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狀態不好•••

思路亂•••

明天周末,再理理思路吧,今天還是科普調整••••••

科普過渡章,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爺們可以不訂閱••••••

田叔

字子卿,趙國陘城人,漢初大臣,他的祖先是齊國田氏的後代。

田叔喜歡劍術,曾在樂巨公的住處向他學習黃、老的學說。田叔為人刻峭廉潔,並以此自得,喜歡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

趙國人把他推薦給趙相趙午,趙午又在趙王張敖那里稱道他,趙王任命他為郎中。

任職幾年,他峻切剛直清廉公平,趙王雖賞識他,卻沒有來得及提升他。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田叔靠盜墓發家致富。

恰逢陳豨在代地謀反,漢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誅討,途徑趙國,趙王張敖親端食盤獻食,禮節十分恭敬,漢高祖卻傲慢地平伸開兩條腿坐著大罵他。

當時趙相趙午等幾十人都為此發怒,對趙王張敖說︰「您侍奉皇上禮節完備周全,對待您竟是如此,我們要求造反。」

趙王咬破自己的指頭出了血,說︰「我的父親失去了國家,沒有陛下,我們會死後尸體生蛆無人收尸,你們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呢?不要再說了!」

于是貫高等議論說︰「趙王是忠厚長者,不肯背棄皇上的恩德。」就私下里互相謀劃弒殺皇上。

恰好事情被發覺了,漢朝下命令逮捕趙王和謀反的群臣。

于是趙午等人都自殺了,只有貫高願被囚系。

這時高皇帝又下詔書說︰「趙國有膽敢跟隨趙王進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著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頭發,頸上帶著刑具,假稱趙王的家奴跟隨趙王張敖到了長安。

貫高等人謀反的事搞清楚了,趙王張敖得以釋放出獄,被廢黜為宣平侯,就推薦稱贊田叔等十多人。

皇上全部召見他們,跟他們談話,認為朝中的大臣沒有能超過他們的,皇上十分高興,任命他們都做了郡守或諸侯的國相。

田叔做漢中郡守十多年,正逢高後去世,諸呂作亂,大臣殺死他們,擁立了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後,召見田叔問他說︰「先生知道誰是天下忠厚長者嗎?」

田叔回答說︰「臣哪里能夠知道!」

皇帝說︰「先生是長者啊,應該能夠知道。」

田叔叩頭說︰「從前的雲中郡太守孟舒是長者。」

當時孟舒因為抵御匈奴犯邊搶劫不力而觸犯刑律,雲中郡遭侵犯搶劫尤為嚴重,被免職。

文帝說︰「先帝安置孟舒任雲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才入侵,孟舒就不能堅守,毫無道理地讓士兵死掉幾百人。長者本該殺人嗎?先生怎麼能說孟舒是長者呢?」

田叔叩頭回答說︰「這就是孟舒為長者的原因。」

「貫高等人謀反,皇上下達了確切明白的詔書,趙國有敢跟隨趙王張敖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掉頭發頸帶刑具,跟隨趙王張敖到他要去的地方,想要為他效死,自己哪里料到要做雲中郡太守呢?」

「漢和楚長期對峙,士兵疲勞困苦。匈奴王冒(m ,墨)頓(d ,讀)剛剛征服北夷,又來我們邊塞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勞困苦,不忍心命令他們再作戰,士兵們登城拼死作戰,像兒子為父親、弟弟為兄長打仗一樣,由于這個緣故戰死者有幾百人。」

「孟舒哪里是故意驅使他們作戰呢!這就是孟舒是長者的原因。」

于是皇帝說︰「孟舒真是賢德啊!」又召回了孟舒,讓他重新做了雲中郡太守。

幾年後,田叔因犯法失去漢中郡太守的職務。

梁孝王派人暗殺從前吳國丞相袁盎,漢景帝召回田叔讓他到梁國審查這個桉件,田叔查清了這個桉件的全部事實,回朝報告。

漢景帝說︰「梁王有派人暗殺袁盎的事嗎?」

回答說︰「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

皇帝說︰「有罪證嗎?」

田叔說︰「皇上不要過問梁王的事。」

皇帝說︰「為什麼呢?」

田叔說︰「梁王如不伏法被處死,這是漢朝的刑法不能實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後就會吃飯不香睡眠不安,這又是您的憂慮啊!」

