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六章 盜墓賊上路了

馬三他們是打著尋親的幌子遠行的!

說是幌子,也並不全是。姚四爺上衣口袋里有一個小筆記本,上面記著數十幾個尋親的信息,而且全部是真實的。

當然不是姚四爺自己尋親,而是替他人尋親。這里面有親戚朋友,有四鄰鄉里,也有剛剛相識的路人。

常年在外四處奔波,每天都要走村串鎮,幫他人打听親人的消息,探訪親人的行蹤,對于自己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卻給他人帶來莫大的希望。如果有幸尋到了,且不說積下多大的功德,僅是那親人相聚、感天動地的幸福場面,也能給自己孤單的心靈增添無限的慰藉。

姚四爺熱衷于幫他人尋親。最近的二十年里,他已經促成了六對親人相見,使十五對親人取得了聯系,有父母妻子的,也有兄弟姐妹的。他曾經給馬三說過,做他們這一行,有損陰德,為了不至于殃及妻兒,禍及子孫,他們只有多做好事、善事,才能彌補罪過,清洗罪惡。

馬三對此不置可否,反正他不怕鬼神,卻信老天爺。

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一個叫石槽溝的村子,隸屬于滎陽縣北邙鄉,距縣城大約兩天的路程。

姚四爺並沒有選擇沿著公路走,而且進了山間小道。

或許是在城里憋的太久了,馬三他們一口氣竟然走出了五十里地,直到額頭已然滲出細細的汗珠,這才漸漸放慢了腳步。

姚四爺看了看日頭,已是中午,便找了一處樹陰下,停下歇腳。

樹是柳樹,垂下千萬條柳絲,像少女的秀發。生長在山路與溪水之間,斜靠在一塊巨石上,宛若對鏡梳妝的仙子。

山不高,卻是連綿不絕,一直延伸到天際的盡頭。山上,大面積的黃土祼露著,只有那溝壑間崖畔上,一抹綠意在歌唱著春天。

天很藍,更顯蒼穹浩瀚,縱使納入萬里山河,也是廣袤浩蕩。遠處的黃河水仿佛一條上下飛舞的銀帶,在春日下那般飄逸、嫵媚。

見此美景,姚四爺師徒二人心扉洞開,情懷舒暢。

他們先是放出了大黑與小黑,再取出水和干糧。兩三個時辰的急行,已經讓他們饑腸轆轆。

大黑去了溪水邊的沙石處,像是要方便解手。小黑卻猛的竄到了樹上,伸出一只前爪輕輕的撫弄垂下的柳條。

春風里,他們儼然就是兩只縮小版的黑豹。

用過簡單的午飯,姚四爺不想辜負這良辰美景,提出休息一會兒。

馬三自然不會反對。

于是二人也如柳樹一般斜靠在石頭上,沐浴著春風,聆听著溪流,感受著來自深山的寧靜,慢慢地迷上了眼!

此時的大黑和小黑正在溪水邊玩的不亦樂乎,空中蝴蝶、水中的小魚還有柔軟細長的草葉,都在成了它們玩耍的對象。

馬三睡著了,睡的很沉,睡的很香,連做美夢的功夫都顧上。

姚四爺也睡著了,他夢見了家鄉的妻兒。康復的妻子與兒子手牽手,來到了鮮花盛開的田野,肆意揮灑著笑聲與快樂。

馬三是被小黑咬醒的。

每當餓了的時候,它都用臉在馬三身上蹭。如果得不到回應,它就會張口輕輕地咬。如果再不喂它,那麼它就給牙齒上逐漸加上力量。

馬三取出一些肉干,給它一些,也給大黑一些。

此時姚四爺也醒了,他笑了笑,去溪邊洗臉。

重新收拾好行裝,日已偏西,他們需要加快步伐了,因為距他們落腳的劉寨還有二十里山路。

劉寨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位于三條古商路的交匯處,古時也曾是商業重鎮,後因匪患猖獗,商路改道,隨之沒落,到解放時此地只剩下十幾戶人家。

姚四爺到過這里多次,還與村里一個老頭相交甚厚。

那老頭姓石,七十多歲,無兒無女孤身一人,住在村子最深處。八年前姚四爺尋親走到這里,不小心崴了腳被困于山縫中,石老頭正好路過,便取來繩索救出他,並留他在家里住了兩個多月,待腳傷徹底痊愈以後才放他離開。

石老頭誠實善良,直言快語,而且擅長周易,略曉風水,與姚四爺脾性相近,趣味相投,一段日子處下來,便成了莫逆之交,無話不談。

得知姚四爺家在陝西關中月復地,石老頭便拜托他探听一人消息。他沒有講與此人的關系,只說是他在世間唯一牽掛之人。

對此重托姚四爺頗為上心,不惜體力和財力為其探尋。

幾經周折,幾番來回,姚四爺終于取回了那人的遺物,算是不辱使命。

石老頭見遺物,放聲大哭, 哭的肝腸寸斷,哭的悲痛欲絕。自此之後,他待姚四爺宛如至親。

日落西山,天色漸暗,看不見風景,姚四爺便與馬三聊起老石頭。听到一個花甲老人如此性情率真,馬三心里難免一些感慨。

當他們踏進劉寨時夜幕已悄然降臨。正值晚飯時間,幾個山民聚在河邊的一處平台上邊吃邊聊,那里的電桿上,有一盞昏黃的路燈。或許是為了趕走山中的空曠和寂寥吧,他們聊天的聲音很大,能傳出幾里。

姚四爺老遠就听到了那個熟悉的聲音。通過這聲音,他可以確定石老頭一定在那幾個山民里面,也可斷定老頭身體還很好。

「石大哥,我來啦!」姚四爺適時將這句摞了出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