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六章 防排水

石山浮雕被小何攔腰炸斷,阿修羅相破爛不堪,此時發動機栝已經被破壞,不在彈射箭矢,甚至從爆炸斷口可以看到里面露出的各種齒輪和鏈條。

說實話我驚呆了,沒想到石像里面的構造如此復雜,這種工藝放在古代簡直不可想象,如此精密程度已經不是一般能工巧匠能制作出來的,簡直可以用巧奪天工來形容。

這種奇技婬巧的設計不得不讓我聯想到戰國時期一種非常神秘的古老技術,機關術!

沒時間感慨對手的可怕,我一瘸一拐的爬上碎石堆,大聲呼喊著小何的名字,可是煙塵中半天都得不到呼應,我心里漸漸有了不好的預感,一股悲憤涌上心頭。

大頭也跑過來,拍拍我肩膀不知該說什麼,最後只嘆了口氣,而後沖著石碓喊道︰「兄弟你一路好走,雖然你平時沒啥文化,不過小爺我得承認你是條好漢,你放心,你家二爺我保證平安給你帶出去,底下缺什麼,就給兄弟托個夢。」

「我缺個大腦袋,要不你把自個燒了下來陪我。」

我們驚喜的望過去,只見小何滿身塵囂的站在石碓上,罵咧咧︰「老子還沒死呢你就在這哭喪,有那功夫趕緊過來扶我下去。」

「得 。」大頭咧著嘴跑過去。

看到小何還活著我們真是高興,不過他也並非毫發無傷,爆炸時他躲在一塊凸起的模塊後面,被飛石砸到了左肩胛,有些淤青,好在沒有骨折。

我們幾個相互看看,不由一陣苦笑,只是一個機關就讓我們人人帶傷,差點全軍覆沒。

萬幸的是箭上沒有毒,我們幾個雖然都掛了彩,但卻不致命,如果再來一次,就保不齊要手拉手找閻王爺報道去了。

我們原地包扎傷口,幾個人都纏著繃帶,看著狼狽極了。

大頭吸了口煙,罵道︰「這墓主人是真狠啊,要不是小何同志當機立斷,學革命前輩,咱們可就要交代在這了。」

我說︰「是啊,打死也想不到石山里藏著這麼龐大的機關群,這座墓的設計者確實厲害,無論是堪輿、風水、建築、數術、機關,全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個詞叫什麼,融會貫通。」

幾人又討論了會兒後開始吃飯,飯後休息半個小時,便起身去’皆’字訣。

我觀察了一下,這里也如上一處一樣,整片浮雕使用組件拼接而成,顯然通過觸發機栝,會有某種變化。

這次我們都遠遠的躲開,保證一旦失敗,可以立即退到掩體後面。小何看我們都躲好了,便按下機關,先是一陣巨石摩擦聲,而後機栝如期被啟動,各個浮雕組件開始移動,最終形成了另一幅浮雕。

這回最終變換的浮雕並非夜叉或是修羅。大頭在我旁邊吸了一口氣,「我的乖乖,這是什麼東西。」

我也被震撼到了,在我眼前出現的是一只魁偉的巨獸,腳踏雲紋,昂首嘶吼,一身彪炳氣焰霸道無匹。

我們等了半響,沒有發現變動,這才放心叫小何下來,大頭問我︰「這就是答案?」

我皺眉說︰「看起來是,而且……這只異獸我好像在哪見過。」

這時小何也從上面下來了,在他看清了這幅浮雕內容後,詫異道︰「這個雕像我見過,二爺以前有塊璽,用一根紅線吊著,始終帶在身上,那璽上面雕刻的就是這只野獸。」

我一愣,忙追問他︰「哪來的知道不?」

小何模稜兩可的說︰「听說早年間和人一璽換一璽,換來的,具體的你得回去問我爹。」

薛冬青問︰「這個奇門遁甲咱們就算破了嗎?」

我說︰「那得走走看了,總不能這浮雕就跟大廈外面的巨幕一樣打廣告用的吧。」

我們收拾好東西順著趕路的方向繼續走,沒用多久,忽然傳來流水的聲音,大伙先是一愣,大頭大喜,「我他娘的阿彌陀佛祖師爺保佑,咱們出來了。」

我們聞著水聲跑過去,兩旁的石碓在逐漸減少,沒一會前方果真出現了一條地下河,而石碓也被我們甩在身後。

終于擺月兌了困局,大家都很高興,連少有笑容的小何也跟著笑起來,只是我心里還有一點糾結,最後那副浮雕到底是什麼意思,小何說二爺佩戴的璽上也有,這種異獸不常見,肯定有某種特殊的意義。

我們逆著水流繼續向前走,沒走多久,對面碎石灘涂旁的一道裂縫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讓他們等等,打著手電走過去。

