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剛剛才吃過飯,可肚子里就是餓的要死,偏偏全身的家當就只有一個新鮮的大白蘿卜,但卻是因為上邊沾滿了泥土而不能入口,張知秋簡直感覺自己悲催到極致了!
想到家當,張知秋忙不迭地伸手入懷——在他那迥異于明朝風格地自制現代式內兜里,剩下的幾兩銀子安然無恙地龜縮在那里,沒有任何準備外逃的跡象。
張知秋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只要銀子在手,看來自己今日的肚皮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了!
不過,張知秋旋即又泛起另一種愁思︰那雙唯二來自于現代地真皮旅游鞋,這就已被慧眼識珠地仁和堂大夫張丹楓給買走了,那等到這點銀子吃喝完之後,自己難道還要把那僅剩地一條大褲衩也賣掉不成?
事實上,張知秋就算是想賣那條純棉大褲衩,只怕也是沒人要的,這個時代其實是有棉花的,只是棉布的價格實在是比麻布要高的太多,是以那一般都是有錢人才買的高檔貨。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棉花的處理上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尤其是棉花的紡織機技術,主要是制紗的這個環節。
當然,這個時代地棉花產量不高也是事實。
對此張知秋倒是心中一動︰在那本《穿越之必備》中,各種各樣地紡織機應有盡有,而這也是他今天在街上的絲綢店鋪中看到棉布之後,才忽然間「想起來」的。
看來,自己腦袋中的一些記憶,是需要受到適度和適當地「刺激」之後,才能被「激活」的。
不過,只要有了這個認知,那麼以後終究是就有個努力的方向了。
雖然棉花的加工絕對是個一本萬利地長期項目,可惜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老孫頭倒是一個合適的合作對象,可惜他目前的狀態卻是什麼事情都無法去做的。
躺在床上抱著蘿卜卻餓的撕心裂肺地張知秋,不由自主地便想到了現代地那些大白饅頭——此時此刻,再要想其他更為夸張的吃食,那可真是有可能會出人命滴……
想到了饅頭,張知秋眼前卻是驟然間又出現了那座「饅頭山」,就那麼憑空地疊加在眼前地其他景物之上,就好像是兩個毫不相干地視頻圖像被硬行放在一起後的那種感覺。
努力地眨巴一下眼楮,張知秋確認了這應該不是自己被餓的出現地幻覺——這玩意兒就那麼象張圖片般一直地停留在虛空之中,並不隨著自己的視線轉移而移動。
雖然感覺有些奇怪,但既然自己這種無由地穿越都實現了,那這世上再有些什麼奇怪的事情也就不足慮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肚子實在是感到有些餓,而自打這個「饅頭山」的圖片冒出來後,這饑餓的感覺更是憑空更增三分。
「看著倒是像個饅頭……」張知秋有氣無力地懷抱著自己的大白蘿卜盯著「饅頭山」發呆︰「就是不知道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吃……要是能去看一下還好些……」
隨著張知秋的胡思亂想,胖子只覺的眼前一閃,然後自己便出現在一座光禿禿的小山包上︰從這里往下看去,離山腳不遠的地方便陷入到了不知從何而起地濃霧在之中,但這里卻的的確確是一座山頭!
剛剛對自己的處境表示驚疑,張知秋忽然醒悟到自己還仍然保持著一種「仰臥」的姿勢,他不由地為自己躺著竟然也能看到山腳而感到好奇與震驚。
當然,在接下來不到一秒之後,張知秋便只有「震驚」而沒有「好奇」了︰胖子撕心裂肺地發現,自己此刻竟然是躺在一處峭壁的邊上,並且只要略略一翻,便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會直接地體驗到「騰雲駕霧」一番了!
