氣了。

至于如何通氣,也是非常的有講究的,自然不能低聲下氣的請求對方開邊貿的,而是應該以王者之師勝利的姿態和對方進行商議。

派誰去負責,這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了,而朱元章很快也想到了合適的人選。

遼王,朱啟!(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