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7、姓名粗記可以休

王政陷入長考時,堂內眾人皆是一言不發,一時間靜至落針可聞。

良久。

王政終于抬起了頭,虎目在三人身上巡回了會,最終落在了王融的身上︰「可是禮奉公當面?」

他笑吟吟地問道。

「瑯琊王融,拜見天公將軍。」

一听正主發聲,王融本能反應一般的微微躬身。

對面的少年看似言笑晏晏,可那投射而來的冷冽目光卻依舊王融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

那竟是比常人的嗔目厲色更讓他悚然而驚的威嚴。

不怒自威。

這本是王融平日里給他人的感覺,而今日,自從父親去世後,王融時隔多年再次感受到了。

「君是長者,亦非我的兵卒,下臣,用不著這般多禮。」王政伸手虛扶道︰

「王公的大名,政亦是久仰了,請上坐。」

「多謝天公將軍。」王融依言起身,有些拘謹地看了眼王政,雖是心中忐忑,思忖一番,還是直接問道︰「不知將軍召吾等前來,有何要事?」

「要事嘛,倒也談不上。」王政瞥了眼王融,笑道︰「王公這般干脆,倒是正合我意。」

他亦不想繼續在瑯琊浪費時間,便也開門見山︰「當今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公以為否?」

一听這等開場白,王融心中就是一個咯 ,不過對方所言也是事實,他只能硬著頭皮點頭。

王政續道︰「故此,策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

「有賴將卒奮勇,黃天眷顧,今已得瑯琊、彭城十數城,擁半州之境,卻方知智術淺短,乏安邦治名之術!」

「聞听王氏多有賢才,王公更為當代名士,海內共舉,政不勝仰慕,惟求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

听到這半文半白的話,王融卻是面露苦笑,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啊。

一旁的王典,王祥亦是面面相覷,相顧無言。

三人來時對王政的盤算猜想過不少,這既是意料之一,亦是他們最無法接受的要求。

一時間,室內一片靜默。

這可如何是好啊?

從見到顏亮出來時,王融先是一喜,旋即一憂,其實已有了心理準備。

喜者,便是王融知道這位天公將軍看來並沒有因被刺而失去理智,這便算是幸事。

憂者,實在是因為不管如何,對方是在瑯琊遇到這等事情,若要問罪問責,無論是顏氏,王氏,乃至所有瑯琊人,都逃不過一劫。

破家滅門之禍雖可能避免,破財消災卻是避無可避了。

王融甚至想清楚了,王政若要借題發揮,自家也無須爭辯,省的惹惱對方,畢竟再是巧舌如簧,也抵不過刀劍鋒銳。

財物,女子不管是如何大的數目,王融也就認了。

可讓他王家子弟,甚至他本人,仕其麾下,認其為主,這

王融實在是不願啊。

開玩笑,漢廷的幾次任命他都婉拒了啊,怎可能願意加入黃巾賊啊?

半晌,王融終于開口了。

他甚至都不曾抬頭正視王政︰「多謝將軍青眼,只是某本是胸無大志之人,唯願老于林泉之下,還望將軍成全。」

「哦?」

听到這話,王政毫不意外,也不立刻發作,又問︰「那王家的其他賢才呢?」

看了眼王典和王祥,臉上露出嘲諷似的笑容︰「是不是又要說皆是年幼無知,德薄無能之輩啊?」

這般尖銳的語鋒讓王融心顫了一下。

他此刻才突然想起來了,方才吳勝似乎曾說過,顏亮那邊已是和這豎子談妥了?

那這些話,是否之前亦被顏亮說過?

而最終的結果,似乎是顏氏已經從了這豎子?

「將軍以為如何。」模不透王政用意,王融斟酌著言辭應道︰「那便是如何了。」

「王老爺,我提醒你一下。」這時,一旁的吳勝插嘴道︰「那大膽妄為,想要謀害將軍的罪徒顏伏,今早已然招供了!」

「其人供詞今已面陳天公將軍案前,將軍和我皆知此事並非顏家授意所為。」

「作亂者,另有其人!」吳勝冷笑道︰「不過顏家老爺與我家將軍攀談之下,大為心折,倒是已答應奉將軍為主,從今日起,瑯琊顏家成年男子,無論直系旁系,皆已是出仕天軍了。」

這一番旁敲側擊的話,別說王融,王典這等人精,便是未及冠的王祥稍一思忖,也听出了其中的威脅之意。

好賊子!

