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3章 受害者,枟陽伯陳遠?

還是有點道理的。

自古以來,火都是神聖的,大眾記憶中,火,便代表了火神。

故等閑沒人把火掛嘴邊,火場更是不能說火,要說走水。

也因此,若是有人無緣無故被火燒死了,大可以認為是罪大惡極,觸怒了火神爺。

可問題就在于,誰知道這火到底怎麼來的,萬一,就是人放的呢?

我貌似也沒說這火不是人放的吧?

一念及此,李二心里越發郁悶,幽幽道︰「那如果這火是你陳大哥放的呢?」

「不可能。」長樂想都不想,便予以否認。

李二嘴角抽了抽︰「為什麼,那廝看上去就那麼像是好人?」

「那也不是壞人啊!」長樂言之鑿鑿,卻也有點臉紅。

印象中,她從未如此跟父親說過話,尤其,還是因為一個男人。

這時長孫皇後笑道︰「還是說說到底什麼情況吧,說實話,妾身也不信無緣無故陳伯會做出那樣的事情。」

還是很維護的。

言下之意,即便真就是點了,那也不是無緣無故,而是,有緣有故。

換句話說,還是那倆罪有應得,死有余辜。

便是這話,李二都氣笑了︰「你,你們……算了,我懶得跟你們說!」

還真給氣到了。

說完,筷子一擱,側過臉去,不說話,卻也不走。

見狀,長樂無奈,只得盛了碗湯起身走過去︰「好了爹,女兒錯了,女兒錯了還不成?不生氣,喝碗熱湯,嗯?」

李二瞅了一眼,又瞅了一眼,終究還是沒舍得說重話,只癟嘴道︰「這會倒知道錯了,那早干嘛去了?」

說著,便把湯端了起來,不多久,又把整個事情的經過,和盤托出。

听完,長孫皇後好笑︰「既然是誤會,走水亦是偶然,非陳伯本意,二郎又何故大發雷霆?

莫非,又跟去歲一樣,是失了樣會討人開心的的好玩意?」

說的是去年的事。

去年春日,番邦異域進貢來一只鷂子,品種極為珍稀,李二很喜歡,經常帶著玩。

結果有一次,偶遇魏徵,為免被這貨嘮叨,李二便把鷂子藏入袖中。

原本以為那老貨很快就會走的,結果屁事特別多,都屢次三番提醒了,還叨逼叨叨個沒完。

然後,鷂子就被活生生捂死了。

氣得他回來就破口大罵,揚言要砍了那土農民,田舍兒。

此事長樂也是知道的,聞言亦忍不住竊笑。

李二略有些尷尬。

雖然,事實的確就是這樣,可是,那也不能都怪他啊!

皇帝也是人。

皇帝也喜歡听好話的。

可朝中那幫人,一個魏徵,三天不懟他渾身不自在,剩下的,演技浮夸,說句好听的要命一樣,他能怎麼辦?

你們都不說人話,還不許我養一條,閑著沒事的時候逗一逗麼?

現在好,一把火,直接燒沒了,真是,跟魏徵那老貨有得一拼……

當然,這些心里想想就好,斷然是不能承認的。

是故嘆了口氣,說道︰「非是為夫願意大發雷霆,實在是,此事發生得,不是時候啊!

你們有所不知,這犬上三田耜,乃是倭國遣唐使節團團長,很快就要完成出使任務,率使節團回國,日子都定好了,就在八月。

重點是,都說好了,屆時我大唐會派官員帶冊書隨行,對倭國天皇進行冊封。

可眼下,一把火,直接人沒了,你們說,這叫什麼事嘛?」

吧啦吧啦說了一堆。

意思就一個,那就是,我發火,生氣,那都是有正當理由的,才不是因為少了一個溜須拍馬的阿貓阿狗。

我也沒那麼膚淺!

听完,長樂心里好笑,卻也沒說破,只道︰「那要怎麼辦嘛,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啊!」

「是啊,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呢!」

「來人,傳朕旨意,倭人不尊教化,散漫成性,著鴻臚寺,國子監,嚴加約束,不服者,即日驅逐!

另,枟陽縣伯陳遠,無辜遭倭人欺凌沖撞,賜黃金十兩,絹百匹,以示慰藉,主者施行!」

「……」

……

有點魔幻。

整個事件,分明那犬上三田耜和河野翔大才是受害者,結果到頭來,反而是倭人不尊教化,散漫成性,要嚴加約束。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邊,作為始作俑者,枟陽伯陳遠,非但連個象征性的懲罰都沒有,反而,還得了嘉獎。

然而對于這樣的結果,一幫老油條誰都沒覺得意外。

便連長孫沖本人,因為父親長孫無忌分析點撥過,亦覺得理所當然。

原因很簡單,這已經不是單純對與錯的問題。

這種事情,單純的對錯也沒有意義。

李二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歸根結底,不是因為多麼寵愛陳遠,而是因為,他有他必須要維護的東西。

也因此,不管到底誰對誰錯,結果,只能是倭人錯。

同理,不論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這件事最終的受害者,只能是陳遠。

如此一來,自然倭國來的遣唐使,留學生,要嚴加約束,陳遠,當賞賜安撫。

否則,真以為李二眼瞎,連最基本的對錯都分辨不清?

還是,養的小狗沒了,逗他開心的小丑沒了,他很高興?

顯然都不是。

陳遠也不知道這些事。

主要是,沒太細致的想過,也不是特別理解當下這幫統治者的心態。

他唯一比較肯定的是,這事沒什麼大不了,頂了天,就是訓幾句,罰幾個月俸祿。

問題他在意被訓幾句嗎?

還是說,他缺那幾個月的俸祿?

顯然也都不是。

所以,他心情好得狠。

他做好了被扣工資的心理準備,他也壓根兒沒將這事放在心上。

了了一樁心事,返回驪山的路上,鶯歌燕舞,有說有笑,他不知道多快活。

而此時的驪山腳下,磚窯雖然還沒好,但經過這一天一夜,水泥窯已經好了。

臨行前交代制作的煤球,土石灰石膏混合球,也制作晾了好大一堆。

此外,水排雖然還沒好,但風箱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通過人力,往窯里鼓風,助力燃燒。

這樣一來,接近工業化水準的高品質水泥,便可以著手燒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