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九十七章 這也在遼王殿下的算計中嗎?!

這高麗亂不亂,咱遼王殿下說了算!

這可能稍微夸張了點,但也確實是現在高麗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並且被認可的事情。

就比方說最近剛剛拉起來的一張大旗,一個叫做王冕的高麗王族,被大明冊封為高麗王的大旗。

或許平常的老百姓, 並不清楚這王冕是何許人,怎麼冒出來的?

但那些高麗官場上混的人,哪里不知道呢?

這王冕本來是高麗王族的邊緣人物,而這時候敢站出來自立為王,這背後可不就是遼王朱啟支持的嗎?

大家想想在去年這個時候,高麗國內的政權還極其穩定。

只是一眨眼,兩三個月的功夫, 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可不全都是遼王殿下,在背後一手操作支持的嗎?

遼王殿下不僅支持李成桂,直接拿下了高麗王。

引起了高麗政壇的地震,而且現在還公開支持了王冕。

好家伙,這是掩蓋都不帶掩蓋的了,直接給李成桂一個背刺。

至于說高麗王現在還有沒有威嚴,那這誰在乎呢?

在大明的插手干預之下,這些已經根本無所謂,那真的是大明支持誰當高麗王,誰就有威嚴和威信了?

就比如說現在的王冕,之前在王族之中也是被邊緣的人物,在政壇上也根本就沒有人會在乎王冕這個人。

要不然王冕也不可能自己帶著2000人就過來偷襲鐵嶺,想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而以前默默無聞的王冕, 經過了遼王殿下的操作和支持之後。

現在一躍成為了欽定的高麗王, 在高麗這片土地上的所有勢力。都開始研究起了王冕,就連北元的王保保也開始研究。

鬼知道這王冕是用了什麼法子,聯絡上了遼王殿下的。

不過跟大的可能性,還是遼王殿下主動選擇了王冕,把他推出來當作旗幟使用。

高麗的那些官員們, 都忍不住感嘆一聲,這遼王朱啟真是用心歹毒,恐怖如斯。

听說在王城的李成桂,知道遼王朱啟推出王冕這個廢柴來當高麗王的時候。

氣的當天都沒有吃下飯,這是大明跟自己擺明了對著干的樣子呀。

不過李成桂現在也沒有什麼更多的選擇了,遼王殿下先前佔據鐵嶺城,讓他沒有辦法完全收復高麗的土地。

而在高麗境內威嚴掃地,這就不說了,北元那邊也是拼命扶持著反對李成桂的力量和勢力。

這讓李成桂現在根本就沒有精力抽出手來對付大明。

因為先前遼王朱啟的一番操作,讓李成桂和北元已經徹底決裂了。

現在,即便北元王保保送來信件,想要和李成桂聯手。

但李成貴也根本就不敢相信王保保,誰知道王保保轉身會不會繼續扶持高麗王?

然後來把自己干掉呢?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李成桂周圍全是敵人,而北元王保保那邊,即便想要聯合李成桂,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反倒是大明自己獨享漁翁之利。

李成桂越想越可怕,整個人都在冒出冷汗。

看來這遼王朱啟從策反自己開始,到佔領鐵嶺城掀起高麗的內亂,讓自己和北元徹底決裂。

然後起用王冕作為他的新的代言人,來阻止自己一統高麗。

只要李成桂自己沒辦法統一,高麗那鐵嶺城永遠都在大明的手里, 甚至可以依靠著鐵嶺城繼續輻射控制高麗的土地。

而北元那邊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看著高麗如此背大明慢慢的消耗,最後徹底滅亡。

這環環相扣之間,毫無破綻,所有的布局都被遼王朱啟算到了,這人簡直智多近妖啊!

這天底下竟然有如此聰明才智之人啊!

李成桂感到恐怖不已,這遼王朱啟恐怖如斯,真是像別人所說的那樣,就如同天上星宿下凡一樣!

………………

而關于遼王殿下步步為營的「算計」,李成桂這邊感到恐怖如斯的時候,其他的人自然也都能夠想通這一點。

原本以為一切都只是巧合的事情,現在仔細連成一串之後,也知道這些事情互相影響之下,居然產生了這麼大的效果。

甚至在應天府里面,不少人都開始稱呼遼王殿下的新稱號——十步一算遼王啟!

