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沒有韋貴妃想象中的勃然大怒,而是平靜地看著韋貴妃,「你是打定主意要跟著他了?」
韋貴妃攝于老皇帝的積威,本是要跪下的。
可是心里冒出一個聲音,「不能跪。」
想起那些甲士。
她心念一決,「陛下駕崩之後,我會替皇兒好好打理朝政。」
「好。」
「好。」
「好!」
他連說三個「好」字,同時御案上拿起一只筆。那是一只奇異的筆,上面刻有許多銘文,如水流一樣,竟是活的!
而整只筆渾然天成,絕非任何人工可以制成。
仿佛它生來就是一只筆。
任何人瞧向它,都會生出一種難言的感慨。
當老皇帝抓起它時,更有一種說不出的王者之氣,而且里面還有一股子不可言喻的惡氣。
道士眯了眯眼楮,忽然輕輕一嘆,「當年我借張先生的浩然筆原來落在你手上了,以王者之氣浸潤此筆,難怪連我都感應不到它身在何處。」
那筆是他過去借給一位張姓大儒的。
後來張姓大儒被老皇帝下了天牢,浩然筆也自此失去下落。
以他當時的能力進入天牢詢問張姓大儒浩然筆的下落多少有些風險,而且他感應不到浩然筆的下落,多少有些忌諱其中的深淺,所以一直沒有追尋其下落,只等他實力到了,再做計較。
沒想到這支筆竟是落在了老皇帝手里。
正是對方身上的王者之氣才壓制住了浩然筆中的道種,使其不漏行跡,跟他失去聯系。
而老皇帝能做到這一點,顯然受過高人指點。
他腦海里浮現出「年輕太監」的形象。
應該是那個家伙了。
不過年輕太監並不在皇帝身邊。
他突然有些明悟,如果他取走浩然筆,勢必會被牽扯精力,對方就會趁機出現。
如果他不取走浩然筆,氣勢無疑落了一層。
空相是誘餌,老皇帝也同樣是誘餌。
如果說空相是對方的第一招,那麼老皇帝就是年輕太監的第二招。
只論這份天分才情,年輕太監已經在飛星劍仙等人之上了。
對方已經抵達武學中「造勢」的境界。
勢是虛無縹緲的,卻又切實存在。
老皇帝顯然不明白這一點,他只知道這支筆對沈放很重要,同時在他王者之氣的浸潤下,這支筆已經是一件極為不錯的法器。
為此,他將自己最喜歡的諍臣囚禁至死。
同時他心里對張姓大儒有著說不清的厭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為什麼他就不肯老老實實交出「筆」,非要他主動要呢?
君為臣父!
姓張的,真是不忠不孝!
多年來,他心里積蓄的惡氣也積蓄在了筆鋒中。
這支筆也不再是浩然筆。
而是兼具王氣和霸氣的御筆!
大夏自有法度,以王道霸道雜之。
當老皇帝拿起「御筆」時,立時好似年輕數十歲,又到了他盛年時,當是時也,開疆拓土,萬國來朝,何等意氣風發。
無上的王者威嚴一時間展露無遺。
此刻,他猶如上天的化身。
他是天子!
難以言喻的異氣從筆鋒流出,老皇帝愈發血肉飽滿。
而手中之筆,竟有江山之重。
「朕受命于天!」
深重的王者威嚴彌漫大殿。
韋貴妃雙膝打顫,忍不住就要跪下。
就在這時,飛星劍發出清吟。
「都是老爺的種,憑什麼敢壓我?」
飛星劍生出一股子傲氣來,完全是被御筆刺激到了!
道士不禁莞爾。
這情狀哪里像是生死交鋒,倒像是他兩個孩子在斗氣。
如果說他是葫蘆娃的爺爺,那麼「御筆」就有點像黑化的七娃了。
現在該輪到他這個爺爺來撥亂反正!
而老皇帝感受御筆帶來的力量,露出殘酷的目光,筆鋒遙遙指向道士,上面猩紅欲滴。
這正是老皇帝大筆一揮,抄家滅門帶來的血煞之氣。
紅光一閃。
難以想象的凶猛力量隨之宣泄出來。
一抹月白色的劍光接住紅光。
緊接著有金鐵交鳴之聲。
猶如洪鐘大呂,在大殿里散開。
如果是平常時候,定有無數人前來護駕。
但如今只有老皇帝孤身一人。
可他平生未有今時今日這般自信。
偉力歸于自身的感覺,要比權力加身的快感強烈無數倍。
這一刻,他才覺得王權富貴真的只是外物,唯有來自本身的力量才是真實。
御筆就是他,他就是御筆。
只是道士沒有摧枯拉朽一樣被他擊敗。
反而意態悠閑。
筆鋒泄出血煞,竟被道士輕松愜意的瓦解。
老皇帝有種力量打到棉花上的感覺。
正當他有力無處使的憋屈感充斥心田時,一抹劍光擊中他的手腕。
血花飄起。
一只蒼老干枯的手腕狠狠摔在地上。
哪有什麼重回青春,不過是一場幻覺。
老皇帝絕不願意相信眼前的事,他在對方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
他想要用另一只手抓起斷手上的筆。
而一只腳直接踢中他的胸口。
帶著胸骨碎裂之聲,老皇帝不甘地離開人世。
同時一股沉甸甸的壓力落在道士身上,猶如枷鎖。
這是無形的心里壓力。
弒君是滔天大罪。
尤其是在這超凡的世界里,確然有虛無縹緲的事物主宰一切,氣運一說,並非虛談。
「陛下,老奴救駕來遲。」一道尖細又圓潤的聲音闖入大殿。
宮門大開。
月華如流水進來。外面的月亮,已經很圓了。
一名年輕太監走進來。
白衣似雪,好似他早知皇帝要大行,特意穿了這一身衣服。
道士面對陡然生出的壓力枷鎖,似乎毫無意外。
他目光淡然地落在年輕太監身上。
「不錯,這便是你的第三招?沈某有些驚喜了。」
道士明確知曉,虛無縹緲的氣運反噬並完全是天意的壓制,還有人為的引導。
乃是年輕太監做的好事。
他將虛無縹緲的天意徹底化為實質,形成看不見的枷鎖落在沈放身上。
年輕太監對「勢」的把握,還要超出沈放預計。
天人感應!
而此刻,道士猶自能感受到年輕太監身上那股子視萬物蒼生為芻狗的心態,連老皇帝都只是他的棋子。
如此大費周章,只是為了給眼前道士造成一點麻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