這意思是我等不願出仕,你們就要借故把罪名按在我王氏的頭上?

一驚之後便是一怒,少年按捺不住,臉皮脹紅地喊道︰

「天公將軍這是將吾家當做里克,欲做晉惠公乎?」

「若是欲加罪于吾王氏,其無辭乎?「

(《左傳.僖公十年》載︰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里克以說。將殺里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吳勝自然听不懂這文縐縐的話,可那語氣代表的不敬卻是立刻便听出來了,怪眼一翻,便要發作,卻被王政擺手攔住。

王政一言不發的盯視著王祥,直到對方在無形的威壓下開始不斷冒出冷汗,忽然輕輕一笑︰

「既知是欲加之罪,王公子本該慶幸才是。」

說著,不再看目露茫然的少年,側頭顧盼王融︰「王公以為呢?」

王融微微擰眉。

他執掌王氏十數載,自然不會像王祥這等小子般感情用事,立刻便明白了王政話里的意思,甚至不得不承認,對方說的有道理。

所謂君王一怒,血流漂杵。

而在這亂世之中,任何一方擁兵自重的諸侯,若要伏尸百萬,當真是全憑喜惡,一念之間。

而對他們這些世家而言,最怕的便是「不教而誅」,是那些全然不講道理,規矩,卻又具有雷霆一擊,將他們整個家族化為齏粉的暴力者。

而王政這等,哪怕是要「欲加之罪」,起碼人家在屠戮之前,還願意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

這說明面前的這個黃巾賊此刻還在講著規矩,講著道理。

哪怕是「假仁假義」。

「天公將軍。」想清楚這些後,王融猛然抬頭道︰「若有人欲行刺將軍,自需有原因,哪怕是微如睚眥,吾王氏」

話音未落,卻見王政笑吟吟地輕拍腰間,登時一聲清越的鳴叫響起,截斷了王融的續言,更令王氏三人目瞪口呆起來。

「這是」王融愣愣道︰「乘勝萬里伏劍?」

「正是!」長笑聲中,王政挺身而起,向著王融三人踱步走去。

一片靜默中,屋內除了噠噠的踱步聲外,再無任何聲息。

「此劍緣何落入將軍之手?」面對著驟然迫近的高大身影,王融忍不住問道。

「當日開陽郡尉王令逆天而行,與吾為敵,被吾斬于馬下,遂得此劍!」

凝視著王融,王政目光灼灼︰「王公,此原因,可否取信天下人?」

他問道。

「這」王融額頭見汗,一時間啞口無言,好半晌才道︰「將軍,此子不過吾王氏一旁系’

