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955章 豪擲三千萬!

第二天是個艷陽天。

連日來的暴雨終于止歇。

王林拉開窗簾,清涼的晨風吹過來,帶著茉莉和米蘭的花香。

晨曦徐徐拉開了帷幕,這是一個絢麗多彩的早晨,帶著清新降臨人間。

遠山近田,一切都純淨的讓人心曠神怡,彷佛一幅澹澹的水墨畫,水墨畫里,彌漫著好聞的青草的香。

棉鈴過來喊他吃早餐。

「你好些了嗎?」王林問。

「好多了。」棉鈴精神十足,臉色清新,彷佛睡一覺醒來,她又完成了自我修復。

吃過早餐後,王林等人來到棉田考察。

經過多日的暴雨沖刷,壞鈴的現象很明顯。

棉花喜熱不喜雨,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南疆的棉花產量會格外高,質量也好的原因。

王林在婁東開發的南京棉產區,也是質量最好的棉花品種之一,這種棉花很適合用在高檔的布料上。

棉鈴組織人手搶收爛鈴。

為了盡快完成爛鈴的采摘,棉鈴從附近農村召集了一批人手。

摘棉花是一個很累人的活。

機器收棉效率高,但有一個很大不足之處,就是棉花里的雜質高。

人工采摘成本高,但是雜質低,所以工廠收購價格比機采棉高。

機采棉一般要經過棉花清理廠的加工才能被紡織廠使用。

但是,棉花清理廠的投資很大,幾千萬的投資,不是一般紡織廠承受得起的。

而很多私人農場主,他們承包大片田地種植棉花,一般是幾百畝、上千畝,他們也不可能使用機器采棉,只在采棉季節才雇人來工作三個月。

采棉工人的工資並不高,每斤棉花給一毛錢的工資,多采多得。

一個熟練的采棉工人,每天可以采100公斤以上的棉花,還有個別厲害的,一天能采200公斤。

但絕大多數人,每天都只能采50公斤左右,每天也能賺到10塊錢的工資。

這個工資放在農村來說,已經算得上高收入。

采棉期一般是三個月,采完棉花以後很快就要過年,很多農民都願意在這個時間段出來賺點錢正好過年用。

工人們采棉,雙手得勤,但是最受傷的也是雙手。

棉殼最頂端的部分十分的尖,一不小心就有被扎到手的可能,再加上天氣十分干燥,手也會被棉花枝子劃的一道一道的。

3個月采棉結束後采棉工的指甲是禿的,指甲蓋里都會有少許淤血的痕跡,指頭會有些紅腫。

王林下地試采了一個多小時,馬上就吃不消了。

棉花的植株很矮,只能彎著腰采摘,有的工人為了省力,就會跪著采,要不就是爬著前進。

王林把自己采來的棉花稱了一下,只有八斤棉。

一朵棉花很輕,只有5克左右。

王林工作了這麼久,才賺到八毛錢的工錢,這讓他欲哭無淚。

其實,想想以前,他在申紡廠的機修車間工作時,一天的工資也只有三、四塊錢。

他如果采一天的棉花,最起碼能賺到四、五塊錢,不比當工人時的工資差。

只不過,現在的王林,哪里還看得上這幾塊錢一天的工資?

王林一手扶著腰,一手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說道︰「太累了!這是我干過最累人的活。周老總,我們必須實現機械化!」

周伯強道︰「采棉工作的確累人,只有農村那些賺不到什麼錢的窮苦人才出來采棉。城里人吃不了這個苦。」

王林道︰「是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實現機械化采收。還有,明年開始,我們要擴大種植面積,搞個20萬吧!」

他們今年只搞了5萬畝的棉田。

這等于是在做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新品種的產量。

周伯強道︰「20萬畝?好啊!我們有了這麼多棉田,以後在棉花這方面,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了。」

對于國人來說,大多數人都對棉花制品情有獨鐘,在國人的傳統認知里,化縴制品不如那些棉毛制品,這種認知上的習慣也讓我們不斷擴大棉花生產和消費量,而在國內各個種植棉花的地區,南疆和長江流域名聲最為響亮,這也是我國棉花產業的大本營。

我國的棉花,一直都能夠賣出較好的價格,也屬于國家儲備戰略性物資。

以往一些年,由于身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背景,每家每戶僅有幾畝地那時候家家戶戶種植棉花全都靠手工采摘,不過這也僅限于華中地區,像是南疆地區土地廣袤,每到摘棉花的時候,靠著家里的幾口人根本不能全面采摘,為此他們就需要從外省雇佣幾萬乃至幾十萬的采棉工。

若是使用機械采棉機,每日采棉相當于600人的人力勞動量。

也正因為如此,米國農業工程師協會將采棉機評為20世紀農業工程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王林道︰「對,以後我們就自給自足!相關的機械,國內只怕沒得賣吧?」

