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97、山嵐戰地鬼(二)

天色漸明,于禁眺目遠望,終于看清了敵軍的大概情況。

正面之敵前線營壘構建了十之七八,正有一支將旗迎風招展,只是其上並無任何隸書字樣,唯有一支猙獰可怖的有角獸騰圖案。

這是牛?

結合之前禰衡的分析,于禁若有明悟,如此凶惡丑陋的牛圖,莫不是代表地支第二位的丑牛?

那來將想便應是那聞名天下的河北四庭柱,地鬼文丑!

這時又有哨兵匯報,目前沒有發現後續其他敵人,以及增援的行蹤。

近萬敵人,加上當世勇將,窺見真相的于禁反倒松了口氣。

再強的敵人,也不如未知的敵人可怕。

于禁召集諸將,便在城樓上,尋了處遮雨地方,緊急展開軍議。

三言兩語把探馬和古劍所偵知的情報告之眾人,于禁鋪開地圖,道︰「目前情報來看,來犯敵人正是袁紹軍,主將乃是文丑,其中按古劍所言,除主營外,四周營盤皆為新卒,若是所料不差,應是其從鄆亭來我開陽,一路裹挾所至。」

「新老混雜,加上大雨,敵人今日應不會立刻攻城。」古劍在旁道︰「若是攻城,想必也會以新卒為先鋒,若如此」

「那倒是正中下懷,甚合吾意。」于禁大笑了起來︰「各位,咱們只需堅持四五天,或許開陽之圍便可自解!」

「將軍多日前已傳來書信,想必此刻援軍已在路上了!」

眾人紛紛點頭,面露欣喜,士氣一振。

「只是」

一旁的伏波面露遲疑︰「開陽無地利憑持,城牆不高,便算敵人大軍有新卒,可也是過萬人馬啊。」

他從趙縣起事時便跟著王政,更如高熊一樣,每下一城都擔任其後的城防工作,已是頗有經驗,若單論對城防的了解,恐怕別說此時的開陽城內眾人,便是王政軍中,也僅次于禁、潘璋等寥寥數人。

開陽城,在他看來,對防守方的助益不大,全不能與臨淄相比,便是比趙縣,也未必強過多少。

更麻煩的是,其作為瑯琊郡府,竟有四處城門這等大破綻。

城門多,平時匯通四方,有利商貿,到戰時反倒成了壞事一樁。

再加上如今城內兵卒攏共才三千人馬,若要分散四處防守,每處可連一千人都不能足。

敵人卻是人數過萬

若是對方發動攻勢,四面氣功,抵擋起來吃力不說,更容易顧此失彼。

這等情況下,還談堅持幾日?

先不說到底要幾日才能等到王政的援軍

便是一兩日,在伏波看來,要守住也很不易啊。

听他這麼一說,眾人的神色再次肅然起來。

于禁也陷入了沉默。

如今不同方才,身側的都是將官,無需砌詞鼓舞,伏波分析利弊,讓大家看清現實,也不算錯。

只是三千人對一千人于禁緊皺雙眉,向南邊望去。

到底要如何撐到援兵來時呢。

此時,風逐漸平息,雨勢卻絲毫不見小,愈發傾盆滂沱。

大塊大塊的烏雲,重重疊疊,把天空壓得很低,像是要塌倒下來似的,讓于禁心情愈發沉重。

這雲是真礙眼啊!

相隔兩地,他和王政生出同樣的喟嘆,更在驟逢強敵,深陷困局時涌出豪情。

文丑又如何?河北四庭柱又如何?

若是這樣的劣勢下,能守到將軍來援,甚至擊退袁軍,才能顯出我于文則的本事啊

不是嗎?

