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四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財政收入高了,趙頊也開心了,趙頊開心了,便要給陳宓升官。

趙頊第一想法是提拔陳宓做三司使,但好在給攔了下來,畢竟以陳宓的資歷,還不足以擔任三司使,趙頊想了想也是如此,于是提出了另一個差遣,便是三司判官。

三司判官算是三司使的二把手,主要是起一個監督的意思,權力說大也大,大得可以掣肘三司使,但說小麼其實也小,若真是到了實際事務上,可能連一個司的司長都比不上。

不過趙頊是讓陳宓過去將整個三司給抓起來的,三司作為大宋的財政部,對于大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善于掙錢的官員當三司使,對于朝廷來說很重要。

趙頊覺得陳宓的能力,最應該在三司中發揮作用,是最合適當三司使的人,不過受限于資歷不足,只能委屈當個判官。

但趙頊何許人,自然知道以陳宓的能力,若是當一個副手,不放在具體事務之中,全然是浪費他的才能了。

于是趙頊又想出新法子,三司使讓祖無擇兼任,大家都知道,祖無擇與張載交好,更是與陳宓關系頗好,他在三司使位置上,陳宓便能夠以判官差遣實際上管理事務。

趙頊也算是當真是花了心思了。

不過這個心思對于陳宓來說的確是起了大作用。

陳宓一上任,立即梳理稅收的事宜。

陳宓推動全國統一稅賦的行動,一上去便出了幾道政令,下令各州縣不允許私自設置關卡收稅,所有的收稅,都應該由專門的部門征收,地方官府,不允許私自收稅。

之所以要這般做,是因為大宋的地方官府胡亂收稅、私自設置關卡,阻礙商業的行為實在是太多了,現在經濟要大發展,這些行為必須要進行清理。

為了實現對地方政府的監督,陳宓利用央行的信息系統收集信息,一旦發現了州縣私自設置關卡收費,立即派出執法專員處理,要麼當地的州縣知府知州知縣將下面的人推出來當替罪羊,要麼就自己被撤職處理。

在連續處理了十幾個州縣的官長之後,這股歪風邪氣總算是被剎住了。

不過官方對于經濟的阻礙被掃清了,地方上的匪患卻成為經濟發展的不小威脅。

雖然說經濟發展對于諸多農戶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同樣也吸引了一些懶惰的人,隨著經濟的發展,他們能夠搶的錢財更多了,反而吸引了更多的從業者,頗出現了幾個很大的賊匪團伙。

陳宓听說了之後,研究了一番,如果讓地方的廂軍或者禁軍去干這些事情,估計還是要勞師動眾,而且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對于大宋朝的軍隊,陳宓並沒有什麼信心。

于是,陳宓干脆讓央行的護衛隊去執行這個任務。

央行的護衛隊本身便是專門與這些賊匪打交道的,由他們去處理,最是合適不過,而且……陳宓也存了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想法。

央行的護衛隊,因為央行有錢,所以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比起軍隊更加先進,訓練的那一套,組織紀律方面,可是陳宓用後世的練兵法精選而來的,練出來的兵,可不是現如今的兵能夠比的。

讓這些護衛隊去剿匪,也能夠讓他們見血,成為合格的軍人,以後說不定有用武之地呢。

果然,央行護衛隊出馬之後,將幾大團伙一掃而空,然後分為幾隊,到處去剿匪,盤踞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團伙,都被肅清了一遍,這等行為也鼓勵了許多州縣,也組織起來自己的護衛隊,將盤踞在自己州縣的盜匪給掃了,一時間海晏河清。

治安便好,各類關卡取消,經商環境前所未有的好起來,加上陳宓開設的工業園,全國的物資流通變得便捷起來。

熙寧十一年,這一年趙頊決定換個年號,經過討論,以元豐為年號,于是熙寧十一年變成了元豐元年。

在陳宓的梳理下,大宋朝的經濟發展十分的迅速,實際上到了熙寧十年的年底,朝廷第一次有了充裕的資金,在供應了官員俸祿、軍隊開支、對外的歲幣以及各項繁雜的開支之後,依然有兩千余貫的結余,這對于大宋朝來說可是真的罕見。

而這也激發了趙頊的雄心。

陳宓時常與他討論大宋朝的弊病,但卻不贊同改變太快,在這之前,趙頊是同意的,但有了這麼多的結余之後,趙頊終于打算干件大事。

便是他籌謀了許久的官制改革。

陳宓實際上覺得時機並不適合,但趙頊卻是覺得最合適不過。

「……現如今的時機大約是最好的,因為國庫里的錢很多,改制需要不少錢,若是別的年份,沒有足夠的錢,想要改制,卻是不太合適,畢竟一旦改制,各類公文、官服官衙等等都要重新制定,里面的花費是不少的,現在有了這麼多的結余,的確是更加合適的。

此事靜安你要支持朕,朕早就受不了這繁雜無比的官制了,你知道麼,有時候連朕都不知道什麼差遣什麼官是作甚的,別說一些官場新丁了,關鍵是,正是因為里面的模湖地帶,給了一些權力尋租創造了很多的空間!

