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行走在血污遍地的街道上,踏過無數廣陵軍的尸骸,王政踱步邁入了堂邑。

過城門的時候,他仰頭看天,一場殺戮盛宴之下,連陽光似乎都帶著血色一般。

那日祭奠紀靈之後,在眾人商議之時, 王政力排眾議,堅決要求先搜集白衣,使三軍盡皆縞素,連旗幟都悉數換成了素色,如此又過了三四天後,才帶著被他徹底激發出哀怒之情的大軍, 開始攻城。

天剛剛放亮, 戰爭的序幕便已拉開, 日上中天時,已徹底佔領了四面城牆,隨後又是經過近半日的巷戰,最後一些還在負隅頑抗的廣陵軍隊也悉數或死或降。

當然,美中不足的是,最終還是讓那刺死紀靈的燕人殺出重圍了。

不過這僅僅是對那些真心想要為自家郡尉報仇的袁軍而言,會大失所望。

而在王政看來,他本來就沒想過在此時誅殺張飛。

先不說殺這位三國頂級武將要付出多大代價,關鍵是要是張飛當真命隕于此,劉玄德和關雲長還不得和他死磕到底?

王政可沒忘記,自家的目的是將劉備趕出徐州,可不是真為了替袁術去攻城掠地啊。

如今的結果,對他而言卻是最好不過的。

佔了堂邑,便是下邳的劉備軍真要攔截他的後路,王政大不了直接一路北上,先把廣陵盡數佔了, 之後無論去攻東海, 逼得關羽等回援, 還是直接繞道返回瑯琊, 可騰挪的空間都很大了。

而張翼德逃月兌了,亦是好事,一則不用和劉備在當下階段結下死仇,二則嘛

也可以繼續以為好兄弟紀靈復仇為幌子,為旗幟,繼續鼓動袁軍為他去打開後面的通路啊。

哀兵必勝,其實還有個後話,那便是大多是慘勝。

今日能一戰而下城池,王政可是一直冷眼旁觀,攻城方的死傷同樣不少,當然,大部分都是紀靈的舊部,袁術的兵卒。

「去問問那些降卒,那張飛一開始為何沒在主門露面?」心情不錯的王政,此時才想起一事,大感好奇︰

「莫非他當時是在其他三面城牆駐守?」

「稟將軍」不久後,古劍跑來回報時, 神情有些古怪︰「據那些降卒說, 那位張司馬,似乎之前因為什麼慶功, 喝多了。」

「我軍攻城之際,他似乎都還在酒醉之中。」

倒像是張三哥前期能玩的操作

王政怔了怔,回過神時險些笑出聲。

想起原本的歷史上,張飛似乎正是因為弄丟了徐州之後,受此教訓知恥而後勇,其後才真正月兌離了一介莽夫,變成那個粗中有細,大師絕不糊涂的猛將兼大將啊。

「只能歸于黃天庇佑了。」王政抬頭看了眼天,拱手笑道︰「多謝了哈。」

「便是那賊將在場,亦無區別。」一旁的古劍誠心奉承道︰「將軍神機妙算,徹底激發出袁軍的復仇之心,哀怒之情,加上我天軍本就是天下強軍,兩者聯手,焉能不勝?」

「若是張飛不曾因酒醉誤事」王政搖了搖頭:「本將一開始攻陷城頭時,恐怕就沒那麼輕易了。」

「何況仇恨固然可以使人舍生忘死,可此等萬人敵的猛將帶領之下,守軍亦同樣會大漲士氣。「

「萬人敵?」見王政口氣里帶著慶幸,神情更不似作偽,古劍有些半信半疑地撓了撓頭︰「此人竟如此厲害嗎?」

「將軍莫非之前認識這張飛?」

「認識」听到這話,王政眼神中似乎煥發出一種奇異的光彩,帶著感觸般的口吻道︰「中國人里又有誰不認識這位猛將兄啊?」

壯軀求痛戰,百軍莫震嚇。

這大佬一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猛了

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池,堂邑雖不算大,城中布局倒頗為嚴整,尤其是城內的官衙後院倒是景色宜人。

