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二章 修道者當斬妖除魔

第二天醒來,問起白狼夜里是否看見那詭異的篝火和異族的舞者,他說沒有,又說似乎在夢里見過。

莫不是一場夢?盜了十幾年古墓的馬三有些不信。

因為他看見白狼眼圈發青,印堂發黑,目中無神,分明是中了邪模樣。

洗漱完畢,勤快麻利的大娘已將早飯準備好,新烙的鍋盔,剛炒的青椒,潑上熱油的紅蘿卜絲,黃澄澄地包谷糝子,看得馬三與白狼只咽口水。

用罷早飯,馬三沒有著急趕路,而是與兩位老人拉起了家常,白狼則在旁邊偶爾做一下翻譯。馬三是河南人,一些甘肅的土話的確听不懂。

實際上,馬三是想通過閑聊,探听出古月道人的蹤跡。

聊了半上午的功夫,沒有打听出任何古月道人的信息,卻了解到一樁怪事。也正是這樁怪事,讓馬三對昨夜的詭異舞者有了幾分猜測。

原來,這座頗具氣勢的四合院建于民國初年,是老人的先祖為避難從北京逃到此處後花巨資而修,不想建成以後家中怪事頻出,人畜不安。先祖認為是風水不對,便請來一位道士整治。

那道士是真正的茅山後人,手段了得,念咒作法之後,留下一尊神像後飄然而去。去時言明,神像敬于明堂,終日不斷香火,可保家宅平安。

道士走後,老人先祖謹遵他的叮囑,不敢有絲毫馬虎和懈怠。果然,家中從此平安無事,直到一個月以前。

那天正是農歷七月十五,老人帶著三個兒子去後山上墳,去時還是晴空萬里,炎陽高照,到了墳頭時卻已是風雨交加,帶去的香蠟紙錢多被雨水打濕,根本無法焚燒送于先人,只好磕了幾個響頭轉身回來。

說來也怪,待他們下山走進家門,這風也停了,雨也住了,依舊是晴空萬里,依然是炎陽高照,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大兒子看天已放晴,便提出再去墳頭燒紙,不想話剛出口,就被老人罵了回去。「一月不上兩次墳」,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

當天夜里,供奉在明堂里的神像就自己倒了,而且還摔成了兩半。

老人知道這是不祥之兆,卻不知如何破解,只好將神像用膠粘在一起,繼續供奉在明堂,香火加了一倍。

也就是從那一夜起,他們這個院子不再平靜了。

起初是午夜里總有鬼火飄浮,後來鬼火越聚越多,成了一堆篝火,再後來篝火漸旺,就引來異族跳舞者。

更為恐怖的是家里人總在睡夢中被引到跟前觀看,往往一看就是一夜。

兒子與兒媳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折磨,先後遠赴他鄉另謀生計,他老兩口年紀大了,實在不舍得這故鄉水土,就忍痛留了下來。

听了老人的傾訴,馬三還沒有表態,身旁的白狼已是心中火起,揚言要滅了這伙魑魅魍魎。

對白狼的本事,馬三心中清楚,要論打架出力,絕對是一把好手,要論降妖除魔,他差得很遠,因為他師傅根本就沒有教過他。

馬三听師傅說過,白狼的師傅胡道人不但武藝超群,通曉五行八卦,而且在「茅山道術」方面頗有造詣。卻不知為何,胡道人只將一身的武藝傳給了白狼,其他的都帶進了墳墓里。

所以這白狼說要滅了這伙作妖的小鬼,實際上要馬三來滅,並非他自己。

然而,馬三很猶豫。這捉鬼驅邪並不是他們「戒」字門的看家本領,其中流傳下來的手段也都是些旁門左道,難堪大用。如果遇到一些小鬼作怪,還可以抵擋一二,倘若踫到老妖興風作浪,就有反噬的凶險。

馬三瞪了一眼身旁的白狼,又望了望面前的兩位老人,下了決心。

真正的修道者當能斬妖除魔,衛道于世間。況且自己又受了人家恩惠,明知對方有難,豈能袖手旁觀?

「老伯,家里除了夜間歌舞以外,還有什麼異常?」馬三問。

「其他異常?那就是房間里突然變冷了!」老人一邊回答,一邊指了指身上的棉襖,以及堂屋中間的那只火爐。

「即使在三伏天,這屋子里還是寒風陣陣,如冰窯一般!」未等馬三反應,一旁的老伴補充道。

難怪,馬三自從踏進這座院子,就覺得有些古怪,原來是老人身上厚厚的棉襖以及那個只有在冬天才能看到的火爐。

要知道,雖然深山里要比城市里涼快,雖然人老了身上火氣不足怕冷,但也不至于九月份穿棉襖吧!

「老伯,我倆今天不走了,想去附近轉轉!」馬三說道。

「對,老伯,我們不走了,飯錢和住宿的錢一定多給您!」白狼見馬三決定出手,急忙附和著說。

「什麼錢不錢的,能給我們這兩個老不死的做伴,求之不得哩!」听到這兩個青年人不走,老人打心眼高興。

人老了,最怕的是孤獨。

走出院子,馬三猛然間感到身上一陣輕松。同行的白狼也似乎有同感,一股陽剛之氣沖上印堂,萎靡之色一掃而光。

馬三從懷中模出羅盤,先是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地形,又望了望太陽的方向,隨後就將目光放在了院子後面那座山梁上。

這是一處山谷,三面有山嶺圍繞,一面是一條山梁的盡頭。這道山梁宛如一條巨龍般從遠處蜿蜒至此,似乎口渴了,一頭扎進了腳下的河里。

河水由山上的溪水匯聚而成,沿著山石的走勢,在群山中曲曲折折。湍急的河水流經此處時,迎面撞上另一道山嶺,于是緊急轉了彎,隨之也放慢了腳步,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河面。,

河面不寬,僅有數丈,卻將那滿山的蒼翠,夾帶著一片藍天映在其中。

在那道巨大的山梁低頭處,零星地散落著幾處院落,其中那兩位老人的院落最低,最大,也距離谷底最近。

來到院落的後面,爬上一段緩坡,一截橫斷崖壁出現在馬三眼前。

崖畔上長滿荊棘,幾叢金黃色的野菊花正在其間開放。崖壁有五六米高,十幾米寬,由大小不一的石塊壘成,因為表面上已被各種藤蔓植物和雜草覆蓋,看不出石頭的本來面目。

撥去藤蔓,有白色的寒氣從石頭的縫隙中滲出,眨眼的功夫,就在崖壁形成了薄薄一層白霧,遠遠看去,一個洞口的模樣呈現在眼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