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施密特灣」,口碑飄紅,一片贊譽;但是,在「奇怪的事」面前,卻根本說不上話,風頭全部被搶盡,因為——

「奇怪的事」爆了。

大爆特爆,鋪天蓋地,轟轟烈烈。

媒體綜評,88分。

美味佳肴,美味度95%,評分9.0;流行度,97%。

青竹,9.2分。

有對比,就有差距,不是「施密特灣」不夠好、不夠爆,而是因為「奇怪的事」呈現出全面井噴的姿態。

兩部作品同一天上線,不可避免地被擺放在一起,整個贊譽狂潮的落差頓時就凸顯出來,進一步成就後者的井噴。

以至于網絡上流傳一個段子︰

陸潛的幸福煩惱。

平均八十分的劇集被淹沒了,就因為另外一部同期作品是均分九十,一部好劇遇上了另外一部好劇,一部爆款遇上另外一部爆款。

本來期待著兩部劇集瞄準不同用戶群體,一部喜劇一部科幻,循序漸進地打開市場,結果算盤全部被打亂。

看看人家入宅,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誠誠懇懇、兢兢業業,每部作品都在擔心市場的反饋信息,結果回聲才一登場,兩部作品就一前一後爆了,將這股流媒體狂潮推向一個不可思議的全新高度。

這算是,幸福的煩惱嗎?

但是!

為什麼呢?

為什麼偏偏是「奇怪的事」呢?為什麼數不勝數的新劇之中,卻是「奇怪的事」月兌穎而出呢?這部劇集具備什麼大爆特質嗎?

其中,最大原因應該就是︰

元素雜糅得恰到好處,一切都剛剛好。

劇集將八十年代的各種創意作品和復古元素,結合兒童視角、超自然現象、潛在怪物等等老套的情節,重新排列組合,工整而嚴謹得堪比教科書,每個角色都嚴格地按照人物設定和現實困境進行塑造。

嚴謹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不需要依靠人物犯蠢,就能夠推送劇情。

最重要的是,敘事流暢,行雲流水,第一季八集的故事,全部一口氣放出,讓觀眾能夠一氣呵成地看到結局,並且保持對第二季的期待值。

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就能夠見功力了。

套路,從來都不是問題,作品本身的完成質量才是——

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和「解除好友」、「突襲」一樣,單純從故事來說,沒有特別新鮮的東西,畢竟電影和劇集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已經遭遇壁壘,觀眾越來越挑剔的根本原因就是︰

見過世面了。

那麼此時,想要打破套路驚艷觀眾,也就難上加難了。

但是!

套路這件事,就好像烹飪大師一樣,面對一堆經典的老套的熟悉的食材,但只要掌握火候和工序,就能夠烹飪出令人食指大動的完美料理,同樣能夠讓人胃口大開、大快朵頤。

「奇怪的事」,就是如此。

短短不到二十四小時,「奇怪的事」就已經登頂熱搜榜冠軍寶座,摧枯拉朽地拉動超過兩億的洶涌流量。

數據,直接和位于熱搜榜第二的回聲拉開差距,以至于同樣位于熱搜榜第十位的「施密特灣」慘遭忽略。

其實,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施密特灣」也同樣成功了——

正如陸潛的計劃,瞄準喜劇市場,以輕盈的、簡單的、輕松的劇集,在腳不沾地的繁忙社畜生活里,短暫地令人放松下來,這部質量不俗、題材特別的喜劇已經殺出一天片。

只不過……「奇怪的事」的爆發太轟動太震撼太沖擊,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橫掃榜單,引爆眼球。

然後,兩套劇集的閃亮登場也就讓這個全新的流媒體平台持續刷屏。

也就是說,前一天,人們還在討論回聲,關于這個流媒體平台的種種討論不絕于耳,爭議和抗議漫天飛舞。

緊接著後一天,人們就已經忘記了抵制回聲這回事,因為「奇怪的事」征服了他們,討論熱度全面引爆,浩浩蕩蕩地鋪陳開來,一時之間就成為了現象級作品,人人都高呼著︰

「回聲!第二季,請快點!」

「回聲爸爸,听我說,謝謝你。」

「一個晚上刷完第一季,現在就開始敲碗第二季!」

還有人對回聲不滿嗎?

當然有。

但是那些不滿都已經被「奇怪的事」的好評、贊揚、討論全面淹沒,這也直接證明了,「內容為王」依舊是鐵律。

只要回聲能夠持續不斷提供優質內容,那麼陸潛的構想就能夠實現!

當然,真正困難的地方就在于,「優質內容」。

那麼,在回聲沒有公布第一周數據之前,到底應該如何證明「奇怪的事」火到一塌湖涂呢?

持續攀升的討論流量?鋪天蓋地的話題標簽?全網熱議的狂潮?還是專業媒體到大眾媒體的贊譽?

全部都不是。

而是——

青竹的評分標記人數。

一周時間,「施密特灣」的評分標記人數就已經突破五萬,成為今年上半年來第二部標記人數突破五萬的新劇。

從這里就能夠看得出來,得益于回聲的勢頭,「施密特灣」確確實實引爆了關注,並且收割了一批支持者。

在電視全面低迷、劇集群魔亂舞的當下,一部情景喜劇能夠強勢回春,著實難得。

那麼,「施密特灣」是第二部達到如此高度的劇集,第一部呢?

難道是入宅的劇集嗎?

顯然不是。

答桉揭曉——

「奇怪的事」,一周之內,標記評分的人數就已經突破三十萬。

數字,沒有看錯,確確實實就是三十萬,整整是「施密特灣」的六倍有余,並且還在搭乘火箭扶搖直上。

這就是劇集火爆的直接證據。

當然,真正的專業人士,或者挑刺人士,此時就會說,標記評分,並不意味著真正看過,可能只是湊熱鬧而已,他們需要等待回聲的官方數據,才能夠證明。

對此,回聲的官方回應是——

回聲,短期之內將不會公布任何劇集或者電影的點播率,網頁/應用程序顯示的排名也只有順位沒有具體數字。

相對應地,回聲將會以季度為單位,公布付費訂閱用戶以及免費試用用戶的數字,作為一項參考數據。

繼取消評分、弱化榜單之後,回聲進一步打破業內的固定認知,這次,人們已經見怪不怪。

業內的普遍猜測是,回聲擔心點播率數字太難看太寒磣,影響信心,所以限于內部瀏覽,而且藍鯨影業和回聲都暫時沒有上市,依舊屬于私人企業,即使拒絕公布數字也無可指摘。

入宅,也同樣如此。

不過,回聲不公布,業內人士就束手無策了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