待喧囂過後,閻象等人前來匯合時,王政正悠哉地在一處涼亭,看著池邊荷花暗香浮動,疏影橫斜。

「刺史倒是頗有雅興啊。」終于打開廣陵的防線,閻象的神色很是振奮,難得開玩笑起來。

看了眼閻象,見他臉上再無之前的郁郁之色,王政笑了笑,先問︰「軍中輿論如何?」

閻象一听就知王政問的什麼,直言道︰「雖攻破堂邑,但畢竟走了張飛,紀靈的大仇等若未報,故此,即便大勝之下,三軍之中,依舊戰意滿滿。」

「這是好事啊。」王政頷首︰「既有大義之名,軍心亦足可用,那後面的戰役,已是多增加了三成勝算了。」

資治通鑒里說,兵義者王,兵應者勝,更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都說人是虛偽的動物,這話不假,因為很多東西,如名分,道義雖然很虛,看不見、模不著,卻往往比比真刀實槍更要具有殺傷力。

很多人沒有道德,卻知道佔據道德高點的重要性,很多人內心更認可力強者勝,而非有理者勝,可當真理虧的時候,便是他人不說,自家內心都會有些惴惴不安。

而一個政治家,領袖人物,可以在內心不認同這些,卻不可不以此粉飾自家的行為。

只有佔據了名分、大義的制高點,師出有名,才能氣勢如虹、無往不利。這也是為什麼古往今來,凡有戰事,必有檄文。檄文的作用,無非抬高自己,貶抑對方。

而在大漢,有時候甚至不需要太多的道義,道理

為親友復仇,已足夠師出有名!

若說本來的袁軍攻打廣陵,無非是為袁術的野心的話,的確算不上理直氣壯,可如今為紀靈復仇,卻能頃刻讓三軍齊心。

軍心如此,可談戰事。

「咱們已攻下堂邑了。」其實王政在這里吟風賞花的時候,已是思忖良久,胸中有了決算,不過此時卻不先說,反要問問閻象意見,畢竟紀靈一死,這位主簿其實就是此時袁軍的實際領導。

「先生以為,後面該如何行止?」

堂邑之後,一旦後面輿國的被攻破,廣陵城便近在眼前了,還要問什麼行止?

「刺史的意思是」閻象何等聰明,頃刻便反應過來︰

「咱們是繼續攻廣陵,還是先去收攏趙勛殘余兵力,兩軍匯合一起,便可防止被劉備軍截斷後路?」

「不錯。」王政贊賞地看了閻象眼,點頭道︰「咱們之前未破城前,在野外扎營,平原之上,無險可依,若不破堂邑,趕走張飛,無論趨前向後,都時刻有月復背受敵之憂。」

「如今激發軍心,孤注一擲,哀兵必勝,終破此危局,此時選擇權,主動權,卻是回到了咱們的手里。」

「趙勛敗亡的消息傳入揚州後,主公必再派遣大將去攻下邳。」閻象沉吟了會道︰「咱們還是應以廣陵為主攻目標。」

「不過此時擔心後路有失,倒也不算是錯。」閻象道︰「這樣吧,不若將軍先在此地留駐幾日,正好咱們大軍這一場戰下來折損不少,且休整先。」

「同時在下再親自帶人去收攏下邳的部曲,若是主公派遣的大將及時來了,便交付與他大半,吾帶一些前來堂邑。」

「若是沒趕上,那說不得,咱們先集中主力攻下廣陵一郡,再去支援便是。」

「大善。」王政雙眸爍爍生輝,撫掌大笑,瞧堂外綠樹成蔭,夕陽的余暉反射石板路上,盡是一片暗金融融。

本就該這樣啊,廣陵攻下了不也是姓袁嗎,自是要以你們袁軍為主了。

當然,王政的內心又偷偷補充了句。

遲早還是要姓王的

次日,閻象帶著一支部曲出城。

接下來的日子短暫而又漫長。

前者是物理時間,後者麼,自然就是在對那些想要繼續戰斗的袁軍而言了。

他們之中,一部分自然是依舊感念紀靈之恩,矢志為其復仇,大部分的,卻還是因為堂邑這一戰打的太過順利,當真勢若破竹,一時間俱都心頭火熱,渴望再斬首,立軍功。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堂邑之前被張飛和那位郡守改成了軍事一地一般,百姓太少,全無婦人,這樣的城池,便是劫掠,都沒有什麼樂子可言啊。

王政倒是沒閑著,一邊令天軍去四周村鎮搜集糧草,輜重,打造後續的攻城器械,一邊又安排兩軍的哨騎合並輪番出城,搜集劉備軍的動向,情報。

期間倒是發生了幾個插曲,先是有不少廣陵城的信使欲殺出重圍,去向東海、下邳求援,這自然被王政安排二階騎兵悉數截殺,後面似乎是見派出的信使都如石沉大海,又有一支部曲從東面移軍,似乎是廣陵城的駐軍,有撤回下邳、東海的意向。

張翼德是直接回東海了嗎?

