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濟爾哈朗這一部清軍就放下兵器,向明軍投降了,起初朱慈烺嚇了一大跳,他不敢相信濟爾哈朗竟然會放棄武力斗爭,而向自己投降。
不過仔細思索一下,朱慈烺就明白為什麼了。
因為如今濟爾哈朗的部下已經沒有再追隨他作戰的理由了。
以前他們是清軍士兵,接受濟爾哈朗的指揮理所當然,可現在呢, 清已經覆滅,大明又重新統治了關外遼東。
他們還憑什麼為了濟爾哈朗,為了所謂的愛新覺羅家而豁出命作戰呢?
圖什麼呢,圖跟著濟爾哈朗能送死,還是圖濟爾哈朗是真命天子,又或者說濟爾哈朗能帶他們建立一個完美的家園。
很顯然,這些都不可能,任意一點濟爾哈朗都做不到。
單單是清軍內部各民族的矛盾,濟爾哈朗就沒辦法解決。
以前在 清的旗幟下,一起入關劫掠發財,大家還可以放下矛盾,彼此之間相安無事,可如今大明在朱慈烺的領導下中興了,準確說是明軍的戰斗力又強大了些。
他們已經沒有入關劫掠的可能了,既然如此,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當然會重現浮現。
之前在草原上行軍時,就經常有蒙古兵開小差逃跑,或者整建制地要求月兌離軍隊。
因為他們不想在濟爾哈朗的率領下,在蒙古草原上和惡劣的極端天氣作斗爭,一便又要忍受蒙古同胞們的襲擊。
在清點完畢濟爾哈朗的軍隊後,朱慈烺發現這只軍隊中絕大多數都是蒙古人和漢人,其中蒙古人有一萬出頭,漢人有將近兩萬。
朱慈烺將這些蒙古人編入驍騎衛,進一步增強了驍騎衛的兵力現在驍騎衛人數多達三四萬人。
可以預見,用不了多久,朱慈烺就會搞軍事改革,將驍騎衛這幾萬人重新整編。
至于那些漢人,朱慈烺一邊覺得他們又罪,一邊又覺得他們就這麼死掉太可惜了。
于是朱慈烺將這近兩萬漢八旗、綠營兵設置成了四個衛所,分別是在明、朝邊境上的長白衛,後世名為庫頁島上的薩哈林衛,黑龍江以北的雅克薩衛,松女敕平原上的遼中衛。
這四個衛所雖然人數不多,但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在東北亞這片苦寒的地區,可以說是一股很強大的戰力,足以保證大明疆域的安全了。
至于剩下的那一萬多 人,朱慈烺則將他們全部發配到遼東平原上的皇莊里當農奴了。
這些皇莊其實就是以前 清貴族佔有土地,並且建立的莊園。
至此,滿洲就算徹底被朱慈烺平定了,一應貴族全部下獄,不日就會押送到京師,至于滿洲軍民,也各有安置。
其中軍隊及其家人,全都發配到皇莊上做農奴,而一些被裹挾進入 清的生女真、野人女真,以及其他沒有什麼罪惡的女真部落,則被朱慈烺發配到了黑龍江附近的東北亞地區。
這里雖然冬季非常寒冷,但還不至于凍死人,以明代的科技水平足以讓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業。
即使這里土地貧瘠,但好在這些女真人也不多,全部加在一起也就不到十萬人,黑龍江以北廣闊的土地足夠他們使用了。
更不要說,除此之外,朱慈烺還給各部落的頭人賞賜了官職,按照部落的實力,從指揮使一直到世襲百戶。
而且吸取了之前女真人作亂的教訓,朱慈烺還特地給他們頒發了和大明貿易的許可證,以此加強他們和大明的經濟聯系。
做到這一點,朱慈烺可以說幾乎是把這些女真人當做後世俄羅斯的哥薩克來用了,讓他們為自己在荒涼的地帶開疆拓土,又承認他們的權力。
接下來內地多出來的漢人就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這里。
以朱慈烺後世的眼光來看,這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開發得當,就算按照大明現在的科技水平來看,也足以容納數千萬人口了。
在處理完東北亞的以女真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和漢民之間的關系後,朱慈烺又十分大方地下詔針對關外無論滿漢民族,舉辦一場恩科考試,無論名詞,只要考中三甲以上者,只要在京師學習一年,期滿,立馬就可以授予官職。
不過相應的,他們初次做官,朝廷只會讓他們來遼東做官。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恩科的含金量不夠高,更是因為朱慈烺舉辦這場恩科的用意就在于為遼東以及更北方的土地培養官吏。
經歷了 洲人幾十年的統治後,遼東殘破不堪,地方官府不成體系,所以朱慈烺必須要重新培養官吏。
而讓誰來這苦寒之地當官呢?朱慈烺覺得之前在 人欺壓下的遼東漢人再合適不過了。
他們對這片土地有感情,又天然地和 洲人不在一個陣線上,可以說生來就是為朱慈烺統治遼東以及北方土地,還有土地上人民的工具。
在將遼東以及北方土地的未來規劃好後,在沈陽行宮中燒著暖炕的朱慈烺見到了來恭賀大明鼎鼎天下,打敗 清的朝鮮使團。
「臣,朝鮮宰相李正光,叩拜大明皇帝,恭賀大皇帝消滅 清,一統北方萬里江山,吾皇萬歲,萬萬歲。」
只見一個頭發、胡須花白的小老頭穿著類似大明官服的朝鮮官服,跪在地上對朱慈烺說。
他是朝鮮國王李倧派來祝賀朱慈烺的使臣,李倧一得知朱慈烺打下沈陽的消息後,便立刻將他派來。
而他也不敢怠慢,馬不停蹄地帶著使團成員翻山過河來到沈陽,終于在朱慈烺處理完遼東以及北方事務後見到了朱慈烺。
「哈哈,平身。」看到異國的臣民跪伏在自己的面前,比對待他們的君主還要尊敬自己,朱慈烺發出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在朝鮮,兩班貴族才是當之無愧的國王,而李倧這一家人,不過是推到台前的傀儡而已,一旦國內有什麼矛盾,或者天朝上國的怒火降臨,兩班貴族就會將他推出來。
所以李正光這些朝鮮兩班貴族敢對朝鮮國王不尊敬,因為他們心底里從沒把李倧這一家人當做自己的君主,相反,朱慈烺這位天朝上國的皇帝在他們看來更有資格做自己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