暗自給自家打氣,于禁笑了笑,環視眾人,沉聲道︰「那諸位可有良策?」

伏波想了想,再度發言︰「少校,以小人愚見,開陽不足守。」

「既如此,與其困守,倒不如傾城而出?」

「你的意思是主動進攻?」于禁訝然望去。

「可攻,亦可退!」伏波解釋道︰

「袁軍昨夜剛至,長途力疲,營盤前面或許還能築成樣子,卻未必全是如此,後方,中帳或許便不穩固!」

「若是造成賊人自發混亂,那便趁機襲殺,一舉擊潰。」伏波道︰「若是事不可為,一擊不中,亦可帶著夫人小姐立刻繞道去彭城尋將軍,待我天軍合流之後,再回來取開陽便是!」

「兵力懸殊,形勢所逼,將軍量不會怪罪。」

這是建議放棄開陽啊

于禁看了他眼,故作沉吟,心中卻在連連暗罵。

你這廝,說的倒輕巧!

爾是將軍的老鄉,舊人,亦非主將,自不用擔心。

吾一降將,又是如今開陽的主帥,若是初接戰便棄城而逃,以後還能得到將軍的信重嗎?

不怪罪?若是失去將軍信重,從此碌碌無為,這便是最大的怪罪!

更是他于禁萬難接受的!

「傾城而出?此舉不妥。」于禁還沒開口,一旁古劍也插話道︰

「不過主動撤離,倒不失為良策。」

「少校,小人以為不如留少數人馬留守開陽,以堅城阻擋正面之敵,咱們再帶著夫人小姐,從西門出,趁其不備一舉突破敵人包圍,再從豫州轉道彭城。」

「這樣開陽亦未必失守,將軍家人的安危,亦可顧全。」

于禁看出來了。

這些人都覺得霍姒母女比開陽更重要啊。

其實

于禁心里也是這麼覺得的。

只是作為主帥,他人可言,可做,于禁卻實在不能將王政交到手里的開陽如此拱手讓人啊。

盯視了前方好一會,于禁首先否決了伏波的建議︰「不可傾城而出,更不宜主動進攻,你們來看」

他指著袁軍營盤︰「文丑非不知兵之庸將,便如伏中尉言,袁軍營盤倉促之下,確不可能處處扎實,可這營盤以蛇型而盤,便已是有了準備。」

長蛇陣型,擊頭則尾應,擊尾則頭應,擊中則頭尾應。

破此陣最佳辦法便是同時攻擊其幾處,令其首尾難顧,自生混亂。

可自家如今攏共才三千人馬,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除非以騎兵,行突襲!

但,奇兵從何而出?

一時間,眾人默然無言。眼楮無不盯在地圖之上,費心思忖,都沒注意到,在不經意間,于禁已避開了是否要棄開陽的敏感話題

遮雨棚草草搭建,雨水順著縫隙滴滴答答,落在地面,增添寒氣。

于禁的盔甲衣服早淋得透濕,只是他此時戰意澎湃,精神集中,卻毫無半點冷意。視線來來回回在地圖上不住巡看,腦中亦不斷急轉。

看著手指上滴溜溜的水珠,于禁不由想起了臨淄一戰。

也是這樣的雨天,王政卻大逆兵法常理,趁雨突襲,以「天酒」「天威」助長士氣,一戰而定。

天酒

雨水

于禁心中突然一動,一個計策已朦朦朧朧浮上心頭,卻不急著開口,又低下頭思索了番,突然道︰「城內如今有多少船只?」

這話令在場眾人紛紛一怔,面面相覷,機靈的古劍雖不明用意,卻立刻便喚人去將城內的吏官尋來。

听到吏官的回答後,于禁若有所思,雖只有四五十艘,倒也夠用了。

「開陽附近幾條河道,此時可方便行走?」他又問道︰「這雨這般下,不會讓水位上漲吧?」

他是北方人,對南方湖泊不甚了解,故有此問。

听完吏官的回答,于禁點了點,便令其退下。

話說到此處,其他人尚還茫然,身為青州人的伏波和古劍卻已猜出于禁用意,相識一看,同時笑了起來。

「若走水路,從開陽去彭城,倒是條快路,只是船只不多,無法載多人,而且不知道袁軍有沒有防範。」

「送夫人小姐去,倒是夠了。」

你們這是還想著跑啊

我可從無此念!

