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四章湯若望求見,戰俘戴罪立功

可麻煩又來了,身為和大明交戰過的敵人,他們如果被朱慈烺釋放,一定會引起朝野輿論的抨擊。

所以朱慈烺只能給他們個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

恰巧這時一直留在京城,見證了京城幾次易手,親身經歷了中華百年難得一遇戰亂的西洋人傳教士湯若望來到紫禁城要求面見朱慈烺。

湯若望雖然在順治、康熙年間大放異彩,登上中國的史冊,但在此之前,早在萬歷年間就來到中國的他並非什麼都沒做。

這些年他協助徐光啟完成了一部曠世巨著《崇禎歷書》,又在京師建造天主教堂,信徒數量龐大,幫助朝廷鍛造火炮,進入欽天監為官,在崇禎年間就已經很有影響力了。

所以湯若望很順利的就見到了當今天子朱慈烺,而且因為學識出眾、年逾五旬的原因,還被朱慈烺賜座。

「陛下,我听聞在遙遠的南方,有一個名為安南,或者叫做交趾的地方,哪里的人因為抵抗大明天兵,都被俘虜掉,送到遼東、西域移民。」

「而其中又有幾百人是西洋人,也是天主教徒,是臣的教友,所以臣希望陛下能不要把他們發配到遙遠的邊疆,他們的家鄉都在海邊,如果到天朝的邊疆生活,我想他們早晚有一天會死在哪里的。」

雖然在華生活了很多年,但湯若望還是沒學會士大夫們說話拐彎抹角,滔滔不絕說廢話的本事,一上來就對朱慈烺提出要求。

老實說他這麼說話對朱慈烺有些不尊敬,畢竟他是天朝億萬子民的皇帝,而不是西洋小國,連權力都要受制于貴族、教會、商人的國王。

「湯若望,看來你對此事了解的不是很多啊。」

「明軍此次在交趾俘虜的西洋人,不僅有西班牙人,還有尼德蘭人,他們可未必是你同宗的教友哦。」朱慈烺滿臉不懷好意地笑道。

尼德蘭就是荷蘭,準確地說荷蘭是尼德蘭王國下的一個省份。

尼德蘭是一個商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在彼時的西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在這個時代,比之後世稱霸世界的不列顛王國要強上不少。

巧的是,這個國家和海峽對岸的英格蘭有些相像,也有許多信仰新教的人。

或許這也是這個國家非常重視商業而輕視農業的緣故吧。

听到朱慈烺的話,湯若望不由得心神震驚,他從未見過對西洋如此了解的君主。

一是因為以前的大明君主並不關心西洋人的狀況,而且從各種渠道得到的信息表示,西洋人似乎土地並不遼闊,人口也不多,還分裂成了許多的國家。

只不過在軍事科技,比如火炮方面比大明強了點而已,其他地方,說句和大明半斤八兩都算抬舉他們。

這並不是虛言,彼時的西洋才走上殖民世界的開始,在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要經過和土著人幾百年的戰爭才能徹底佔領整個拉美。

而且西洋國家的殖民,一直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才結束。

二戰中的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發動侵略戰爭,事實上就是墨索里尼等人想要得到殖民地的一場殖民戰爭,和英國人的布爾人戰爭、阿富汗戰爭差不多。

「是,陛下見識廣播,臣遠不如陛下。」湯若望十分謙卑地說。

「可他們終究是上帝的子民,我身為傳教士,有義務幫助他們。」湯若望固執己見。

雖然天主教和新教不是一派,但終究打的是耶穌基督的旗號,說他們是一家人也不為過,當然,這是面對外人的時候。

如果關起門來說話,而且羅馬教宗重掌大權的話,毫無疑問,這些西洋國家一定會把狗腦子打出來的。

可還不等張培綸說他們有罪,不能免于懲罰,最多給個機會戴罪立功時,湯若望就仿佛朱慈烺肚子里的蛔蟲一樣對朱慈烺提議起來。

「陛下,臣可以帶領他們做工匠,為我天朝打造西洋武器,還有工坊,讓他們將功贖罪,陛下看怎麼樣?」

將功贖罪,這是一個在東西方都很常見的行為,湯若望自然對此很熟悉,首先想到用這個辦法解救自己的教友。

「你們可以做什麼?」朱慈烺沒有急著答復湯若望。

讓湯若望和那幫子戰俘為自己打造西洋武器,朱慈烺自然樂于見到,何況他也想知道幾十年過去了,西洋的軍事科技又發展到那一步了。

湯若望大約是二十幾年前的萬歷年間來到大明的,這之後就沒回去過,雖然他學識非常豐富,堪稱一個西方的實用派學者,但畢竟他很多年沒回到西洋了,對于西洋現在的情況並不了解。

「佛郎機大炮、紅衣大炮、蓋倫帆船、板甲,我們都可以為陛下打造。」湯若望如數家珍地將自己會建造的武器告訴朱慈烺。

「佛郎機、紅衣大炮,大明的工匠早就會打造了,而且明軍早就大量使用這種火炮了,不需要你來建造。」

「蓋倫帆船,朕知道是西洋一種擅長遠洋航行的船只,但太小了,而且大明能建造更大的船只,想要造出類似蓋倫帆船的遠洋船只,只要吩咐工部抓緊時間改進就行。」

「至于板甲,華而不實,造價昂貴,防御力比之布面甲強不了多少,沒什麼用。」

朱慈烺把湯若望說出來的東西貶斥的一文不值,當然他有這個底氣。

在西洋技術傳入大明後,明廷很快就仿制了出來。

至于蓋倫帆船和板甲這些東西,對于明軍而言確實雞肋。

明國是一個大陸國家,絕大多數領土都不臨近大海,所以一點都不重視海軍,就算湯若望現在變出來一百艘蓋倫帆船,明軍也不會去使用。

至于板甲,這種東西在西洋是妥妥的奢侈品,全身板甲一般只有精銳士兵,或者貴族才穿的起,至于大多數士兵,則只能穿半身板甲。這種鎧甲面對刀槍弓弩時防御力確實很好,堪稱刀槍不入,可現在是一個冷熱兵器並存的時代,火銃能輕易敲開這種鐵皮罐頭,既然如此,明軍還干嘛搞這種鎧甲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