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九章 開封府解試!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為宰相、參知政事議事辦公處,設于禁中。

政事堂囊括門下、中書和尚書三省的大部或主要職權,是最高行政機構。政事堂下設舍人院,有知制誥或直舍人院,負責撰擬詔旨。

還設孔目、吏、戶、兵禮和刑等五房,分曹處理事務。

這麼多機構設置在禁中,中午自然沒有辦法各自回家吃飯的,于是便有了類似後世機關的食堂,而且這食堂的飲食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宰執的飲食,更算是小食堂了。

在這食堂中,其實大家也未必有時間過來,大部分時候,都會有小吏打了飯回去各自的簽押房吃,有時候有時間了,便自己過來吃,算是吃個鍋氣。

中秋剛剛過去,工作自然也是忙的,不過張載卻還是自己來食堂吃飯,走一走有利于身體健康,卻不料在食堂里踫見了王安石呂惠卿等人。

張載笑呵呵與王安石等人打招呼,大家都算是改革派的,見了面還是比較客氣的,干脆還是坐一桌吃飯。

食堂的人見到參政都來了,趕緊給安排膳食,張載與王安石幾人便閑聊起來。

先是聊了河北之前災情的問題,之前河北黃河改道,後面有韓琦在,陳宓還捐了一些錢出去,今年的秋收也快了。

青苗法現在是銀行在代執行,王安石也有渠道得知一些事情,但詳細的還是想與張載聊聊。

張載倒是知道的,便說道︰「根據銀行那邊給的消息,河北的災後復產工作做得很好,尤其是復耕的事情,基本算是完成了八成的復耕。

加上洪水過後有淤積的泥土,反而土地肥沃了一些,糧食的產量比之往年有增長,這部分的增長反而是覆蓋了損失的部分,河北的農戶今年倒是可以過一個肥年了。

據我那弟子建議,今年的利息是以糧食為主,還要高價收購糧食,不使谷賤傷農,這樣也可以彌補農戶的一些損失。」

王安石臉上露出笑容︰「這樣就太好了,河北黃河改道,去年的景象實在是嚇人,若是沒有青苗法,農戶必定要成為流民的,至少要有幾十萬流民,若是一股腦南下來到汴京,即便是官家也要大傷腦筋的。

子厚兄,你這個弟子著實是大才,央行交予他管理是好事情,算是找對人了,我听說不僅河北的情況大好,還有其他的地方青苗法的執行情況也頗為順利?」

張載笑道︰「他還是有些辦法的,央行執行青苗法還是能夠避免一些弊端的,加上有地方官府盯著,沒有人敢私下動手腳,自然是各方面都能夠依照規矩來,自然就少去了很多的弊端。」

王安石贊嘆道︰「靜安是個有想法的年輕人,之前與我說過所謂的裁判與執行人之間的關系,听了之後,我也是頗有領悟的,哦,是了,靜安今年也該參加科舉了吧?」

張載點頭道︰「可不是麼,這段時間埋頭苦讀呢,看起來也是焦慮這呢。」

眾人都笑了起來。

王安石笑道︰「咱們都是經過這麼一遭的,考前焦慮,也是正常的,哦,是了吉甫,這一次開封府解試你是主考官,可有什麼想法?」

呂惠卿趕緊擺手道︰「關于科舉的事情,屬下可不敢多說,那都是要保密的。」

王安石大笑︰「誰讓你泄密!」

說著與張載道︰「靜安有大才能,就是不知道科舉考試能力如何,可有把握?」

張載笑道︰「大約問題不大,基礎甚為牢固,他又是舉一反三的聰明人,加上有老夫幫著查漏補缺,大約過個解試還是沒有問題的。」

王安石捋須滿意點頭道︰「那就好,明年春天靜安若是能夠考上進士,老夫定要給他好好地安排一些重要崗位,這個年輕人是未來的棟梁之才啊,子厚兄,你多督促他,最好是拿個解元什麼的,這般起點會更高一些。」

