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藍夏,危矣。

這已經是所有人的共識,畢竟,金鳶獎的藝術性得到全世界普遍認可的時候,必須追朔到遙遠的十一年前。

那一年,「維拉」、「空房」、「時光」、「骯髒人生」、「完美工作」、「深海」、「世界」、「五乘以二」等等作品全面爆發,引發全面關注與肯定,每一部作品都擁有勝出的可能,並且在經過時間沉澱後證明了自己的經典地位。

一直到現在,這些作品在十年經典的榜單里依舊能夠佔據一席之地,用光陰打磨出電影的醇香魅力。

【目前用下來,听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當時,金鳶獎的爭奪圍繞著「維拉」、「空房」、「深海」、「時光」四部作品展開,彼此之間都擁有各自的支持者,場刊評分全部都在3.8以上,最後「維拉」殺出重圍登頂成功,引發全場起立鼓掌的輝煌盛況。

而且,最難得的是,經過十年歲月,「維拉」的金鳶獎地位也在熠熠生輝,再次證明評審團選擇的正確性,在一眾競爭者之中依舊是影史地位最高的作品,同時也被譽為是十五年來的最強金鳶獎不二選擇。

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藍夏因為種種原因深陷泥沼,再也找不回昔日榮光;塞卡全面崛起後來居上,徹底改變了市場格局。

「屬于藍夏的時光,已經成為過去」。

這似乎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人們看著古稀之年的藍夏慢慢褪去光芒,隨時都可能成為歷史的塵埃。

黎世寬的努力,在旁人看來卻只是苦苦掙扎而已,除了悲涼和慘烈之外,還有一些可憐,令人同情。

然而!

但是!

來到今年,藍夏真的翻身了。

以驚世駭俗的方式,以橫掃千軍的方式,輝煌重現,盛況空前。

當主競賽單元全部作品展映結束,場刊評分也全面出爐︰

「星落之城」,勇登場刊榜首,成為今年藍夏唯一一部場刊評分成功破四的作品,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但是!

在這之外,「杰出公民」、「夜行動物」、「離開的女人」、「抵達」、「曙光」、「汪洋大海」、「一個女人的生活」等等作品,場刊評分全部攜手破三,重現十年前的盛況,將藍夏電影節的狂潮推向一個全新高度。

關注!

熱議!

狂熱!

優秀的作品,一部接著一部;精彩的好評,一波接著一波。

種種跡象似乎都正在暗示著,今年的藍夏電影節很有可能再次書寫歷史,成為過去十年的最佳一屆。

自然而然,一個全新討論就在社交網絡之上鋪陳開來︰

今年的藍夏真的如此出色嗎?

出色到能夠和十一年前相媲美的程度嗎?

場刊評分最高的「星落之城」以及「杰出公民」、「離開的女人」等等作品能夠和「維拉」、「空房」相提並論嗎?

這些好評這些贊譽這些狂潮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嗎,亦或者只是網絡時代的又一波泡沫而已呢?

一點,一點,全面鋪陳。

也正是因為如此,頒獎儀式也久違地再次成為焦點。

一來,評審團的選擇至關重要。

最後的獎項分布將奠定這一屆藍夏在未來十年的位置,這些得獎作品是否能夠承受得住時間的考驗?這份得獎名單是否能夠經受住人們的挑剔和審視?評審團是否能夠撇開那些泡沫回歸電影的本質?

二來,評審團的審美充滿無數可能。

毫無疑問,「星落之城」的場刊評分和媒體評論一騎絕塵,觀眾們更是贊不絕口,僅僅憑借一己之力就將塞卡多次推上熱搜榜,當之無愧地成為社交網絡寵兒,數不勝數的觀眾都對這部電影表示了期待。

從方方面面來看,這都是今年藍夏的第一大爆款。

但是,爆款就意味著得獎熱門嗎?

並非如此。

又或者應該說,恰恰相反,越是熱門就越是多泡沫,越是熱門也就越是眾失之的。

槍打出頭鳥,這句話熟悉嗎?

登頂場刊評分第一,不僅無法讓「星落之城」成為得獎熱門,而且還可能讓電影背負槍靶子成為眾人的圍攻目標。

一項非常直觀的數據,過去三年藍夏場刊評分最高的作品,全部顆粒無收——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三年前,場刊最高評分「失落的母親」,贏得4.5的高分,被譽為金鳶獎最大熱門,結果卻大倒熱灶,盡管劇組在閉幕式被召回,然而卻在電影宮的觀眾席里做了一個晚上的冷板凳。

空手而歸,一獎未得。

驚呼一片。

偶爾,非常非常偶爾,電影節組委會為了掩人耳目,在召回劇組里也會釋放一些煙霧彈,召回一個兩個陪跑的劇組到現場混淆視听;但這樣的做法並不經常,畢竟,對于劇組來說,可能就要有心理陰影了。

事實上,去年藍夏電影節,場刊評分前三名,全部沒有得獎,任何獎項都沒有,甚至干脆就沒有召回。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最後登頂去年金鳶獎的作品「遠方」,場刊評分只有2.38,在所有主競賽單元參展作品里排名倒數第三,當評審團主席宣布大獎得主的時候,現場媒體集體愕然,一個兩個開始懷疑人生。

也正是因為如此,去年藍夏電影節結束後,爭議非常洶涌,無數媒體紛紛吐槽︰

這是開始擺爛了嗎?

可想而知,今年藍夏揭幕前,媒體的選擇、觀眾的視線,確確實實很難懷抱期待,這才導致了後續一系列意外事件,藍夏和塞卡的競爭也就進入白熱化。

不過,客觀來說,不止是藍夏,安橋和蔚海也都一樣,場刊最高評分不代表什麼,因為場刊也非常小眾非常局限,這就是代表一小部分媒體的觀點——

比如今年的藍夏,就是十一位專業影評人的觀點而已。

和評審團一樣,場刊也同樣是一小群專業媒體派出的記者/影評人的評分,具有局限性,也具有相對性。

所以,場刊評分和評審團意見出現相悖的情況,在三大電影節都再正常不過了。

久而久之,「場刊評分最高」更像是一個詛咒,最高獎項總是與其無緣,評審團總是選擇嘉獎其他作品,這也成為媒體記者對評審團嚴重不滿的一個導火索——

他們認為評審團為了避免自己的評選被預測到,所以故意避開場刊評分最高,標榜審美標準的不同。

場刊評分和得獎名單,也就成為「影評人VS評審團」審美對抗的一個延伸,爭議,年年都會在三大電影節上演。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于是,金鳶獎的歸屬,懸念也就全面引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