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55章 超級賺錢的太極集團

馬上就要過小年了,很多企業開始轉為過年狀態,在葉子書旗下企業的帶動下,對于傳統節日的重視要比以前高得多。

春節尤為如此,他旗下的企業過了小年之後,除非是留守的員工,其他員工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回家。

葉子書自己也進入到了過年的狀態,那就是清點旗下產業的經營情況,看看剛剛過去的一年,他們到底做得如何。

相比起前年營收的大幅上漲,去年各個企業的營收增長率有了大幅下滑,這才是正常現象,前年營收大幅增長有其特殊原因。

去年營收增長最快的要數太極集團,憑借著前年年尾的眾多新業務,去年全年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加上在國際化的過程中比之前更加敢作敢為,導致他們國際化受阻的業務,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又有壟斷的趨勢。

首先就是他們最早的業務保健品,去年全球總營收達到了1.5萬億元,相比前年實現了57.9%的增長率。

原因是多樣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推出了保健品會員體系,購買會員之後,可以享受到折扣優惠,這種措施大幅增加了老款保健品的銷售成績。

第二個原因就是增長身高的保健品持續發力,之前由于效果有待驗證,很多消費者還是持謹慎態度,選擇等一等再看。

經過一年多時間,用事實證明增長身高效果非常明顯,所以選擇購買的消費者自然是越來越多,甚至國內的銷量也出奇得好。

第三個原因就是專注力保健品這款新產品的加入,雖然在市場上銷售不足半年,但是新款產品的營收,為如此高的增長率貢獻很大。

第四個原因就是整體品牌價值提升帶來的效果非常明顯,現在消費者只要听到是太極集團,就有一種天然的信賴感。

甚至一些民眾對太極集團產生盲目崇拜,這是其他企業想要卻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地方,現在太極集團卻擁有了這樣的地位。

正因為如此,太極集團旗下的諸多業務受益匪淺,很多消費者從來不會質疑太極集團的產品質量和效果,而是擔心價格比較昂貴,讓人有點肉疼。

在全球保健品市場佔有率上,太極集團的保健品業務可謂是一枝獨秀,佔據了該領域全球市場份額的99%以上,成為了絕對領導者。

其實很多企業和資本都眼紅太極集團這塊業務,這塊業務現在雖然不是太極集團賺錢最多的業務,但是卻是最穩定的業務。

可以說,只要這塊業務還掌握在太極集團手里,他們的其他業務就算是全丟了,依然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很多資本其實並不羨慕太極集團更賺錢的醫藥業務,因為太極集團在醫藥領域采取的措施不是拖延戰術,讓病人不斷搭錢進去。

這就意味著治好了就減少了消費者群體,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市場逐漸萎縮,很多資本認為太極集團的醫藥業務,今年已經算是巔峰狀態。

從明年開始就會逐漸下降,最後步入到一個穩定期,這種一錘子買賣,是很多資本所不喜歡的。

所以很多資本和企業,都在研究太極集團的保健品配方,想要以此打破太極集團在保健品領域的壟斷地位,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

只是有這種想法的企業和資本,紛紛鎩羽而歸,別覺得拿到配方就能生產出來東西,里面的門道太多了。

首先這些保健品都是使用中藥成分制作而成,別說是他們了,就連我們沉浸中醫這麼多年,依然搞不懂中藥當中到底是什麼成分起到作用。

而這些保健品里面的中藥成分,就算是分析出來了,他們也不知道是從什麼中藥材當中提取的,在配方上根本就不會標注這些。

實際上就算他們知道是從哪種中藥材中提取的,對提取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普通提取技術可能什麼也提取不出來。

其次就是發揮作用不是某一種中藥成分起作用,而是眾多成分彼此合作促成的效果,比例稍微出現偏差,可能效果完全相反。

最後就是對中藥材的培育要求非常高,同樣的中藥材,在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年份,藥性可以完全不同。

如果對中藥材本身研究不夠,就算是他們從市面上購買了同類中藥材,也可能什麼都提取不到,因為里面可能根本就沒有此類成分。

憑借現代醫學那套理論,在仿制太極集團保健品配方上根本就不起作用,因為很多東西葉子書不說透,連研發人員都是懵懵懂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有意思的是,隨著太極集團很多藥物都是中藥配方,導致原本受到強烈排擠的中醫藥,逐漸在國際上廣受歡迎。

導致我國中藥材出口業務大增,中藥養生也開始在國際上流行起來,這對于從事該行業的人來說,是個很好的消息。

去年我國中藥材出口規模高達1000億元,這在之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將來中藥材出口還會繼續提升。

這些中藥材出口業務當中,太極集團所佔比例很低,理由就是他們的產能全部被自己消化了,根本就拿不出太多的產量放在市場上銷售。

實際上這些出口的藥材,大部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其中好的藥材,基本上都被日韓等國買去了,西方國家購買的藥材,實際上作用並不大。

