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3章 千金買馬骨

老百姓們雖然不知道明元是什麼,但听著這換算的比例,也知道這明元肯定是不便宜了。

100元等于一兩銀子,這普通人家干多少個月,才能存得下來一兩銀子呀?

這天底下真的能有這樣白送的錢嗎?

雖說這個告示是官府衙門發出來的,據說背後還有遼王殿下背書什麼的。

但老百姓們心里還是困惑不已的,畢竟大家也都知道,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是年年都有。

這種事情,萬一是這官府衙門釣魚執法,可怎麼辦呀?

而且真給他們這一百元,也沒人敢隨便拿樣,萬一拿了這錢,要干什麼活,那可就糟糕了。

說白了,還是老百姓覺得這錢肯定到不了自己手里的。

就算到了自己手里,這紙票真的能值一兩銀子嗎?

雖說在宋朝時候就有宋朝的銀票,這種東西出現了。

但老百姓對此還是知之甚少的,要讓他們一下子接受紙幣,自然是沒那麼容易的事情。

大部分的老百姓自然都是心里充滿了顧慮,但也有一些聰明人,稍微仔細一想就知道此事多半是真的了。

比如說在應天府城頭住著的一個老百姓名叫李三,他就思索了一下,對著媳婦說了︰

「媳婦兒,趕緊去買兩斤豬頭肉,再稱兩斤好酒,明晚咱們吃肉喝酒!」

這李三平日里沒什麼大本事,但頭腦還是很清晰的,做生意也能賺點小錢,只是這一兩銀子也不是什麼小數目。

而他現在信誓旦旦的說自己能去把這一兩銀子領到手。

他媳婦是個膽小慎微的人,今日在街坊鄰居那邊,听說了不少用明元紙鈔,能換一兩銀子的事情。

但街坊鄰居都不覺得這事情是真的,甚至說是官府衙門在釣魚呢。

要是誰敢去領,怕不是要被抓起來,就算是去領,沒被抓拿到的怕也是換不了銀子的。

李三的老婆一下子就緊張了,拉著自己的丈夫,可千萬別為了這事兒被官府衙門給抓起來了。

李三听到自己老婆這樣說之後,哈哈大笑了起來,只扔下了一句話。

「這都是婦人之見,難道你沒听過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嗎?」

說實話,就千金買馬骨的故事,他老婆還真的沒听說過呢。

不過甭管故事里怎麼樣,這現實畢竟是現實啊。

不過李三已經下定決心了,即便他再怎麼說,也沒有改的意思。

很快李三就到了衙門去了,認識的人看到了李三之後也是頗為奇怪,不知道來干什麼?

李三也是不多羅嗦,說明自己來意之後,其他人也是一臉懵逼,沒想到還真的有人過來兌換這百元明元呢。

只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事,這李三去官署衙門報了名之後,拿著一張紙抄就離開了。

只是這紙鈔到了街道上換什麼東西,也沒人跟他換呀,即便是想要去買一根糖葫蘆,路邊上賣糖葫蘆的小販也不可能收他的紙抄的。

不少街坊鄰居都在說著,看吧,果然就像我說的這樣,這朝廷哪有這麼好心的事情落到咱們老百姓頭上呀!

只是到了第二天,這李三又拿著紙抄去官府衙門兌換銀子的時候,官府衙門卻拿出了一兩銀子去換了李三的一百元。

旁人看了也是一臉懵逼,沒想到這李三居然真的,從官府衙門拿到了一兩銀子。

而他的操作前後來看,基本上沒花一分錢就拿到一兩銀子了。

過去領了一個百元大鈔,第二天又拿百元大鈔從官府衙門換了一兩銀子,可不就啥也沒干嗎?

