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16章 關東民,非漢民乎?

看著劉交以一種十分淡然的神情和和語調,說出這件令人駭然的事,劉盈的面容之上,卻只稍涌上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荊王劉賈,堂堂劉漢宗親,更是坐擁大半吳地的諸侯王,能被本國亂命,給堵在自己的王都內?

這樣的事,倒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發生。

但劉盈非常確定︰如果真的發生類似‘亂民圍住一國王都’的劇變,那這個消息,必然會第一時間發往長安!

在得知消息之後,長安朝堂也必然會第一時間派出使者,前去了解狀況。

如果是‘事出有因’,那必然是諸侯王被使者帶回長安,當著整個朝堂的面,好好解釋一下︰自己究竟做下了怎樣人神共憤的事,竟使得淳樸的百姓,做出‘圍住本國王都’這般逆天的事。

若是無因而突發,程序也相差無多——長安遣使查探狀況,確定不是諸侯王干了啥缺德事後,也會將諸侯王接出王都,以‘往長安奏對’的名義帶去長安,實則是出于保護。

而無論這樣的事,是諸侯王的行為所導致的‘官逼民反’,亦或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民變,都必然會導致兩個結果。

——首先,便是無論是否有失當的行為,諸侯王都要被問責!

區別只在于︰如果民變是諸侯王的行為所導致,那便是依往日的代王劉喜之故事,剝奪該諸侯的王爵;

若是無緣無故突發兵變,諸侯王也依舊需要在長安待一段時間,以‘閉門自省’。

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在天子面前做出檢討,許諾日後一定會做一個愛國愛民的諸侯王,上報社稷祖宗、下撫國民百姓之後,諸侯王才能帶著‘許戴罪立功,看後續表現’的處分,重新回到自己的王都,並在王宮內‘閉門思過’個一年半載。

其次,便是無論事發緣由,參與這場變動的亂民,都將被制裁!

區別則在于︰若是諸侯王殘壓百姓,才導致‘官逼民反’,那大概率是首惡坐罪,並從輕處罰,余者罰金;

可要是諸侯王沒有明顯的行為失當,那參與民變的亂民,恐怕就是人均坐謀逆了••••••

而現在,作為荊國最重要的鄰國,楚王劉交卻在太子劉盈面前,雲淡風輕的說︰堂堂宗親諸侯荊王劉賈,被本國亂民圍在了王都,甚至都沒能前來迎接太子?

如果事實真的是這樣,此刻的劉交、劉肥,就都不應該出現在劉盈所在的豐邑行宮。

尤其是楚王劉交,應該第一時間發動本國軍隊,在楚-荊交界戒嚴,以防亂民涌入本國!

作為太子的劉盈,也不該優哉游哉的‘返鄉祭祖’,而是應當即刻用虎符召集大軍,將可能發生了民變的整個荊國,圍個水泄不通!