于禁微笑道︰「袁紹軍皆是冀州人,未必能立刻想到此著,不過他們既是沖著開陽城來,也不一定沒做準備,這就不好說了。」

他反復斟酌,皺著眉頭,又望了望棚外雨幕。

雨點落在棚上,炒豆子似的響個不住。水氣一浸,空氣冰涼而潮濕。眾人停下說話,靜靜等他決斷。于禁從頭到尾細細想了一遍,尋不出一個可行的破解之道。卻不急不躁,踱著步,繼續沉思。

他非擅于機變者,在個人勇武上比起同時代大部分名將也不算出色,唯在沉心靜氣方面,于禁頗得真髓,此時便已有了不動如山的氣度。

敵眾我寡,若欲取勝,只能速戰速決。

怎麼速戰速決?不但要出其不意,因為自家兵力的不足,更要畢其功于一役,一擊便破掉文丑布下的這個長蛇陣!

長蛇陣?于禁腦海中,驀然閃出了一個念頭,抬頭一看,卻見周圍眾人都睜大了眼盯著自己。

這種被人矚目,為人上者的感覺,真好啊。

他長舒一個口氣,笑道︰「本將想來一招兒,听听你們的意見。」

听完他的計策後,伏波拍案叫絕,古劍也面露欽佩之色,其他眾人更是紛紛贊道︰「少校睿智,有此妙計,袁軍旦夕可破!」

計議定下,又討論了各種細節,已是水到渠成。

于禁連番下令︰「令古劍選五百人,多帶強弓勁弩!」從河上走,若是對岸有伏軍,且這般;

「若是對岸若無伏軍,則如此」

古劍一怔,連忙道︰「少校,之前將軍已帶走不少弓弩,此時開陽器械並不充足。」

「有不足者,城內豪族者去征用。」于禁森然道︰「既逢戰事,若有不從抗命者,夷族後自取!」

「可將軍之前曾言」一旁的伏波連忙開口,卻見于禁已揮手截斷︰「若將軍日後問責,禁一人承擔!」

于禁續道︰「伏波,你領一千人馬,今夜從北門出,前去臨沂,若有阻攔,務必沖破,我記得臨沂那之前尚有五百多名天輔軍留守,盡數抽調,雙軍合並,扎營十五里外,掩藏行跡,若見城頭赤旗高舉,便是時機已到,立刻來攻袁軍。」

「于忠,你再領一千人從西門出,去繒國,吾聊將軍若派援兵,必從此過,將吾計告知,兩方合力,等候時機。」

「若是不見將軍援兵,則立刻將繒國留守兵卒盡數抽調,同樣在城外十五里扎營,掩藏行跡,等我赤旗!」

吳忠應諾之後,忍不住道︰「少校,若如此,城內可就只剩五百兵卒了,這」

「天雨傾撒,幾日功夫袁軍未必敢攻。「于禁笑道︰「何況我親自坐鎮開陽,自會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若文丑先派新卒攻城,有五百兵加上城內民夫,亦有自信撐足三日!」

「諸位,此計自是行險,」說到這里,于禁神情一肅,道︰「只是將軍既將開陽交付于我,但凡有一息尚存,禁便不會將其拱手他人!」

「若坐以待斃,守一日和守十日,不過終是城失,又有何區別?」

「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便是為此!」

「計成,則城在敵破!」

「計敗,開陽既失。」他凝視著所有人,一字一頓道︰「本將亦絕不厚顏苟活!」

這番話語,慷慨激昂,人人聞之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齊聲喝道︰

「敵逆天而行,必自取滅亡!」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