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九章 伏擊大戰!

在洪武這年頭一旦上升到軍團級別的戰爭,所打的就不僅僅是將軍的本領,還有士兵的作戰能力了,更多的打的還是一種情報後勤等等這些東西。

而在這方面,明朝顯然比北元要強大的不少。

依托著中原地區的肥沃和富碩,軍團目前補給方面並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王保保離開了亦乃集,朝著遼東方向進發之後,大明軍團這邊也很快離開了亦乃集,隨後追隨著王保保的身後朝著遼東前去。

這樣的消息自然很快就傳到了王保保的耳朵里面。

而那些草原上的將領們,一听到明朝軍隊在遼王朱啟的率領之下,離開亦乃集主動朝著遼東這邊過來之後,也是紛紛說道。

「看來這遼王朱啟是選擇救援山海關了呀。」

「這朱啟也不過如此嗎,還以為能有什麼大本事,結果也是放不下遼東,正中我們丞相的下懷啊。」

「沒錯沒錯,待我等殺個回馬槍,這朱啟到了遼東只是看到一片戈壁,我們已經把亦乃集給拿下了。」

一些人哈哈大笑了起來,也確實如同他們所說的,如果朱啟正在直奔遼東的話,等反應過來的時候,亦乃集早就已經丟掉了。

而王保保也不會錯過這樣大好的機會,立馬就率領軍團繼續轉頭,朝著亦乃集的方向而去、

他們是在關外活動。而明軍朝著遼東趕去的話,一定是在關內走的。

塞外大漠如此廣闊,想要找到他們這些人的蹤跡,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王保保只需要布置一只疑兵,聲勢浩大的朝著遼東感覺給明朝一種,他繼續帶著大軍朝著遼東進發的錯覺。

然後自己偷襲亦乃集就可以了。

至于說遼東的話,王保保其實從頭到尾都並沒有要強攻下遼東的意思。

當然如果朱啟堅決死守亦乃集不來遼東支援的話,那王保保也不建議把遼東重新拿下來的。

其實王保保還挺希望朱啟別離開亦乃集呢,那樣的話自己只是損失一個亦乃集,然後可以拿下整個遼東,豈不美哉。

不過那樣也要跟明朝軍隊來幾次硬踫硬的,如果勝了的話那自然是皆大歡喜。

到時候還能夠把高麗那邊的傀儡政權也給干掉,幫助李成桂盡快穩定高麗的局勢。

其實高麗誰當王,對于王保保來說都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唯一重要的是高麗只要站在北元這邊就可以了。

而之前李成桂一直和明朝關系密切,不過現在明朝已經背著李成桂捅了他一刀了,兩國的關系已經不像之前那樣的密切。

甚至于朱啟還在高麗邊境,拉起了一個傀儡和李成桂作對呢,這攪屎棍一般的行為自然讓李成桂非常的不滿。

之前王保保和李成桂接觸的時候,李成桂還是愛理不睬的。

不過自從朱啟背刺了李成桂之後,現在李成桂已經主動開始和王保保接觸了。

而王保保也知道李成桂,是絕對不會沒事兒在背後捅自己刀子的。

他和大明都已經那麼緊張的關系了,如果這時候再和北元為敵,那他高麗還要不要混了。

兩人都知道,這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元朝和高麗之間的同盟。

而遼王朱啟早就已經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了一個傀儡政權,現在李成桂自己都是自身難保,想要指望李成桂幫助自己也是不大現實的事情了。

不過如果能夠拿下遼東的話,王保保有信心在三個月內將那個傀儡政權給鏟除。

而一旦李成桂能夠收復整個高麗國力大增,那麼對于大元來說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不過這一點那遼,王朱啟顯然也已經料到了。