並且在前世,荊國也同樣得到了天子劉邦‘自備干糧、軍隊,枕戈以待’的命令;但在劉盈前世的記憶中,卻沒有任何關于‘荊國發生民變’的內容。

再加上劉交說起此事時,與其重要性嚴重不符的淡然,劉盈也不難猜測︰事實,恐怕並非劉交所說的那般嚴重,甚至到了荊王劉賈被圍困王都,都沒法走城的程度。

事實的真相,應該是劉賈還沒按照天子劉邦的命令,完成本國對即將發生的淮南王英布叛亂的準備,一時有些走不開,就托宗室輩分更高的劉交幫自己解釋一下。

對于‘無法從關中進口糧食’,劉交也正苦惱著該如何向劉盈開口,听到劉賈的托付,頓時就有了主意。

在同齊王劉肥進行溝通,並得到荊王劉賈允許之後,‘荊王被亂命堵在王都’的說法,也就順理成章的傳入了劉盈的耳中。

至于劉交口中‘圍住荊都吳邑’的‘亂民’,也大概率是一些逃荒而來,暫居于吳邑外,謀求生路的流民。

意識到這一點,劉盈面容之上,也稍涌上一抹僵硬的笑容。

——劉交在見到劉盈的第一時間,就冒著涉嫌欺瞞太子的風險,委婉的指出荊、楚、齊三國的糧食緊缺,確實有些失禮。

但歸根結底,這個狀況,確實是因為劉盈而起,也確實因為劉盈的‘不作為’,而拖延至今。

先前,在滎陽見到曹參之時,對于曹參的試探,劉盈也沒給出太過明確的答復。

而現在,在齊王、楚王兩位當事諸侯當面,以及荊王劉賈因此事‘被困王都’,無法出現的情況下,劉盈顯然已經拖不下去了。

從一向穩重的劉交如此迫不及待,暗示劉盈‘啥時候能解決’的舉動中也不難看出︰關東列國的糧食短缺問題,恐怕也已是迫在眉睫。

想到這里,劉盈便也稍嘆一口氣,旋即面帶自愧的劉交、劉肥二人分別一拱手。

待重新直起身時,劉盈的眉宇間,便自然的涌上一股心力憔悴。

「關東列國苦于缺糧一事,孤確早已知之。」

「非獨孤一人——此事,亦早已為朝堂知,更上達父皇天听。」

將事實毫不隱瞞的在劉肥、劉交二人面前道出,劉盈便又是一聲長嘆。

「然去歲,關中是何情形、朝堂是何境況,楚王叔、齊王兄,當皆已听聞。」

「——去歲秋,太上皇駕崩,陵寢築建等一應喪葬之事,所耗者甚巨。」

「後秋收,關中五谷不豐,府庫之空更甚;又恰彼時,陳豨亂代、趙在即。」

「為使父皇大軍得以開拔,侯只得暫出朝臣百官,乃至關中郡縣吏、佐之半祿,以充大軍之軍糧••••••」

面帶感懷的發出一聲長嘆,劉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些許苦笑。

「後代、趙戰事延綿,又父皇大軍月耗米糧百萬石!」

「彼時,孤得父皇之令,肩監國之重任,發少府官奴以修鄭國渠。」

「然侯愁苦于大軍糧草供輸之事,更只得斷少府官奴之口糧;為使修渠事無阻,母後亦無奈而出呂氏私糧,方使孤盡全修渠事。」

「及侯,更苦府庫之空,又愁于父皇大軍糧草之供輸,只得仍行‘有秩半祿’之政。」

「至今歲夏四月,關中凡有秩之官、佐,皆只得半祿,足半歲余••••••」

听劉盈說起去年,長安朝堂所面臨的局勢,劉肥、劉交二人,也是不由面色凝重的緩緩一點頭。

這些事,別說是身為宗親諸侯的劉交、劉肥二人了,整個天下,基本就沒誰不知道。

太上皇駕崩之時,劉交甚至為了盡快趕回楚國,戒備英布和陳豨一同叛亂,只能草草結束父喪,在抵達新豐短短三日之後,便再次踏上了遠途。

對于劉盈給出的解釋,劉交、劉肥二人,自是沒有絲毫意義。

但劉盈的苦訴,卻並沒有隨著叔佷二人殿下的頭,而宣告結束。

「更有甚者,去歲關中五谷不分,以致今歲開春,關中糧米略有告缺。」

「彼時,父皇率軍在位,孤負監國之責而留守長安。」

「恰此父皇在外、孤年弱而監國之機,為關中二三奸商惡賈所趁,暗聯而哄抬糧價,乃至關中米價至四千錢一石,反仍不止!」

說起這件事,劉盈也不由自主的咬牙切齒起來,片刻之後,面上又突兀的涌上一抹自嘲。

「父皇不在,侯整日勞碌于大軍糧草之供輸事,無暇他顧。」

「孤年齒不滿,亦未曾知諱政事;逢此巨變,亦只得謹小慎微,不敢有絲毫懈怠。」

「終,孤擬得少府官營糧米,以強壓糧價之策。」

面帶唏噓得說著,劉盈不忘稍撇向一側的兄長劉肥。

「又關中糧商暗聯而鼓推糧價一事,于夕日之田齊王族——長陵田氏牽連甚深。」

「更孔丘門徒、《周易》當時傳人田何田子莊,為田氏旁支庶系。」

「孤念及此,便只得往長陵,以‘盡去關中糧商米賈’一事,知會子莊公。」

「不料折返途中,得賊膽包天之刺客七、八人,于長陵南執刃而待••••••」

見劉盈苦笑著道出此語,甚至面帶回憶之色的撫了撫肋下,劉交、劉肥二人的面容之上,無一不是一副極度憤慨之色!

——堂堂儲君太子,竟于當朝天子、開國皇帝的陵邑遇刺!

只此一點,就足以讓二人心中,燃起滔天怒火!

蓋因為此事,不單單是打劉盈的臉、打漢室的臉,乃至當今天子劉邦的臉,也同樣是在打每一個劉氏宗親、漢室朝臣的臉!

