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章 學而時習之

二零一零年,省城的餐飲業處于變革時期。

人們上飯店消費越來越理智,從過去的大魚大肉過渡到了吃好、吃健康上來。

以前有錢人才下得起的館子,現在尋常百姓經常光顧,下館子不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

客人都成了美食家,對飯菜的口味特點了解,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很多飯店菜家庭主婦也會做一兩道,做的不比廚師差。

人們進店消費,對環境衛生和飯菜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追求就餐體驗。吃飽吃好只是基本訴求,還要吃得放心、舒心、開心。

消費和就餐理念的改變,促使飯店的管理和運營也相應的發生改變,以便跟上需求,跟上發展。

落後就得挨打,被無情淘汰。

舉個明顯的例子。

以前一條街上新開一家飯店,裝修的只要不是太次,飯菜能說得過去,服務不是太好,開業的時候都有人進去吃飯,並且越是新開業的吃飯的人越多。人們都有湊熱鬧的心理,管他吃不好吃呢,先進去吃一頓再說。

現在不行了,飯店滿大街都是,你說吃啥吧,啥都有。想吃地方菜有家常菜館,想吃川湘菜有川湘菜館,想吃餃子有餃子館,想吃火鍋有火鍋店,想吃烤肉有烤肉,中餐吃膩了有西餐、日本料理、韓式料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人做不到的。

新開業的飯店,人們路過有時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就過去了。

飯店門欄確實低,但投資小見效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迅速,用三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五十年、八十年才走完的道路。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動了消費增長,飲食服務業的欣欣向榮就是很好的見證。

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增長和就餐體現的提高,傳統餐飲模式必然受到沖擊,飯店的變革也是順應時代潮流,是發展的需要。

餐飲業開始向多元化、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有幾種現象發生了改變。

第一是一個師父帶領幾個徒弟小作坊操作形式的廚房不存在了——一個大師傅捧火一家店的時代過去了。

第二是光達到菜品和服務合格的飯店不再盈利——人們開始追求就餐體驗。

第三是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靈了——飯店員工大部分是八零後和九零後,這些孩子大都沒吃過苦受過窮,有自己的思想主見,拿離職不當回事,按著自己的心情工作,用管理七零後的方法不好使。

八零、九零後是個特殊群體,個性化太強,不管在廚房還是前台,不喜歡被人說。

老譚和王剛這代人,在廚房師傅是爺爺,小弟是孫子,師傅的話就是聖旨,敢不听輕則一頓訓斥,重則直接開除。所以對師傅都畢恭畢敬,唯恐惹生氣了自己工作不保。

現在全都反過來了,小弟是爺爺,師傅是孫子。

師傅唯恐哪句話說過頭小弟一撅走人,不伺候了。現在廚房找個小弟比找師傅難,哪家飯店一說招廚師,報名的有的是,扒拉著用。一說招小弟,等著吧,一時半會兒招不上來。

現在得哄著小弟干活,就這樣還唯恐不干呢。

前台也是如此,十八、九,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比小小子難管。更不讓人說,遲到、請假、違反紀律是家常便飯,根本不當回事。批評兩句,懂事一些的好些,能夠虛心接受,不懂事的直接頂撞,嚴重的一來勁直接走人,不干了。

家家飯店缺服務員,不在你這干到別人家照樣上班,根本不擔心找不到工作。

在去年東方美食餐飲管理論壇上,老譚提出今後的餐飲業不再是核心技術競爭,而是人的競爭。誰家有穩定的員工隊伍就是贏。同時提出團隊建設越來越重要,不但要打造過硬的管理團隊,還要打造團結的員工隊伍。

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很多餐飲人並不認可,事實證明老譚是對的。現在餐飲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家家出現用人荒,招聘的大紅紙天天貼著,總在招人,甚至出現飯店裝修完了,因為招不上人而不能開業的現象。

任何一個企業的變革都是從帶頭人開始的,也就是老板。老板的思維不改變,企業不會改變。

于是很多國學班、總裁班、老板訓練營這樣的培訓機構開始發展起來。以前一說培訓感覺是國有大企業、機關廠礦、教育部門的事,跟飯店沒啥關系。很多飯店老板認為把飯菜和服務做好就行了,沒培訓學習的必要。