這什麼意思呀,真就白送錢唄。

而像李三這樣的白拿一兩銀子的人,並非只有她一個人。

整個應天府,足足有數百人之多。

也就是說,僅僅只是一天的時間,官服衙門就白送出了數百兩銀子。

當然這對于大明朝的財政來說並不算什麼,就算是朱啟也是隨便一掏,就能掏出這些銀子。

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實在是太震撼了,他們紛紛談論這些事情,鄰里之間,也是一臉懵逼。

沒想到居然真的能白拿銀子,不過再去,想拿銀子的時候,卻沒那麼容易了。

這官府衙門第二天就出台新的規矩了,現在不白送紙鈔了。

大家如果想要的話,可以拿一兩銀子換200元的紙鈔,而且200元的紙鈔自然是能抵扣二兩銀子的價值。

好家伙這規矩一出之後大家,一下子又躊躇了起來。

所以說之前,官府衙門白送了上百兩的銀子,但那是直接空手套白狼啊。

而現在,如果讓自己出一兩銀子,去換兩張百元紙鈔。

雖說官府衙門,說這百元紙鈔抵扣的了二兩銀子的價錢。

但也沒說在官府衙門可以換得到二兩銀子呀,萬一要是職稱拿到手了,官府衙門不認賬了,不給銀子,或者他們在外面花不掉了可怎麼辦呀,這不是憑空丟了一兩銀子嗎?

一下子,老百姓們又猶豫起來了。

在民間又有人說了,這都是官方設的局,這一兩銀子要是給出去,肯定拿不回來了,拿兩張紙抄有啥用啊,擦紙都不夠用了。

但凡是需要老百姓花錢的地方,老百姓們都是非常謹慎的。

自然也不敢上去兌換了,不過這一次,又是李三站了出來。

拿著昨天剛拿的一兩銀子,去官府衙門換了紙鈔。

有一些人羨慕李三有膽量,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在背地里說他真傻,好不容易賺到一兩銀子了,居然又還回去了。

不過就在大家嘲笑著李三傻不拉幾的時候,到了第二天,一下子又傻眼了。

這李三竟然又拿著兩張鈔票去官府衙門,換銀子去了。

不少人看到這一幕,心里面都有點害怕起來了,這官府衙門是你平頭老百姓隨便能去的。

之前去換了一兩銀子就算了,現在居然拿著兩張鈔票又要去換二兩銀子。

這官府衙門也不是傻子呀,你這空手套白狼,豈不是白白又套了二兩銀子到手嗎?

不僅街坊鄰居看著害怕,就連李三的老婆都有點害怕,在門口抱著李三的腿讓他別去了。

一兩銀子損失就損失了,不過李三也沒有听他老婆的,而是當著所有人和他老婆的面如此說道:

「咱們遼王殿下神仙一般的人物,怎麼可能會欺騙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呢?

既然說這兩張紙鈔價值二兩銀子,那就一定值得二兩銀子的,我這就去官府給他換出來。「

說完,也不管旁人的勸說,就徑直朝著關服衙門走去了。

大家都以為李三肯定要被官府衙門,以尋釁鬧事為理由抓起來的時候。

卻發現李三美滋滋的出來了,不僅出來了,旁邊還有官員一起送著出來的,而的手頭上已經多了二兩銀子了。

好家伙,這是什麼情況呀?居然真的能夠拿到銀子呀!

一下子大家都懊悔不已,要是早知道如此,自己手頭上的一兩銀子也拿去換兩張鈔票,再今天再過來換二兩銀子,一轉手,豈不是白賺一兩銀子嗎?

但是再後悔也沒用,這時間已經過去了,官府衙門也不接受拿一兩銀子去換鈔票的事情了。

但大家對于這個紙鈔可以說是非常的好奇了,這到底是什麼來頭?居然真的能夠從官府衙門那邊換到錢呢?

正當大家好奇不已的時候,在第三天就看到官府衙門又出台了一個規矩。

說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時間里,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拿著手里的銀子來到官府衙門,一個特殊的叫做銀行的部門,換取紙鈔,也就是明朝現在的官方貨幣明幣。

當然,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到銀行來換取官方貨幣的同時,還可以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而這精美禮品也是非常的實在,就是一小袋的糧食。

當然,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而這一次,不僅僅是100元大鈔,還推出了一元紙幣,十元紙幣,20元紙幣等等。

