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24章,李如剛好事連連

這一年十月的一天,當朝皇帝病亡,和秦月關系不錯的當朝太子,順理成章、眾望所歸,沒有任何懸念地繼承了大統。

病去的這位老皇帝,在位雖只有十三年,但他卻做了很多歷代皇帝從沒做過的事。

比如: 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 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 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其先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做了這麼多事的這位皇帝,在民間的的口碑卻不怎麼樣。他的老爹和他的兒子當政的朝代,被公認為盛世,而他的在兩個盛世中這個承前啟後的朝代,卻飽受詬病和聲討。

就連他的皇位來歷都被懷疑,很的人都認為他是個篡位的人。傳說他和朝中的大臣聯手把皇帝的遺詔給改了,說他老爹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第十四個兒子的,結果是把十四改成他這個第四子。

何以如此?很多人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比如有人說,此君情商不高,是個直線型思維的人,做事耿直且鐵腕,而且一點就著。有人傳了,自己就要去回憶,就要對當時傳世流言一條條駁斥,然後親自編纂成書,刊印若干份,甚至要求每個地方圖書館必須館藏。

一本《大義覺迷錄》牽扯出多少皇家宮闈秘聞。在他看來他駁斥了,回應了,昭告天下了,就把事情說清楚了,結果恰恰相反。老百姓的邏輯是,你心里沒鬼,你解釋個啥?本來普通老百姓哪有機會听到這些宮闈秘聞?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研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在筆者看來,這里邊的緣由恐怕更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歷朝歷代,皇帝在位的時間長,稱頌的聲音多,在位時間短的皇帝,听到的罵聲多。因為,這塊土地上,從來都不缺少好歌功頌德和跟風之輩。

再者說,這位老皇帝實行的新政,例如士紳一起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得罪的是有能力發聲的階層。對于在神秘氛圍籠罩中的皇帝,一般百姓能知道多少,很多人不過是人雲亦雲而已。可見,有時候這所謂的「口碑」也可能有很大的水分。這位死去的老皇帝,究竟干得怎麼樣,還是讓史學家去評說吧,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差不多是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最為勤政最努力做事的一個君王。

對于秦月來說,她印象極佳的這位當朝太子,當上了皇帝,她肯定是很高興的。雖然她從沒想過,也從沒指望,她能從這件事中能得到什麼好處,或者是能沾什麼光。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他最敬愛的義父李如剛,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里卻好事不斷。先是從參將被破格提拔為副將,品級也從正三品提升為從二品。

按說,商州駐軍的最高長官對應的官職是參將,升為了從二品的副將,其擔負的職務肯定是要有相應變動的。果不其然,不久,新的任命來了,雖然這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接到任命,李如剛和這里的家人們還是大喜過望。因為同樣的任職令,這一次是任命可是不一樣,是回京城去做京官。自從有了兒子以後,李如剛和這里的家人們,可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著這一天。

「總算不用整日里再為軍營殫精竭慮、擔驚受怕了。」譚五對秦月說。

「五爺,現在說這話還為時過早。」秦月回答。

接替李如剛的人已經到任,並且兩人已經辦理完了交接。這時,李如剛是去了鳳縣秦毅那里。

離開商州了,再來這里不知何年何月,和自己的好朋友和妹妹告別,這自然是理所應當的,但李如剛此行還有更重要的事。

李如玉有身孕了,京城的二老也已經知道了這件大囍事。他們認為京城各方面的條件到底還是好得多,李如玉畢竟年紀有些大,保險起見二老還是希望她能回京城去生產。

李如剛知道自己的這個妹妹,是個主意很正的人,他這次去就是想做通妹妹的工作,帶著她一起回京城。

當晚,李如剛從鳳縣回來。據他說,李如玉開始不願意,那個時候,民間有話 ,女人生孩子一一只腳踩到棺材上,是很凶險的,這樣的時候,她更願意秦毅能在她到身邊。但架不住李如剛一個勁的相勸,加之秦毅也在旁一再附合,最後,李如玉是勉強同意了。