張載听了不由得啞然失笑道︰「這卻是不簡單,而且靜安大約也是不太在乎的。」

眾人听了也是失笑。

張載晚上回去與陳宓說了這話,卻是有些驚詫︰「王參政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張載笑道︰「大約還是覺得看好你這個年輕人吧。」

陳宓想了想,也覺得王安石沒有必要針對自己,經過自己推動的央行代行青苗法之事,因為代行的效果很好,現在青苗法出現的弊端基本都讓自己給堵上了。

所以王安石那邊對自己的評價好像還蠻高的,程頤也是因為如此被趁機踢出了條例司,不得已去了嵩陽講學去了,因此近些時間改革派的兩大派系的關系卻是不錯的,所以王安石對自己有期待倒是正常。

陳宓點點頭道︰「估計也是隨口一說罷了,也無須過于在意……」

張載搖搖頭道︰「不,為師卻是覺得王參政的話有道理。」

「嗯?」

陳宓有些詫異。

張載看著陳宓道︰「為師覺得,解元卻是需得拿下來。」

陳宓臉上露出怪異的神色道︰「老師,您覺得弟子可以?」

張載罕見的露出嚴肅的樣子︰「怎麼,你覺得我張載的弟子不值得解元?」

陳宓哭笑不得道︰「這開封府解試參加的人不僅多,關鍵實力也足夠強,弟子何德何能能夠壓過那麼多的人取得解元名次!」

張載心下道,為師也覺得不太可能,但說出來的卻是︰「如何就不可能!老夫手把手教你這麼久,你也足夠的聰明,別人舉一反三,你卻是舉一反十,加上你的眼光格局,還有你做事的本領,比起其他的考生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為師不僅覺得你可以,還覺得解元非你莫屬!」

陳宓心下道,我信你的邪!

但他說出來的卻是︰「既然老師這麼信得過弟子,那弟子一定……一定好好努力!」

張載不滿地看了一下陳宓,有些恨鐵不成鋼道︰「別人哪有你這般的條件,我發現你什麼都好,但是在讀書這一塊上,怎麼就這麼不自信呢!」

陳宓苦笑起來,這科舉修羅場,哪里有那麼簡單,即便自己瞧不起韓琦歐陽修這些人的執政本事,但說起考試能力,他還真就沒有敢輕視的底氣!

不過這種事情陳宓也沒有放在心上,隨口答應了張載,算是糊弄過去了,至于能不能取得解元……看天吃飯吧。

不過話說回來,王安石的話也是有道理的,無論是開封府的解元還是其他地方的解元,就沒有在省試中失敗的,而自嘉佑二年之後,便沒有黜落的,也就是說,只要能夠考中解元,就意味著一定是進士了,而且一般來說名次也不會太低。

而進士之間也有三六九等,一甲二甲三甲之間的起點是根本不同的,基本來說,大宋朝一甲出身的,能夠當上宰執的機會很大,至于二甲的,能夠當上宰執的機會就低了不少,至于三甲當上宰執的,卻是屬于鳳毛麟角了,有些即便是僥幸當上了宰執,也是心中沒有底氣的。

所以,即便是考不上解元,但省試的時候,卻是至少要考進二甲里,不然以後還真的是起點低了些,對于未來的發展還是有些不利的。

想及至此,陳宓的態度認真了起來。

忽忽數十日後,解試終于還是來了。

盧伯蘊頗為做人,早早就給陳宓準備好了考試箱子,用上好的木材打造,然後讓醉仙樓的廚師準備了各式的糕點放進去,讓陳宓隨時可以飽月復,而里面的筆墨硯俱都是準備的名品,當然,同樣的箱子,陳定以及余貫等人也都是有的。

