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雙方已僵持了五六日了。

雖然摩擦不斷,卻一直局限在小範圍內。袁軍固然是既未破城,也無進展,而天軍兵馬日日調動,卻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不曾挑起更大戰端。

文丑開始按捺不住了。

就算他等的起,從臨淄帶來的軍糧也不能這般日日耗損下去啊。

他再次登上望樓,盯視著前方的城池,陷入了思忖。

雨勢越來越小,頭頂的烏雲已散開很多,白晝光亮起來後,開陽的輪廓便清楚許多。

距離雖不近,不過文丑也非常人可比,過人的視力,還是可以看到遠處的風光。

在綠巒層田的環繞中,斜雨密織,城牆如帶。城中有幾座細長高聳的突起,料來應是臨時搭建的敵樓、高台。

幾條河流蜿蜒如線,從城邊流淌而過。

再遠些,便可見曠野的西邊,山影叢叢。

徐州倒確實是個好地方。

想到自家的冀州,文丑心中暗自對比。

若論人口豐饒,徐州自是遜色冀州這當世第一大州,但也算是相去不遠了。

相比民生凋敝的青州來說,更是好太多了。

更難得的,這還是剛遭逢曹操屠戮不久後的徐州啊。

這樣的寶地,怎是一群黃巾賊寇有資格佔據的?

這麼想著,文丑愈發有些眼熱。

此時心中惦記的,已不僅僅是要誅殺那個未曾謀面的大敵,反想著破城之後,該當如何?

總不能這2,3月當真白忙活吧?

正可順勢佔據!

雖然冀州和徐州中間還隔了青、兗二州,但在文丑想來,曹操如此無能,兗州擺不平不說,青州也是鬧出好大動亂,給他作甚?

倒不如讓主公派人來管。

如今的青州刺史本就有一個是袁紹陣營的,一旦相連,正合與瑯琊郡連成一片。

不過此時這都是後話。

首先要做的還是先把王政和他的黃巾賊寇誅滅才是!

想到王政,文丑始終有些迷惑。

按道理,此子膽大妄為,年少氣盛,為何至今毫無動作啊?

自己如今可就一萬人馬啊,其中過半還是新卒。

一陣涼風吹卷細雨,斜斜灑落望樓,沾染了他一身。

小雨滴順著鐵甲滑落,面上、虯髯濕漉漉的,愈發顯得崢嶸嶙峋,像極了一匹孤狼。

他渾然不覺,只是潛心猜度對方心思。

昨夜來攻營的黃巾賊,還有那些出城的賊寇,皆都人數不多

這是不是在故布疑兵?

若是布置疑兵,無非是掩護其真實意圖,或令對手難辨虛實。

假設,黃巾賊的意圖在遮掩,那麼他們想要遮掩的,到底是什麼?

雖說守城方不該主動放棄地利,但這開陽城的地利本就一般,何況黃巾賊是什麼?

天厭地憎的流賊啊!

徐州的黃巾賊早被陶謙蕩平,他們又無其他盟友,那在此困守有何意義?

要是等著其他諸侯軍也來,豈不是坐以待斃?

若按常理,他們應該急著反擊、急著解圍才是啊!

莫非

文丑腦中突然靈光一閃,是在拖延時日?

對方是守方,遲遲不曾進攻的原因,並非是豎子轉性,而是

他們本就處在劣勢!

不是不欲主動出擊,而是捉襟見肘,無能為力!

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文丑呼吸都粗重了幾分,急呼親兵,立刻返回帥帳,同時召集眾將。

听完文丑的猜測,眾人低頭思忖,紛紛覺得有理,副將首先開口道︰「將軍的意思是,開陽如今賊寇不多?這般多次派兵出城,是行飛將軍臥馬之計?」

《史記.李將軍列傳》有這麼一則故事,算是西漢版的空城計。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來一名宦官跟隨李廣學習軍事,抗擊匈奴。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宦官僥幸逃回到李廣那里。

天子近臣被傷,李廣自不能坐視不理,為求輕便,便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最後李廣親自動手,射殺兩人,活捉一個。

只是返回的路上,卻遇見了幾千名匈奴騎兵,曠野之上,同為騎兵,敵人十倍于己,打是肯定打不過的,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李廣卻說︰「我大軍離此幾十里之遙,照現在這樣的情況,求援是來不及了,跑也未必跑的掉,而且我們只要一跑,匈奴必然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既是如此,我們就此停留不走,匈奴卻反而會疑神疑鬼,以為我們是來誘敵深入的,反倒未必會攻擊我們。」

不但不退,反要求全軍前進,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才停下來,下令全兵下馬,甚至要解下馬鞍。

騎兵們不解︰「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

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匈奴騎兵果如所料,以為漢軍一定有大軍埋伏在旁,不但沒有追擊,反而掉頭跑了

「正是如此!」

文丑站起來,踱步一圈,拍掌獰笑︰「吾觀王政這豎子,大是與眾不同,其初起事時,便冒大不韙以「張角轉世」聚眾,其後千人便敢攻趙縣,再匯聚四方群賊而下臨淄,又在凜冬年關以萬人之中,裹挾十數萬流民過州履冰,深入徐州,奇襲開陽,其他不說,膽略這塊倒當得起是皎皎于眾,遠勝其他流賊渠首。」

