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23章 熱輻射吸收場技術

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將西北地區跑了一遍,連青海那邊都沒有放過,算是對這些地方有些了解了。

給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實在是太炎熱了,特別是這個季節,氣溫50度應該是有的,地表溫度會更高。

他之前雖然研發了不少耐旱、耐高溫植物,但是如此高的氣溫,除非是雨量非常大,如果是霏霏細雨,還沒有落地,就被蒸發掉了。

強降雨需要大雲團經過上空,但是這里處于被山脈環抱的地方,想要有大雲團經過很難,原因就是大雲團一般只會在低空形成。

XJ所謂每年高空水汽量高達1.88萬億立方米,都是以分散水汽形式經過,這樣的水汽密度,很難形成大雨和暴雨。

所以麒麟環境工業集團的降雨技術,可能在這邊的作用不算特別大,大量的降雨還沒有落地,就已經被蒸發了不少。

就算落地了,有多少能夠滲入地下還未可知,地面溫度更高,蒸發效應更強,不是說沒有效果,只是效果非常有限。

在回程途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塔里木盆地的氣溫降下來,讓其白天能夠保持在30攝氏度以下,如果能夠做到,降雨作業效果就非常明顯。

顯然這個難題不好解決,目前降溫的技術比較有限,要麼是機械降溫,要麼就是熱對流降溫,這些技術都無法實現大面積降溫操作,而且還是開放的戶外。

「回家了,怎麼話反而少了?」裴晴看到他比較沉默,便問道。

「我在想問題,如何將塔里木盆地的氣溫給降下來。」葉子書說道。

裴晴听到他的話很驚訝,這還能將溫度降低?如果真有這樣的技術,估計人類早就想出來了。

不過對于葉子書的思考,她也沒有說不可能,因為眼前的人兒總是能夠創造奇跡,不過還是提醒道︰「這需要解決熱輻射的問題!」

這個看似很淺顯的看法,卻提醒了葉子書,實際上影響氣溫的主要形式就是熱輻射,太陽光也是熱輻射的一種形式。

熱輻射其實就是攜帶能量的電磁波,如果能夠吸收這些熱輻射電磁波的話,就能有效降低氣溫,甚至還能用于發電,畢竟這也是能量。

吸收熱輻射的技術他也有一些,不過都是利用物體吸熱的形式,影響氣溫的範圍非常小,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總不能將整個盆地給覆蓋一遍,成本難以承受。

如何以廉價的方式實現對空氣中的熱輻射進行收集呢,葉子書又陷入了思考,裴晴看到他這樣,也不再說話,拿起一本書看了起來。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空氣流動來實現吸熱,建設大的吹風機,讓空氣通過特殊的通道,里面有裝置可以對通過的空氣吸熱。

不過這種方式並不理想,一是吸熱效率非常低,二是能耗非常大,吸收的熱量還不足以覆蓋消耗的能量,三是成本過高。

這條路注定是走不通的,葉子書稍微想了一下就放棄了,但是一時又沒有其他辦法,讓他思考了一路,幾乎一無所獲。

直到在南昌下飛機的時候,突然腦袋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能量場來對付能量,這才有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其實這個能量場也不算特別復雜,也是一種電磁能量場,和普通的電磁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個域場。

里面包含各種波段的電磁頻率,外部電磁接觸這個能量域場後,會被改變電磁方向,被同化吸收,成為能量域場的一部分。

這套能量域場裝置,初期需要主動輸入龐大的能量用于形成域場,然後通過吸收熱輻射來反饋自身,用于發電,這樣就有了能量輸入。

綜合估算,輸入的能量應該遠遠大于輸出的能量,只有如此才有吸熱的效果,如果反過來,可能不但不能吸熱,還有可能放熱。

回到家已經是8月下旬,他老家倒是沒有如之前那樣整天下雨,但是洪水並沒有因此解除,長江上游、清江、漢江流域等都出現了特大暴雨。

如果長江無法完全消化這些雨水,就需要鄱陽湖這邊泄洪,他家鄉就在旁邊,水位還要暴漲,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現在水位已經漲到了他宅子的山腳下,要不是周邊都用特殊水泥材料進行了澆築,這樣浸泡都要擔心會不會山體滑坡。

他這棟宅子當初建造的時候就考慮了這一點,加上地下還是實驗室,下面都是進行了整體澆築,同時還使用了很多特殊材料,使用越久堅固程度越高。

天問醫學院還沒有開學,葉子琴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一般也是待在家里,當葉子書回家後,她就老問西北好不好玩。

當裴晴告訴她,其實並沒有多好玩,將這段考察之旅講了下,她再也沒有詢問的興趣,炎熱的氣候、滿目黃沙,除了日落的時候非常壯觀之外,確實沒有什麼可看的。

這次回來,給父母帶了些果干,都是那邊當地特產,現在交通不方便,這些東西運到內地還真不容易。

在家休息了一天,葉子書又投入到工作當中,場域是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之前並沒有進行專門研究。