考試那天早上,盧伯蘊半夜便帶著馬車在小院門口等著,等差不多的時間了,便趕緊敲門提醒陳宓等人起來洗漱,怕塞車,還特意提早了一些出發,將陳宓等人送進去之後,盧伯蘊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陳宓提著考箱與大家一起進入,遞上請解以供查驗,至于之前的解試注冊之類的是早就已經辦好了,解試的手續稱為「請解」、「取解」,是士子們漫長科舉道路中的第一步。

請解均須向州縣遞交自己的「家狀」,家狀一般包括姓名、鄉貫、年齡、三代等內容,也要注明「舉數」(本人已經參加了幾次解試)之類信息。

在答卷時,家狀也要抄寫在試卷開頭。除了家狀,還有「保狀」,即應舉的士子們每三人互相做保,證明同保人並非冒名頂替、品行沒有缺陷等等,若有人犯規,同保的其他人也要受到牽連,這一塊陳宓與余貫余中等人相互作保即可。

衙役接過陳宓的請解,看了一下上面的關于樣貌的描述,上面書寫著【開封汴京東華門外人士陳宓,字靜安,年十八,貌極俊俏……】,衙役不由得咧嘴一笑︰「還貌極俊俏呢……」他抬起頭一看,卻是愣了愣,再看一看請解,忍不住點頭道︰「……倒是形容貼切呢!」

「好了,你進去吧,這請解一般人也假冒不了,里面還要搜身,你注意一下。」

衙役好心的提醒了一番。

陳宓真心地感謝道︰「謝謝。」

陳宓的感謝令衙役露出笑容。

陳宓往前面走,被前面的衙役給攔住了,那衙役看到陳宓的身材樣貌,本來呼來喝去的,看到陳宓之後,卻是變得禮貌起來︰「這位士子,這里需要搜身,還請諒解。」

陳宓笑道︰「請自便。」

那衙役將考箱仔細地查看了一番,本來糕點都得細細掰開看看,少不得弄得粉碎,但衙役只是粗粗地掰開看看,搜身的時候也是頗為斯文,便讓陳宓進去了。

陳宓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自然不是因為夾帶,而是因為听說這考場的衙役歷來不太客氣,有的人還要受一番折辱,至于後來的要寒天臘月月兌衣服查檢的,卻是沒有遇到的。

其實解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進去之後,便是尋常的考試,形式與後世倒是有些不同,但也只是大同小異而已,倒沒有可以多說之處,只是陳宓畢竟是第一次在宋朝考試,倒是頗有新鮮感。

不過張載也考慮過這一點,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模擬一下考試,有過這樣的模擬,倒是讓陳宓頗為適應。

解試本身其實還真不難,解試考的是基礎,張載給陳宓兄弟兩人打得基礎是很扎實的,因而前面的基礎題基本都沒有問題,所以整個考試先下來頗為輕松。

陳宓考的是進士科考,進士科主要便是帖經、墨義和詩賦,所謂的基礎,便是帖經與墨義,這方面倒是陳宓的強項,反而是詩賦要薄弱一些,畢竟這沒得抄啊!

不過好在也不算難,張載給他培訓了許多應試詩賦,按照規制作詩便是了,未必能有多高分,但得分不可能低的,只是解元什麼的,陳宓便沒有敢多想了。

若非時間緊迫,陳宓其實想等多一屆再考,因為這可能是傳統科舉的最後一屆了。

現在的考試方式是有弊病的,進士以聲韻為務,多昧古今;明經只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學而無用。

這一屆之後,王安石便要對科舉考試的內容著手進行改革了,屆時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

所謂經義,與論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經書中的語句作題目,並用經書中的意思去發揮。

王安石對考試內容的改革,在于通經致用。

熙寧八年,神宗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並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

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後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

這便是考士子的經世濟用的能力了,這一塊的能力上,陳宓認為當世沒有能夠比得上自己的。

不過時勢如此,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好在總算是順利地答完了,至于結果如何,便只能看天命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