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08章 女人,天生的政治家(求打賞月票推薦票)

次日。

秦國咸陽宮的宮門大開,以迎接百官。

而皇城內的兵力增加了一萬,以備戍衛。

蒙毅的馬車是最後才到達宮門前,他到時,宮中已經停了幾十輛馬車。

蒙毅晃著步子,今日將是一場硬仗。但是這場硬仗只有他能幫皇帝打下去,皇後一介婦人矣。

蒙毅輕車熟路登大政殿前的台階,他在月復中醞釀著今日的說辭,而蒯通的話,他也听進去了。

或許,是到了他蒙氏一族給群臣表個態的時候了。

無論結果如何,帝國內部因為改革而起的斗爭,都將徹底結束。

蒙毅正在作想,可忽的,前方傳來一陣高呼。

「太後駕到——」

蒙毅一听,雙腳頓時融化在了地上。

他急急忙忙彎腰作揖,雙手並攏,恭恭敬敬。蒙毅非常驚訝,這個蒯通,他一介布衣,從未入過皇宮,更沒有見過太後,他是怎麼知道太後會插手此事的。此人還真是料事如神啊!

而帝國的太後,步子倒是一如既往的穩健,氣度不凡,儀態雍容。

太後羋蘭是步行走到這大政殿的,她遠遠就看到了蒙毅。太後問左右道︰「這個時候,百官都已經入殿了吧,為何獨獨司寇一人還在殿外呢?」

「太後恕罪,小人不知。」

「哀家听說,陛下下詔讓司寇奉命協助皇後審理此案,看來是要將這件事交給司寇處置了。」

「前朝大事,小人不知。」

羋蘭沒再說什麼。只是這個時候,她忽然想起來,她的母族。

羋蘭加快了步伐走到蒙毅面前。

「微臣拜見太後。」

「平身吧。司寇莫不是上朝來遲了?」

蒙毅心中微微一驚。

「回稟太後,鍾聲未響,臣並不算遲。」

羋蘭听了,不再說什麼,她看著面前這個胡須冉長,儀態端正的男人,自然想到了先帝。

「先帝在世時,時常在諸臣面前夸獎你,說你做事一絲不苟。」

「太後謬贊了。臣也听聞,先帝駕崩已有一年,但是還時常為太後掛念。太後對先帝情深義重,倒是教微臣拜服。」

情深義重?

太後的臉色忽的變的很是蒼白。她從未得到過他,即便他已經駕崩了,她還是惦記著他。羋蘭啊羋蘭,你比起秦國的宣太後,終究是差了太多。

正在這個時候,鍾聲忽的響起。

宣太後看了看蒙毅,「隨哀家一同入殿吧。」

蒙毅的聲音有些僵硬。

「唯!」

蒙毅非常氣惱,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陛下改革留的爛攤子還未解決,就開始給人落下話柄,可是隨後,太後又開始對秦國的事情橫加干涉。

太後的出現,讓蒙毅訝異。但是卻讓朝中功勛老臣十分驚喜。

須知方才,鍾聲響起,諸臣卻並不對朝堂上的皇後做拜。這讓皇後很是難堪。

隨後,太後駕到,卻引得這些老臣齊齊作揖。

「臣等拜見太後。」

太後欣然一笑。

「諸卿平身。」

太後駕臨,皇後豈敢還坐在上座,自然是急忙站起,親自過來攙扶太後。

讓蒙毅感到意外的是,這一幫老臣見到太後出現在朝堂上,一個個非但不意外,而且還齊齊表示歡迎。

蒙毅見到這一幕,自然要做一番猜想,難道說太後和諸舊將……

沒想到,舊將居然將目光移到了帝國一向深居簡出的太後身上。

皇後攙扶著太後,驚訝之余臉上還露著禮貌的微笑,皇後柔聲道︰

「臣拜見太後。敢問太後怎麼會忽然來到大政殿呢?」

太後並不作答,她自顧自的坐到了上座,引得尚書台的諸臣一個個皺起了眉頭。皇帝將大權委任于皇後,那便是讓皇後暫行陛下的權力,所以皇後是有權坐在皇位上的人,而太後則不可以。

