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九章 喜 宴

第一百三十九章

喜  宴

驢車出了雲樓村,走了很長一段路後來到一個岔路口。

古丹鳳回古樓要往南走,送親的車隊要去離著縣城不遠的劉家屯,方向是往東走,于是雲吉釋和古丹鳳就此依依惜別。

秋高氣爽,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驢車吱呀吱呀地下了山,路過一個個村莊,有些村里的孩子看到有拉著新郎官兒和新娘子的車路過,便歡呼雀躍著,跟著車跑一會兒,這時候劉慶賢就會掏出幾顆花生、糖果,高興地撒給孩子們,這一路上也換來許多的歡笑聲。

臨近晌午時分,送親的車隊到了劉家屯。

劉家屯和縣城緊挨著。過去縣城有城牆的時候,出了西城牆的門,再往西走出一里地就是劉家屯。現如今西側的城牆已經徹底拆掉,一條大路從縣城出來後便直奔劉家屯,而且這條大路從屯子中間橫穿而過。平時大小車輛,牛馬驢車來來往往,行人也是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所以劉家屯的人們去縣城更加方便。因為交通方便,離著縣城中學又非常近,所以劉家屯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相對要好一些,在縣城里讀書的孩子也多一些,整個村子的人文化水平比其他村子高很多。

雲吉讓幾個人作為雲吉梅娘家的代表,剛剛進村就受到劉家熱烈的歡迎,他們在劉慶賢家人的陪同下進屋,然後認識劉家的親朋好友,並受到劉家的盛情接待。

雲吉梅對婆婆家的安排非常滿意,對劉慶賢這個新郎官兒更是沒得說,她心里一直在想,還是大哥有眼光,自己這是嫁對了人家。

雲吉梅的婚禮按照村子里的風俗習慣,像從前村里舉辦過的所有婚禮儀式一樣,千篇一律,完全程式化。先拜天地,再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婚禮按部就班地舉行,司儀引導著兩個新人進行繁瑣的結婚儀式。兩位新人拜過天地後,新娘被送入洞房。陸陸續續前來賀喜的人們在新郎及劉家人的陪同下便進入了主題——喝喜酒!大家開始相互敬酒,斛光交錯、舉杯暢飲。

劉家屯辦喜宴吃的是流水席。

流水席就是辦喜事的人家把宴席擺在自家院子里,院門口支上兩個大鍋,請的是鄉里的大師傅來掌勺,煎炒烹炸、炖蒸熗煮,喜宴頭兩天廚師們就開始忙活上了。

開席當天,客人是吃完一波再來一波。每桌坐八個人或十個人。流水席每桌要上二十四道菜。菜品有八冷十六熱,雞鴨魚肉、點心水果、堅果羹湯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菜是四葷四素,押桌菜四道,其他的菜品四大盤,是三個一組,裝在一個盤子里端上來。一道菜吃完,另一道菜接著上,上菜如行雲流水,故此得名。

參加流水席的喜宴,如果菜上來的時候,坐席的人一定不能不好意思吃,有些靦腆的人等全部的菜都上完了,可能還沒吃上一口兩口。不過這時候也別急,坐下來等著,接著吃。還會有新的客人來,還會有新菜接著上。

流水席,一般根據主人家的條件決定檔次,條件好一些的家庭辦婚事花的錢要多一些,雞鴨魚肉也充足。條件不好的家庭辦婚宴,有的菜品就要說道、說道了,比如一盤扣肉,從上面看呢,只是鋪了薄薄的一層肉片,其實下面呢,裝的滿滿的就都是切好的蘿卜了,不過看起來也是一大盤扣肉,肉片下面的蘿卜是用來撐面子的。

關于流水席的來歷,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相傳北京城密雲城區西部,有一坐雲蒙山,古稱雲夢山。

雲蒙山主峰海拔一千四百一十四米,是一座具有山岳風光的北京郊外風景名勝區,素有北方「小黃山」的美稱。

雲蒙山東側泰寧山下,有一處寺院。從前叫靜覺寺,寺廟是為了紀念五代時的宰相馮道而修建的。後來,清朝在山前建了泰陵。有一次,乾隆皇帝來此謁陵,御口欽題,把靜覺寺賜名泰寧寺。

泰寧寺周邊風景秀麗,寺院當年修建的十分氣派,來此燒香朝拜、許願還願的人很多,漸漸地寺院名氣大增,善男信女來自全國各地,常年絡繹不絕。

每年三月三這一天,泰寧寺都要舉辦廟會,每次都是盛況空前。廟會當日,山上山下,林蔭路上人來人往,喧鬧異常。泰寧寺的住持和長老們為了廣受佛法、普度眾生,顯示佛門慈悲的寬廣胸懷,于是決定,凡是在廟會這一天前來進香的人,不論男女老幼,廟里均舍給一頓齋飯。

剛剛開始的時候,舍齋活動是在寺院的院子里進行,前來進香的男女老幼聚在一起,人山人海,亂亂哄哄。僧人們忙的也是焦頭爛額、沒有頭緒,而且在那種環境下人多手雜,很不衛生。後來,寺院總結經驗,更改了舍齋的做法。

泰寧寺的僧人們在積翠屏下,沿著山形,借著山泉流水之勢,修了一條石砌的水平渠,一直修到寺院外的空場上。他們在空場上又壘起一排排的石桌,讓前來上香的人們在石桌上吃飯,這樣既干淨又衛生。

廟里用來做齋飯的廚房建在離飯場一里地外的水平渠上端。齋飯做好後,廚子們盛好一飯一菜,放在木質的條盤內,漂在水渠上,條盤順著水勢緩緩漂流,漂到飯場。吃飯的人們按照先後順序各自端飯,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燒香拜佛的人們隨來隨吃,並且感到既方便又新奇。寺院的這一做法一下子轟動到了幾百里外,老百姓听說後,前來燒香拜佛的人就更多了,寺院里的香火更加興旺。

人們吃是吃了,可是不了解這是什麼席面,紛紛請教寺院的住持。住持很風趣地回答︰「借流水上席,就叫流水席吧!」

從此以後,人們就管隨到隨上桌開飯的宴席稱為流水席。民間各地的喜宴也按照這一方式逐漸流傳開來,並且加入了各自不同的習俗,逐漸形成了當地特有的風格和習慣。

劉慶賢家門口大鍋里,一道道菜依然在做,兩個師傅忙活的汗流浹背。村里的親朋好友還有陸陸續續趕來賀喜的。人們有來有往,吃完席的,臉上都掛著滿意的笑容,還沒入席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家常,等著下一輪喜宴的開始。

吉喝著喝著酒,突然看到鄰座的壯漢劉強,于是想起早晨被劉強戲弄的事兒來。吉心想,這下機會來了,看我怎麼好好耍耍這孫子。正當他舉著酒碗要過去的時候,沒想到劉強竟然端著酒碗晃晃蕩蕩地自己走了過來。(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