周伯強道︰「肯定沒有。」

棉鈴道︰「這個情況,我知道一二。采棉機的專利都在別人手里。主要是在米國人手里。現在全球市面上采棉機,就是約翰迪爾和凱斯的產品,而這其中僅是約翰迪爾采棉機就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米國人的采棉機,能霸佔市場的原因,就是他們在專利布局方面下手較早,收割效率相對較高,比如約翰迪爾的某款采棉機可以在一小時內收獲65畝的棉花,而且24小時都能夠作業采棉,這也是全球效率最高的采棉機。

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國內的采棉機市場有90%都被歐美日這些發達國家的企業所壟斷,一直到2018年之後,國內的采棉機市場才出現轉折,後來居上。

我國的農機市場,發展得比較晚,這跟我國的整體工業進展是相關聯的。

王林不由得輕輕一嘆︰「就不能有國產的品牌嗎?」

周伯強道︰「要不要找江南機械廠試試看?」

王林道︰「棉總,你知不知道,像約翰迪爾的大型采棉機要多少錢?」

棉鈴道︰「他們的很貴,六道的采棉機要賣500多萬。」

「500多萬?」王林怔道,「那豈不是天價?」

王林有過經驗,就以衛生佔的生產線為例,購買進口的要2000萬,國產的只需要700萬,能便宜三分之一,而其中的主要零部件也是采用的進口貨,質量也很不錯。

這麼一想,王林覺得,如果采棉機能實現國產化的話,成本肯定也要便宜三分之二左右。

歐美日這些資本家,最會賺錢,一塊錢的成本,能賣你30塊錢!

王林如果不想被外資剝削,就只能打國產的主意。

國產自主研發,可以避開國外的主要專利。

我國科學技術,需要不斷發展,要進行原創科研,才能夠有能力和外企品牌競爭。

但研發的前期投入是巨大的,一般的企業不會投入這麼大的資金進行研發。

王林可以預見的是,國內采棉機市場是十分巨大的。

這是一個幾千億級別的大市場。

越早布局,就越能搶得先機。

國家在南疆生產棉花的大布局即將開始,從1995年以後,將大量采購采棉機。

一台六道的進口采棉機,價格高達500多萬,可以想象,他們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將從我國賺走幾千億的金錢!

王林听了周伯強的建議,緩緩說道︰「周老總所言極是,我們可以和江南機械廠聯絡一下,希望他們能攻克采棉機這個難題。國外能生產出來的產品,我們肯定也能生產出來!兩彈一星都制造出來了,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

棉鈴道︰「其實我國早在1952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發采棉機器。」

王林道︰「是嗎?那麼早就研發了?後來怎麼樣?」

棉鈴道︰「我國當時陸續投入資金,也想像老大哥一樣,建成棉花全程機械化模式。引進了垂直摘錠式采棉機進行實驗。這種采棉機的優勢有很多,主要是采摘部件結構簡單,生產制造要求低。但是劣勢也十分明顯。采淨率低,含雜率高。撞落棉多,損失太大。」

周伯強笑道︰「了不得,棉總,你知識面真是寬廣啊!」

棉鈴道︰「我為了種植棉區,天天在翻閱相關的資料,對采棉機當然也要研究一番。我還記得,那個時代的代表機型有XBH-1.2型2行采棉機和XC-15型4行采棉機。」

王林道︰「後來呢?就沒有下文了嗎?」

棉鈴道︰「因為劣勢太過明顯,還不如手采的好,不符合我國的國情,一直到現在,我國幾乎完全、徹底的放棄了垂直摘錠式采模機技術。」

王林怔道︰「那以前的研發工作,豈不是全部白費了?」

棉鈴道︰「是啊!所以我們只能走其它的研發道路。」

王林沉吟道︰「這樣的農機工具,是不是得農機院牽頭研發?」

棉鈴道︰「只靠一家機構肯定還不夠。」

王林道︰「那就多聯系幾家科研機構,把江南機械廠也帶上,讓他們來生產。我們必須要走自主研發的路,不能依賴別人。我相信,國內有這方面需求的棉花廠肯定有很多。」

事實上,我國長期以來,每逢棉花收獲期,棉區采棉勞力奇缺,且人工采摘棉花費用昂貴。國外采棉機又因棉花品種及株行距等差異在我國棉區難以作業。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棉田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加,一些植棉大區迫切需要國產化的采棉機。

王林現在開始研發國產采棉機,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當天回到棉區辦公樓後,王林聯系江南機械廠。

電話接通以後,王林道︰「你好,請找一個崔廠長。」

對面一個很大的嗓音問道︰「哪個崔廠長?」

「就是你們的崔振華崔廠長啊!」

「你說崔主任啊?他不在我們廠當廠長了,他到局里當主任去了。」

「哦,他高升了啊!請問你知道崔主任的電話嗎?我是他的一個朋友,我找他有點事。」

「你是哪位?」對方也很謹慎,既然你是崔主任的朋友,為什麼不知道崔主任高升的事?