「我大軍驟至,圍而不攻,對他大有不利,按道理此子不會甘心困守」

總結過王政的認知,文丑斷然道︰「他連派幾路人馬,分散四周,所為者何?」

「難道是棄城而逃,掩護主力分股撤離?」副將猜測得。

「絕無可能!」斷然否定的同時,文丑歪頭笑問︰「此黃巾賊寇,人人得而誅之,離了開陽他又能逃到哪里去?」

文丑說的有道理,副將暫且放下自己的判斷,問道︰「那將軍以為?」

「無論攻營,還是驅趕我哨兵,以及分兵四周,黃巾賊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在拖延時間!」

「示敵以強,是為驕兵,而示敵以弱,便是為了欺敵!」

文丑看了眼帳內眾人,冷哼一聲︰「必是我軍情報收集不全,在來開陽前,黃巾賊已主力出城,去攻他處,此時城內空虛!」

「天命眷顧,恰逢其時,我大軍神兵天降,將開陽徹底圍堵,賊子進退兩難,只得裝腔作勢,妄圖拖延援軍折返!」

說到這里,他發出一聲嗤笑,似是極為輕蔑不屑︰

「好個豎子,險些讓爾欺瞞過乃公了!」

文丑細細分析︰「吾料此時開陽黃巾賊最多不過幾千人,河道上千人,最近幾日又連連派人出城,安在四野,形成包圍,更是在讓我軍心生忌憚,不敢猛攻!」

「只是作繭自縛,他本就兵少,還如此四散,如此,他城中留守,頂天了,一千多人!」

「開陽,小城爾,除了一處護城河有些礙事,別無憑持」文丑拍案而起,獰笑道︰「一旦過河,一千黃巾賊寇,我冀州兒郎何等雄壯,翻手可滅!」

「如何渡河?」副將又問︰「我軍從鄆亭一路急馳,攻城器械帶的可不多,是否現在立刻命人制作?」

「戰機稍縱即逝,豈可再廢度光陰?」文丑一擺手,旋即望著顏楚道︰「顏公子,賊人攻破臨淄時是如何克服護城河的?」

听到文丑詢問,顏楚心中有不祥預兆,勉強干笑了聲,回道︰「稟將軍,乃是先驅使流民,以土包填之,其後過河後再搭築斜坡,終于攻破了臨淄城頭,其後入城。」

「倒是個好法子。」文丑頷首︰「開陽牆低,斜坡就不用築了,倒是省了功夫。」

「可吾等沒流民啊。」副將剛要說話,卻猛然醒悟,自家先笑了起來。

「沒流民,有新卒啊。」文丑嘿然一笑︰「本將勞師遠征,助徐州人蕩寇,卻不料陶謙這老匹夫反而做壁上觀了?」

「那就怪不得本將了,這些烏合賤民要怪,就怪他們的州牧膽小無能吧。」

听到這話,除了顏楚之外,其余人倒是沒什麼反應,這本就是司空見慣的事,無甚出奇。

亂世無論諸侯,將領,俱都清楚自家的軍隊才是最大的依仗,攻城時本就很少會舍得讓自家的精銳在那些器械和地利前憑白消耗。

文丑一路行來沿途諸縣都拉壯丁,眾人更是早知其目的。

「將軍。」副將又問道,「既如此,那何時攻城?」

「宜早不宜晚。」文丑哼了聲︰「誰知道其余賊寇何時返回,已憑自損耗了五六日了,不能再等了。」

「就在明日!」

說著,似是想到什麼,又忘向顏楚嘿嘿笑道︰

「顏公子,本將答應過你的事,自然記得,城破之後,王賊伏首,那對姐妹花,自然是要完璧歸趙。」

「不過,如今在軍帳之中,賞賜何物,只看功勞,可不看家世啊。」

「能讓你這世家少主念念不忘,這對姐妹花想必亦是姿容出眾,閨房恩物,若是憑白賞賜,難免兵卒不會心服啊。」

我現在只求離你這瘟神越遠遠好!

只是顏楚幾次相求文丑都未曾應允,顏楚也懶得再自討沒趣了,聞言只是尷尬一笑︰

「那將軍便賞賜給有功軍士,在下亦無意見。」

「這可不妥。」文丑森然一笑︰「那本將豈不是成了失信于人?」

「這樣吧,你明日來督促這些新卒吧,若能破城,也算大功一件,自然可以順理成章了。」

啊?

顏楚一愣之下,剛想拒絕,迎著那道射來的陰冷眼神,終是沒敢出口。

PS︰

謝謝一直追訂的書友們,因為你們的鞭策,最近每日6K好像讓編輯大大留意了,

這萌新書寫的一般,但是態度不錯麻。

就賞了個推薦,22號。

19號繼續6K+,不過20、21兩天暫復4K更新,存2章稿,22號爆發。

(^-^畢竟這幾天都快日7K了)

(字數沒到,這段不會額外消耗書友的起點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