而這些紙幣也有錢,20文錢,十文錢,100文錢,200文錢等等。

之所以將紙幣弄成這麼小的份額,主要還是因為這年頭銅礦產量非常有限。

所以用紙幣代替的話,可以大大的增加市場流通的貨幣,減少銅礦產量用在貨幣這種事情上,可以去練造其他的金屬。

況且銅幣那樣沉重,一百個兩百個,放在身上可是不方便的呀。

如果用一張小小的紙鈔就能夠代替,對于老百姓們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而且這點數額也不算很大,普通老百姓也能夠兌換的出來,老百姓們一天居然去兌換紙鈔,就能拿到一小袋的糧食。

拿個十文去換個一元錢的紙鈔,拿一小袋糧食,豈不美哉。

反正十文錢也不算多,也用不到什麼地方的。

一下子,剛剛開張營業的銀行里面,擠滿了人,都是來換紙抄的。

而朱啟得到消息之後,也是非常欣慰的點了點頭,看來自己的策略還是非常成功的。

一來二去,老百姓們既了解了紙鈔,而且對于紙抄也非常的放心。

況且還有這麼好的獎勵,老百姓們自然是願意來兌換自己手頭上的鈔票的。

而這些紙鈔流到市場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流通面更廣了。

每個人手上都有紙鈔的話,自然而然就想著能夠互相之間交易的時候,使用一下,反正到銀行也可以兌換銀兩銅幣的。

一來二去,只要官府衙門不瞎搞,不要亂印紙鈔,而且在銀行里面有足夠多的銀兩和銅幣,用來給老百姓們兌換。

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了,一旦這種信用建立起來,是非常牢固的,是非常牢固的。

也就是說,最吃緊的也就是這開頭的兩三年時間了。

所以在印發紙抄的數量方面,一定要嚴格限制,朱啟也是通過戶部,了解到現在在國庫里面總計有多少的銀兩和銅幣也可以拿出來兌換。

然後緊紙印發1/10的銀兩銅幣等額的紙鈔,這樣即便是國家遇到需要用錢的地方,國庫里面肯定也能有足夠的銀兩和銅幣來兌換,現在市場上所有的紙鈔。

這也就是儲備金的制度了,只要儲備金完善,信用就不會崩塌。

老百姓們信任只抄自然就會使用紙鈔,而控制紙鈔的發行,每年統計市場上只抄數量,並且進行回收,重新發放就能夠穩定物價,不讓老百姓出現恐慌性的擠兌。

最主要的,就是統計市場收回這一點。

宋朝也做過,而且就憑著這一點,讓宋朝的交子在市面上非常的活躍,不過到後面的老問題就不用多說了。

戶部那些的官員,哪里懂這些呀。

听到遼王殿下一通說完之後也是七暈八繞的,而遼王朱啟也知道他們大多是讀著四書五經上來的,對于經濟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所以說掌管戶部,但也就是管管錢,每年算一算地方上的稅務等等,就連這些基本的工作也都已經被稅務局給包爛掉了。

也全都是朱啟手底下那些精通數學的學生們,在處理大明稅務的問題。

朱啟一看,戶部的官員是指望不上了,這銀行如果交給他們,估計沒兩年就要黃了。

鈔票的事情更不用說了,這些人雖然現在一個個點頭說把每年市場統計好,把稅務的準備金給弄好,但到頭來肯定還是得忘。

就算不忘其中,肯定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貪腐問題,這誰能夠忍受得了印鈔票直接換錢來到好處呢?

朱啟本來是不想管這麼多事情的,但眼看著大明的紙鈔既然已經上路了。

如果因為官員的昏庸,把這件事情給辦砸了,那對于大明的經濟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致命的打擊。

明明可以通過鈔票來控制外國經濟的計劃,也只能暫時擱淺,所以朱啟還是硬著頭皮去找朱元章了。

去找朱元章也不為別的事情,就為了把銀行和印鈔的事情全部攬到自己的頭上。

這也是自己這個穿越者為大明做的一份貢獻吧!

朱啟如此想著,硬著頭皮就去了。

而朱元章那邊也听說朱啟要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自然也是非常高興,大手一揮,又把銀行都交給朱啟負責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