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局勢,有些微妙。

最初,陸潛和蘭晨執導短片相繼上線,業內人士吐槽歸吐槽,卻也見怪不怪——

新生代導演對于電影放映媒體的接受程度確實比較高,這些年輕人「自甘墮落」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當江澄海登場的時候,業內人士頓時就炸鍋了,他們沒有預料到江澄海和回聲的合作,更沒有預料到江澄海居然淪落到為回聲拍攝商業廣告的地步,這和「賣」、「捧臭腳」的行為已經沒有任何區別。

一個兩個痛心疾首,業內的罵聲一片,鋪天蓋地地朝著江澄海以及回聲傾瀉,甚至被吐槽為︰

「土豪宣傳」,渾身上下每一寸毛孔都散發著銅臭味。

然而,等待六個短片全部登場過後,業內人士們卻發現︰

這下尷尬了。

這些導演們,根本不是為了吹噓回聲而拍攝短片,從本質來說,他們鏡頭里所呈現出來的,依舊是對電影的留戀與喜愛,流轉于過去與現在之間,重新審視不同平台的誕生,對電影產業的深遠影響。

然後再重新欣賞陸潛的短片,那些承載無數回憶的影像就足以打動任何一位狂熱影迷,令人為之陶醉。

蘭川業內人士,剎那間就能夠感受到臉頰火辣辣得疼——

原來小丑就是我自己。

一次兩次三次……他們已經在陸潛面前吃癟多次,但從來沒有吃一塹長一智,始終固執己見始終頑固不化,屢屢受挫之後又屢屢再犯;而且,並沒有伴隨著次數增多而漸漸習慣,反而是越發無地自容。

看,就連專業人士都沒有能夠例外,更何況是社交網絡呢?

有爭議,就有熱度。

關于回聲的討論確確實實居高不下,連續殺入熱搜榜前列,然後,社交網絡「悄無聲息地」就出現一種全新觀點︰

回聲,並不準備取代院線。

因為院線是不可取代的,但回聲能夠成為院線的延伸和補充,讓人們在不同空間不同場合領略電影之美,並且圍繞電影創造全新回憶。

也就是說,流媒體肯定不是電影公司的敵人,他們也期待著頂尖大型電影公司出品的作品能夠登陸流媒體平台,電影公司應該和流媒體站在同一陣線才對;同時,流媒體也不是院線的敵人,最多就是善意的競爭者,與其對立,不如聯手,探索網絡時代的全新格局。

輿論,全面興起,以燎原之勢全面鋪陳開來。

如果說藍鯨影業沒有在背後扮演推動的角色,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這就意味著,藍鯨影業的藍圖,正在一點一點鋪陳開來,特別是在藍鯨影業與院線聯盟的糾纏來到十字路口的關鍵,這些短片的登場也就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

厲害!

布局,確實出色,縱覽全局、環環相扣;但真正厲害的地方還是在于,藍鯨影業早早就已經暴露了野心,卻依舊在整個蘭川的眼皮子底下完成布局,甚至還在絕對劣勢的狀況下,一點一點扭轉了局面。

有野心,有能力,還有執行力,值得肯定。

經此一役,恐怕修仲鈞的名字,在蘭川就具備真正份量了。

所以,這就是全部了嗎?

顯然,並不是,藍鯨影業的布局以及謀算,沒有那麼簡單。

隨後,藍鯨影業並沒有發布任何公告,只是表示,後續還有短片將繼續登場,再次將網友們的好奇心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

珠玉在前的情況下,越到後面就壓力越大,而且還需要完成藍鯨影業的整個拼圖,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那麼,誰負擔壓軸,誰又負責大軸收尾呢?

答桉,一點一點揭開神秘面紗。

壓軸,馬柚。

驚!

一時之間,大腦陷入當機,人們也難以分辨,到底是陸潛先向雄獅影業推薦馬柚,還是陸潛先向馬柚發出邀請納入回聲平台短片的拍攝行列?

這一切,全部都是一個局?

畢竟,馬柚這個名字,份量真的不夠,如果沒有變異人戰隊宇宙創意總監傳聞的話,他就是一個無名小卒,再看看回聲短片前面六位導演的名字,這第七個名字著實是令人大跌眼鏡,但偏偏就出現了。

此時,如果再說,一切都是巧合,應該沒有人相信。

但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即使人們明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也還是必須踩進去——

馬柚,能力到底如何呢?

包括雄獅影業也投來關注視線。

……這,居然是一部動畫片。

又又又一次帶來驚喜,馬柚出人意料地拍攝了一部冒險短片,置身于一個個電影場景里破解謎題的冒險︰

五個小伙伴穿行在喜劇、驚悚、科幻、災難、動作等五個類型電影里冒險,最後尋找到寶藏。

眼花繚亂的調度、天馬行空的腦洞、五彩繽紛的畫面,就好像打開一個潘多拉盒子般。

但是,短片和回聲、院線有什麼關系嗎?

沒有。

至少短片里沒有呈現出來,一直到好奇的網友們進一步探索分析,然後才意識到,馬柚非常高明地將不同的觀影手法融入短片里,院線、租賃錄像帶、流媒體、汽車影院、手機短視頻等等五種形式,盡管短片里沒有強調,但不同電影在不同場合的魅力確實是不同的,天衣無縫地融入短片內容之中。

最後給觀眾一個感受就是︰院線和流媒體,沒有不同,至少在短片里沒有強調這一點。

潤物細無聲。

「哇!」

驚呼一片。

然後。

大軸,衛徹。

衛徹依舊是衛徹,以一部三分鐘的短片,如同手術刀一般的剪輯與調度,平行剪輯出兩條故事線,一條在電影院一條在流媒體,最後匯聚在一起,以實際影像來呈現殊途同歸的主題,畫上完美句號。

短片觀看結束後,影迷們紛紛感嘆,

「衛徹導演,我們真的想念你了。」

「依舊是衛徹的味道。」

「果然,我還是喜歡衛徹導演。」

但認真想想,衛徹已經多年沒有電影上映了,為什麼?

因為電影公司不願意繼續投資,衛徹的電影顯然需要承擔更多風險;然而,藍鯨影業與衛徹合作的全新作品卻已經進入制作尾聲,衛徹和回聲的合作也已經全面展開,未來衛徹還將繼續活躍在回聲上。

那些反對的聲音,包括影迷和專業人士,全部都沉默了——

他們渴望看到衛徹的電影,但現在,卻只有藍鯨影業願意敞開胸懷,也只有流媒體敢于提供一個平台。

所以,他們應該繼續譴責藍鯨影業和院線嗎?到底是誰在破壞電影產業生態平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