看到這等主動放棄廣陵的行為,王政只覺實在不似其人作風,不過詫異歸詫異,他當然不允許敵軍合流的情況出現。

隨即遣派出了一支軍隊,做出中路攔截的架勢,逼迫這支部曲又龜縮了回去。

正當王政穩坐釣魚台般,心中打著如意算盤,只帶閻象帶人馬返回時,便直接攻取廣陵郡治城時,卻不料天有不測風雲。

這一日,一風八百里封八百里加急的軍報,來自彭城,由徐方發出。

拿著手持的書信,王政神情一邊陰沉,站著發呆良久,方才扶著幾案坐下,大熱天里,他竟覺自家如同參與了什麼冰桶挑戰一般,頃刻間被傾澆了一桶冰水。

「出何事了?將軍。」一旁的古劍關切地問道。

「呂布來了。」王政揉了揉眉心,有些煩躁地揮了揮手,又看了一遍軍報。

「彭城西面馳來五千部曲,其中一千騎兵不到,皆為並州人也風言其首為奮武將軍,溫侯呂布欲借道彭城,前往下邳」

「末將既恐其效仿假道伐虢,又憂其若投靠劉備,其後欲對將軍不利,故不敢放行」

「只是溫侯威名甚著,亦與吾等一樣,與曹操有仇,雖不放行,亦不敢擅自交惡,故留其部曲暫駐梧縣,待將軍定奪。」

王政下了堂上,來回踱步,疾風般行走。

初時的震驚,因他和徐方一樣,既擔心呂布攻彭城,又深怕其去了下邳投了劉備,那此時與其交戰的袁術和自家,不正是最好的投名狀嗎?

不過細細尋思之下,問題倒沒那麼嚴重。

其一,即便不精通三國歷史,王政也大概知道原本的歷史上,呂布來徐州不久之後,就奪了劉備的基業,讓剛威風沒多久的劉州牧又開始了寄人籬下的境況。

好像王政暗自嘀咕,就是因為袁術的離間?

(建安元年,袁術率軍攻打徐州,與劉備相持于盱眙、淮陰。相持一個月,雙方互有勝敗。袁術寫信給呂布,許諾送上二十萬斛大米,誘使其襲擊下邳,于是呂布水陸東下,軍隊抵達下邳西四十里時,劉備的中郎將丹楊人許耽派司馬章誑前來迎接呂布,並向呂布透露了張飛和其岳父曹豹相爭,下邳城內大亂,丹陽兵都在西白門城內等待呂布的到來,于是呂布便大舉進軍,早晨到達城下。天亮後,丹陽兵打開城門,呂布坐在城門上,指揮軍隊大破張飛,俘虜劉備的妻妾兒女及其部曲的家眷。此時,劉備為袁術所敗逃往海西,饑餓疲憊,向呂布請求投降。呂布又惱火袁術不再運糧來,就準備了車馬迎接劉備,讓劉備擔任豫州刺史,派他駐守小沛。呂布自稱為徐州牧)

其二,這點其實更重要,如今的徐州,可是有兩位話事人啊。

奉獻哥,你也可以投靠我啊,我也是徐州刺史啊。

不過這反骨仔不入系統,可是不敢留啊。

關鍵是,如何讓他主動申請入隊呢?

王政猶豫不決了好一會兒,突然啞然失笑,如今自己又沒法回去坐鎮,這等情況,想什麼收呂布,未免太早了吧?

呂布蓋世武勇的形象雖是深刻,但劉備的威脅明顯還是更大。

何況只要將他趕出徐州,呂布能投靠的只能是他或者袁術了,後者駕馭不了飛將軍,王政有這個自信。

坐會案幾上,執筆沉思良久,王政直接一甩,徐方目前的應對其實就很好了,不交惡,不放行,而若真要是要二選一的話,王政情願選擇後者。

「絕不放行!」令信使將口信帶回後,王政猛然起身,突然又多了一條猛虎來到身旁,令他不能再心疼自家兵卒損耗,做出了決定。

「古劍!」

「末將在!」

「傳令三軍,悉數整裝待發,同時派人速速聯絡閻象,令他三日內回返。」

「無論其可否按時,帶不帶兵馬,五日後,出師輿國」

「十日之內」王政長身而起,轉首顧盼,閃亮的陽光照耀在壁上的神劍,隱隱有青芒從劍鞘透出。

「本將要廣陵城門戶大開!」

他一字一頓地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