「若只是一普通旁系子弟「王政笑道︰「王公何以將此等神兵利器,輕易送之?」

「這」王典一時語塞,他想說這是因為王氏歷代都更精文事,如王令這般武略過人的本就少數,可心中卻清楚,不論如何,王政所說的理由,其實已經有了。

「既然如此。」王融再度開口︰「我王氏與將軍早有嫌隙,天下人才何其之多,將軍又何必非尋吾王氏子弟?」

「便是吾等為將軍效力,將軍又豈會信重?用的放心?」

「此言差矣。」王政哈哈一笑,沉聲道︰「王公,何為世家?」

不等王融回話,王政便自問自答道︰「聞達萬家,長存于世者,方為世家!」

「若要聞達,便要曉大勢順逆!」

「若要長存,便要知輕重分寸!」

「瑯琊王氏乃是徐州頂級世家。」抬眼掃了眼王融,王政笑道︰「既如此,無論王公與貴家子弟,便不會例外。」

「既如此,有嫌隙又如何?」

「若天命在吾,本將扶搖直上,如日方中,爾等又怎會心生惡念,自招災禍?」

「若天日不昭,有勢單力孤之時」

說到這里,王政冷笑一聲,負手傲立,自有一種威凌天下的氣度︰「本將黃巾出身,天下人人欲誅,也不介意多你王氏這一家之刃!」

這話說的王融啞口無言,一時竟有些失措︰「將軍,此時干系重大,可否容許吾等回家召集族老商議一番,再給回復?」

「商議可,回家就不必了!」王政灑然一笑,以不容置喙的口氣道︰「本將明日便要返回開陽,無謂浪費時間。」

「王公是家主,令郎是下代家主,有你二人足矣,便在內堂商議吧。」

「一個時辰想必是足夠了吧。」

話都說到這里,王融三人只得無奈點頭︰「如此,多謝將軍。」

一個時辰後,當腳步聲再次出現時,王政抬頭一看,卻只有兩人的身影躍入眼簾。

感應到他的目光投來,王融主動拱手道︰「將軍,可否揮退左右?」

吳勝第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直到王政瞥向他時,才回過味來。

雅室如今只有三人,揮退左右?

那不就是說讓他吳理頭閃開嗎?

登時臉色一黑,叱聲便罵︰「你這老匹」」

其實王政亦是有些意外。

所謂縣官不如縣管,要說如今這瑯琊縣,吳勝才是真正主宰所有世家命運的人啊。

你王融說這話,不是得罪人嗎?

看了眼王融,見其目露乞求之意,王政想了想便道︰

「阿勝,王公可是長者,來此多時,怎麼茶都沒奉一杯?」

「且去安排婢女送來。」

「喏。」

直到吳勝一臉悻悻地離開後,王政轉頭望向王融,淡淡地道︰「說吧。」

「將軍,」凝視著王政好一會兒,似乎是要徹底看清這張平凡的面容,王融道︰「只需答應做一件事,吾王氏全族便從此願為將軍謀,惟將軍圖!」

有意思,還要跟我談條件?

王政忍不住嗤笑一聲,暗自搖頭。

他覺得自己高看了對方,相比顏亮那般明辨形勢,這王家家主可就差遠了啊。

如今我為刀俎,爾為魚肉,咱們兩邊地位都不對等,你哪里有談條件的資本?

剛想厲聲叱責,話到嘴邊,卻是一停。

此時的王政,透過王融的眼神,看到了某些東西。

那是一種堅決,那是思量了所有利弊得失之後才有的明悟。

這讓王政看明白了,那件事,似乎就是瑯琊王氏,或者說是王融的底線!

也就是說,不答應對方的這個要求,便是以滅族要挾,王氏也絕不可能向他俯首稱臣!

唔這樣啊?

「何事?」不知過了多久,王政再度開口問道︰「說來听听。」

「天公將軍。」王融正色道︰「可听過孫堅其人?」

「破虜將軍?」王政聞言一怔︰「他不是早死了嗎?」

在此時的大漢人中,孫堅的威名極盛,可在王政這後世者心中,這位江東猛虎的分量卻是不及他那兩個兒子。

連孫堅之死,王政亦是因為記得演義里孫策為袁術效力時,他老爹早已經人沒了。

原本的東漢歷史上,孫堅是死于黃祖之手。

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

「此僚亡于初平三年,時隔倒不算久。」

說到這里,王融話鋒一轉,嗔目切齒︰「不過倒的確是死的太早了!太便宜了!」

初平三年嗎?

這個時間,亦正是王政穿越的時間。

暗自感慨之余,一看王融這般表情,王政心里已有數了。

瑯琊王氏,或是這王融,和那孫堅有仇?

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大漢與後世不同,家族和個人的聯系極為緊密。

「既如此。」他主動問道︰「王公又何故提一亡者?」

「將軍,孫堅雖死,尚有子嗣留世!」王融眼中閃過冷酷的殺機,森然道︰

「將軍若能將吳郡孫氏根連株拔,令此僚絕子絕孫,吾王家諸人,無論長幼男女,從此願效犬馬之勞!」

這是要大復仇啊

王政暗叫臥槽。忍不住好奇心,訝然問道︰「不知孫堅到底與王公有何仇怨?」

「仇怨?」

聞言,王融淒然一笑︰「吾登堂之時,吳少校曾問過吾家男丁幾何,說起來,王氏男丁雖說不少,可直系亦不算多,而吾這一代,亦只有四人。」

「本代王氏的嫡長子,便是某的長兄王叡!」

王睿?