張蒼首先不喜。

太學諸臣也擔心,今日怕是要出現變故。

太後坐定,這次才對著一臉尷尬的皇後說道︰

「御史的事,哀家早已經听說了。」

只這一句話,就將矛頭指向王戊,更是讓皇後背後發涼。

「哀家伴隨先帝三十余年,孕育陛下,及至陛下建極登基,在位一年,哀家從未參與過國中朝事,此為恪守婦道。」

「但是今日,哀家卻不得不離開高泉宮,來到這大政殿,為的正是這件事。」

張蒼首先起身,來到太後面前。

「臣張蒼拜見太後。」

太後雙眼微微眯起,這就是他兒子的得力助手。

「你就是張蒼。據說你也是荀卿之徒,韓非、李斯的徒弟?」

這接連提到兩個因為政治紛爭而死在秦國朝堂上的人,自然讓滿座嘩然。這兩個名字,可是很久沒有在秦帝國的朝堂上出現了。

太後一開口,便以驚人的氣勢壓住了諸臣。

張蒼老老實實答道︰

「正是。」

「哀家听說過你,自你擔任太學令,昔日齊國稷下學宮之士,紛紛被招引前來。而太學之中,如今被分列為兩派,一派治的是儒學,為皇帝陛下收集天下之書,編纂《史記》,又為天下人編纂各種書籍,以為統一文字;而另一派,治的是法學,學成後,將通法之士交予大理寺,以為秦吏。」

「太後所言一字不差。沒想到太後並不似傳聞中那樣深居宮中,而是非常關心前朝大事。」

太後很是平靜的笑笑。

「張蒼,汝為太學令可是幾年了?」

這問題問的奇怪,張蒼自然心虛。

「回稟太後,微臣為太學令,不過半年之久。」

「那你從前可有在這朝堂上議事?」

張蒼搖搖頭。

「未曾。」

「也就是說,先帝在世時,你不得重用。」

「是。」

太後隨即又看向朝中的一眾大夫。

他看向朝中的一眾公卿,直接問道︰

「諸位上卿之中,可有人不曾侍奉先帝?」

沒有人應答。

張蒼自然開始心慌。

他是唯一一個在皇帝即位之後被提拔到上卿之位的人。」張蒼——你可知道你犯了什麼大罪嗎?「

這個時候,張蒼明確了今日太後所來是為了什麼。這是太後要廢了王氏啊。

「微臣不知。」

太後厲色︰

「方才哀家尚未發話,你為何主動上前?難道你不知,這君臣之間相處應有的法則嗎?今日在朝堂上的,多半是先帝留下來的重臣,論輔政的資歷,他們都比你高,連這些兩朝重臣在哀家面前都不敢放肆,你何故如此猖狂?豈不是眼中無我這個太後?」

太後的聲音不輕不重,但是每一下都打在張蒼神經的痛楚。

原本冷寂的朝堂上,忽的喧鬧了起來。朝堂上,有時候出現菜市上出現的局面,一群人圍聚在一起,議論某人的是非。這幫所謂的九卿、大夫、士,在這種時候,表現的也並不是多麼清高。

這張蒼,正是他們妒忌眼紅的對象,一如當年公子韓非入秦之後,滿朝文武都眼紅妒忌此人。

臣子侍奉君王,猶如妻妾侍奉丈夫,誰能爭的皇帝陛下的歡心,誰就得到重用,地位會一躍千丈。

這些公卿大夫在面對皇帝的寵信問題上,其氣量和心胸狹窄的程度,絕對不會亞于其府宅中的妻妾。

妾若是得不到寵,頂多是最後使出些小心眼,但是這些手中都有權有勢的臣子可就不一樣了,若是誰搶了他們的榮寵,等待這人的就是死。

張蒼就是這樣的人。

區區一個尚書台的小吏,竟然被皇帝陛下抬為一國之相,他有何能?竟然地位居于我等之上。

于是乎,群臣紛紛在背後嬉笑,等著看這場好戲。

太後可和旁人不同,她最大的特點,正是自己的年齡。無論你再怎麼不認同她的女性身份和從政經歷,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太後年紀大,經歷的是非多。光是坐在這,和年輕華美的皇後相比,那額頭上多了幾條紋路,就已經將皇後壓得死死地。更不要說什麼地位尊卑。

