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十八年,冬十月。
劉備攜諸將力克雒城以後,與龐統所部匯合,遣軍一齊向成都進發。
當大軍進入了成都平原以後。
一路所過,各城邑間無不是望風而降!
浩浩蕩蕩地進駐至成都城下,與先行溯江抵足的諸葛亮所部予以匯合。
隨後,數萬大軍圍困成都城,宛若鐵桶一般。
兵鋒正甚,凌厲的氣勢仿佛飄蕩于上空。
聞訊消息過後的益州牧劉璋登上城樓,亦是被這股濃郁的氣場給震懾住,驚懼不已。
當然,也只是團團圍困罷了!
以成都的富庶,一旦戰端一開,即便強攻破城,亦是得不償失。
劉備是需要將益州作為根基之所來經營的。
那就肯定不會去破壞此城的富饒。
緊隨其後。
大軍分為十余部,圍困全城。
于城下搭建大營後,劉備召集全文武一齊進行軍議,商討對成都的收復。
待諸人依次落座。
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鵝毛羽扇的諸葛亮先行拱手提議著︰「主公,以亮之見,成都乃是蜀郡精華,富庶無比。」
「城內士民亦是約十余萬眾。」
「一旦輕啟戰火,必然會令城中動蕩不安,縱然我軍攻入城中,亦是得不償失矣!」
此言一出,隨即方才搖扇說道︰「此應盡量令劉季玉獻城歸降。」
一席語落。
諸葛亮身為治國理政的大家,所考慮的也不僅僅是戰爭問題,更多的還是戰後治理,以及己方是要以成都作為根基之所的。
一言而落,在場諸人听聞了諸葛亮的一席言語後,也紛紛拱手附議著。
「我等附議!」
「軍師,所言不錯,當以勸降劉季玉,避免兵戎相見。」
一時,眼瞧著諸文武紛紛予以表態。
居于上首的劉備也不自覺間左盼右顧了一番。
位于左右兩側的龐統,法正立即會意,二人相視一笑,龐統遂拱手道︰「主公,孔明所言甚是!」
「成都無論如何也不能經受戰火的摧殘。」
說罷,龐統似是早已胸有成竹,鄭重道︰「統倒是有一策,或許能令劉季玉喪失繼續負隅頑抗的心思而開城獻降。」
「哦?士元有何良策?」
聞听此言,劉備亦是頓時間來了興趣,遂相問著。
「馬孟起將軍身處西涼時,便已威震羌氐部落,又于渭濱令曹操割須棄袍,從而威名遠揚。」
「更兼孟起將軍麾下西涼鐵騎,早已名揚四海。」
「我軍何不如陳兵以待,令孟起將軍攜西涼軍列陣與城下,以震懾城內守軍?」
一番番的話音稍落,主位之上的劉備便靜靜的捻須思吟著。
良久過後,方才道︰「孟起,你明日便攜本部西涼軍于城下列陣,可否?」
聞言,器宇軒昂的馬超立即站起身,慷慨激昂的接令道︰「但請主公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既是已經計議已定。
諸將也徐徐退卻。
次日一早。
馬超便領本部西涼鐵騎結陣于城下。
那陣間所散發而出的肅殺氣息,仿佛無不彰顯著西涼軍的鐵血、冷酷。
劉璋居于城頭,瞧著陣勢森嚴的西涼軍,此刻似乎已經是雙腳直顫抖,哪還提的起抵抗的勇氣。
一旁,此刻一位身長八尺,身形魁梧的中年瞧著劉璋這副神情,心下頓時一沉,隨即頓時間拱手出言,予以鼓舞其信念。
「主公,不必擔憂,縱然敵軍已經兵臨城下,但我軍城內依然還有數萬可戰之卒,糧草亦能繼續支撐數年的用度。」
「只要我等上下齊心,又豈會懼敵軍的強攻呢?」
一記無比振奮人心的話語吐露,一時間卻並未激起絲毫的浪花。
劉璋依舊是毫無波瀾。
良久,他方才是側首予以回應著︰「公衡,自開戰以來,不過才一載左右的功夫,將領死的死,降的降。」
「我軍亦是接連丟城略地,公衡你也是聰明人,難道你覺得我軍即便負隅頑抗,還有機會嗎?」
此言一出,此時也嗆住了黃權,令其不知作何言語。
城如其所言。
連劉璋都能看清的局勢,黃權又豈會不清楚?
只不過。
思索半響,他再度拱手勸誡道︰「主公,但您也不能將成都拱手相讓吧?」
「呵呵!」聞言,劉璋忽是正視城外遠處,大肆的苦笑了一番,遂才回應著︰「罷了,罷了!」
「自我父子執政益州以來,也並未給蜀地百姓施以恩惠,此刻又豈能繼續執迷不悟,反而令整座城池的百姓都拖于戰火之中呢?」
「戰端一旦開啟,成都必將是生靈涂炭矣!」
此話落罷。
劉璋似是才沉吟了好一陣,鄭重說道︰「為今之計,還是降了吧。」
「主公,主公……」
說罷,劉璋便徑直轉身離去,任由黃權接下來在如何呼喊,都已經是無濟于事!
退回府間。
劉璋癱坐于主位上,面目凝視著下方空蕩蕩的一片,毫無一人的身影,此時仿佛整道身影都蒼老了十余歲般。
他此刻不由流露出了一絲絲苦笑、甚至苦嘆,懊悔的情緒……
想當初,州牧府是何等的人才雲集,自己又是多麼的意氣風發。
可隨著大廈將傾,現早已是樹倒猢猻散。
城外。
隨著馬超率部在城下耀武揚威了一上午後。
左將軍劉備此刻亦是當機立斷,命簡庸出使成都前去說服劉璋獻城歸降。
抵足城下。
待守城衛士將其來意迅速稟明了過後,劉璋也是立即接見了簡庸。
「使君,您與我主本就是唇齒相依,此次同室操戈也只是誤會罷了!」
「我主一向仁義愛民,不忍強攻成都城致使城內因此而陷入戰火摧殘之中,故特令庸前來說服使君,何不開城迎接?」
「日後你我兩家依舊和平相處。」
一席說服,劉璋本就已經喪失了抵抗之心,自然沒有做拒絕的回應。
但此刻黃權卻是披頭散發的闖進來,淚流滿面的哀求著。
「主公,不可降啊!」
「主公,主公……」
只不過,這一切都只是無用功罷了。
劉璋心意已決,已無抵抗之心,便對一旁的黃權置之不理,與使者簡庸同行並手捧印綏往城門處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