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爸爸回家後從來不跟你說話,只會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兒子的這個提問,讓我覺得很意外。
他說︰「爸爸每次下班回家只會玩手機,吃飯的時候也不說話,爸爸也很少陪我玩,你們吵架了嗎?」
听完兒子的話,我眼眶有點濕潤,覺得兒子很懂事,但又心疼他開始學會照顧大人的情緒了。
我把這件事,跟老公說了,老公說︰「這小子心思啥時候變得這麼敏感了,看來以後要多花點時間陪你們了。」
其實,結婚以後,我和丈夫的交流就變得很少了,老公下班到家就窩在沙發,打游戲。
有了孩子以後,他更是成了「甩手掌櫃」,想起那句話︰
「好男人,在這個時代太稀缺了……」
其實,很多家庭都面臨這樣的狀況,男人幾乎從家庭中「消失」了。
對于男人來說,在外打拼事業,賺錢養家糊口,是他的首要工作。
對于女人來說,在外打拼事業,還要兼顧家庭,是她的本職工作。
所以,很多人都說,女人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溫度。
這樣的說法很不負責任,也很苛刻,無形中給女人套上了「聖母」光輝,讓她無時無刻需要保持完美。
真正有溫度的家庭,肯定離不來男人的參與度。
閨蜜麗麗剛生完二胎不久,老公在家陪產了半個月,就又四處奔波做生意去了。
兒子婆婆帶,剛生下的女兒麗麗自己帶。
她後悔生了二胎,覺得是自找麻煩,每天飯都到不了嘴,還要照顧公婆的情緒。
前天,她打電話跟老公哭著吵了一架,把這幾年積壓的委屈與矛盾,全部說出來了,老公听完後傻眼了,第二天就坐車回家安撫。
後來,兩人又大吵了一架,還鬧起了離婚。
麗麗說,現在的家就像冰窖一樣,冷冰冰的,沒有一點溫度,覺得很壓抑。
麗麗喜歡吃辣,可公婆吃不了辣椒,稍微放一點辣椒,婆婆就說麗麗太自私了。
後來麗麗炒菜基本都不放辣椒了,婆婆還在一旁說這樣做菜要不得。
平時婆婆也看不慣麗麗買東西,說她花錢太厲害,孩子吃女乃粉婆婆也說吃不得。
從生活觀念到教育觀念,兩個人不知道爭吵了多少次。
她覺得心里委屈,就只能跟老公訴苦了,老公讓她讓著一點,不要太較真了。還說,你們女人之間的矛盾,我一個大男人怎麼管。
麗麗听到這話,心都碎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婆媳關系其實是婆婆、兒子、兒媳的三角關系,並且核心是兒子。」
深以為然,所有的婆媳關系,男人都是一道橋梁,起到了支撐了效果。
當男人重視了,參與了,婆媳關系才會升溫。
其實,人到中年,男女都不容易,男人要賺錢養家,女人要兼顧家庭,雙方都有自己的苦衷。
男人在外面苦,女人在家里苦。
但不能因此就把另一方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這樣的家庭是很難幸福的。
良好的夫妻關系,從來都不是靠一個人支撐起來的,雙方都參與了,才能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數。
前幾天,跟幾位朋友聊到原生家庭這個話題。
很多人都說從小就缺少父愛,自己的性格也有一點缺失,比如做事沖動,自尊心較弱。
但朋友小琴,卻沒有這樣的問題。
她做事自信、有魄力、抗壓力強,她說,這樣的自己得益于父親。
小時候父親是包工頭,白天基本不在家,但每天晚上7點準時回家,還會給小琴帶好吃的零食。
下雨天,父親就會呆在家里,還跟媽媽一起做飯洗碗,還會陪小琴看動畫片,听故事。
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運動會,家長會,父親從來都沒有缺席過。
小琴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她想去野外生存2天,父親就真的帶她去體驗了。
父親長期的陪伴,讓她從小就具備獨立、果斷、勇敢的精神,也讓她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庭關系因此變得更加和諧溫暖。
很多人都說很羨慕小琴擁有這樣的父親,而自己的父親總是忙于工作。
我也常常跟老公說,要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
老公每次都不以為然,總說,有你陪就夠了。
你看,絕大多數男人就是這樣,認為媽媽可以替代父親的角色。
于是很多時候,孩子遇到問題了,第一時間就是找媽媽,而不是找爸爸。
因為在孩子的眼里,父親是個可有可無的人,更多時候只能選擇依靠母親。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長大後,跟父親關系不好的直接原因。
父親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跟母親一樣有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責任。
健康的親子關系,都離不開父親的參與,希望爸爸們,不要忽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多抽點時間陪孩子。
畢竟,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少,都給不了孩子完整的愛。
杜江和霍思燕的愛情故事,估計你們都听膩了。
今天我還得提一提,杜江曾在節目中說過的一段話,他說︰
「當一個你心愛的女人懷著你的孩子,這個時候你要想什麼,想我以後還能不能接偶像劇嗎?
當然是,向她求婚,告訴她,你和孩子今後的快樂是我的責任。」
「責任」兩個字,說出了一個男人的擔當。
所謂夫妻不是領一張結婚證就是夫妻,而是要把妻子放在心里,去呵護,去疼愛。
所謂父親不是一張親子關系的報告單,而是要把孩子當成生命中重要的人,去關心,去了解。
幸福的家庭,從來都不應該只有一個人在前線作戰,而是雙方像戰友一樣,共同承擔壓力,攜手作戰。
對于男人來說,賺錢養家是剛需,但男人的責任,不單單是賺錢,肩上應該還有老婆孩子,有父母。
他們都需要依靠你,很少是因為錢,更多是因為精神上的愛。
優秀的父母,不是有錢有勢,而是你願意花時間去琢磨教育孩子,懂你的孩子。
都說現在流行「喪偶式育兒」,可父親這項使命,是需要一生去完成的。
其實,教育孩子並不容易,很多人都說讓孩子吃飽喝足,就夠了,這樣的想法沒有錯。
但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給的細心、耐心、專心,這樣家才會越來越溫暖。
如果你做不到,那你的家只能叫住所,而不是叫家庭。
記住,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哪怕你有足夠多的理由,都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的價值。
有同感的朋友們,可以點亮在看,並轉發,讓更多好男人變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