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五章 送上門的功德氣運

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這里山峰林立,靈氣充沛。

賈瑞門下弟子與麾下天兵天將,俱都在山間開闢洞府,各自修行。

雲山霧海之中,修竹喬松,萬載常青;奇花瑞草, 四時不謝。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靈台方寸山本就是仙家福地,這些年來,隨著賈瑞每日在這里修行,神道分身不時為門人弟子,還有那些月兌穎而出的武道精英們開講大道, 這里曾經的大戰痕跡, 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些年來,不知從何時開始,有好事之人,將此時的靈台方寸山,奉為西牛賀洲三大仙山聖地之一。

三大仙山聖地,分別是佛門大雷音寺所在的靈山聖地,地仙之祖鎮元子所在的萬壽山五莊觀地仙聖地,以及賈瑞所在的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武道聖地。

當初賈瑞傳下武道修行之法,因此三界之中修行武道之人,多奉他為祖師,奉靈台方寸山為武道聖地。

一時間,靈台方寸山名聲大噪。

名聲也是氣運的一種, 對于這樣的流言帶來的氣運, 雖然是好事, 但賈瑞一向小心謹慎, 自然是要一看究竟。

不過當他通過因果聯系, 最後查到了是那位三界主宰, 玉皇大帝放出流言的時候, 心中頓時松了一口氣。

只要不是那幾位存在就好!

消化了元始大羅天的講道所得,看到了突破混元大羅金仙的希望,賈瑞本尊繼續進入了閉關狀態,神魔化身則是繼續孕育。

而神道分身,作為最清閑的那個,當然是出來主持大局了。

此時的大千世界之中雖然集齊了七種先天十大靈根,還有一部分西游大世界之中的各種靈根仙草,各種天才地寶,但是畢竟是二代靈根,比起初代靈根而言,本源欠缺了許多。

這些靈根的存在,雖然極大的促進了大千世界的演化,可還不足以幫助其打破大千世界等級的枷鎖。

畢竟西游大世界在如何不斷衰落,仍改變不了其曾經輝煌強大的事實。

此時的各種靈根靈材還在大千世界孕育之中,神道分身的內世界,雖然達到了同樣的等級,但是無論是底蘊還是其他方面,都差了大千世界一大截。

所以賈瑞的神道分身,只能先委屈一下了。

……

對于星宿劫,賈瑞本來並沒有插手的打算,畢竟現在他什麼都不缺,只想安心修行,早日突破到混元大羅金仙而已。

不同于西游大世界的這些本土修士,他們習慣了將目標放在西游大世界這一畝三分地上,在這里內斗攪風攪雨,賈瑞的目光還是很開闊的。

比起節流,他更喜歡的是開源。

或許是這個世界的修士都被盤古開天闢地,最後身隕道消的事跡給嚇怕了!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道聖人,也不過是運用取巧的方式,開闢了一方依附在西游大世界之上的大千世界,完全沒有開闢一方獨立自主的大世界的勇氣!

但是賈瑞不一樣,他當初在紅樓世界,還只是一介小修士的時候都敢和天道玩世界復蘇的大戲,成就仙道之後,他的膽量也越來越大。

正所謂無欲無求,如今坐擁兩方完整的大千世界,賈瑞對于西游大世界功德氣運的渴望,並沒有那麼強烈。

更何況賈瑞心中十分明白,不成混元,終為螻蟻。

此時謀劃的再多,不成混元,最後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

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賈瑞不想摻和,但奈何不住其他人親自來給他送福利啊!

這一日,賈瑞剛為手下的門人弟子開講完大道,就看到了一身白衣的太白金星,騰雲駕霧,向著他這靈台方寸山而來。

落下雲頭,仙風道骨的太白金星對著賈瑞恭敬行禮道︰「小仙太白金仙,參見青玄大帝!」

「免禮!」

賈瑞對著太白金仙微微頷首,開口說道。

作為玉帝的心月復,太白金星此來當然就是代表玉帝,來找他賈瑞的。

只見太白金星起身,當即從衣袖之中拿出一封書信,交到了賈瑞的手上。

賈瑞打開,只見書信上面寫的是龍章鳳篆。

寥寥數語,講述了玉帝所為何事。

原來是咱們的這位陛下,不敢獨吞星宿劫的好處,又不甘心被佛門在碗中奪食,現在想分潤給賈瑞一些功德氣運,拉攏他做同盟呢!

