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
朱元璋念著這幾個數字,臉上滿是笑容︰「好啊,這個建議太好了!數據被篡改,乃歷朝歷代最頭痛的事,如果在重要數據後面加上漢字書寫的數據,此難題可解也!哈哈!」
他大孫總是能給他驚喜。
有時候,朱元璋也在感慨, 在經歷了喪子之痛以後,上天給他將他的大孫送回來,是他剩下的時光里最好的禮物。
看著心情大好的朱元璋,朱雄英道︰「爺爺,孫兒還有一個建議。」
「哦?」
朱元璋咧嘴一笑,連忙招手道︰「快說, 快說!」
朱雄英道︰「孫兒在查帳的時候, 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各地收稅糧時計量的斗不統一, 一些地方的官吏或者地主刁惡,稻農交谷時,所用的升斗不均,克扣嚴重,孫兒建議,朝廷盡快打造銅斗,作為標準量具下發各地方,各地方需以朝廷銅斗為母斗,翻造斗具使用,違者重辦!」
「嗯,很好!」
朱元璋笑道︰「這兩個政策,從今年開始就要施行。」
說著,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大手一揮, 道︰「來人,去把戶部尚書叫來!」
話說出口,朱元璋就感到不對, 當即有些不爽的擺擺手︰「算了算了,去把詹徽叫來吧!」
戶部尚書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掌管錢糧民生經濟等重要事宜。
如今戶部尚書趙勉畏罪自殺,戶部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許多事情都要受到影響。
詹徽已經身兼吏部與都察院兩大要職,已經忙得分不開身,但是現在還是要找他,顯然工作量就有些超標了。
而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工作量也是拉滿。
如今趙勉的事可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事,很有可能涉及到戶部的很多人,如今趙勉雖然已經自殺,但是戶部的人已如驚弓之鳥,哪里有什麼心思做事?
春耕在即,各項政策也在等待推行,戶部必需今早穩定下來。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道︰「大孫,你覺得戶部那邊還需要繼續查下去嗎?」
朱雄英思索片刻, 回道︰「查!」
朱元璋點了點頭︰「好, 咱也是這個意思。」
想了想, 朱元璋又道︰「可是你想過沒有,一旦查起來,戶部的空缺如何填補?」
朱雄英笑笑,道︰「爺爺,咱大明可是人才濟濟,這點空缺還怕填補不上嗎?今年的春試就要開了,正好為戶部填補人才!」
「嗯。」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就照你的意思去做,不過你小子可要給咱注意身子,千萬不要出什麼岔子咯,否則你就給咱靜養去!」
朱元璋是真的怕,害怕朱雄英再出事,要是朱雄英真有什麼,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
「知道了!」
朱雄英笑道︰「爺爺,快吃!」
說著,朱雄英自己也是拿起碗筷,大口的吃起來。
「臭小子!」
朱元璋笑罵了一句。
和老爺子說說話,朱雄英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他和老爺子一樣,真的害怕失去對方,他實在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老爺子不在了,自己該有多傷心,踫到事情再也沒有人一起這樣商量了。
……
吃完早膳,朱雄英把刑部尚書楊靖招了過來。
「臣,楊靖見過皇太孫殿下。」
「起來吧。」
朱雄英擺手,讓楊靖站起身來。
楊靖早在當初對付周驥的時候就已經認識朱雄英了,當初的他,直接被朱雄英的手段給嚇到了。
後來朱雄英入宮以後,兩人反倒少了許多交集。
因為朱雄英的心思很少放在刑獄之上,大都放在了民生經濟這一塊。
不過楊靖是一個干吏,這一點朱雄英是知道的。
朱元璋在編制《大誥》的時候,列舉通政使蔡追、左通政茹常、工部侍郎秦逵及戶部侍郎楊靖以勉勵之,諭日︰「此亦進士、太學生也,能忠于職守以稱我心。」
楊靖等被譽為奉法遵理的循吏,作為群臣百僚的楷模。
「楊大人,孤把你叫過來,想必你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吧?」
楊靖點頭,道︰「臣明白,是為戶部之事,臣也曾為戶部尚書,實在是想不到,戶部今日竟陷入貪腐的泥潭,可悲可嘆!」
朱雄英道︰「孤想徹查戶部,你意下如何?」
楊靖沉吟片刻,回道︰「臣同意殿下的看法,臣一定秉公處理,明察真偽!」
「很好!」
朱雄英滿意的點頭︰「戶部一事就有勞楊大人了。」
楊靖拱手道︰「這是為臣的本分!」
朱雄英繼續道︰「孤找你來,除了戶部一事以外,還有一事,想要交代楊大人。」
「太孫殿下請講!」
「孤想要你查一查,戶部尚書趙勉被舉報的這件事情後面,是不是有什麼人在主導著些什麼。」
听了朱雄英的話,楊靖微微一怔。
他何其的聰明,一听就已經了然朱雄英的意思,確實戶部這一次的事情來得有些巧合了。
這也難怪皇太孫殿下會懷疑了。
楊靖回道︰「臣明白,臣一定盡力而為!」
朱雄英道︰「此事你知我知,不可傳至第參人,明白孤的意思嗎?」
「臣明白!」
「那好,你先退下吧!」
……
朱雄英相信楊靖更甚于相信錦衣衛的蔣瓛,楊靖此人為人機敏,而且光明磊落,但是蔣瓛不一樣,他武功高強卻心狠手辣,貪圖名利不擇手段。
這一次戶部的事情,朱雄英也想了很多。
如今的局勢,遠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風平浪靜,如今之所以表面上風平浪靜,是因為老爺子還健在,那些風浪只敢藏在水里。
如果老爺子一旦出現什麼閃失,那麼這些風浪就會涌出水面,興風作浪。
所以朱雄英就想著,一定要趁老爺子還在世的時候,把這些風浪全都摁住或者清除掉。
他倒不是怕,而是想讓老爺子能夠安心。
不然按照歷史上的發展,老爺子駕崩的時候,甚至不敢讓自己的兒子們回京奔喪,就是怕他不在的時候,鎮不住這些風浪。
所以,朱雄英不能再被動的任由某些人在背地里搞小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