漢景帝非常賞識他,讓他做了魯國的丞相。

田叔剛剛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動找他,指責魯王奪取財務的事情。

田叔抓住為首的二十個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對他們發怒說︰「魯王不是你們的君主嗎?怎麼敢毀謗君主呢!」

魯王听說後,非常慚愧,從內庫中拿出錢來讓國相償還他們。

田叔說︰「君王自己奪來的,讓國相償還,這是君王做壞事而國相做好事。國相不能參與償還的事。」于是魯王就盡數償還給百姓。

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魯王。

魯王多次派人請他去休息,他終究不肯去休息,說︰「我們魯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獨自到館舍中呢!」魯王因為這個緣故不再大舉出外游獵。

幾年後,田叔在魯國國相的任上死去,魯王用一百斤黃金給他作祭禮。小兒子田仁不肯接受,說︰「不能因為一百斤黃金損害先父的名聲。」

魏尚

(?—前157年),西漢槐里(今興平縣)人。

漢文帝時為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太守。

他鎮守邊陲,防御匈奴,作戰有功。

後因上報朝廷的殺敵數字與實際不符,只差六顆頭顱,被削職查辦。

郎中署長馮唐認為對魏尚的處理不當,當面向皇上直諫,文帝派馮唐手持符節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過,恢復了他雲中太守的官職。

他治軍嚴明,關心部下,軍帛租稅全用來犒勞部下官兵,並用自己的俸祿,殺牛宰羊,每五日一次宴請自己的部下,部下都很擁戴他。

全軍氣勢很高,投石超距,人人爭先,軍威大震,匈奴畏懼。

將士們如此賣力,魏尚也盡力替士卒們向上匯報請功。

可沒想到的是,有一次卻在陰溝里翻了船。

——因上報朝廷的殺敵數字與實際不符,差了六顆首級,魏尚被削職查辦,奪了封爵,判了一年徒刑。

僅僅差六顆首級,遠算不上什麼水分,比其他的那些崇尚數字出政績的後人們,算是小巫見大巫了,因此大家都私下里認為魏尚很冤。

魏尚有一位好朋友叫馮唐,在朝廷里任郎中署長。

有一天,漢文帝和馮唐議論時,談起古代名將廉頗、李牧。

馮唐講起廉頗、李牧的功績,漢文帝拍著大腿慨嘆說︰如果我能得到像廉頗和李牧這樣的大將,還用擔心匈奴人嗎?

沒想到馮唐說︰陛下您縱然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才,也不會任用他們。

漢文帝不高興了,說︰你這家伙怎麼這樣說?這不是讓我難堪嗎?

馮唐說︰我是個粗鄙的人,說話不分場合。

漢文帝知道馮唐並非是不分場合亂說一氣,馮唐這樣說是話中有話,只不過說的話太藥人。

他正為匈奴入侵的事發愁,也就耐下性子問︰那麼你憑什麼說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這樣的人才?

馮唐見漢文帝上鉤了,就說︰在上古時代,君王委派大將出征之後,軍中之事,就讓大將全部做主。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軍功如何、爵賞多少,都由大將決定于外,回來之後才上奏君王。

我的先人說過,李牧擔任趙國的大將,在邊陲之地作戰,軍中之事完全自己做主,從來不會受到君主的干涉,所以才能驅逐單于,擊破東胡。

可到後來,趙王遷繼位,听信讒言,誅殺李牧,致使趙國被秦國滅亡。

接著,馮唐就把魏尚的事情說出來。他說,法令條文太苛刻,獎賞太輕,懲罰太重,不利于盡可能地發揮士兵的戰斗力。

如果繼續奉行這樣的政策,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將才,也不能做到真正地人盡其才,加以合適地任用。

漢文帝想想很有道理,馬上就頒布詔令,讓馮唐攜帶符節去赦免魏尚,仍讓他做雲中郡守,並提升馮唐為車騎都尉,主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士卒。