沒有什麼多余的條件,玉帝直接將星宿劫中的五路星君歷劫的功德氣運,分給了賈瑞。

甚至還明言道,如果賈瑞願意付出一百滴三光神水,他還可以在讓出五位星君的功德氣運出來。

星君歷劫,最大的功德氣運當然是歸他本人,不過剩下來的,最大一部分當然是歸屬于三百六十五路星君的頂頭上司,玉皇大帝了。

這一點,就是紫薇大帝還有有著眾星之母之稱的斗姆元君,金靈聖母,都改變不了。

而賈瑞略微思索,也猜測出了玉帝這麼做的目的。

畢竟有一句話說得好,天底下沒有永恆的朋友,卻有永恆的利益。

眼下這一量劫的天道大勢是佛門大興,如果不想出對策,玉帝謀劃出來的星宿劫,只怕很大一部分功德會落到佛門的頭上。

畢竟佛門上到那兩位天道聖人,下到佛門的佛子佛孫,一個個的臉上,都寫著兩個大字——吃人!

相比之下,還是道門的這些大能的行事作風,更能令他接受。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下一量劫,佛門只怕自身難保。

道魔不兩立,但是佛門與魔道的關系更加對立與極端。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可不是一句虛言!

元始天尊也明言,魔劫降臨,佛門首當其沖。

既然是這樣,知道佛門就是拿了功德氣運也沒多大用處,玉帝當然要將這份功德氣運交給最有價值的人了。

身為帝王,玉帝首先想到的,當然是最現實的利益了。

佛門再如何大興,玉帝打算隨便拿出幾位星君的功德氣運,堵住佛門的嘴就足夠了。

至于其他的,就看佛門有沒有那樣的實力和手段,可以從這些玄門大能的手里將利益奪過來了。

反正這些功德氣運不是被玄門大能得到,就是到了佛門的手上,玉帝他想獨吞也獨吞不了,干脆拿出來拉攏一些抵抗魔劫的玄門大能多好!

特別是像賈瑞這樣的玄門頂級大能,既沒有那些聖人弟子的傲慢,對他一向恭敬,又實力強勁,堪稱是混元之下最頂尖的存在。

這樣的頂尖高手,他怎麼能不選擇拉攏呢?

……

賈瑞想明白了玉帝的謀劃之後,他對于這些送上門的好處,當然不會錯過了。

這點功德氣運雖然對他而言算不上什麼,但是對于他門下的門人弟子,還是很難得的。

時至今日,他門下的這些弟子,還沒有出現一位大羅金仙的存在,就是已經血脈返祖,成為九尾天狐的玉面公主也沒有做到。

想他賈瑞在三界之中,要實力有實力,要戰績有戰績,偏偏門下弟子最強的也不過是太乙金仙圓滿,這到底是個缺憾。

聖人的弟子如今都是準聖大能或者大羅金仙,跳出了命運長河,賈瑞也不貪心,有幾個大羅金仙,十幾個太乙金仙的弟子門人就足夠了。

不然這靈台方寸山一脈,只有他一個人撐場面,實在是有些不夠看啊!

或許這些功德,能幫玉面公主打破大羅金仙的枷鎖,也能讓他門下,出來幾個太乙金仙的強者。

付出了一百滴三光神水,送走了太白金星之後,賈瑞當即召集了包括玉面公主在內的十位修為最杰出的弟子。

鐺,鐺,鐺~~

幾聲鐘鳴之後,賈瑞看著這十位弟子,對著他們說道︰「今日召集爾等,乃是為了告訴你們。

今南瞻部洲之地,有一大宋王朝正值改朝換代之際,天道又降下了星宿劫,玉帝已經命三百六十五星君分身下界歷劫,時間是人間三百年。

星君下界歷劫,自有劫難相伴,日前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就是為了此事。

三百六十五路星君之中,我靈台方寸山門下當負責其中十位星君的歷練,此事就交由爾等,功德圓滿之日,自有爾等的好處!

