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治的小媽文學

【自古以來文學皆是現實社會的反射!小媽文學流傳至今,最牛批的還是李治的武媚娘!畢竟泱泱中華,也就武則天一個女皇帝,成功踩著自己繼子的身體當上女皇,武則天絕對是女子典範啊!】

前面的小媽文學讓李世民足夠好奇,後面的女皇,驚得他身體僵硬差點摔倒在地,女皇!這一瞬間李世民不淡定了,鷹眼虎目凌厲如陡峭寒風!

李恪卻渾然不知,依舊在心里面普及歷史。

【作為一個小戶人家女兒入宮之後成為李二的眾妃嬪之一,混了幾年都不得寵,原以為注定此生平凡,沒想到人家的籍籍無名是為了後面的王炸!】

【李二病重的時候,武媚娘和李治勾搭在一起!兒子和繼母,煙雨朦朧,你儂我儂,原來李二在還有一層遮羞布,等李二去世之後,武媚娘被趕去感業寺!此時的唐人還沒有將這一位小姑娘放在眼中,直到一個夜黑風高夜,李治在李二死亡某某周年日把武媚娘帶回皇宮!】

【這就是武媚娘人生的轉折點了啊,從一個小尼姑變成唐宮最盛寵的寵妃,人不狠地位不穩!媚娘為了坐穩位置,甚至連自己的女兒都能掐死,陷害王皇後!】

【不得不說這一點我都做不到。要說狠還是武媚娘夠狠。】

後面呢!李二沒有迫切的想要知道後面的內容,而朝堂之上還在議論紛紛,是立李泰為太子,還是立李治!半天皇帝都沒講話,下面的朝臣陷入忘我境界。

【武媚娘登基之後改國號為周,雖說是女皇帝,但人家能力卻不亞于男子,甚至于比李治那家伙強多了一番,勵精圖治,大唐國力蒸蒸日上才能有後面的開元盛世!】

【李隆基這一代也挺慘的,一輩的皇子殺的殺病重的病重,最後就剩下這一個撿漏之王,和李治一樣登上皇位。】

【武媚娘原本還想將武家的人扶上皇位,傳聞狄仁杰與他說了一番話說是武家人若是登上皇位以後祭祖牌位上必定沒有她,誰家還祭奠姑姑?】

【但李家就不一樣了,也不知道這是真是假。】李恪默默的回想,只將它當成一段野史了!

【如今李二打算立李治為太子,看來這歷史的齒輪還是沒變呀,管他變不變,反正我的封底是在益州,不管哪一位皇帝登位,我只要帶著阿娘去益州就行,天高皇帝遠,能奈我何。】

腦海之中的念頭也不過是在幾個呼吸之間,在李二極其隱忍的眼神之下,李恪正想說李治也不錯,結果李二根本沒給他說話的機會,也沒給堂下諸位大臣繼續討論的機會,他果斷的的道,「李治年齡太小,不適合當儲君,而李泰…」

李世民提到他的名字!話語一頓,顯然是在沉思。

這個時候就缺一把火!

李泰和他後方的四皇子黨都期待地盯著皇帝,李泰更是喜不勝收,李治不行,那不就是他嘍,他控制不住的笑容讓胖胖的臉越發猥瑣,然而李世民掃了他一眼,最後卻將目光落在李恪的身上。

李二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李泰已經春風滿面的說道,「父皇,你放心,日後我若是登上皇位,必定會好好厚待我的兄弟姐妹,您要是喜歡李治,想讓他當皇帝,等日後我死後就由李治繼承我的皇位,您放心,有兒臣在絕對不會出現玄武門事變那種情況。」

這把火燒的太旺了,燒的李世民渾身怒火!他面目一瞬間扭曲,惡狠狠地瞪著李泰。

長孫無忌他們也是一臉懵逼,唐儉更是恨不得給他一巴掌,如今朝堂之上誰還敢提當初的玄武門之變,這就是插在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結果他倒好!直接就將這些話說了出來,還是在袞袞諸公面前……

【李泰這智商堪憂啊……真的是李二的兒子?】

蠢貨!李世民氣急。

「李泰心狠手辣,實則不配為儲君。」

一句話奠定了李泰日後的地位,將李泰和李治都提出了太子的競爭圈,如此場上還剩下何人,一堆庶子里面也就李恪最優秀!魏征心里一動,第一反應便是扭頭看李恪,有一股沖動,油然而生,他想要一吐為快,但是魏征終究是忍住了。

到時候的皇位就這麼飛了,李泰懵懵懂懂還不自知。

唐儉則是想要搶救,拿著笏板往外一站,一堆長篇大論等待敘說。

然而高台上的九五之尊冷冷一瞥,唐儉後背冷汗直冒。

李二覺得他們愚蠢至極,他給這些官員結黨的機會,但卻不是讓他們來對抗自己。

權力可以給,畢竟沒有幾個貓不偷腥,還不如光明正大的讓他們站在皇子後面,但是想要挑戰皇帝的權威,那就大可不必。

他並不是庸庸無碌的昏君,需要靠黨政維持地位,他是開大唐盛世的皇帝!

朋黨之治,他想開始就開始想結束就結束,這些人的權利,在李世民眼中那就是我給你就得要,我不給你就不能想取。

如今唐儉竟然敢要挑戰他的權威,可想而知,這一刻帝王之怒是多麼的可怖!

那一瞬間,唐儉甚至覺得陛下對他起了殺心,他默默地退回到李泰的後面,一言不發。

「朕覺得李恪不錯,便封他為儲君。」

一言出,渾濁的朝堂越發的波浪濤濤,風譎雲詭,仿佛是巨石丟在水里,所有人都被驚到了,長孫無忌瞪大嘴巴,簡直不敢想象,連房玄齡都有一些詫異,陛下怎麼會將視線落在李恪的身上。

李恪?啥?左邊是曾經的太子黨,右邊是四皇子黨,他站在中間孤零零的,後面一個人都沒,結果要封他為太子,李恪差點笑了。

「父皇你開玩笑也得有一個度,我可不想當太子!」而他這聲音已經被群臣激憤的吵鬧聲給遮掩!

尤其是那些武將嗓門大的厲害,吵得他耳膜都要震碎了。

文臣武將大部分都不贊成李恪為太子,就在此時魏征還拿著笏板踏步而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