皇後一臉恭謹的站在一旁,听到太後這般問責張蒼,也是心里一驚。

但是十八歲便為荀卿之徒的張蒼,其聰穎程度,自然是要遠遠高于韓非、李斯等人的。

張蒼面對太後這般逼問,自然知道太後的心思,于是他毫不掩飾他對于太後出現在朝堂上的反對之意,直言道︰

「以太後亂陛下之法。」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其他朝臣的攻訐。

帝國的宗正,出自贏秦王室,他當即對曰︰

「太學令,休要在朝堂之上放肆!你竟然出言羞辱太後!」

這說話的人未必是錚錚鐵骨,但是這番話在朝堂上卻像是旱地驚雷,讓每位朝臣都一個激靈。

這下群臣都精神起來了,連幾位七十歲的老臣也都振奮起來了。

蒙毅見狀,心嘆大事不妙。

太後見勢態如此,正合她的心意,卻非常大度的道︰

「好了,休要互相指摘。哀家知道,哀家乃一介女流,登不得秦帝國的朝堂,但是哀家也知道,如今咸陽城中發生了一樁血案。太學令無非是不樂意哀家等朝罷了。哀家無詔,確實無權代理國事。」

女人,天生的政治家。

這樣一番話說出來,諸臣誰又好意思繼續責怪太後呢。

在政治場合中,話術非常重要。張蒼在政事上的短處在太後面前完全暴露了。

「但哀家今日到此,不是給朝堂上的諸位添麻煩的。咸陽城中的這樁血案,牽扯的是先帝的諸位重臣,這上卿姚賈、荀攸,曾經是天下赫赫有名的人;而這十二位公爵,更是為先帝兼並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的有功之將。」

「先帝雖去,但哀家尚在。哀家听聞,這舉朝上下,竟然無人能為先帝之舊臣做主。哀家豈能坐視不理?」

帝國的功勛武將們听了這話,紛紛上前道︰

「臣等謝太後為趙大夫等將做主。」

蒙毅是真的沒有想到,今日會有一個太後冒出來。

在此之前,蒙毅內心非常煎熬。若是按照蒯通的意思,蒙氏一旦明言支持皇帝,那就意味著他蒙氏就是要月兌離軍功世家的群體,從此不再和龐大的軍功集團為一派。

蒙毅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月兌離軍功世家以徹底解決朝中的內亂,可是誰又能想到,這皇帝竟然做這種事呢。

在改革的路上,保守勢力始終是最大的阻礙。舊臣拉攏太後,勢必是提前做了功夫的。哪能是太後忽然就冒出來為十二公爵、兩位上卿做主呢。

無利不起早。

于是乎,帝國的朝政形勢發生了逆轉。

「哀家今日臨朝,正是想听听皇後打算如何處置令兄?」

皇後是個一向不被太後喜歡的兒媳,今日又被她的婆婆奪了風頭,連大氣都不敢出,而帝國的那些氣勢雄渾的將軍們,又是齊齊發聲支持太後,九卿更是不必說了。

于是皇後自然在太後面前怯懦了,這一怯懦,其兄的性命,就被太後握住了。

事實上,皇後也于心不安,雖然皇帝給了他權力,但是皇帝畢竟人在千里之外,皇後又心中愧疚,為他兄長引發血案,致使朝臣議論不休。

皇後驚愕之余,只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司寇。

今日的朝堂上,缺了太多人。帝國的丞相、御史、太尉,三公統統不在,而涉事的兩位上卿、幾位公爵也都不在朝。

皇後的目光直達蒙毅。

司寇上前對曰︰

「啟稟太後,臣蒙毅以為,此案仍需細察,此中牽涉之廣……」

太後並不知道內情,她也自認為不需要知道內情。因為如今帝國的勢態太嚴重了,先帝留下的丞相——馮去疾竟然被罷免了,如今朝中都是些小人作祟。

而且一向深居簡出的太後,哪有那麼容易被請來出山。

太後今日何以親自出面,這都是因為帝國的丞相向他求助。在羋蘭看來,這個國家要被他帝國的支柱都給砍斷,然後由他一個人頂起來。

簡直是異想天開!

太後知道他的兒子在干嘛,在動祖宗留下的基業。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太後出面也只是為了幫助兒子善後。

太後根本就不想听這番話,她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于是太後勃然大怒,重重的將銅制的拐杖敲在地上,霸氣的道︰

「夠了!到此為止吧!」

蒙毅自然止聲。

太後看向皇後︰

「皇後,哀家知道你年輕,不足以當此大事。那哀家今日幫你出個主意,不知你可願不願意听?」

皇後還能怎麼說︰

「兒悉听太後教誨。」

「哀家的意思是,就由你親自發配王戊到軍中為伍。另外,再有皇後你親自出面,向二位上卿和十二位公爵賠罪。哀家亦會親自備好賠罪之禮,送到諸位公卿的府上。皇後以為此舉如何?」

皇後見滿朝文武無人再敢為他兄長出言,于是便道︰

「妾謝太後。此事皆妾依太後之意。」(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