接下來你們如此如此……」

對著眾人說明了緣由,還有其中的好處之後,一眾弟子連忙抱拳,異口同聲說道︰「弟子謹遵師尊法旨!」

賈瑞虛扶起來他們,交代了幾句,就化作一道清風,消失的無影無蹤。

……

天庭,瑤池仙境,玉帝自太白金星手中接過了三光神水,將其交給了一旁的王母手中。

之後,他再次吩咐太白金星前往三界之中其他玄門大能的道場。

佛門眼下雖然勢大,但是三界之中敢和它叫板的存在也不是沒有。

畢竟對于人闡截三教的聖人弟子來說,大家都是一樣的背景,真論起神通法力修為,大家誰怕誰啊!

擺到眼前的好處,眾人誰也不會放棄,佛門的利益,奪就奪了唄!

很快,與賈瑞這里相似的場景,也發生在三界之中的其他幾位玄門大能的道場之中。

……

人在做,天在看,玉帝的謀劃,最終還是暴露在了佛門眾人的眼中。

可惜,對于這樣的情況,就是兩位天道聖人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木已成舟。

聖人的威懾,在賈瑞等人的眼中還真不好使!

靈山佛門聖地,大雷音寺,上到彌勒,觀音,下到普通的佛門金剛,羅漢,他們的臉上都不好看。

可是沒有聖人撐腰,他們現在又有誰敢去上門找賈瑞的麻煩呢?

想想在賈瑞手中吃過的虧,彌勒等人除了在心中口吐芬芳,問候賈瑞之外,真的是什麼都做不到!

此時彌勒等人看著玉帝將星宿劫的開劫之人,定為了那位與他們佛門關系曖昧的托塔天王李靖的時候。

真的是,怎麼看怎麼像玉帝對他們的赤果果的嘲笑!

整整三百六十五路星君,只給他們佛門留了區區七個星君的功德氣運,這是真的不把他們佛門放在眼里啊!

真的是欺人太甚!

彌勒的眼中閃過一道冷意,身為佛門世尊,他自然是不甘心被玉帝如此對待的!

「阿彌陀佛!」

彌勒念了一聲佛號,對著在場的佛門眾人說道︰「事在人為,我佛門大乘佛法造福三界眾生,普渡眾生,實乃功德無量!

星宿劫中,眾星君沾染了一身紅塵劫氣,當只有我佛門妙法才能普渡。

所以傳本座法旨︰

自今日起,我佛門眾弟子,皆可下凡渡劫,普渡眾生。

時刻注意轉世星君的一舉一動,能引那星君轉世之身入我沙門最好,不成的話,也要光大我佛門信仰傳承!

其親朋好友,皆可想辦法度入門下!」

……

彌勒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無招勝有招,廣撒網,多捕魚!

成與不成,都要惡心玉帝一把!

都是名門正派,撕破臉彌勒自然是不敢的,但是拖拖後腿,還是沒問題的。

何況到時候實在不行,星君轉世的一家子都變成了佛門信徒,那無論如何,他佛門都可以得到一份功德氣運。

……

時間緩緩流逝,轉眼間就是就是二十多年光景。

南瞻部洲,大宋王朝那位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駕,無有太子,傳位濮安懿王允讓之子,太宗皇帝的孫,立帝號曰英宗。

英宗在位四年,傳位與太子神宗。

神宗在位一十八年,傳位與太子哲宗。

那時天下盡皆太平,四方無事,大宋王朝,也步入了它最後的余暉!

且說大宋王朝的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毯。

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就這樣一個渾人,卻不知為何,被那端王看上了眼,收入了門下,成為了潛邸心月復,後來步入朝堂,把持大位。

或許真的應了那句話,國之將亡,必有奸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