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44、君有器、妾無名(六)

到了建安元年(196),更是兩面開花。

趁著劉備新上任徐州牧,人心未定,根基不穩,袁術大軍北上發動突襲,又得徐州兩郡。

同時間,南面對著江東等地亦是一路勢如破竹,連戰告捷,又通過各種手段,徹底平定了江東當地的各方豪強。

建安二年時的稱帝,雖然是其人生中最大的敗筆,若代入袁術本人,其實並非毫無緣由,更有些當其時。

外者,最大的兩個強敵陷入困頓,而自家卻是如日中天,此時建國「仲家」,失敗之後,自是被堪稱驕縱輕狂,愚蠢不堪。

但若是成功了呢?

那便是率先搶得大勢,為天下先。

(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于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仲者第二的意思,堯舜禹,舜在第二位,其意指舜帝後裔所建立的國家。)

內者,其實是袁術稱帝最大的考量與原因。

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因為一個人。

小霸王,孫策。

要知道,從漢末諸侯討伐董卓,一直到曹操官渡之戰擁有王者氣象前,諸侯間的所有混戰,其實基本都是袁氏兄弟各自代表的兩個利益集團的爭斗。

曹操和袁紹的翻臉,袁術集團徹底分崩離析,這固然讓袁術喜出望外,卻也同時暗生警惕。

自家人知自家事,袁術集團其實同樣也很松散。

那麼,會不會也冒出個「曹操」來呢?

公路君目光溜溜一轉,便目光鎖定了某處。

還真有啊!

此時以孫策為代表的孫氏勢力,已經有些強到無法制衡,甚至威脅到自家帶頭大哥的地步了。

更令袁術頭疼的是,孫策還是自己最能打的小弟。

這便陷入了一個兩難之境地。

若是趁袁紹曹操內斗時,大肆對外擴張,孫策繼續打繼續贏,聲望勢力便會繼續變強,若是不派孫策

原本的歷史上,袁術真這麼做了,結果他發現

手下除了孫策,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時的袁術徹底沒辦法了,既然沒法對外,那便只能對內了。

若是坐視孫策繼續發展,孫家勢力愈發強盛,無論是徹底散伙,還是另立山頭,都是袁術無法接受的。

所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古往今來,因利益而結盟的特點大抵相同。

外部威脅大的時候就團結在一起,外部威脅小的時候就趨向于分裂。

所以某種意義上,袁術的稱帝,也是有著政治意圖的。

他希望盟友變成小弟,更希望把主客變成君臣!

在外敵最疲弱的時候,選擇僣號稱帝,其實就是逼孫策表態︰

你如果接受我稱帝,那以後我是君你是臣,你若敢犯上,先失了名分大義,不佔優勢。

如果你不接受,那麼這個釘子就趁早拔除!

以當時袁術手上的其他各路人馬加起來,無論壓制其表態,還是徹底打敗孫家,其實是有底氣和資本的。

如果孫策當真造反,袁術又能成功平反

那麼就如曹操滅張邈一般,雖然傷筋動骨難免,但是整個勢力卻形成了健康良性的集權。

結果

袁術剛一僣號,孫策便率先于江東自立;

狗東西,你還真反老子啊!

在袁術勃然大怒時,卻是噩耗頻頻,又是呂布翻臉,又是曹操號召天下共擊,隨後

更是流年不利,淮南又出現了旱災

這一連串的打擊,仿佛是上天昭示,他瞬間從寵兒變成了棄兒。

歸根結底,那一聲「袁術至于此乎!」的悲涼喟嘆,某種意義上,可謂源于孫策的背刺!

孫家人不招人待見的事,做的真不少,更不是從孫權就開始的。

從孫堅那一輩起,袁術對孫氏三代可謂關愛有加,在攻略江東以前,就已經把半壁江山托付給孫氏,孫香、孫賁、吳景。幾人分別被任命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丹陽太守。

便是以孫策為首的孫氏背叛,讓袁術所掌控的人力、物力、財力瞬間縮水一半。

而從孫堅那一輩起,袁術對孫氏三代可謂關愛有加。

在攻略江東以前,就已經把半壁江山托付給孫氏,孫香、孫賁、吳景。幾人分別被任命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丹陽太守。

袁術對孫策和孫家有提防,有忌憚,但更多是卻還是厚重。

只是錯付給了一群白眼狼。

當孫策以袁術之名、袁術之財力、物力、人力奪取江東以後,便乘袁術僣號之時,更替太守,並且命令徐琨擊走丹陽太守袁胤。

奪取丹陽,意味著孫策打破袁術監控,與袁術劃江而治,可以毫無顧忌地割據江東。

可以說江東這片江山最後姓孫,乃至最後三國鼎立,都是袁術這老實人為孫家作了嫁衣裳。

除了一個最後病死于壽春的汝南太守孫香有點良心,沒有對袁術以怨報德外,還有一個周瑜。

與孫策升堂拜母,有著總角之好的公瑾,直憋到建安三年(198年),到袁術幾窮途末路的最後時刻,才「觀術終無所成」,不能看著周家陪葬,才轉投孫策

「听你這麼一說,看來吾此前卻是小瞧了此子。「

袁術沉吟了良久,突然問道︰「以你之見,此子所謀者大,那攻下開陽後,會如何動作?」

「開陽雖是繁華,卻尚不及臨淄多矣!」

來此之前閻象已思量過,立刻答曰︰「王政處心積慮,吾觀並非圖謀區區開陽,甚至瑯琊一郡之地,而是「

他叩指對著幾案重重一敲,一字一頓,斬釘截鐵︰「彭城!」

「無他,彭城易守難攻,乃天下有數雄關,得此一地,固可圖徐州全境,進可窺盡中原之地,兵鋒直指豫州、兗州,若是南下更是直逼我揚州!」

「臣以為,若讓此子得彭城,再收徐州,則賊寇犯我疆土之日,必不遠矣!」

「為何你覺得他會先選我揚州。」听到這話,袁術雙眉一皺,問道︰「而非豫州,兗州呢?」

「我記得此子當日作亂,便是因為曹操苛待青州軍之故吧,按道理攻也是先攻曹操啊,何況盡佔徐州就憑他?」

袁術大搖其頭︰「哪是這般容易的。」

「入境近月,連攻五城,陶謙都毫無察覺,可見此人無能至極。」

想到當日所見,王政凜冽逼人的威勢,激烈飛揚的神采,閻象本能般地下出判斷︰「這老朽斗不過王政的!」

至于為何會先攻揚州

看了眼袁術,閻象欲言又止。

總不能直接說柿子挑軟的捏吧。

王政既然主動離開臨淄,可見其對曹操和袁紹,還是有些忌憚的。

「即便如此,也未必會來攻我。」

「若是他真能得徐州」袁術突發奇想,問道︰「你說吾招攬此子如何?」

「萬萬不可!」

閻象嚇地差點繃起,急道︰「主公,這可是黃巾賊寇啊。」話已出口,登知不妥。

這個理由換作其他諸侯或許會生出忌諱,眼前的這位,卻不在此例。

果然,只听袁術嘿了一聲,笑道︰「用人需不拘一格,這有什麼打緊?」

PS︰

漢末諸侯里,袁術可是能讓四方各路好漢納頭便拜的江湖大哥。

豫州黃巾,響應袁術。(三國志武帝紀︰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

黑山軍見危即援(三國志武帝紀︰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

白波軍更夸張了,直接就投奔了。(後漢書董卓傳︰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乃將兵救傕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奉、暹奔袁術,遂縱暴楊、徐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