明白這便是王融要夷族孫氏的關鍵了,王政道︰「此公如今」

「某兄天資聰穎,文武全才,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

王融眼中射出悲痛之色,緩緩道︰「其舉孝廉出身,累遷至荊州刺史,若無意外,正應我王氏鷹揚騰飛!」

「天殺的孫賊和曹賊!」說到這里,王融話語中透出說不盡的憤怒︰「兩者皆為我兄之臣,不思盡忠,反卻犯上作亂,誣陷背刺,終令吾兄吞金自盡,含恨九泉!」

(中平六年(189年),荊州刺史王叡,遭到部下武陵太守曹寅誣陷,受到長沙太守孫堅襲擊,吞金自殺。)

「所謂長兄如父,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曹寅全家早已被我殺盡。」王融凝視著王政,一字一頓道︰

「唯孫氏扎根江東,鞭長莫及不說,吾聞孫堅有子孫策,頗有勇武,更有精兵過千,自思單憑吾家,力有未逮,難雪此恨,故請將軍助之!」

那就是血親之仇了。

王政心中了然,他雖非當世人,卻也知漢朝人對血親的重視。

而且看王融這模樣,恐怕對他長兄的感情更不一般。

其實說起來,對付孫氏,無論情感還是利益上,王政都沒什麼顧忌。

東漢群雄里,他前世青少年時最喜歡的是曹操,哪怕在三國演義里對方算是個反派,但中二少年有時候反而更無法抵抗這等邪異的魅力,這也是穿越之初王政本有投效曹魏的原因之一。

其後,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經歷的豐富,王政對蜀漢和劉備的好感卻是愈發增重,最後甚至蓋過了曹操。

說起來,未來的三國中,唯有孫權和東吳政權,王政是從始至終無感,甚至抱有惡感的。

本來還對孫策有些好印象,結果

不久之前亦結下仇怨。

王政本倒是願意息事寧人,不過想想孫策那鼻孔看人的高傲性子,恐怕也是無法善了。

只不過夷族

是不是太狠了點啊?

王政陷入了思索,手指在幾案上漫不經心地敲著節拍,噠噠聲響中,偶爾抬頭看一眼王融。

半晌,王政終于有了決定。

他抬頭看向王融,撫掌頷首,淡淡地道︰「行吧,王公。」

「吳郡孫氏,本將答應替你王氏料理了!「

話音剛落,便見王融激動地霍地起立,旋即猛地俯首叩地,振聲高呼,聲音都帶上了哭腔︰

「多謝將軍為吾兄復仇!」

「臣王融,拜見主公!」

當吳勝再次走進時,與他交代了一番後,王政長吁一口氣︰「此間事情已了,我明日便啟程,返回開陽了。」

「阿政,」吳勝听到這話,撓了撓頭,欲言又止。

王政見狀,啞然失笑,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想法,以吳勝的性子,讓他繼續坐鎮瑯琊縣,于他而言不太情願,于己而言,亦是浪費人才,大將空置。

他故作沉吟了半晌,才道︰「你安排一個可靠的副將,唔,再留五百人駐守,也隨我一同回去吧。」

「喏!」

吳勝喜笑顏開地大聲嚷道,旋即想到什麼,又問道︰「對了,阿政,那個顏楚如何處置?」

聞言,王政亦是一怔,側頭看他,訝道︰「你還留著此人性命?」

「你沒發話,我怎敢自作主張啊。」吳勝有些委屈地辯解。

王政無奈地搖了搖頭,淡淡地道︰「王氏,顏氏既已歸附,此人已然無用。」

「既是無用之人,留著作甚?」他不屑地冷哼一聲︰「留著徒耗我軍米糧不成?」

此時,天色漸漸黯淡。

怡人的春夜,陡然添上一絲寒意。

129、大復仇(5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