所以才這麼果斷的放棄了亦乃集,來守衛遼東的吧。

如果他沒放棄亦乃集該多好啊,王保保心里面如此感嘆著,而這時候邊上有一個人忍不住問道︰

「丞相,你說這遼王朱啟,會不會是在故意假裝離開亦乃集,然後引誘我們回去,在半路伏擊我們呢。」

這人說完之後,其他的將軍們也是一愣。

如果真要是能夠想到這麼多的話,那這還是人嗎。

丞相王保保的計謀已經非常完善了,這如果都能被看破。

而且有這麼大膽子去賭,那實在是不應該的事情。

王保保也確實是這樣想的,這麼個賭法可不是來遼王朱啟的性格,除非這遼王朱啟真的有蓋世神通。

如同自己肚子里蛔蟲一般,自己在想什麼他都知道,這才有可能呢。

而王保保覺得這一定是不可能的,他都和朱啟沒有見過面,也沒有任何的接觸,又如何能被對方看得如此通透呢?

所以王保保笑著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決定。

而繼續按照自己之前的戰略方針,很快就要回去拿下亦乃集。

不過王保保十分自信,以為自己能夠成功拿下亦乃集的時候,朱啟已經在張玉的建議之下,同樣派了一只疑兵朝著遼東過去。

而且大搖大擺,聲勢浩大,就是為了讓北元那邊的刺探們看到然後將情報帶回去。

而明朝這邊的士兵們則不像北元那邊心里忐忑,他們對于遼王朱啟的百分百的信任。

讓他們對于遼王殿下的任何一個命令都毫不懷疑。

不僅如此,每天晚上的篝火晚會,那些基層軍官們也會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離開亦乃集,而接下來也將要面對什麼。

也就是說遼王殿下的作戰計劃雖然沒有那麼多的細節,但總體方針,還有面對的敵人都是下發到基層的。

讓每一個士兵心里面都清楚,接下來自己要面對是怎樣的敵人,敵人的數量和實力又是如何。

這對于其他的將軍們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北元那邊可是10萬之眾啊,即便北元那邊安排了一只疑兵,去遼東那邊,人數也不會特別少的。

過來的少說也有八九萬人,而自己這邊遼王朱啟可只有5萬不到的軍隊實力懸殊,不用多說了。

即便是遼王朱啟埋伏成功了,也不一定能夠打得過。

能將北元軍隊重創打退就已經是莫大的勝利了。

而還沒開戰呢,就已經開始跟手底下的士兵,說起了戰場上的數據懸殊等等。

這不是讓士兵們感覺到害怕嗎?

如果是其他的訓練方法練起來的士兵,那確實會感覺到害怕,不過朱啟的方法練起來的士兵就不會害怕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做好心理的準備,至于說逃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他們打仗是為了什麼呀?

除了為了家國天下的穩固,還為了自己的小家。

更何況遼王殿下都一直陪伴著他們,遼王殿下都沒有跑,他們怎麼會逃跑呢?

于是就出現了讓大家都匪夷所思的畫面,遼王殿下雖然讓所有的士兵都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怎樣的強敵。

但不僅沒有讓他們害怕,反而激起了他們的斗志,一個個摩拳擦掌等著北元那邊來戰。

這樣的機會也並沒有等待太久就出現了,那邊北元的軍隊在王保保的率領下,很快就來到了亦乃集附近。

而這個時候亦乃集城池里面在理論上只有兩三千人防守,剩余的其他人都已經被遼王朱啟帶著去支援遼東山海關了。

起碼在王保保收到的情報來看是這樣沒錯。

王保保的中軍,設在距離亦乃集有近百里之遠的地方。

而前面已經有騎兵快速的回來,並且傳達了前面的情況。

正如張玉所預料的那樣,朱啟安排了一只伏兵留在亦乃集,又安排了一支部隊假裝朝著遼東那邊方向前進。

果然,王保保的斥候們都打探到了這些消息,也沒有多想,第一時間就來匯報了。

畢竟現在的斥候大多數都是根據遠距離的觀察,還有數一數對方做飯的鍋灶的數量來判斷人數的。

想要近距離觀察,那可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些方面下足了功夫,擾亂王保保的判斷力還是很簡單的。

而王保保也並沒有多想,這些東西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聊完朱啟那邊有一個張玉,已經把他研究的很透徹了。

張玉就連王保保一定會率兵回來攻打亦乃集,這件事情都算得無比的準確。

所以說這一次如果能夠打勝仗的話,那功勞絕對全都是張玉的,而朱啟是這樣想的,別人可不這樣認為啊!

