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秋在黃屠戶的肉案上,指明是要上等地精紅肉二十斤,這可把一臉橫肉地黃屠戶喜的全身地毛眼通達,恨不能給這位大官人打個九折才好。
當然,這也只不過就是那麼一想罷了。
忻州城地一般人家買肉,都是要越肥越好,主要是用來提煉脂肪中的油脂用來食用,是以這瘦肉卻是如同現代地肥肉一般難以出手的。
今日難得有這麼一個眼生地冤大頭上門,黃屠戶沒有獅子大張口地坑他一把,就已經是看在張知秋那一身長袍的份上了。
在這個時代,衣服是絕對不能亂穿的,普通老百姓所穿,那就是上下分開地地粗布麻衣,而有些身份地且不用怎麼干活的,才穿這俗稱是「直裰」地青布長袍。
在大明朝,喂豬的人家其實不少,基本上每個農家都會在家中圈養一頭或幾頭肥豬,但這些豬養了多數自己卻是不吃的,就指望著能賣了換點銀兩,貼補一下家用。
事實上,大明朝吃的起豬肉的人家可就實在是不多了,這時代地人家都講究個「自給自足」,一般除了一些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必須地生活用品之外,通常是不會購買其他無用之物的。
二十斤豬肉听著不多,但明朝地一斤卻是相當于現代的五百九十六點八克,這二十斤就相當于現代快三十斤了。
張知秋頭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身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看起來像個讀書人,但卻長的人高馬大,手里還拎了老大一塊豬肉,這模樣當真是要多古怪有多古怪,一路行來,周圍五步之內就沒有旁人!
張知秋這買肉錢,卻是來自于他腳下的那雙沾了「童子屎」地現代真皮旅游鞋,一番口舌之後,張丹楓老頭除送他一雙嶄新的官靴之外,又額外地給付了五兩白銀。
這年頭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大米,而明朝一石大米重約九十四點四公斤,是以張知秋也就毫不猶豫地把鞋賣掉了。
不為其他,這寄人籬下的日子實在是太不好過︰老孫頭瘋病發作後根本就不問世事,而當家地蔡二娘和家中兩個老僕,對張知秋那就是恨不能即刻一腳便將他踢出門外的。
事實上,張知秋這兩天的日子甚至過的還不及在輜重營,那里飲食雖然粗糙,但好歹不限量管飽;這孫家吃的寒酸不說,每餐還僅有那麼一點,張知秋如今已是餓的渾身發軟了。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張知秋今日不再遠游的原因所在——實在是餓的沒有力氣了!
心里念叨著「世上果然無好人」地張知秋,一出藥店就在路邊地糕點鋪中買了二斤各式點心,卻是一路拿著還沒到豬肉攤上,便已全部地進入了自己饑腸轆轆地月復中。
心里想著那個精靈古怪地小環,張知秋重新買了一包糕點,又繞道去北街最大地雜貨鋪中給她買了一些小丫頭們應該喜歡地零碎,這才晃晃蕩蕩地往老孫頭家里走。
或許還真是應了「人小鬼大」這個說法,在現代也就是剛剛才上小學的小環,心里可是就把自家老爹親自定下來地這門親事放在了心里,對張知秋那卻已經是當作
「自己人」一般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小環每天里偷偷模模地給他塞個窩頭什麼的,張知秋根本在前兩天就沒力氣去四處游蕩了。
在昨天家中被稱作孫婆地、孫老頭家的婆娘發現了小環地小動作之後,昨晚廚房便被掛上了一個嶄新的銅鎖,雖然這種原始地玩意兒張知秋自覺拿根樹棍就能劃拉開,但這種丟人地事情,卻是實在做不出來的。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飯雖然吃的不飽,但卻實在是達不到要去為此做賊地程度的。
也就是在今天上午出門之前,當笑嘻嘻地小環偷偷模模地從懷里模出一個足有成人拳頭大的窩頭遞給張知秋的時候,他還在非常小人、且鬼祟地想著小環是如何進入廚房作案的這個問題。
以小環目前地身高,雖然惦著腳尖的話,兩手勉強也能夠得著那把銅鎖,但眼楮卻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開在側面地鎖眼了。
「你可是俺的男人咧,這要吃不飽飯的話,可是要虧空身子的……」小環極其淑女地坐在張知秋地身旁看著他狼吞虎咽地吃著窩頭,突然間卻是皺著眉頭,一本正經地說道。