而在北元這邊,王保保也是萬萬沒想到,居然有人比自己還會算計。

他對著周圍的幕僚臣子們,是這樣說的︰

「我本以為這遼王殿下只是聰明一些,在軍事上頗有才能的年輕人。

如今看來,我還是低估了這遼王朱啟,他的才能遠遠在我之上。

居然能夠這麼周密的布局,和完美的執行,若我是李成桂的話,恐怕也會陷入到他的圈套之中。

大明有這樣的王爺,難怪我們大元一直沒有辦法入主中原。」

其他的大臣們,對于王保保的觀點也是非常的贊同的。

甚至在北元,都有這樣的結論,只要這遼王朱啟一天不死,我大元,再也沒有翻身之日啊!

而在各方討論著遼王殿下如何神機妙算,十步一算的時候,此時的遼王朱啟正在自己的床上,剛剛醒了過來。

昨天晚上的劇烈運動,放在別人肯定是吃不消了,不過遼王殿下可不是一般的人。

今早起來的時候也就是腿肚子有點發軟罷了。

不過看了看身後的白唐玉兒,估模著到中午才能起來了,不過這家伙一直都是喜歡睡懶覺的,朱啟也就不管她了。

當然了,朱啟的生活也不僅僅只是這些男男女女之間的事情。

他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今天的日程,就安排的滿滿的。

上午十點左右,要帶著兒子出去游山玩水,到了中午,要陪著三個老婆一起吃飯,隨後自然是要美美的睡午覺。

下午三點要出席新建的學校場地的揭蓋儀式。

到了五點左右回來,然後再遼王府里和老婆們玩一玩桌游。

然後就是吃飯,吃完飯之後自然就沒什麼事情,該睡覺睡覺,該咋樣咋樣。

什麼?你說這不像是一個王爺一天的工作安排,反倒是像一個賦閑在家的富家公嗎?

要說之前的話,朱啟肯定沒這麼悠閑的。

不過現在劉伯溫也過來了,而且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都相當不錯。

朱啟那是索性把那些政務都丟給劉伯溫去處理了,反正劉伯溫也要在遼東,負責各方事務,不如多干點活好了。

至于遼河和鐵嶺城那邊的話,就更不用自己擔心了。

馬雲把遼河守的可以說是固若金湯,而鐵嶺城那邊不僅防守嚴密,現在都已經開始朝周邊的據點拓展了。

王冕也在自己的支持之下,有了自己的隊伍,開始佔領城池等等、

雖然掛著的都是他的旗幟,不過背後可都是大明的支持。

而王冕雖說有了自己的地盤,也都是被朱啟給架空的。

他的那些軍隊中層軍官,幾乎都是朱啟這邊的人派過去的,而且吃的糧餉什麼的,都是直接由朱啟這邊提供的。

這官員是朱啟的,糧餉也是朱啟的,王冕也就是一個王八頭子而已。

可以這樣說,如果把王冕放到現在,他的軍營里面去,沒有一個士兵會听他的話,所以朱啟基本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前前後後都有可靠的友軍庇護,而自己這邊還有劉伯溫輔左,那自己這個遼王當然就是模魚模到底啊!

什麼?

你說周密計劃,步步為營?

那是不存在的,朱啟到現在為止,都從來沒有認真的規劃過,一場戰役或者任何的謀略。

凡事都是見招拆招,有什麼機會就上什麼機會。

如果沒有機會,那就跟著那些名將和歷史有名的人物走,他們干啥,自己就干啥。

不起秉承的觀念就是一點。

但凡是名將能夠做出的決定,自己就「本王也是這麼想的!」。

至于說沒有名將在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那就只能夠勉強維持,就好像之前和納哈出這等角色都打得有來有回。

反正進取不足,守成有余吧!

至于現在,張玉,朱能,劉伯溫,馬雲都在自己的身邊了。

那朱啟還干個屁啊,直接就不干了,在家里開始模起魚來。

都當王爺了,還四處奔波,到處干活的,這算什麼事嘛?

那當然是好好享受生活呀,這第二個人生,怎麼也不能白白浪費了?

不過朱啟越是如此閑情逸致的模樣,在那些下人們眼中,看著越是覺得殿下真是了不起。

雲澹風輕之間,就能夠掌控天下風雲。

你說這天底下還有第二個人,像遼王殿下這麼厲害嗎?