我們常接觸的場域,應該是磁場,白虎科技公司的空間站就使用了人造磁場,用于抵御高空帶電粒子流,延長空間站的使用壽命。

說到這里,他們的空間站在7月初就建設完成,目前派遣了十幾個通用機器人上去,對空間站做最後的整理和調試。

真正達到使用條件,應該要到9月份,只是很多合作國家的航天員還沒有培訓好,就連我國也是如此。

好在白虎科技公司現在改成了航天飛機運輸人員,對身體要求比飛船要低很多,倒是不妨礙將相關人員送到空間站。

目前他們已經和全球65個國家簽署了空間站合作協議,實力較弱的國家可能只派遣一兩名航天員,實力強的國家,航天員數量就比較多。

根據他們估計,到時候其他國家的航天員在空間站的數量大約為80人,剩下的20個名額,由我國的航天部門和白虎科技公司自己的航天人員佔據。

如果全年滿負荷運轉的話,空間站項目每年可以給白虎科技公司帶來7000億元左右的營收,相當賺錢。

至于將空間站拓展成太空城,目前並不著急,等過幾年之後,積累更多的實力在行動也不遲,反正現在建設那麼大,也沒有用武之地。

太空城最好和星際采礦結合起來,這樣太空城就變成了中轉太空港,才能體現出太空城的價值,花的錢才有可能賺回來。

這次他要研發的場域也算是電磁波的一種,但是和傳統的磁場不同在于能夠干擾熱輻射電磁波,改變這些電磁波的路徑,同化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他其實之前並沒有這方面的資料,只是之前研究虛擬世界的時候,學到了很多物理理論知識,有這些理論猜測出來能夠做出這樣的東西。

不過他還是按照老套路,在自己研究之前,先去虛擬圖書館里面找資料,如果能夠找到現成的技術資料,就能省事很多。

來到場論相關的技術資料區域,這里面的資料同樣不少,實際上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的場,我們平常感受到的引力場只不過是這些場的一種罷了。

實際上人類是很難感受到宇宙場的存在,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宇宙場太過于隱晦,往往以其他的形式表現出來。

以目前的科學能力,只能對我們能感受到的場進行研究,而且還不是直接研究,都是采用間接的研究方式進行研究。

因為場一般是看不到模不著的存在,只能通過外表不尋常的表現來進行特性研究,例如電磁場、引力場都是我們無法看到。

實際上任何生物也有生命場,就是他研發出來的生物機器人同樣有,我國的很多中醫理論,其實就是對生命場的應用。

只是生命場相比磁場和引力場,更加難以捉模,他不清楚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探知的,大概率也是長期經驗總結得出來的結論。

在他撰寫的醫學書籍里面,就有大量關于中醫針灸方面的應用,只是並沒有闡述為什麼要這麼做。

想要了解根本原因,還得看他的《系統性醫學》這本書,里面提到了相關內容,但是信不信就不知道了。

因為《系統性醫學》並不是采用傳統的論文形式,里面的很多內容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理論依據,只是他對人體醫學的綜合性概述。

實際上中醫針灸,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調理人體生命場,如果用現代化醫學解釋,就是人體內另一種有別于血液循環的體液循環系統。

其實這只是看到了表象,從表象研究雖然能夠得出一些結論,但是也會忽略很多其他可能,這是現代醫學的弊端,研究問題往往都是瞎子模象,不夠全面和系統。

除了這些天然場,還有很多人造場,這個就非常復雜了,這片關于場的技術資料區域,大部分都是人工場方面的技術資料。

他現在想要實現吸收輻合能量的場,就是人工場的一種,只是面對如此浩瀚的資料,他也只能慢慢找,如果有智能索引就好了。

接下來的一周,他除了吃飯和睡覺,基本上都在虛擬圖書館里面看資料,裴晴看到他整天睡覺,還以為他身體不舒服,不得不解釋一番。

可惜一周時間過去,他並沒有獲得想要的技術資料,這讓他有點氣餒,準備放棄,不過想了想,還是打算多看一些資料。

這段時間雖然沒有找到他想要的技術資料,但是卻讓他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場,以及匪夷所思的運用場景。

簡單的場只需要簡單的能量道具就能完成,例如能讓人產生幻覺的場,他現在就能布置出來,相對比較簡單。

也有更強大的場,需要利用宇宙星辰作為場基,達到封鎖某個宇宙區域或攻擊某個宇宙區域,當然也能對某個宇宙區域實現改造。

他從這些資料里面,隱隱約約找到改造星球的辦法,人工布置一個巨大的場,將星球包裹在里面,然後利用場能量,實現某些改造。

不過做起來難度就很大了,場運行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在陌生的星球如何獲取龐大的能量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且相關設備的制造和研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還需要特殊的材料,這些都為利用場改造星球制造巨大的障礙。