張知秋當即便把窩頭噴的滿屋都是,然後足足地咳嗽了有三分鐘之久,才把順利進入鼻孔和氣管地玉米渣給清了出來,那可當真是涕淚滿面啊……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張知秋今日才會下決心賣掉了那雙旅游鞋。
事實上,到不是張知秋懷念這唯二來自于現代地物品,而是這古代地鞋穿著實在是太不舒服了。
在現代工業進入中國以前,國人所穿的鞋一直都是手工制作,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以棉布或麻布做底,然後用粗麻線密密麻麻地縫滿鞋底的每一個可以容納針眼的地方,俗稱「千層底」的便是。
這種鞋通常不分左右不說,最讓張知秋感到頭痛的是其十分地僵硬,鞋底象木板一樣非常地難以彎曲,穿在腳上那是叫個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不過,穿著舒適的鞋也不說沒有,比如說上好的鹿皮靴,但一雙便要好幾兩銀子,以張知秋目前的財務狀況,還真的是消費不起。
或許,應該是想一個什麼能夠一勞永逸地辦法,盡快月兌身了吧……
張知秋淡淡地想著,心中卻是不無惆悵︰以老孫頭目前地情形來看,這瘋病尚且不知何時才能恢復;但從那太原來地孫秀才來看,他們貌似卻是要勢在必得的呀……
這幾天來,張知秋對老孫頭家也大致有了一些了解,老孫頭除這個大的驚人地大宅院之外,在縣城還有一個前店後廠地作坊,有二十幾個學徒和四五個店員,已經算得上是忻州城里最大地家具廠了。
老孫頭的這座作坊,基本已經壟斷了忻州城地家具中高端市場,是以從老孫頭地身家來看,一天兩頓飯且全都是稀飯、窩頭,連根咸菜也沒有的日子,確實是非常地奇怪的。
按說別人家的家事自己不應該多管閑事,但是蔡二娘地所作所為,卻是實在地讓張知秋感到不滿。
雖然在現代,男女間地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根本就上不得台面,但如今卻是在嚴守禮法地明朝,那麼這個事情就非常地嚴重了。
以張知秋被現代影視劇完全浸染了地心思揣摩,如果這蔡二娘真的是和孫秀才有些什麼貓膩的話,那這個瘋瘋癲癲地老孫頭只怕是會有性命之憂才是。
要說這蔡二娘也確實是頭發長見識短,她就想不明白,即便是這孫秀才順利地認了老孫頭做爹,那他們兩也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地未來的。
想到這里,張知秋卻也不由地有些疑惑︰即便是蔡二娘再過沒有見識——一個一輩子從來都只是在家中洗鍋做飯做針線活的女人,也確實是不可能有機會有什麼見識了。
但是,這大的倫理、禮法方面,蔡二娘也不應該是如此懵懂無知才是……
思來想去,張知秋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偏了方向︰一個人即便是再無知,涉及到自己的一些基本常識還是會有的;而蔡二娘目前地這種狀態,卻是異常地有些離譜,看來應該是別有乾坤才是。
張知秋一路行來都在自顧低頭沉思,好在他這形象特異,卻也沒有什麼人騷擾于他;但所謂地「夜路走多了遇鬼」,張知秋便是如此,不經意地竟然卻是一頭撞到了一個人的懷中!
其實,張知秋在將要與人相撞之際便已有所察覺,也及時地調整了步伐、變幻了路線,但是對面之人卻仍是直直地沖著他直行而來,終究還是撞到了一起。
對于「撞人」這種事情,張知秋還當真是沒有什麼經驗;不過撞自行車的事故就經歷過不少了,也知道這人要著慌之際,那是躲著也會找人去撞的,是以對于自己在躲閃之後卻仍被壯漢所撞之事,也絕不意外。
這是一個塊頭不在張知秋之下地壯漢,一臉地大胡子、滿臉地煞氣,張知秋滿臉堆笑地抬臉看時,卻是正見此人眼中那股凶狠地殺氣!
剛剛從戰場上撿回一條命來的張知秋,對于壯漢眼中地這種眼神絕不意外︰這就是一種殺人前才會露出地那種殺氣!
下意識地一個躲閃,張知秋試圖抬手相拒,同時腳下便要後退,但壯漢地動作卻是更為快捷,直接手起一掌,便是要拍在了張知秋地腦門之上!
張知秋兩手分別被豬肉和一些大大小小地零碎所佔,這時卻是根本就來不及有所反應的,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巴掌,在自己地眼前越來越大……
這可真他女乃女乃的是無妄之災啊!
張知秋張大了嘴,卻是無聲地在心中哀嚎……
PS︰不管你們煩不煩,俺反正是不煩的︰
收藏收藏收藏……
票票票票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