皇帝陛下還說王保保是天下奇男子,要他們說呀,這天下奇男子應該是咱們殿下才是。

有關于戰事的事情,朱啟並沒有放在心上,可以放心交給隊友。

不過還是有一件事情,在模魚的時候,朱啟也從來都沒有半點松懈的。

那就是新式學堂建立的問題。

這新式學堂修建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在農忙之後,很快就招募了數百名的民夫,然後開始修建起來。

在古代修建這些建築物,速度還是相當快的。

因為一般也就一兩層,不可能建高層建築的,當時的建築學理論也支持不了太高層的建築。

再加上地面鋪上竹子,只需要用竹子加好骨架,然後用水泥直接覆蓋過個兩三天,自己就干了。

有了水泥地的支持之後,建起房屋來,那就更快了。

所以前前後後的工期,也就不過三個月的時間。

到了洪武十一年的十二月的時候,這新式學堂就已經完全修起來了。

而入學的時間,朱啟初步定在洪武十二年的二月份。

距離入學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完全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讓老百姓們考慮要不要來新式學堂,最主要當然還是要給宣傳留下時間。

新式學堂免費自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朱啟也沒有這個財力。

雖然他現在身上錢也挺多的,但遼陽好歹也是有四五十萬的百姓。

這要是免費的口子一開了,老百姓的孩子都過來了,先不說新式學堂能不能容納那麼多的學生,就是手底下的錢也根本就不夠啊!

雖然不能完全免費,但是朱啟也會給那些貧寒的學子們,出具一些福利的。

比如說住宿費全免,或者優秀的學生可以減免學費等等。

不過那都是後期的事情了,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新式學堂招滿學生才是。

根據朱啟一開始的規劃,新式學堂的學生容納人數在三百人左右。

朱啟也很想搞個三千人的大學校,但是沒辦法呀,自己現在的學校規模不行。

不要是因為第一,勞動力有限。

第二,水泥的產量也有限。

第三,那就是學校沒辦法建造高層建築,最高也就兩層。

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要建造容納三千人的大學校,佔地規模也不知道要有多大了,這經費可不是自己能夠負擔的。

更何況,遼陽城的百姓數量也不像應天府那樣,數百萬之多。

所以三百人的規模已經是朱啟覺得非常合適的了。

而且只是第一期的學生而已,如果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都不錯的話。

那麼,後期再擴建學校,擴招人員也是完全來得及的。

至于老師的話,那不用說的,肯定是自己的工匠團里面抽過來教學。

那些工匠們現在要身兼數職,一邊要制造和研究新式鋼鐵,還有武器,一邊要到學校里來教書。

他們的任務當然很重,不過給的福利待遇也都是非常好的。

不僅他們的孩子,在教育和生活上,朱啟全包了。

就連他們自己生病也都有朱啟全部買單。

反正對于這些科研人員來說,朱啟那是下了血本的,絕對不會對任何一個人吝嗇的。

正好學校開了,他們的孩子也可以過來學習了。

可能有人要說了,那些工匠以前很多人都不認識字的,真的能夠教的好嗎?

如果讓他們去教四書五經的話,那肯定是真的教不好。

那如果讓他們教授那些自然科學的話,那肯定是沒問題啊。

他們現在的水平已經有高中生一樣的水平了,經過這幾年的培訓,可以說,朱啟把所有的心血都傾覆在他們的身上。

讓高中生水平的人來教小學的科目,那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只要啟蒙做得好,自然科學到後面就能發展的越來越好。

到時候把這一批人培養的越來越多,自然而然的就能把四書五經的那一批人給替換掉。

以後國家的科舉考試,也不用再考什麼四書五經八股文了。

直接就上自然科學的科目,語文,數學等等這些東西。

這也是朱啟覺得自己能夠為大明做的最有利的一件事了。

畢竟那些詩詞歌賦或者是尋找歷史名人等等,都不過是自己順帶來做的。

而自己身為一個現代人,能夠留給這個時代最大的財富,那就是現代化的教育了。

而且這也是能夠改變大明命運最直接的方法,什麼探索美洲也好,或者打敗北元也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不如一個現代化教育來得重要。

因為這些科學人才,才是改變國家的命運的根本!

這才是,真正的時代變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