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2章 一般我們拿來喂豬

陳遠倒也沒覺得多麼奇怪。

畢竟隔著近一千四百年,這個時期的古人不會養魚,也很正常。

換句話說,真要那麼會養,那魚貴在何處?

要知道,當下做魚膾,首推的是鯽魚,可鯽魚放到現代社會,都成雜魚了,鄉下菜市場門口,野生鮮活的鯽魚,有時候一斤三塊錢都不到。

其次,一直很受歡迎的鯉魚,現代社會,吃得也少了,印象中老家那麼多魚塘,那麼多養魚的,上次見到鯉魚,還是十年以前。

是以只是問道︰「現在養魚是個什麼情況?」

永嘉笑︰「不怎麼養啊,養的怕是也心驚膽顫。」

「為什麼?」陳遠覺得奇怪,不養就不養,怎麼養的還心驚膽顫呢?

難不成養的鯊魚,吃人?

永嘉笑道︰「因為養的基本上都是鯉魚啊,雖然也沒有明令禁止不許養,不許吃,但是,你明白嗎?」

「……」

這話說的,分明什麼都沒說啊!

但是,還真就明白了。

很簡單,雖然沒有明令禁養殖,禁吃,但是,當臣子的,做老百姓的,不能不懂事啊!

這樣一來,豈不是要麼不養,養的都心驚膽顫?

不過話又說回來,為什麼是鯉魚呢?

都養鯉魚,難道鯉魚就那麼好吃,以至于對其它魚種不屑一顧?

永嘉無奈︰「因為就會養鯉魚啊,範蠡知道不?」

「不知道!」陳遠搖頭。

姓範的名人,他就認得兩個,一個被項羽尊為亞父的範增,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

其它的,可能書面上見過,但是,語文不好,字不認得,是硬傷。

永嘉笑道︰「範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國人士,曾輔佐越王勾踐滅吳,拜上將軍……」

「這有關系嗎?」

「別急啊,雖然這範蠡很有一套,但他最厲害的,其實是陶朱之道。」

「哦,懂了懂了,意思是,這位範蠡,很厲害,精通理財,很會賺錢,對吧?」

陳遠有點明白了。

陶朱管仲之才嘛,說起這個,他表示他還是念過書的,對于陶朱,不陌生。

永嘉︰「對呀,所以,人們尊範蠡為陶朱公,因為其晚年居陶,稱朱公。」

陳遠︰「……」

半響︰「然後呢?」

「然後,他就是靠養鯉魚發財的啊!」

「當年齊威王拜訪他,問,哎呀,陶朱公你這麼有錢,家產勝過千萬戶之和,是怎麼做到的呀?

範蠡就說,過獎過獎,也沒什麼,其實我發家致富有五條路,其中水產養殖排第一。

他還寫了一本書,《養魚經》,又稱《陶朱公養魚經》,講的就是養鯉魚。」

永嘉繪聲繪色,講著一段大多數歷史老師可能都不知道的歷史。

听完,陳遠深吸一口氣︰「所以,其實這麼多年下來,也都不會養別的對吧?」

「對的。」永嘉點頭,又興致勃勃的問︰「咱家那邊呢,是不是可以養很多種魚了?」

「想知道?」

「想。」

「不告訴你!」

「哎呀,陳遠,你可以不要這麼討厭這麼小氣這麼不討人喜歡嗎?」

「抱歉,我就是這麼的……」

反過來了。

之前是永嘉死活不說急的時候用什麼,這會,是陳遠拿捏。

但最終陳遠還是被搖暈了,無語道︰「好啦,別搖了,我家那邊吧,是可以養好多種魚了,連海里的魚都能養。」

「海里的都能養?」

「這麼厲害?」

永嘉對現代社會的了解,還是少,是以頗為震驚。

陳遠笑道︰「對啊,上次我爸媽來,咱們不是點了一條東星斑麼,那就是人工養的海魚。

而即便是在我鄉下老家,那些普通的水產養殖戶,什麼草魚啊,什麼黑魚啊,還有什麼白鰱黃顙 魚,等等,都不在話下。

而且有一段時間,我們鄉下家家戶戶都有小魚塘的。」

差別很大。

吐槽歸吐槽,卻也不得不承認,現代人的生活水平,物資充沛程度,遠非古人可比。

就像眼下的大唐,一人分一百畝地,卻沒有一口屬于自己家的小魚塘。

永嘉終究還是回過神來,興奮道︰「那就養啊,真要養好了,你就是下一個陶朱公。」

陳遠一想,似乎也不錯。

雖然說實話,他其實不會養魚,但是,可以學嘛,視頻資料,文字資料,有的是。

主要是,他的名字沒那麼生僻,一個陳,一個遠,好認,好記。

不像範蠡,直到今天,他才知道那個「蠡」字念「鯉」,不念「蟲」。

也那怪他別的不養,就養鯉魚。

于是,便招呼好好挖,別挖亂了,得規規矩矩挖個坑出來。

之後就不管了,回家種紅薯。

這個事情沒什麼技術含量,早些年,鄉下家家戶戶養豬,家家戶戶種紅薯藤,可以說是個人就會。

主要是紅薯藤,生根發芽太容易了。

長出來的藤子,貼著地,你要敢長時間不翻,它就敢一截一截貼地生根給你看。

由此而造成的後果便是,一堆不能要的小紅薯,能要的,又長不大。

也因此,種紅薯想要有個好收成,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及時翻藤。

尤其雨後,及時把藤翻一翻,防止生根,對增產十分重要。

也正是因為過于簡單,便連永嘉,都興致勃勃跟著弄起來。

一根紅薯藤嘛,隔那麼兩三個結斬一刀嘛,太簡單了,打今兒起,她也是一名合格的薯農。

這樣弄完背到要移栽的地里,葉面朝上,最底下的結朝下,一根一根栽進土里,再澆上水,便完事了。

很簡單。

本質上,就是一種扦插。

但是成活率高得嚇人,是澆水也好,下雨也罷,反正,只要土地濕潤,溫度合適,短則一天,長則三天,就能把根長出來。

听這這些,永嘉也不由感到高興︰「那豈不是很快就有吃不完的苕尖紅薯梗了?」

陳遠一本正經點頭︰「是這樣的,但是,一般我們都拿來喂豬。」

「為什麼?」永嘉就很疑惑,一旁鄭愔姜籬,也十分不解。

倒不是陳遠沒說過,主要是,明明這麼好吃,為什麼要拿來喂豬呢?

陳遠悻悻︰「我也不知道,可能,豬肉更香吧,也可能,就是麻煩,皮不好剝。

反正那會都拿來喂豬,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拿來當菜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