要不是知道這些都是科學技術,他都有理由懷疑看的玄幻法術,非常像小說里面寫的神仙陣法。

如果這些技術資料流落到現實世界,將會掀起新的科技革命,不過想要掌握這些場,難度也極大,條件非常苛刻。

最大的難題就是它們不是一成不變的,光是掌握如何使用是不夠的,需要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里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這就需要學習者在學習場之前,要有深厚的基礎知識,而這些基礎知識,就不是現在的人一生能夠學完的。

葉子書看的時候,開始還饒有興趣看里面的詳細內容,可惜連他在有些地方都有些迷湖,觸及了他的知識盲區。

除此之外,有些材料也是非常苛刻,例如他就看到了反重力場,可惜建立反重力場需要應用到超維空間理論。

還不是學了空間理論就能制造出反重力場,還需要特殊的物質媒介來溝通超維空間,不然同樣實現不了反重力效果。

我們現在的物質,都是基于現在空間而存在的,想要溝通三維空間和四維空間,形成彼此連接,就需要使用到半四維物質打造的材料。

可惜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很難制造出來,就算強行制造出來,付出的代價非常大,得不償失。

這些對他來說,都像是新發現,哪怕沒有目的,他也打算花費一定的時間,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後面他又繼續看了一個月的技術資料,甚至還每天抽時間去虛擬課堂學習更系統的場論,至少要把基礎性知識搞清楚。

不然有些技術資料里的描述,連他都看不懂,這還是概述里面的內容,如果涉及更具體的內容,疑惑可能會更多。

一個月後,他終于找到了他需要的熱輻射場域技術資料,讓他欣喜若狂,如果讓他自己研究,一個多月的時間肯定不夠。

找到技術資料之後,他又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對技術資料進行研究,主要是里面很多描述,連他也搞不清楚,需要在虛擬課堂學習才行。

等到搞明白這些技術資料之後,葉子書開始根據現實場景進行針對性設計,既需要符合應用場景,又需要現在的條件能夠滿足。

這又花費了他半個月的時間,終于在超級量子計算機上實現了場景模擬,效果非常好,在塔里木盆地應用場景中,最高能夠吸收80%的熱輻射能量。

如果這樣的話,整個塔里木盆地的氣溫完全可以降低到20攝氏度以下,將原本炎熱的地方,變成干爽宜人的地方。

完成了超級量子計算機模擬實驗之後,葉子書開始購買實驗材料,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實物制作,這項工作不用他親自來做。

他則是進行技術資料的整理工作,雖然還沒有在實驗室重現,但是他認為失敗的可能性非常低,提前將技術資料整理好能節約時間。

技術資料里面並沒有太多的理論知識,全都是一些如何生產相關設備的資料,以及配套的輸電和發電設施技術。

整個塔里木盆地面積高達40多萬平方公里,每天吸收的熱輻射能量非常龐大,甚至比麒麟能源工業集團現在建設的太陽能發電功率還要高。

這讓他都有點後悔讓麒麟能源工業集團今年進行瘋狂增加發電功率了,相比之下,現在利用熱輻射吸能場發電,成本要低得多。

目前麒麟能源工業集團建設的太陽能發電設施功率為13萬億瓦,年產電能約為26萬億度,基本上能夠滿足國內對所有能耗的需求。

如果這套新的發電設施建成之後,發電量多到根本就用不完,如何消耗掉,將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然,也可以降低電價,現在居民電價平均為0.35元,工業用電就要貴一些,如果進一步降低電價,也能進一步促進電力消耗。

不過他認為終究有個限度,除非科技出現了更大的突破,需要更龐大的能量來進行支持,不然不可能無限增長。

而且他還要考慮到以前的投資收回問題,不過發電量成本降低是一件好事,想要消耗電能,其實有的是辦法。

例如大規模將澹化海水送往西北地區,由于電力成本低,這麼做就顯得有利可圖,如果西北地區每年能夠獲得幾千億立方米的水資源補充,氣候和土壤改造計劃更加順利。

還有更有價值的消耗方式,例如利用電力來生產其他稀有物質,這樣將會進一步讓人類擺月兌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束縛。

他現在考慮的是這樣的技術要不要現在拿出來,相比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有點過于先進了,可能會造成其他不良反應。

目前還不清楚後續有什麼變化,暫時先這樣,如果實在用不完,就只能降低電力價格,看看能消耗到什麼程度,每年有多少電力剩余。

當然,也可以將多余的電力賣給其他國家,只是這種合作也不是一蹴而就,實在不行,大不了拿出鐵變黃金的技術,總能消耗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