小心翼翼地、手足並用的爬離危境,張知秋為此所付出的代價是,懷中一直緊抱著的、白白女敕女敕、苗條縴細地大白蘿卜,一聲不吭地、連滾帶翻地棄他而去了。
心驚膽戰地抹掉頭上的汗水,不知是否是因為被嚇到腸子痙攣的緣故,張知秋此刻卻是竟然感覺不到自己的饑餓了。
看著腳下質感真實地山頭,張知秋無語地抓起來一塊石頭。
這是一種通身泛白的石頭,但是看起來比張知秋所知道的「漢白玉」要更加地細膩許多,如果不是腦子還沒有糊涂的話,張知秋甚至懷疑這是某種玉石的原石。
不過,看著腳下足有數畝方圓大小的山頂,張知秋可不敢相信,自己此刻踩著的,竟然會是如此碩大地一塊原玉。
雖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來到這麼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是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張知秋還是決定要四處走走看看。
事實上,自打發現自己穿越之後,在張知秋的心中便已然根本沒有了什麼「奇怪」與「不可能」的想法,這些類似的詞語,已經徹底地被他從自己的心中掃除掉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在花費了足夠長的時間之後,張知秋終于轉完了這個「饅頭山」的山頂,簡單地一句話,除了大大小小地石塊之外,這上邊草籽都沒有一粒。
除此之外,張知秋也還注意到,這里沒有任何地昆蟲,象在野外常見的螞蟻和各種小飛蟲,這里也是一只都沒有。
看著同樣是光禿禿地山腳、以及距離山腳不遠處翻騰著的「濃霧」,張知秋明智地決定不下去冒險。
這座山頭雖然看起來不大,但卻實在是有料,這從山頭到山腳的一個來回,張知秋估計至少的用一個小時甚至更多,他不敢去冒這個險。
張知秋終于發現,一個青天白日里死寂無聲的世界,它的恐怖程度其實一點兒都不亞于一個無星無月下鬼聲啾啾的墓地。
默默地听著自己腳下踩在碎石上所發出的輕微地摩擦聲,張知秋耳中听聞自身血管中血液流動的聲音,都儼然似乎有若奔流!
不知不覺中,張知秋額頭的汗水流了下來,在這個沒有一絲地氣流波動——也就是俗稱的「風」,且雖然明亮、但卻滿天陰霾看不到陽光地饅頭山上,汗流浹背!
手中緊握著兩塊不知于何時捏到手中地、奇形怪狀地石頭,張知秋終于一步步地走近了那個他最一開始時躺著地懸崖邊上。
我要回去。
張知秋心中瘋狂地吶喊著,同時考慮自己是否要原樣躺到那個懸崖邊上去,這絕對是一項非常考驗人的膽量地事情︰躺在山頂的這個地方,竟然就能直接地看到山腳的啊……
不過,張知秋並沒有糾結太久,在他還沒能徹底想清楚這個問題的時候,眼前驟然一閃又一暗的胖子已然激動的發現,自己竟然是完好無損地站在老孫頭家里自己小院中臥室的床頭邊上!
興奮過頭的張知秋沒等有所動作,便已是眼前再次一暗!
不同于剛才地發暗是由于從明亮地山頭轉換到相對昏暗地臥室中所引起的視覺感受,此刻地眼前發黑,卻是由于張知秋太過于激動而導致大腦缺氧所造成的了……
坐在床上發了半天呆的張知秋,在終于緩過勁來之後,卻是感覺肚子幾乎是要餓到虛無了一般,當即二話不說地跳起身來,一溜狂奔地直撲門外去者……
與現代城市中大小飯店林立不同,如今整個忻州城的飯店數量,恐怕還不及現代時一條小街上的多。
即便如此,張知秋仍然是一路橫掃了三個飯店。
事實上,不是張知秋不想老老實實地在一個飯店中踏踏實實地吃一頓飯,實在是他吃的太多——已經是到了駭人听聞地那個級別,是以也只好是不停地換地圖了。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里的菜實在是不夠可口,張知秋在吃到第三家的時候,才終于地有時間和精力想明白︰不是菜的原料不好,是這些菜的口味太淡!
換句話說,菜里的鹽擱的有些少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飯店,為了省錢,張知秋一路找的都是路邊小店,而這種路邊小店的贏利點,本身就不在品牌而在于成本。
在古代,鹽一直都是國家控制最為嚴格地專賣品,即便是歷史上商業最為發達地北宋時期,池鹽專賣的利稅都是要佔到國家收入地一半之多!
事實上,山西並不缺鹽,著名地「鹽池」便是位于山西地解州境內,這里的鹽是水鹵經日光暴曬而成,色白味正,雜質少,是全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
解州,讀作「謝州」,當地人讀作「害州」;鹽池,亦即古河東鹽池,亦稱解池,開發于傳說中的虞人,即比堯舜時代更早地一些時間,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有名,到漢已遠銷豫、魯、冀、甘、陝等地。
不過,即便是一般地山西老百姓也是吃不起正宗地解州鹽的,這時地人們,更多地吃的是含有大量硝化物地岩鹽等雜鹽,並且價格高昂。
張知秋捧著撐的溜圓的肚皮,在回家的一路上眼珠子直轉……
PS︰打劫打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