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二零二一年的春節阿巧打了個翻身仗,當月營業額是平時的一點八倍,整個集團從上到下都喜氣洋洋。

老譚從老家回來後,正月十五那天宣布徹底退居二線,不再參與管理。這個決定大家都理解支持,其實也都知道即使他退居二線了也不可能完全退出,有些事還是得他來做決定的。

比如今後兩年的經營導向,發展態勢,以及是否開店還是收縮防線等等。他現在就是阿巧的一棵大樹,或者是精神指南。

按理說他這個歲數正是做事的時候,只是多年來身體造置的夠嗆,四十多歲的人六十多歲的身體,不好好調理一下不行了。

還有當下疫情時期餐飲業難做,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這時候只能是防守。做守勢只要按著制定好的政策執行既可,他可以歇歇。

換句不好听的話說只要他老譚不死阿巧就能活著。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老餐飲人都知道。

雖說現在餐飲業已經進入了企業化管理時代,但它的特殊性區別于我們所認知的一般行業,在運營中師父所持的比重依然大,起決定性作用。當師父不在或不做了飯店倒塌很正常,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餐飲行業一直有這個特性,也是不成文的規定,每個老板都知道,只是不說而已。

我們看到有些老板不怕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老板是廚子出身,並且做得非常好,有眾多徒弟,所以不怕。

老譚把公司的、家里的事安排妥當之後,給遠在青島的趙姐打了電話,叫她到省城來,然後倆人一起去美麗谷。

他這個電話打得很及時,趙姐到省城的第三天青島的疫情便嚴重了,雖沒達到封城的程度也差不多。

老譚和趙姐來到美麗谷。

此時的美麗谷正是嚴冬未退盡、初春已到來的時節。房檐上滴著融化的雪水,山坡上的枯黃泛出綠色,柳枝柔軟了下來,泛青中有了鼓起的女敕芽。

莊稼人開始翻地打壟,閑了一冬的黃牛哞叫了山野,踏碎了河邊的冰碴和最後一塊凍土。

農家的炊煙里有了春的氣息,好聞的柴草秸稈味飄散開來,彌漫了村落。

大人們忙著地里的活計,孩子們在壟溝里跑著,在溝崖崖邊打掛在山棗樹尖的山棗,歡快的笑聲隨著山風飄蕩。

農家院的魚塘邊坐了垂釣的人,悠閑地抽著煙,享受著初春陽光的溫暖,眼楮盯著平靜的水面和隨風擺動的魚漂。

王淑蘭的小院被英子媽收拾的干干淨淨,屋子亦然,顯然是用心了。這個農家婦女對王淑蘭的感恩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她永遠忘不了這個恩人。

「我昨兒個燒的炕,屋子不潮。」英子媽說。

「麻煩你了。」老譚說。

「嗨,這麻煩啥,要不然我也隔三差五的過來燒一下。」英子媽指著灶台說︰「鍋里炖了小雞,熥了四個饅頭,還有炒的蒜薹、小蘑孤,電飯鍋里是新蒸的飯。

一會兒你倆吃,我得去農家樂,廚房該忙了。」

英子媽走後趙姐問︰「這就是王姐資助的那個大學生的媽媽?」

「嗯。」老譚點頭。

「人真好。」

「嗯,這里的人都挺好,古道熱腸,慢慢你就知道。」

老譚到外屋地端飯菜,趙姐跟著拿碗和快子。依著老譚準備在地桌吃,趙姐說多少年沒在炕上吃飯了,于是老譚把炕桌放上,倆人盤腿打坐著開飯。

「還是這小笨雞好吃,香!」趙姐把一塊雞肉吃下後說。

「都是自己家養的,不喂飼料,純 達雞。」老譚說。

「咱們也養幾只唄。」

「你還真打算在這常住呀?」

「那可不咋地,這地方多好。」

「先住一段時間再說,萬一不習慣呢。」

「肯定習慣。」

倆人正吃著呢周曉梅的老爸老媽過來了,老譚原打算趕明個兒過去看他倆的,沒成想人家老兩口先來了。

老譚把趙姐給老兩口介紹認識,然後拉曉梅爸上炕喝兩盅。老兩口來時已有準備,帶了 好的狗肉和自己腌的咸鵝蛋,于是四個人圍了桌子共進晚餐。

老譚跟老兩口打听了他們女婿曹家棟的情況,曉梅媽說好利索了,沒落下啥後遺癥,和正常人一樣。順便埋怨了女兒幾句,說這大事也不跟他們老兩口說,他們是過年回家時才知道的。

「怕你們跟著著急。」老譚說。

「這就不著急了?你說那多嚇人,要是晚送醫院一會兒就得半身不遂。」曉梅媽說。

「不能,沒那嚴重。」

「啥都是說不準的事——依仗搶救的及時。」

「你呀,一天天的淨操那沒用的心,啥事沒有就得唄,挺好挺好的。」曉梅爸嫌老伴兒淨說不好的,懟搡道。

曉梅媽便住了嘴不再說,轉了頭和趙姐拉家常。

老譚跟曉梅爸喝酒吃狗肉。

「年前這地方的鎮長托人送來一根野生梅花鹿鞭叫給調一壇子鹿鞭酒,等我把盒子打開一看就笑了,哪是野生梅花鹿的,就馬鹿的,還是小歲月的,一點用沒有。」曉梅爸說。

「那你咋整的?」老譚問。

「咋整?哼!退回去了,沒給泡。」

老譚笑。

「沒幾天又拿來根真的,給他泡了,搭了半兩紅花和一根山參。听送的人說鎮長也不知道那是馬鹿的,別人送禮送的,一直當好東西留著了。」

「估計送禮的人也不知道那是假的,買的時候被人騙了。」

「差不多。」曉梅爸端起杯和老譚踫了一下,喝了一口,說︰「咱家現在養生酒賣得快,可能跟這疫情有關。」

「沒啥大關系,主要是喝住人了,都願意喝。」

「你說能不能裝成瓶賣呢,那樣能賣上價,還能擴大生產,酒可是暴利。」

老譚點上根煙,說︰「老哥,你是開酒坊的,應該知道裝瓶生產意味著啥。工商局這塊就難整,還得注冊商標上生產線,犯不上。

另外養生酒一旦裝瓶就沒吸引力了,不如裝壇看著是那麼回事,想喝。

咱們不是賣酒的,主要是開飯店賣餃子,酒是配搭,配著餃子酒來的。吃咱家的餃子喝咱家的酒,到別人家享受不著,這是王道。

別人家覺著咱家餃子沒啥,自己也能整,整不了的話就到咱家撬一個餃子師傅過去。估計你也知道些,但這些年有幾個成的?

為啥不成?沒咱家的酒唄。

餃子他可能做成咱家這樣,甚至比咱家還好,但沒咱家的酒白扯,只能是普通的餃子館,永遠做不成咱家這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