其實,秦毅本是不主漲李如玉離開的,所以轉變態度,是他們住的那個地方,最近出了大麻煩事。

前不久,村里來了幾個陌生人找到了族長,說這個地方他們征用了。

族長問,你們把地方征用了,這里的人怎麼辦?對方說,願意搬走的可以搬出去,不想搬走的,經他們批準可以加入他們的組織。

族長說,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已經和這里融為一體,離不開這里。這里的人自由自在慣了,也不會加入任何組織。

來人威脅族長說,不要不識時務,也不要不識抬舉,他們干的是大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為成大事,他們可是不拘小節,不會婆婆媽媽。

「你這個當族長的,自己不想活了就算了,不要拉鄉親們為你陪葬。」

走的時候說他們這次來主要是打聲招呼,何去何從有個思想準備,下次再來,可就不會這麼好說話了。

幾個人離開的時候其中一人還露了一手,那麼硬的一塊大石頭,硬是被這個人一掌打成了幾塊。

族長哪看過本事這麼大的人,這一掌要是打到人身上,不是得粉身碎骨嗎?幾個人走後,被嚇得六神無主的族長,和幾個老一起,來找秦毅討主意。

李如玉一大早去縣城田小燕那里了,秦毅一個人在家。

听族長介紹情況,秦毅听得很仔細。從表面看秦毅似乎很鎮靜,顯得波瀾不驚,但其實內心正波濤洶涌。

「他們是針對這里的什麼人嗎?」秦毅不動聲色的插了一句。

他心里想的是,如果是對他來的,他離開這里就是了,不至于連累這里的鄉親。

「不是,不是的!」族長使勁的搖著頭,「他們說得很清楚,就是看上了咱們這個地方。」

「咱這個地方這樣的偏僻,有什麼好呀?也不出產稀罕的東西。」一老接話。

「說不定,他們看中的就是這里的偏僻。」另一個老言道。

秦毅對後一個老點了點頭。這個時候的秦毅,腦袋里生出的第一個念頭是懊惱。他知道是什麼惹得禍,如果不修通那個山洞,這里的人就會繼續過著與外邊完全隔絕的生活。他領著人克服萬難的修通了大山的出口,一心想得是,讓這里的人們就出大山,去見識和融入外面的世界,沒想到卻因此給這里帶來了滅頂之災。

他仔細掂量了那些人留下的話,他很希望這是一伙佔山為王的毛賊,要是這樣一些人就好對付了。可听話听音,聯想起自己十多年前,離開老宅前的最後一個晚上,和那個神秘組織頭面人物的談話,想到自己剛到鳳縣時曾經見過此人,還有當時他在找落腳之地時,听到的種種傳言,他有個直覺,感到這個神秘組織的巢穴應該離此不是很遠。在他看來,這伙人是這個神秘組織的人的可能性極大,甚至是可以確定無疑的了。

雖然與這個神秘組織打交道不多,卻領教過這個組織的能量,一個這樣小的村子,顯然是無法與這個組織抗衡。怎麼辦?秦毅在苦苦思索。

族長幾個人本來是找秦毅討主意的,見其愁眉不展的樣子,族長顯然想到了什麼。

「秦先生,說一句到家的話,你和我們大家不一樣。」

「我和大家怎麼不一樣。」秦毅不解地問族長。

「我們大家離開了這里就沒有活路了,而秦先生你不一樣,你離開了這里,不管到哪里都可以活得好好的。這些年,你為我們大家做的夠多的了,我們不能再拖累你了。」族長說著,看了看幾老,幾老也贊同地點著頭。

「族長,您不可以這樣說,我秦毅自來到這里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當成了這里的一分子,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我是不會離開大家自己逃命的,不會的,我是一定會和這里的大家同生死共患難的。」

「秦先生,你不用這樣的,真的,那些人太嚇人了,那哪是人呀,肯定是什麼神仙下界,秦先生,你知道族長家門前的那個大石頭,叫他們一巴掌拍成了好幾塊,你是沒看見呀!」幾老中的一老附和著族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