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2章︰俺是魏氏之友呀

現如今的周天子挺不容易,進行朝會時君臣談得基本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今次哪個村落起了糾紛,明天哪個地區旳國人又怎麼了。

國家大事?分封諸侯各玩各的,好些連君權更替都沒有找周天子蓋章。

當然也還有諸侯在發生君權更替時找周天子報備,得到允許之後才登極。

只是相比以前,必不可缺的程序被不當回事,難怪很多人張嘴閉嘴念道幾句禮崩樂壞。

更為悲催的是財政枯竭之後,周王室連玩自娛自樂的游戲都辦不到。

軍隊在周王室成為極其奢侈的玩意,周天子掌管的軍隊數量甚至不如「洛邑」大商賈用于護衛經商隊伍的私人武裝。

曾經幾代周天子很討厭晉國,屢屢給晉國的霸業搗亂。

晉國盡管對周王室只是表面恭順,起碼還維護了周天子的臉面,搞到後面雙方有點撕破臉,其實大家都有所受損,總得來說則是周王室更不好受。

為什麼?因為晉國起碼武德充沛,周王室卻是只剩下祖宗留下被敗壞得僅剩不多的臉面。

周王室的衰敗讓韓庚去了「洛邑」一趟,回歸小伙伴的社交圈子,不覺得「洛邑」有什麼好提及的東西。

鐘武听到周天子派遣使者專門去感謝智申,表情不由變得發木。

除了智瑤和韓庚,其余人並不知道智氏送給周天子的禮物中有中山國的禮器,只覺得周天子果然是一代比一代差,得到問候竟然反過來舌忝臣子的臣子。

話又說回來,舌忝晉國的「元戎」並不丟人,好些人想舌忝還不夠資格。

他們經由「王野」過「皇」進入鄭國的地界。

早上數年的話,能看到鄭國與周王室的邊界處農田處處,相隔一二十里還能看到一座「邦」。

現在?鄭國對晉國進行了戰略收縮,曾經是農田的土地長滿了各種雜草,一處處的「邦」遭到廢棄。

「魏氏何時南下?」智瑤對魏駒問道。

鄭國自己慫了,遷徙走了貴族,黎庶也被帶走,他們在創造戰略縱深,問題是鄭國才多大?

魏駒用奇怪的眼神看了智瑤一眼,心想︰「不是吧,老兄!這麼重要的事情,張口就問?」

也對,任何一個家族未來有什麼打算都能算是戰略目標,豈是外人能問的。

智瑤從魏駒的眼神里讀懂了意思,笑著說道︰「若齊國如此,智氏焉能辜負美意。」

擺明了就是想往哪個方向擴張,不是什麼秘密,問出來就是在展現坦蕩。

魏駒苦笑了一下,說道︰「內部難穩,或需五歲?」

以為誰都是智氏,膨脹了一大圈之後快速消化,能夠輕裝再次上陣啊?

睜開眼楮看看,晉國的其余家族,哪個不是在負重前行,搞得機會明明不錯都不堪重負難以向前踏步。

狐尤的戰車就在邊上,插話說道︰「明歲我家欲討白翟,諸位有意可來也。」

韓庚立刻接話,說道︰「必有韓氏。」

這麼明顯的嗎?

今年他們捧智瑤的場,明年輪到捧韓氏和狐氏的場了。

智瑤挺無所謂的。

智氏在訓練新軍,需要時不時地用實戰進行檢驗,要不然光是練根本練不出精銳。

並且,小規模用兵而已,哪怕是沒有檢驗新軍的需要,一個家族哪能常年不作戰,會被養成豬,極可能連豬都不如。

畢竟,歷史上大型潰敗常有,幾萬、十數萬大軍被兩三天內解決掉,幾萬、十數萬頭豬跑了光是抓都不止要耗時兩三天的吧?