朕想要干點什麼事情,明明很快便能干好的,但頒發下去,卻是要好久才能干好,甚至直接干脆荒腔走板了,實在是不改不行啊,靜安!」

談起這事情,趙頊當真是一肚子的牢騷。

見到趙頊如此,陳宓也不反對了。

不過趙頊要的可不是陳宓的不反對,而是他的支持,為了讓陳宓參與此事,他任命陳宓為流內銓,專門處理此事。

按照趙頊的計劃,首先對中央機構進行整改,使「台、省、守、監之官實典職事,領空名者一切罷去,而易之以階,因以制祿」。

此事原本最為困難的是宰執大臣的反對,但張載作為昭文相,他力主此事,自然也就順利推行下來了。

此次改制目的是適當合並機構,裁減官員,使官員名實相符,有職有權。減少推諉,于是,重新樹立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統管中央行政,便是正本清源的最重要舉措了。

中書省主管宣布皇帝命令,批復臣僚奏議,決定重要官員的任免,下設吏房等八房辦事機構。門下省主管審議中書省所定事宜。尚書省是執行機關,設宰相,分六部,行使實際權力。

但兵部只管保甲、民兵等事,實際兵權仍為皇帝和樞密院掌管。

在趙頊、張載以及陳宓的聯手之下,關于中央的各機構很快就改制成功了,宋初以來中央機構虛職多而實職少的弊端,得以扭轉,原來「三高官官不預朝政,六曹不厘本務」的怪現象消除了。

其次,趙頊統一了全國官員的薪金,原來只領薪金的虛官,改為相應的階,以階級領薪金,以便于對官員的考核和使用,使「卿士大夫官居職,知使責任,而不失寵祿之實」,發揮官員的積極性。

這些其實並不算難,畢竟中央的機構,只要皇帝與宰相能夠齊心合力,便能夠管好,但到了地方,卻是不好處理了。

這也是原本元豐改制評價不高的原因,趙頊請陳宓支持,便是要將地方也一並改過來。

陳宓原本不願意,但經過趙頊的勸說以及他自己的深入思索之後,還是下定了決心,決心要踫踫這個大難題。

不過陳宓也取了巧。

他意識到,改制最大的問題是觸踫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如果改制不觸及他們的利益呢,那能不能變不可能為可能呢?

改革官制的目的是什麼?

原本的歷史上,改制是為了省錢,但現在改制卻是為了厘清吏治,讓治理效率變得高效起來,因為現在並不缺錢!

有了這個思路,陳宓便發現其實也沒有那麼難了。

只要拿下官員有官可以做,他們便不會反對。

而且陳宓是為了將職責落實下去,讓每個人都各有職責,有自己管理的一攤子,讓每個人都權責統一。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以前權責不清,大家並不十分清楚自己該管什麼,什麼不該自己管,于是有些人權力很大,有些人干脆便是虛職,而事情干不好,也沒有人因此而負責,干好了,也可能不會被承認,于是便形成了得過且過的心態,誰也不願意做事情了。

但陳宓的做法是,將官員的職責給落實下來,只要有官職的,都會有實權,將所有的差遣的職責都落實到官職上,那麼官職便有了實權,當然,權力給了,那麼如果干不好,一樣是要追責的。

在這個原則之下,陳宓開始帶著人進行全國性的厘清。

陳宓花了足足兩年的時間,才算是將這個事情給初步給梳理好,但也只是一個初略,但總體的原則定下來了,地方自然會形成一套心的體系,接下來只要京城的吏部統籌考核,出了事情追責,只要執行下去,效率自然便會上來了。

陳宓連著干了兩件大事,趙頊自然是要酬功的,過去的兩年,陳宓一直在管理官員,在改制之後,流內銓變成了吏部郎中,而到了元豐二年底,趙頊正式將陳宓升遷為吏部侍郎。

元豐三年,張載的身體終于還是撐不住了,連著臥床不起,他自己倒是想著為弟子們的多撐一年半載,但陳宓卻是不願,強行讓張載告了老,不過也沒有回橫渠,便留在汴京養著。

不過好在到了這個時候,陳宓已經算是能夠獨擋一面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