在別人看來,這可是遼王殿下親自下令,讓大軍撤出亦乃集,而後又預算到這王保保一定會回來攻打亦乃集,這都是遼王殿下的功勞啊。

大家心里面對于遼王殿下可是佩服不已的,不過嘴巴上現在也不說什麼了。

因為馬上大戰在即,現在還是趕緊準備好眼前的戰事。

遼王殿下也在這里,只要能夠在戰爭中發揮出色,入得了遼王殿下的法眼,以後一定會平步青雲的。

所有的將領們都是摩拳擦掌,而那些士兵們也同樣如此。

因為有每天晚上的篝火晚會的緣故,所以他們比起別的軍隊的士兵要更加的有積極性。

自然也會想著建功立業什麼的,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而遼王朱啟手底下的這一批士兵,可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往上走,成為名震一方的將軍,最好能夠跟隨在遼王殿下的左右建功立業。

從士兵到將軍都是如此作想,那士氣如虹,自然是不用多提。

而另外一邊,北元王保保已經半只腳踏進了遼王朱啟的陷阱之中了。

他們距離亦乃集越來越近,而王保保也並沒有感覺到,就在眼前的危機。

在亦乃集城外50里地左右,有一處干涸的河床,原本這里流淌著清澈的河水,不過,早在好幾十年之前,這里就已經沒有水了。

而那些原先流淌過的河床,自然是留下來了,兩岸都是縱深的峽谷,非常適合進行埋伏。

王保保自然也看出了這里地形的優劣所在,不過想要無聲無息的靠近亦乃集的話,從這里走是最為保險的。

因為兩岸較高的地市,讓對方的伺候不容易,發現他們等到大軍靠近到30里地的時候,這亦乃集即便是發現了大軍,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剩下能做的也不過就是開城投降罷了,畢竟,根據王保保所得到的情報,亦乃集中防守的明軍絕對不會超過一萬人。

自己這里有八九萬人,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亦乃集里面的守軍給淹死了。

但想法一直都是很美好的,現實確實很骨感的,在王保保抵達了河道口的時候,站在高處觀察著周圍的地形,確實心里面越看越忐忑了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非常不詳的預感。

但打仗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單獨憑直覺呢?

王保保只能默默的在心里面念叨著,長生天一定要保佑自己等等之類的話。

因為河口狹窄,所以北元的軍隊只能拉成狹長的隊伍通過,不過,為了防止意外,王保保將隊伍分成了四段,分開通過峽口。

雖然速度會變慢不少,但這已經是王保保能做的最大的準備了。

而那些北元的士兵們還並沒有發現,即將大禍臨頭了,他們再挨個通過河口的時候,其中一個士兵就看到地上的瓦礫正在顫抖,不停,就好像快要地震了一樣,而大地也發出輕微的嗡嗡嗡的聲響。

而前面已經通過了一大隊的北元的士兵,大批的人馬穿過了河口之後,在入口的地方進行修整著,而身後第二梯度方隊正在緩慢地通過狹長的河口,至于王保保的話,自然是留在最後通過的。

而在遠處的明軍,雖然早就看到北原將軍隊分成四部分渡過干枯的河口。

雖然明軍這邊很想直接把王保保給拿下,但也實在不清楚王保保到底在這四部分里面的哪里。

而為了利益的最大化,也只能等到其中一個北元的部隊,通過合口之後,再第二個方陣通過合口時候發起進攻。

這樣才能夠利用優勢的兵力,並且盡可能多的殺傷他們打部隊。

而被委任全權負責指揮的張玉看到此情此景,也知道想要抓住王保保只能說憑運氣的事情了。

但戰機稍縱即逝,這時候也不能猶豫了,他拔出自己的武器,看著手下們隨後放得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