智瑤表示會捧場,其余人自是不能落下。

苦還是趙伯魯苦,他們失去了七成左右的地盤,人口還保留一半左右,出產已經跟不上消耗,再時不時用兵的話,必定會是一個雪上加霜的局面。

他們先去了一個叫「京」的地方,著實是被鄭國君臣的氣魄給震撼到了。

這個「京」算是大邑,鄭國還是說放棄就放棄,不是有大氣魄還真干不出來。

「鄭國之城,外有郭,少則三層。」智瑤站在內城牆上面,掃視著城池。

其實,城內並不是完全沒人。

在鄭國棄城之後,好些野人來到城池翻找東西,不少野人也就在遭到鄭國放棄的城池里安家了。

晉軍過來,進城之後嚇到了里面的野人,他們能跑就跑,不能跑則是瑟瑟發抖地等待處置。

智瑤本著蚊子腿也是肉的想法,其他家族不要,自家就抓起來,馬上安排給帶回國。

最先跟上的是魏駒。

魏氏現在也很缺人,好多地方需要勞動力,自然逮住一個就是一個。

別說,遭到廢棄的「京」里面野人不少,跑掉了多少不清楚,被逮住的就有千余,一般還是拖家帶口的那種。

因為好多人事先就說不要的關系,智瑤和魏駒當然不會客氣,哪怕是後面誰後悔了,還是別想得到分潤。

有了這一次教訓,他們後面去了某地,逮住野人之類,沒人再當作視而不見了。

這樣一來,他們南下還沒有跟鄭軍交戰,見到人就是逮住,抓到的人數一再增加,其中的相當部分並不是野人,以鄭人居多,並且還有來自列國的人。

「我等非是鄭人,亦與伯國非敵也。」這人滿滿宋國的口音,看上去懵逼比害怕更多。

子貢很頭疼。他本身對晉軍南下見人就逮,覺得心情無比復雜。

抓捕野人這種事情吧?其實在哪個國家都不違反律法,甚至都構不成道德上的缺失。

從某些方面來說,抓捕野人還是一種挺正確的事情,能夠減少地方上的不法,再來就是補充各家族的勞動力。

說白了,無論是在哪里的野人,他們本身就是一股不安穩的因素,小偷小模是常有的事,惡劣一點就劫道,更大膽一些則是成群結伙去偷襲某貴族的村落。

為什麼沒人管?貴族自掃門前雪是其一,再來是能抓捕到一些,更多的野人聞風而逃,長時間用兵對任何一個家族都會造成極大消耗,認為干起來挺不劃算的。

另外一點,抓捕到的野人,但凡是單身有機會就一定會逃跑,導致管制成本會有點大。

所以了,哪怕晉國一再展開抓捕野人的運動,其實基本也是治標不治本,嚴打時期野人躲進山林,風聲過去又各種冒出來,一代代繁衍生息,怎麼抓都抓不完。

武德充沛的晉國都是那樣,其他列國可想而知了。

得到處置權利的子貢已經不止處理了一次誤抓商賈的事件,只能再一次放人。

至于說抓捕期間產生傷亡?誰都不願意看見,賠償什麼的……想都別想!

以為現在是什麼年代?軍隊豈會屈服于個人。

沒有將錯就錯全部干掉,玩一手死人無法追究,不可能將壞名聲傳出去,其實就不錯了。

遭到無妄之災的人?他們事後想怎麼樣另外說,暫時反正是不敢嘰嘰歪歪。

子貢在處理期間踫上了魯國的商隊,老鄉見老鄉不免會有更多的情感,干了道歉並賠錢的事情。

這種雙標不是什麼小事,傳到了智瑤的耳朵里,將子貢召喚了過來。

「因何無有一視同仁之舉?」智瑤問道。

子貢就實說道︰「臣乃魯人。」

智瑤沉默了一小會,說道︰「你此舉,魯人難有感激之情,列國之人亦是愈加憤懣。」

子貢怎麼會不知道呢。

智瑤又說道︰「大軍乃是凶器,便是錯,何有致歉之理?」

這個道理子貢依舊懂。

別說是到了禮崩樂壞的年代,哪怕是講禮的時代踫上這種事情,除了將錯就錯之外,不會有第二種選擇。

牽扯到軍隊,國君都要謹慎再謹慎的對待,什麼輪到一個家臣在軍隊犯錯時向人道歉了?

智瑤說道︰「你往‘新鄭’,若鄭君割三城,抵罪;事了往魯,勸說三桓暫棄‘艾陵’,使之齊軍復得。」

這個歷史版本還沒有發生子貢去列國周游,贖買魯人歸國沒有找國家獲得獎勵的事情。

上述的事情還會不會發生,誰也說不清楚。

子貢這一次跟隨來到鄭國,處理魯國商隊的事情,看起來是對老鄉有情有義,消耗的卻是晉國的各種成本,追究起來的罪責可大可小。

事後,得知智瑤對子貢處置的其余人,他們並不覺得智瑤是在為難子貢,相反認為智瑤算是手下留情了。

「屆時,城池可得而復棄,口眾我等分潤。」智瑤對眾人說道。

這個好!

大家看上去都挺開心,就是魏駒有那麼點魂不守舍。

魏駒在想的是,鄭國能夠答應那種事情,代表鄭國面對晉國根本不敢拒絕,魏氏真的要放棄這樣的好機會,忍住誘惑不向南擴張嗎?

而一直在關注魏駒的智瑤看到那副模樣,心里想道︰「鄭國現在是兩頭怕。既怕晉國貪得無厭,也怕楚國死磕鄭國。相比晉國可能的貪得無厭,楚國因為白公勝的存在對鄭國惡意更大,鄭國一定會一再對晉國認慫,直至忍無可忍。鄭國這樣,魏氏怎麼可能忍得住啊?」

也許,只是也許,鄭國卻不會永遠忍下去,某天必然會爆發。

魏氏會因為向南擴張得到很多好處,關鍵是之前得到的那一部分還不穩。

擴張這種事情,真不是短時間越多越好,搞不好會把自己撐死的呀!

哪怕不撐死,需要花多少精力和時間才能消化?

智瑤經過一系列的思考,認定擴張迅猛的魏氏,才是一個好的魏氏,願意來當這個好人。

------題外話------

書名《崇禎︰朕就是盛世之君》

簡介︰穿越成崇禎皇帝,己巳之變,撕破大明最後的驕傲,喪鐘似乎已然敲響。

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虜蹂躪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

似乎盛世強國,真的成了遙不可及的痴夢。

大廈將傾,社稷將破,那就由朕來力挽狂瀾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