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六。
一大清早,天還是黑的,原本無人居住的拙園,已經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這座宅子恢宏壯闊,前有壁後有林,比盛家舊宅大了近一倍,便是顧廷燁引以為傲的澄園與之相比都要遜色三分。
在這寸土寸金的汴京城,想要得到這樣一座佔地如此之大的府邸,也只有靠著皇帝的賞賜了。
趙宗全當初賞給盛長楨這座宅子,是因為盛長楨立下了傳詔勸進之功。趙宗全能夠即位,與盛長楨有著莫大的關系,所以才會破格賞下這麼一座堪比宰執府邸的大宅子。
盛長楨之前沒有婚配,一直和家人同住,所以這拙園也就一直空置著。如今盛長楨大婚在即,拙園也將成為完婚之所,自然不能再像先前那樣冷清了。
宮里送來幾十名女使,英國公府也送來了一干女使婆子,王若弗也似模似樣地塞了些人手,眨眼間拙園就有了數百僕婢,把盛長楨新家的門面給撐起來了。
此時的拙園門外扎上了彩棚,一溜沿出數百丈,雖然礙了周邊幾戶人家出行,但盛長楨事先遣人上門遞帖子賠禮,又是大喜之事,自然沒人來找不痛快。
為了準備這場婚事,盛長楨找來了專門主持官宦人家的婚禮的司儀,時稱「白席」。
司儀自己就帶了一班人手過來,還有沈皇後送來的宮里人幫襯,都是做了十幾年、幾十年事的,自然將婚事安排地井井有條。
盛長楨自己穿了一身玄纁朝服,黑色深衣,赤黃色的下裳,頭戴三梁進賢冠,踩著皂色的厚底官靴,犀帶系在腰間。從進賢冠兩側有珠玉垂于耳邊,這就是「充耳」,隨著盛長楨的行動,充耳輕輕晃動。
這就是有官身的士大夫娶親時的裝束。
從前幾日開始,上門送禮的就絡繹不絕,到了今天,受邀上門來參加婚宴的親朋好友陸陸續續都來了。
張家的親朋、盛家的親朋、盛長楨自己的同僚、同年、上司、恩師、學生,當然還來了一群沒什麼關系,盛長楨倒也沒趕人,畢竟大喜的日子,熱鬧嘛!
盛長楨的至交好友里,包景年和殷若虛都在交趾,趕不回來,剩下顧廷燁和恆王都是首先趕到,向盛長楨賀喜︰「恭喜恭喜。」
顧廷燁嘻嘻哈哈地跟盛長楨擠眉弄眼︰「官做到侍郎才娶親,你盛大人可是獨一份!」
恆王苦笑道︰「長楨現在娶親確實是正當年,就是升遷實在太快了,這才幾年啊,就升到了正三品!」
「你們就不要笑話我了!」盛長楨無奈搖頭,這兩個人一個是禁軍老大,一個是未來儲君,哪個也不比他盛長楨差多少啊。
隨著幾個好友地位越來越高,各有職司,也就免不了要避嫌,毫無顧忌聚在一起的時候是越來越少了,這次盛長楨大婚倒是個難得的機會,大家都是興高采烈,說笑不停。
客人漸漸到齊,眼看已經日影西斜,迎親的時間將至,顧廷燁就過來催促︰「長楨,時間差不多了。」
盛長楨點了點頭,所謂婚禮,就是在黃昏的時候舉行,現在日頭偏西,也該去張家迎親了。
盛長楨曾是一軍副帥,弓馬俱熟,雖然穿著寬袍大袖的禮服,仍然很是利落地跨上了馬,帶著一眾鼓吹,還有隨行的親友,浩浩蕩蕩地往英國公府上迎親。
英國公府中,張桂芬坐在梳妝台前,對著磨得發亮的銅鏡,里面是一張如花似玉的俏臉,而身後則是自家的母親。
今天的張桂芬被精心裝扮,盡顯女兒家的絕美儀態,只是張桂芬蹙著雙眉,眉宇間有絲難以抹去的淡淡哀愁。
英國公夫人看了也只能暗嘆一口氣,心中暗自後悔,沒有好好管束女兒,讓女兒英因為一時之氣做出那等沖動之事來。
雖說盛家和盛長楨並沒有表現出什麼不滿,客客氣氣地和張家完成了婚前的各種儀式,今日也是熱熱鬧鬧地來迎親,但英國公夫人還是忍不住心中忐忑。
萬一女兒嫁到盛家後,公婆對她百般刁難,盛長楨也對她橫眉冷對,自己寶貝女兒的日子該怎麼過啊!
「娘……」張桂芬轉過身,如珠般的淚滴一顆顆不由自主地從臉頰上滑落。她抓著母親的衣襟,哭道︰「孩兒不要出嫁!」
英國公夫人也不禁流淚,捧起女兒的臉用絲巾小心地擦著淚水︰
「痴兒,哪有這般說的。今日之後,你就是盛家的人了。到了夫家之後,要好生遵從婦德,悉心侍奉舅姑。
听你父親說,那盛長楨是個守禮君子,只要你不犯錯,他定不會拿你怎麼樣的,只要你們夫妻倆相敬如賓,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英國公夫人這是已經先入為主地覺得,盛長楨不喜歡自家女兒,生怕女兒在夫家過得不如意,于是絮絮叨叨地一遍遍囑咐著女兒。
滴答滴的鼓樂聲中,盛長楨騎著高頭大馬,已經到了英國公府近前。
他久在軍中,騎在馬上的氣勢非同等閑,背挺肩張,加上俊毅的臉龐和高挺的身材,讓人看著就生出三分敬意。
英國公作為女方家長,在大門口相迎,也和盛長楨一般,穿著最莊嚴的朝服,這是正旦大朝會時陪著天子祭天的裝束。
門口,還有許多女方的親眷堵路,按照習俗,要考較一番女婿的文才武略才能讓開道路,但眾人都是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上前。
開玩笑,這可是盛長楨!
論文才,誰敢跟天上下凡的文曲星相比?
論武略,誰敢跟有滅國之功的帥臣相比?
于是,尷尬的場面出現了,盛長楨等著人出題,偏偏女方親眷沒人願意出題,都是要臉的呀,明擺著丟人的事誰願意干吶!
最後還是張桂芬的一個堂哥出面,請盛長楨做一首詩以顯文才,意思意思就準備讓路。
盛長楨略一沉吟,便緩緩開口道︰
「縴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