其實中藥材並不是有固定的樣板的,不同年份和不同環境下種植的同一種藥材,在不同病癥治療上起到的效果截然不同,根本就沒有固定思路。

這也是為什麼中醫被稱為經驗醫學的原因,像現代醫學都有固定的套路,一學就會,而中醫需要一輩子的時間去沉浸,才能有點成就。

那些以為拿到一個中醫配方就學會的人,只不過是學了點皮毛而已,所以葉子書根本就不擔心在該領域有企業能夠超越太極集團。

太極醫療設備業務,也是大獲成功,僅僅個人診斷設備就賣出去了5000萬台,光是這個業務就給他們帶來了8000億元的收入。

醫療機構使用的醫療設備,雖然是下半年開始發力,但是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球銷售收入竟然也達到了2000億元。

無人化醫院逼迫很多企業不得不更換門庭,開始大規模更換醫療設備,在先進技術面前,有時候固守己見就顯得非常可笑。

太極集團去年在醫療設備業務上一共獲得1萬億元的營收,與前年相比,增長了四倍,是去年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僅次個人護理業務。

而且今年這塊業務同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按照太極集團的保守估計,今年這塊業務有望達到1.5萬億元。

太極集團醫療設備業務的成功,和他們在個人護理業務領域的成功就顯得有點相形見絀,實在是太過于驚艷了。

去年他們一共在全球賣出去了6億套護膚品,平均每套的收入達到了6000元,僅是護膚品業務,就給他們帶來了3.6萬億元的收入。

化妝品業務雖然和護膚品業務沒法比,但是去年也創造了1000億元的收入,在該領域屬于獨佔鰲頭的存在。

然後就是他們的時尚品牌業務,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是效果還不錯,竟然也達到了1500億元的收入。

加上其他零碎的業務,整塊業務給太極集團帶來了3.9萬億元的收入,去年他們這塊業務才2000億元,增長了18.5倍。

雖然這些業務增長率非常高,但是論營收規模,還得是太極集團的醫藥業務,去年一共給他們帶來了6.5萬億元的收入。

佔據了太極集團總營收的半壁江山,只是這番盛景之下也有隱憂,如果不開拓新的業務,這可能是太極集團醫藥業務的巔峰。

也正是因為如此,裴晴才想要讓葉子書繼續提供治療其他疾病的藥品,來減緩這塊業務即將面臨的下滑趨勢。

葉子書認為就算現有醫藥業務收入會有所下滑,初期下滑幅度不會很大,最終能夠穩定在4萬億元左右的水平。

這樣的收入,其實也不算少了,只是曾經站在了巔峰,看到了更好的風景,慢慢就看不到了,導致太極集團陷入了集體性焦慮。

這種事情只能他們自己逐漸適應,就算他今年拿出了治療眾多殘疾疾病的藥物和治療手段,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回歸到正常狀態。

任何一個事物都不可能一直高歌猛進,必然有高潮和低谷,最終進入到平靜期,這才是自然發展的狀態。

只要太極集團總營收依然站在10萬億元這個關口,他們的全球巨頭地位就沒人能輕易撼動,而做到這一點,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最後就是他們的醫療業務,這塊業務總體上依然處于虧損狀態,加上太極集團繼續大量投資醫院的建設,想要盈利更是遙遙無期。

去年他們一共投資了3000億元用于醫院的建設,今後每年他們都打算拿出這麼多錢用于這方面業務的擴展,直到達到飽和為止。

所以在醫療業務這塊,去年總虧損高達1萬億元,主要虧損來自醫療成本負擔,這還是購買會員的人數不算很多,不然虧損面還會更大。

所以明年他們打算提升會員價格,將每月的會員費基準漲到200元,不然虧損面會更大,太極集團雖然沒打算在這上面賺多少錢,但也不能出現越來越嚴重的虧損。

最好的辦法還是建立健全醫保制度,不然光是依靠一家企業來做,未來的費用只會越來越高,這是必然的結果。

去年全年,太極集團總營收高達12.9萬億元,淨利潤為8萬億元,淨利潤率為62%,淨利潤率不降反升。

原因就是市場規模的擴大,分攤了他們的投資成本和研發成本,要不是醫療業務虧損面擴大,淨利潤率會更高。

這個淨利潤額里面包括非主營業務之外的投資,如果將投資去除,去年他們營收結余為6萬億元,中途投資萬城基業2萬億元。

結余資金對于太極集團來說依然非常龐大,根本就用不了這麼多錢,葉子書直接從這結余的資金里面,劃走5萬億元,只留給太極集團1萬億元。

留下1萬億元,足夠太極集團正常開展業務,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甚至還能落下不少資金儲備。

------題外話------

求訂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