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黎世寬,藍夏電影節的新任藝術總監,真的那麼簡單嗎?

在外人看來,面臨一個權力斗爭過後的爛攤子,不問世事三十年的黎世寬從電影資料館里被重新挖出來,怎麼看怎麼像是一個傀儡木偶,在不同派系權力平衡之中被推上管理的位置,基本沒有發言權。

果然!

在黎世寬走馬上任的前三年時間里,藍夏電影節一年比一年糟糕,並且終于淪落為整個行業的笑話。

但是!

又有誰能夠確定,「擺爛」不是黎世寬的計劃呢?

也許——

恰恰是因為黎世寬看到了重重困難、看到了權力掣肘,他明白現在的藍夏電影節渾身上下都是毛病,甚至已經開始腐爛流膿。

如果黎世寬一開始就新官上任三把火,那麼多方權力制衡之中,他無疑就是犧牲品,不僅無法改變困境,而且可能引火自焚。

于是,黎世寬反其道而行之,干脆就讓藍夏電影節一步步滑向深淵,湖穿地心,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情況的糟糕,瀕臨毀滅——

然後,觸底反彈,破釜沉舟。

這是一次冒險,一次瘋狂的冒險,但這也是讓不同派系暫時放下成見和分歧,齊心協力找回藍夏電影節昔日榮光的唯一辦法。

畢竟,藍夏電影節來到今年就即將年滿八十歲,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電影節,能夠縱橫江湖多年屹立不倒,底蘊和氣場非同小可,電影節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所有相關人士,他們都擁有一種自豪和驕傲。

沒有人願意放棄,更不要說繳械投降了。

沒有人!

永遠不要小覷老炮兒。

兩年前那次刻苦銘心的慘敗,讓藍夏電影節痛定思痛,然後——

不管「擺爛」是否是黎世寬的計劃,但事實就是,黎世寬終于掌控主動權,電影節終于開始正常運轉。

曾經斷裂、擱淺的計劃,又重新找到了鏈接;曾經無視、遺忘的計劃,又重新出現在會議桌面上。

黎世寬雷厲風行地展開一系列動作,除了內部調整之外,同時也對外邁開腳步,重新讓人看到了這位八十歲耄耋老人的決心和活力。

第一步,從全球首映入手。

一部優秀佳作的全球首映,驚艷四方,這是一個電影節慧眼識珠的最好證明,越多優秀作品選擇一個電影節作為平台登上全球舞台也就證明電影節越重要。

蔚海電影節在過去十年的強勢,就是因為他們培養出眾多「蔚海系導演」,依靠蔚海相關獎學金和大師班的支持完成自己電影拍攝的夢想,並且得到全方位肯定,最後形成良性循環,無數優秀電影蜂擁而至。

慢慢地,蔚海也就超越了藍夏,成為目前全球最為頂級的電影節。

同樣,蔚海崛起的理由,也正是藍夏沒落的理由。

一直以來,藍夏電影節都要求所有入圍作品全部都是全球首映,哪怕不是主競賽單元也是同樣要求。

但塞卡不同,創辦初期主要是面向大眾放映那些「已經在電影節上參展但暫時還沒有進入電影院」的佳作,可以算是「電影節里的電影節」,對于全球首映自然也就沒有要求。

然而,經過這些年發展,塞卡也不可能一點野心都沒有,過去十年時間里,他們正是憑借著一系列全球首映作品的登場,收獲贊譽也收獲關注,一路晉升到現在的位置,甚至被譽為蔚海之外全球第二大電影發行市場。

否則,兩年前,即使藍夏出現問題,片商和媒體也不見得就願意轉戰塞卡——

針鋒相對的背後,本質是因為塞卡已經成長起來,能夠成為藍夏的對手。

現在,藍夏也必須面對塞卡的正面競爭,每年選擇在年末登場的作品們,誰願意前往藍夏全球首映、誰願意前往塞卡,每家電影公司每個電影劇組內心都有一桿秤,顯而易見地,藍夏並不佔據優勢。

也就是說,曾經藍夏最具吸引力的那些東西,現在已經不吃香了,僅僅依靠人脈人情,這是不足以說服片商們的——

利益。

無利不起早,即使在電影產業里,這也是金科玉律。

那麼,藍夏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黎世寬又有什麼辦法扭轉局勢?

黎世寬親自出馬,前往另外兩大年末舉行的獨立電影節,一個九月底舉辦、一個則在十月初舉辦。

盡管兩個獨立電影節的規模和聲勢比不上藍夏、塞卡等等,但它們依舊擁有自己的聲望以及市場基礎;同時也是頒獎季不可或缺的存在,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延續藍夏和塞卡的氣勢,拉開頒獎季大幕。

黎世寬與這兩大獨立電影節達成協議︰

如果一部電影入圍這兩大獨立電影節,同時它也報名了藍夏並且通過選片委員會的審核,那麼這部電影就需要在藍夏首映。

當然,反之亦然,如果一部電影入圍了藍夏電影節,藍夏方面也會建議他們前往這兩大獨立電影節展映。

另外,藍夏電影節還將充分利用自己的業內地位,在藍夏設置兩大獨立電影節的展台,不僅僅只作為宣傳窗口,同時也吸引更多電影公司、發行公司、投資方的注意,並且培養觀眾基礎,為未來做規劃。

這一項發生在三個不同電影節之間的互動,確實吸引到了大量導演和制片人,畢竟——

曝光率,越高越好。

特別是這些獨立藝術作品,從制作方到發行方,他們最擔心的就是缺少平台展映,缺少足夠的宣傳。

現在居然能夠一拖三?

報名一個,就能夠得到三次展映機會,這樣的「便宜」,恐怕沒有人願意錯過。

最明顯也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報名作品數量——

兩年前,藍夏電影節的報名作品數量達到歷史最低,僅僅只有不到一百八十部電影報名,和蔚海超過三百作品報名的規模比較起來,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但去年,藍夏電影節的作品報名數量又重新回到了兩百三十部左右,盡管距離巔峰時期依舊有些差距,可是效果顯著。

今年的蔚海電影節才剛剛落幕,藍夏電影節的報名工作開始沒有多久,目前就已經有超過一百部電影報名了,這是喜訊。

一旦,藍夏能夠成為頒獎季作品登陸全球市場的首映平台,那麼關注度和人氣值就能夠重新回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