大頭說有啥好看的,這種山體自然形成的裂縫到處都是,我向里面照照,說道︰「這個不太一樣。」

裂縫很深,不走進去根本看不到什麼,我轉身對他們說︰「我覺得這里有點古怪,你們發現沒有,這條裂縫里沒有流水。」

這種地下的山體裂縫多是地質作用形成,經過多年的演化,山體裂隙如同人的毛細血管,早已四通八達,正因如此一旦上面有積水滲下來,各處都會有水,可是這個裂縫卻一點流水痕跡都沒有,這顯得有些反常。

大頭和小何都是干這個的,我一說他倆就懂,大頭嘗試問︰「防排水?」

我點點頭,確認道︰「十分有可能,秦嶺古時多雨,修在這的古墓不可能沒有阻排水系統,我覺得我們值得一進。」

大家都沒意見,我們便從這改道,由小何打頭陣一字進入裂縫,裂縫初時很窄,只能一個接一個的過。

我走在後面,心里明白,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十分肯定我的結論,說不定里面就是一個走低的地縫豎井也說不定,不過要漫無目的的走下去,還不如賭一把。

走著走著,裂縫開始寬闊起來,並且讓我們發現了一處巨大的斷層,手電照過去,兩側呈現一種白灰色。

我激動的走過去,用泥刀刮下一點放在手里看了看,哈哈笑道︰「果然沒錯,你們看。」

大頭湊過來捏了捏,驚訝道︰「膏泥?」

「對頭」,我說︰「青,白膏泥于春秋戰國起就是貴族墓中的稀罕東西,因為它質地細膩,粘性大,不透水,不透氣,是用來做防水防腐的極好材料,所以一直沿用到秦漢,特別是白膏泥,楚墓最多。」

「那就是說我們已經在墓里了?」大頭興奮起來。

我左右看了看說︰「可能還沒有。你看這兩邊都是白膏泥,我想這里是由地質張性裂隙形成的,又經過千百年的地殼運動,所以才有這樣的景象,原本這里應該沒有路,會是整體的一塊。」

大頭道︰「說點九年義務教育能听懂的。」

我看小何也一臉疑惑,就在地上畫個正方形,說︰「假設這是地宮,那麼為了保證地宮順利修建,肯定要有排水設施,一般這種排水設施都會先于陵墓動工,順地勢而建,咱們假設地勢南高北低。」

說著我從地宮西邊經過南邊最後到東邊畫了一個馬蹄形將地宮半包圍起來,說道︰「這是人工溝渠。要修大墓,特別是這種水系豐富的山底大墓,以那時的技藝來說基本上都是這種技術選型。目的就是讓各階層的潛水匯聚于此,以達到阻水的效果。而一段陵墓修建完畢,不再需要排水渠道而是阻水設置,工匠們便會利用少雨季節,將大量的白膏泥填充進溝渠中,並且逐層夯實,並且其上可能還會填埋含沙黃土,這樣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攔水大壩。」

我在馬蹄形上畫了一道口子,說︰「我們現在可能就在這樣的斷層處,這種東西是為了防止潛水對地宮滲透用的,所以這道大壩和地宮之間,應該也會被填實,不過既然這里有斷層,我想我們還是有希望的。」

大頭指著水渠和地宮之間的縫隙問︰「這里會有多厚。」

我思忖道︰「不好說,要看墓葬的規模,不過不會太長,否則就失去了阻水的意義。」

大頭拍拍背包,「那還等什麼,出發吧,大不了咱們打個洞進去,只是不知道會開在哪,如果能直接打進主墓室就好了。」

我說︰「除了秦始皇陵以外,基本上歷史上的帝王陵墓全都是坐北朝南,結合山勢來看,以咱們這個方向進去,多半會在地宮西側。」

制定好了計劃,大家原地休息了會便開始繼續趕路,有了目標人也輕松很多,只是我們幾人各個帶傷,這讓我心里感到隱隱不安。

還沒模到地宮我們幾個就傷痕累累,真不知道前路還有多少危險在等著我們,同時我也想到漢生,不知道他怎麼樣了。那批人幾乎和我們同步,他們是否也發現了線索。

走了會,薛冬青在一旁問我為啥說秦始皇陵不是坐北朝南。

我笑著說根據坊間傳說,秦始皇陵坐西朝東的原因是他把自己長生不老的希望寄托在了出海東行的徐福身上,即使死後也要望著東方。不過這都是瞎傳,始皇陵在秦始皇即位時就開始修建,那時候還沒徐福什麼事呢。

邊說邊走,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過了白膏泥地段,兩側又恢復成了岩石,通過阻水大壩的過濾,這里面果然比較干爽,幾乎看不到大片的流水。

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兩條岔路。看起來原本應該就是山體自身形成的溶洞,只是在地質作用下暴露並且與原本陵墓地基連接了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