魏尚復任後,努力整頓雲中郡的軍事,匈奴人忌憚不已。

郅都

郅都是西漢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以郎官的身份服事漢文帝。

郅都為人勇敢,有氣力,公正廉潔,不翻開私人求情的信,送禮,他不接受,私人的請托他不听。

他常常自己說︰「已經背離父母而來當官,我就應當在官位上奉公盡職,保持節操而死,終究不能顧念妻子兒女。」

漢景帝時,郅都當了中郎將,敢于向朝廷直言進諫,在朝廷上當面使人折服。

他曾經跟隨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宮人賈姬到廁所去,野豬突然闖進廁所。

景帝用眼示意郅都前去救護,郅都不肯行動。

景帝想親自拿著武器去救賈姬,郅都跪在景帝面前說︰「失掉一個姬妾,還會有個姬妾進宮,天下難道會缺少賈姬這樣的人嗎?陛下縱然看輕自己,可是祖廟和太後怎麼辦呢?」

景帝回轉身來,野豬也離開了。

竇太後听說了這件事,賞賜郅都黃金百斤,景帝從此重視郅都。

西漢初年,西漢政府倡導「無為而治」,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有的居然橫行地方,蔑視官府,不守國法。

濟南郡的大姓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強橫奸滑,如瞷氏家族,仗著宗族戶多人眾,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

地方官循于常法,「莫能制」,濟南太守不能治服他們,于是漢景帝拜郅都為濟南郡太守。

郅都來到濟南郡所,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段。

到任就把瞷氏等幾個大姓家族的首惡分子全家都殺了,其余的大姓壞人都嚇得大腿發抖,不敢再與官府對抗。

過了一年多,濟南郡路不拾遺。

郅都打擊濟南豪強,影響極大,周圍十多個郡的郡守畏懼郅都,就像畏懼上級官府一樣。

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郅都晉升為中尉(武官職位),掌管京師的治安警衛,親領北軍。

他執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也不看權臣臉色行事。

丞相周亞夫官高傲慢,而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並不跪拜。

當時漢景帝一意恢復國家的經濟實力,實行「減輕徭役、降低賦稅」的政策,因而人民安居樂業,極少有百姓觸犯法律之事,犯法者多為皇親國戚、功臣列侯。

郅都施行嚴酷的刑法,不畏避權貴和皇親,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

列侯和皇族之人見到他,都側目而視,稱呼他為「蒼鷹」。

漢景帝庶長子劉榮,公元前153年(前元四年)被立為太子。

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因為劉榮的母親栗姬失寵,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之母王暗中唆使大臣,向漢景帝請求立栗姬為皇後,漢景帝大怒,廢劉榮為臨江王。

公元前148年,劉榮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漢景帝召劉榮覲見。

臨江王劉榮被召到中尉府受審問,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郅都給他書寫工具,要直接給漢景帝寫信,表示謝罪,郅都卻告訴官吏不給他書寫工具。

竇太後堂佷魏其侯竇嬰派人,暗中給劉榮送去書寫工具,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便在中尉府自殺身亡。

竇太後得知長孫死訊後大怒,深恨郅都執法嚴苛不肯寬容,準備用嚴厲的刑法處置郅都,漢景帝將他罷官還鄉,隨後卻派使者持節任命郅都為雁門郡太守,不必到長安領旨,直接赴雁門上任,根據實際情況獨立處理政事。

漢景帝時期,匈奴鐵騎連年南侵騷擾邊境,邊境數郡久不安寧。

匈奴人一向敬佩郅都的節操威名,得知郅都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

郅都才抵達雁門郡,匈奴騎兵便全軍後撤,遠離雁門。

匈奴曾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為箭靶,令匈奴騎兵奔跑射擊,匈奴騎兵因畏懼郅都,竟無一人能夠射中。直到郅都死去時,匈奴人一直沒敢靠近雁門。

竇太後得知漢景帝再次重用郅都,立即下令逮捕郅都。

漢景帝替郅都辯解,說︰「郅都是忠臣」。

準備釋放郅都。竇太後不忘孫兒劉榮之死,說︰「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

在她的干涉下,郅都終于被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