「我是愛秀集團的王林。」

「啊,您是王總啊!王總,您好。我這就把崔主任的電話告訴您。」

自從上次合作過衛生巾生產線以後,這兩年來,王林很少再找江南機械廠。一來他需要的設備,找唐華的公司買進很便捷,二來衛生巾的產能現在基本上是滿足的,暫時不需要新的機器,而其它機器設備,江南機械廠並不生產,所有的機器全部從新研發的話,那投入太大,廠里搞不起,王林也等不起。

王林拿到電話後,又聯系崔振華。

這次的電話打過去,接听電話的人便是崔振華本人。

崔振華听出是王林的聲音,哈哈大笑道︰「王總,好久不見。」

王林道︰「崔主任,恭喜榮升。我們好久沒見面,都沒有給你送上祝福。」

「哎呀,我這算什麼榮升?現在局里也要改制,機械廠也要改革重組,還是王總氣魄大,直接把申紡廠給接管了。王總,對咱們機械局感不感興趣?要不也交給你托管得了?」

「崔主任說笑了吧?」王林笑道,「我有個事情,想請教崔主任。」

「王總客氣了,有事請吩咐就行。」

想當初,王林只有一家小小的衛生巾工廠,幾千個工人,而崔振華是堂堂江南機械廠的廠長。

現如今,王林有幾十萬工人,而崔振華卻成了局里的主任。

要論影響力,王林比崔振華大得多了。

就像當初周伯強是王林的領導,現在卻被王林領導一樣。

崔振華語氣中,對王林也頗為恭敬。

王林沒有廢話,直接談到了采棉機的研發事項。

崔振華道︰「采棉機?這可是個難題。」

王林道︰「能有多難?總不能比兩彈一星還難吧?」

崔振華笑道︰「那當然比不上。花個兩年時間,還是能研發出來的。就是得費時費力,主要還是要費錢。」

王林道︰「我國是產棉大國,也是紡織大國,卻沒有自己的采棉機,這說不過去吧?像這樣的農機工具,當然要從政策層面進行引導,組織多個科研單位進行合作研發。崔主任,要不就請你牽個頭?」

「王總,我牽頭容易,國家各個科研單位,也有的是人才。只不過是科研經費?」

「我可以出錢。不過,我出錢是有條件的,產品研發出來以後,我要專利權。等于是我出錢,委托相關單位進行研發。除了研究經費以外,我還可以另外給一筆錢。」

「這就好說話了嘛!」崔振華道,「有錢就好辦事!你拿出三千萬來,給我兩年時間,我來牽頭研發出來!」

「好,一言為定!三千萬就三千萬!」王林一口答應。

崔振華被王林的豪爽給震驚到了。

他說三千萬,不過是隨口一說,就等于普通人說,你給我一百萬,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沒想到王林直接答應下來,連討價還價都沒有。

這樣一來,本來是崔振華在將王林的軍,現在卻變成了王林在將崔振華的軍。

你要的錢,我如數給你,我要的技術,你一定要在兩年之內給我。

崔振華模了一把臉,正色說道︰「王總,你認真的啊?」

「這麼大的事,我能開玩笑嗎?崔主任,你可不能退縮啊!咱們就這麼說定了。」

在王林看來,崔振華當上了主任,這是一件好事,可以更方便的聯絡各個科研單位,也能更好的指揮各個機械廠進行合作。

崔振華想了想,一拍桌子︰「行,這事,我接了!兩年之內,我給你研發出國產的采棉機來!不就是個采棉機嗎?我就不相信,我們搞不出來?」

王林笑道︰「這就對了,采棉機而已,又不是航母,也不是宇宙飛船,能多大的技術含量?兩年時間,足夠研發了。」

崔振華道︰「我會聯系農機院、農機科研院等科研單位,組織起來,對采棉機發起攻關!」

王林笑道︰「太好了,崔主任,等我回申城後,我就把第一期的資金給你們劃拔過去。」

交情歸交情,這生意歸生意。

王林答應的是三千萬科研資金,但不會一次性的全部拔給對方,而是會做幾次劃撥,他還會扣留一半的資金,等對方研發出來,王林拿到專利權以後,再把剩余的錢打給他們。

當然了,在正式合作之前,雙方肯定要簽署合同協議。

對方是政署機關,王林還是信得過的。

王林要的是技術、是專利、是機器,花幾千萬無所謂。

他現在花出去三千萬,能研發出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采棉機,那未來幾十年間,他能憑借這款機器,賺上三百億、三千億!

王林有這樣的信心和遠見,才敢豪砸三千萬。

周伯強和棉鈴等人,都在旁邊听著他打電話,此刻都是面面相覷,為王林的土豪行為震驚不已。

王林放下電話,笑道︰「事情成了!有崔振華牽頭,我相信很快就能攻克采棉機這個難關。」

棉鈴道︰「王總,你這也太任性了吧?今天你需要采棉機,你就投入幾千萬搞研發?改天你要是需要其它機器呢?是不是也這樣做?」

王林居然沒听懂她話里的勸戒意味,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對,跟紡織行業有關的一切機器,我們都可以做!」

棉鈴︰「……」

周伯強笑道︰「不愧是王總,大手筆!」

王林道︰「說句實話,我投入三千萬,並不算多,只要他們能拿得出技術,那我以後肯定是賺的!我就怕三千萬還不夠啊!」

他模著下巴,陷入了沉思,有沒有更快速的方法,助力國產采棉機的涎生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