看著劉交、劉肥二人面上憤慨,以及劉肥目光中,偷偷帶上了一抹關切,劉盈唏噓之余,也不由得心中一暖。

面帶笑意的對劉肥微微一點頭,表示自己並無大礙,劉盈也終是結束了苦訴,悄然將話頭一轉。

「幸得父皇,及吾劉氏列宗先祖庇佑,孤未生差池,而使社稷振搖。」

「少府官營糧米一事,亦得父皇恩準而布詔,廣行于關中。」

「得孤之令,少府亦全得關中糧商之存米,又廣設糧市,平價售糧與民食。」

「如此至今,關中糧價之鼎沸,才終徐徐得解••••••」

言罷,劉盈只覺一陣口干舌燥,便順手抓起面前的茶碗,輕輕抿了一口。

而在劉盈對面,听聞這一番回應的劉交、劉肥二人,則是同時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

劉肥心中想的,是先前,偶爾出現在耳邊的‘妄語’,如‘大王為長,當奉宗廟’之類。

在听到這些話時,劉肥雖都是第一時間嚴厲駁斥,甚至偶爾降下罪罰,但在某些夜深人靜的時刻,劉肥心底,也確實出現過類似的念頭。

——寡人雖非嫡子,卻是長子啊!

皇後又只劉盈一子,若是劉盈有個‘差錯’,那九五至尊之位,不久落到自己這個庶長子的頭上了?

但現在,當從劉盈口中,听到過去半年之內,劉盈這個‘監國太子’經歷了些什麼,劉肥心中,只感到一陣駭然。

「太子不過監國半歲,便臨如此繁雜之事端••••••」

「若是繼位九五,更為帝一生••••••」

想到這里,劉肥只在心中猛搖了搖頭,面上神情,也不由有些咬牙切齒起來。

——這皇帝,哪還是人該做的?

就劉盈過的這半年多日子,劉肥光是听著,就已經有些緊張的摳腳趾了!

一時間,‘還是做個齊王好’的念頭,在劉肥心中便愈發堅定起來,連帶著,對過去那些進言‘大王當繼社稷’的人,也不由有些憤恨起來。

——還以為你們都是忠臣,不曾想,為了從龍之功,淨盤算著把寡人推火坑里!

——一群賊子!

反過頭,又想到劉盈面帶那般復雜的狀況,甚至自己都遭遇刺殺,卻最終近乎完美的解決了此事,劉肥的心緒,也不由悄然流轉。

「如此說來,太子,確勝寡人者多。」

「待父皇百年,確只太子一人可繼社稷,而使社稷得安••••••」

如是想著,劉肥終是釋然一笑,旋即低下頭去。

而在劉肥身側,楚王劉交,卻是一副愁眉不展的神情。

「太子之意••••••」

「莫非縱今,朝堂亦無力撥糧,以解關東之糧缺?」

心緒稍有些沉重的搖了搖頭,劉交便略帶急迫的望向劉盈,目光中,更隱隱帶上了些許懇求。

「去歲,關中五谷不分,更府、庫自漢立便空虛至今,此,皆寡人熟知之事。」

皺眉道出一語,劉交不忘側過頭,待劉肥面帶附和的一點頭,才又重新望向劉盈。

「然南有荊、楚、齊,北有燕、代、趙等列國,早自周時,便多土瘠而得糧寡。」

「往數歲,寡人亦多聞楚商西出,入函谷而求米于關中,得糧方返,貨與楚民為食。」

面帶憂慮的說著,劉交望向劉盈的目光,也愈發小心翼翼了起來。

「然今歲,家上盡去關中糧商、米賈,楚國之商于開春之時入函谷,竟無以自關中覓得買糧之處,只得空手而返。」

「如此至今,已有足數旬;今楚國之民,已多不得粟可食,只得以其余雜糧果月復。」

說著,劉交便又撇了眼劉肥,繼續道︰「齊王亦言,自開春,齊國之米價飛漲,且多有價無市。」

「荊國,更已因糧缺,而生民變在即••••••」

語調略有些心虛的道出最後一語,劉交終是小心的望向劉盈。

「荊、楚、齊未逢戰事,尚且如此,代、趙戰事自去歲延綿至今,恐當更甚。」

「此,皆關中糧商、米賈盡去,而使糧米無自關中東出函谷,以供天下民食之故••••••」

「臣亦知,關中去歲五谷不分;今關中糧米雖為少府所具,亦多有捉襟見肘。」

「然關外之民,亦沐陛下之恩澤,而自詡曰︰漢民。」

「萬請殿下念此輩漢民,而稍出少府所得之糧,解關東民之饑••••••」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