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只有真正攻入交趾,才能知道交趾人到底有多色厲內荏啊!」

盛長楨站在門州城頭上,撫模著斑駁的城牆,忍不住感慨。

無論是在大周還是在交趾人眼里,門州都是僅次于升龍府的要塞,絕不可能輕易陷落。攻城前,盛長楨也是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打算。

結果,在周軍的攻勢下,門州一戰而下,城中的守備脆弱得讓盛長楨和包景年吃驚,周軍只用了兩千人主攻,就順利地登上了城頭。

「交賊連守城都不會。」

負責攻城的包景年垂頭喪氣地跑到盛長楨這里來訴苦,他還想在攻城時一展身手呢,沒想到交趾人居然如此不堪一擊,根本沒勞煩他包將軍下場,就利落地把城池給丟了。

「大概是沒有經驗吧。」

盛長楨揣度著著說道︰「自大周建立以來,交趾人就沒有被攻打過,一直只有交趾人到大周境內燒殺搶掠,大周的軍隊卻從沒踏足過交趾境內。

像這樣一直平平安安的,哪里知道怎麼守城?相比之下,野戰反倒是更擅長一些。」

包景年大感無趣地搖著頭,冷哼道︰「這**趾人也太廢物了,就這些廢物,也敢挑釁大周,簡直不知死活!」

包景年是個怪胎,喜歡找刺激,別人可和他不一樣。經此一戰,數萬新軍上下都是信心高漲,欣喜萬分,把交趾軍看成了土雞瓦狗。

想一想,就連擁兵五千的門州城,都只需要兩千周軍就能一戰而克,那就算是升龍府,又能擋得住數萬周軍多久呢?

輕易拿下門州也就算了,更讓盛長楨驚訝不已的是,攻克門州之後,紅河北岸的其余州縣居然連城牆都沒有,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知道這個消息後,盛長楨目瞪口呆,交趾人的心也太大了吧,這個時代的主題可不是和平與發展啊!

于是,盛長楨干脆就把攻取北岸州縣的任務交給了廣源州蠻部,自己統率前軍直奔紅河岸邊,準備渡河攻取升龍府。

周軍高歌猛進,毫無阻礙地穿過了交趾北面的疆土,交趾的核心地帶,一望無垠的紅河三角洲,出現在周軍面前。

進入交趾境內半個月後,兩萬周軍精銳終于全都聚集到了紅河北岸的營地中。

而交趾人那邊,自門州陷落之後,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進升龍府,北岸的數十萬百姓紛紛南逃,逃不了的,就落入到四處掃蕩的蠻部手里,家財盡失,為奴為婢。

升龍府中也是立刻加強了防備,城上城下都是戒備森嚴。城牆不遠處就是流經的紅河,北岸有數萬流民困居,滔天的哭喊聲越過河水,一直傳到升龍府城牆上的守軍耳中。

守城的交趾士兵听得如此哀嚎,一個個都沒了精氣神,抬腳落步都是懨懨的,絲毫沒有魄力可言。

李道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卻是根本沒有辦法。除非他能派船去北岸接流民,否則城內守軍士氣的下滑就是不可避免的。

偏偏李道臨根本不能這樣做。

李道臨早就定下堅壁清野的策略,紅河水面上所有的船只全都收到了南岸,決不給南來的周軍留下一艘船,準備用紅河這一道天險來抵御周軍。

如果現在派船去救流民,說不定流民里面就混入了周軍的先鋒,到時候周軍趁亂搶奪船只,那不就相當于把天險雙手送給周軍了嗎?

所以,李道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北岸的流民被追擊而來的蠻兵肆意屠殺,承擔著由此而帶來的士氣下落。

紅河北岸的周軍營地中,彭時和盛長楨也遇到了麻煩。

南來之前,盛長楨就已經考慮到交趾的天侯和水土,做下了充足的準備。隨軍的醫官、避暑的藥材、驅蚊的藥物,各種物資的運送和儲備,保護著上萬大軍的身體健康。

不止如此,盛長楨還定下營地管理條例,讓士兵不可以隨便飲用生水,必須將水燒開後才能入月復︰不準隨地大小便,必須到規定的茅房之中便溺;等等等等。

種種嚴厲規條,都是為了避免引發時疫。

盛長楨深知疫情的可怕,也知曉如何提前預防避免,對這項工作抓得比軍務還嚴能。

至于具體的管理工作,都交給了左剛。

他在盛長楨的保舉下,如今已是邕州通判,暫代邕州知州的職責,可以想見,假以時日,邕州知州這個職位必然是左剛的囊中之物。

在盛長楨的妥善安排下,周軍並沒有出現什麼水土不服的癥狀,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疾疫。

但人可以喝開水,總不能給牲畜也喝開水吧,同樣是飲食和氣候上的問題,北來的三千精銳在醫護的照料下還能慢慢適應,戰馬和馱馬可就適應不了了。

自進入交趾國內,軍中戰馬損耗比例日益加重。好在攻取交趾主要靠的是步兵,騎兵作用不大,戰馬損耗的影響也就不那麼明顯。

但馱馬的大批死亡可就十分要命了,幾萬大軍人的吃馬嚼全要靠後方運輸,沒了馱馬,既費人力,效率又低,極大地影響了周軍的後勤供應。

眼看糧食運輸不上來,彭時十分擔憂,甚至動了撤兵的念頭。

這時,盛長楨忽然靈機一動,向彭時建議︰「可以向大理討要滇馬。」

彭時有些躊躇︰「听說滇馬矮小,能堪大用麼?」

盛長楨信心滿滿道︰「滇馬雖不宜騎乘上陣,但短小精悍,吃苦耐勞,尤其適應本地水土,若是在南方運輸輜重,反倒比北方的良馬更為合適。」

彭時身為北人,礙于路遠,不知滇馬良劣,但盛長楨可就不一樣了,他前世還去大理旅過游呢,自然知道滇馬的超強適應性。

他趁熱打鐵道︰「我軍入交趾不到半月,已然兵臨升龍府,如此兵威,大理必然膽寒,只要去函討要馬匹,其國中君臣定不敢違逆。」

彭時稍一沉吟,欣然同意道︰「就依盛轉運使所言,我這就寫信,派使者去大理國中討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