也有一些老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個班看看,有用就听听,沒用就當消磨時間了。

于是第一批認可培訓學習有用的餐飲老板產生了。

他們听老師講完之後,發現把飯菜和服務做好只是飯店的基礎工作,還要有更高的管理。

通過學習知道了什麼是雇人、用人、留人、育人,知道作為一個老板應該有什麼樣的格局,怎麼去當老板。

知道了企業最初的競爭是技術,然後是人才,到最後一定是文化。

通過學習搞明白一件事,客人進店消費不是吃飯那麼簡單,還有就餐體驗和文化感受,美食不但是「食」,還要「美」。

把飯店當成一杵子買賣做,生命力不會太長。

中國飯店的平均壽命是三點年。五年以上的飯店佔百分四十,十年以上的飯店百分之十,三十年以上的百分之五,百年以上的飯店不到百分之一。

這是擺在所有餐飲人面前的一個現狀。中國是美食大國,美食源遠流長溢滿中外,但是百年老店卻很少,遠沒有我們的鄰居日本多。

為什麼?都是錢在作怪。

徐總在朋友的推薦下報名了國學班和總裁商學院。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進步不少,感覺自己的心胸開闊了,格局漸漸打開,思維發生了巨大改變。認識到以前的管理已經落伍了,不但落伍,並且是死路一條。

如今不再是能人管理的時代,而是團隊合作共創共贏的時代。老板和員工之間不再是簡單的雇佣關系,而是合作關系,是合伙人。再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老板不行了,只是個投資人。

自己拿錢投資一家飯店,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件大伙都喜歡的事,共同創造財富。

徐總在學習班認識了幾位做飯店的同行,在和他們溝通的時候發現自己學晚了,人家早就開始學了。不但自己學,還把店里的管理人員帶過來一起學。

其中一個老板分享說高管們學完之後不但自己成長,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管理上去了,員工的工作態度有了很大改變,要離職的員工也不離職了,營業額也相應的得到提升。

徐總想也得和人家學習,叫店里的管理人員來接受培訓,他們進步了員工才能進步,飯店才能發展起來。

想到讓管理人員來學習,同時也想到了學習費用。一個人學費是一千八,店內八個管理人員,加在一起是一萬四千四,數目不小。

不知道別的飯店管理人員來學習是自己掏錢還是老板掏錢,他想問一問。

省城著名火鍋店的王老板是帶著管理團隊來學習的。徐總來到跟前兒,先是和人家閑聊幾句。

王總說︰「我听說三台子開了家大型農家院,和那家老院子有一拼,有時間過去坐坐。」

徐總說︰「老大哥過去一定熱烈歡迎。」

王總問︰「感覺怎麼樣?是不是收獲挺大?」

「收獲挺大。」徐總點點頭,然後問︰「王哥,我看你是帶管理人員來的,他們是自費嗎?」

王總听出徐總的意思,笑笑說︰「老弟,讓咱們花錢還不願意來呢,他們能舍得花那錢?咱們學完了不能親自去管,他們是直接管理者,給他們投點兒資值。」

王總拍了拍腦袋繼續說︰「以前咱們都把錢花瞎了,淨投資脖子以下的地方了,呵呵,給脖子以上的地方多投點兒沒毛病,長知識。另外給管理人員多投點兒更沒毛病,他們厲害了管理才能上去,管理上去才能賺錢,咱們也省心。」

「今天來的是第二批,第一批都學完了。現在我幾乎不怎麼參與管理,每個月把任務分配下去,剩下的就是檢查、看報表,再不就是學習。我看你也報國學班了,國學學學行,咱們腦袋里缺東西,尤其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王總說完之後和別人聊天去了,徐總的臉有些熱,心說這長時間白學了,格局還沒打開,咋還省思叫管理人員自己交學費呢?

他開始在心里合計飯店的管理人員。

張麗是個人才,李爽也行,這兩個人工作沒毛病,有培養價值。胡靜跟自己干五年了,沒結婚的時候就跟著自己,雖然管理上欠缺,但忠誠,對飯店沒二心,值得培養。

王剛必須得培養,他最應該學習。早叫他學習就好了,現在都些晚。當初沒意識到這點,要是剛開始的時候叫他跟自己一起學習,現在也不用找廚師長了。

李旭和王淑蘭都跟自己干不少年了,培養一下。

周宏友和袁華剛來沒到三個月,先考察一下。

老譚是個人才,他說的和老師講的差不多,有些道理講的比老師還透徹,應該不用培訓。另外他才來,能不能干長還兩說著。能力確實有,就看能不能和王剛整到一起了。

王剛看著耿直、憨厚,給人老實厚道的樣,其實聰明著呢。廚房都是他找的人,可以說是一手遮天。他那點小心眼兒瞞不住人,把廚房把持在自己手里,不叫別人插手,怕把他擠兌走了。

格局小,得叫他好好學學,不行給他也報個國學班,讓孔夫子教育教育他。

徐總把這幾個管理人員挨個的捋一遍,分別給出不同的評價,盤算著先叫誰後叫誰來培訓學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