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玉硯道︰「公主不如考慮再找一下小腿的親爹?要是像連公子那樣人不錯的話,親的總比後的強啊。要是找到小腿親爹了,奴婢準沒話說。」

沈嫻也不確定,蘇折到底喜不喜歡小腿。像他那樣做事的人,一般是不喜歡孩子的。

可是沈嫻也記得,蘇折在小院里指導讀書的小孩時候的光景,雖沒有過分親近,卻一三七也協調。

沈嫻想,小腿性子這麼安靜,應該和蘇折比較合得來。

沈嫻道︰「小腿親爹到現在也沒來認領兒子,要麼就是不知道有兒子,只當一夜風流,這種人渣不要也罷。要麼知道有這麼個兒子卻不敢相認,那就是個慫包了,拿來干啥?」

玉硯竟無言以對。

說了這麼多,沈嫻不強求玉硯能夠理解她,只不希望蘇折被自己身邊親近的人曲解。

沈嫻問︰「對了,連青舟呢?回來以後沒有機會去見他,不知道他過得可好?」

玉硯道︰「早前收到消息說,連公子早就不在京城了。他離京了。」

「離京了?有沒有說去哪兒?」

「沒有,準是去別處做生意了。」玉硯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連公子是個好人,要是當初知道小腿要被宮里人接走,想來他無論如何也會伸出援手的。只是……公主,二娘她……」

話說到這里,被沈嫻打住,道︰「今日白天才怎麼說的,事情過了之後,不得再論長論短。當時沒說清楚明白的話,往後就爛肚子里吧。」

有什麼話就當面說,過了時候沈嫻也不想再听。

玉硯便把話憋回去了,以後都沒再說。

第二日起床,沈嫻又漱了好幾次口。

池春苑里一切恢復了正常。

上午,秦如涼又來,並且又送了一盅雞湯來。

他跨進門口的時候,沈嫻正坐在屋里,抖著腿,見他就罵︰「賤人,你還敢來?」

秦如涼見她這炸毛的樣子,不由得心情奇好,笑了起來,道︰「我又沒做虧心事,我為什麼不敢來?」

房里玉硯和崔氏在沈嫻面前排開,這回秦如涼要是再動手動嘴的,肯定不會再得逞了。

與沈嫻斗嘴拉家常,不知算不算是逆境中的苦中作樂。

秦如涼看了看沈嫻,又指了指自己的眼角,道︰「昨晚睡得不好吧?眼下都有黑眼圈了。」

不說還好,一說沈嫻就來氣。

秦如涼又笑道︰「我昨晚卻是睡得正好。」

沈嫻眯著眼道︰「新近你好像尤為喜歡笑哦,被雞湯糊了腦子吧。」

「好多年我都沒開懷笑過,怎麼,就只準你笑,不準我笑?」他把雞湯遞給玉硯,道,「拿去倒了。」

玉硯看了看崔氏,崔氏對她淡淡點頭,她才捧著湯盅走出去,把雞湯倒在花壇里。

玉硯出門去了,還有崔氏在,秦如涼再想發畜也難,況且今個沈嫻還全副戒備。

沈嫻瞅了一眼玉硯手里被炖得油油亮的濃稠湯汁,冷笑道︰「這雞死得可真冤,一天一只雞,你不嫌浪費,我花壇里的花草還可憐呢。」

秦如涼道︰「那我明天改用鴿子炖?」

沈嫻白了白他,睨了一眼他的雙手,問︰「你的爪子好了?」

秦如涼亦看了看自己這雙手,道︰「沒好。」

「你誆誰呢,昨日分明很有力氣。」

秦如涼道︰「昨日是情致濃厚,所以有點超常發揮。」

沈嫻又是一腳踢過去,他及時往邊上躲了躲。秦如涼道︰「好好說話就說話,你動手動腳的干什麼。」

沈嫻道︰「他從什麼時候開始給你治的?你竟瞞到現在。」

她不難知道,除了蘇折,沒有第二個人能幫他治好他的雙手。

「早前針灸了幾回。只恢復了三五成,要想完全恢復,還得養一陣子。」

「光是針灸就能弄好你?」

沈嫻看她一眼,道︰「怎會光是針灸,早前在你不知道的時候,便用薄刃開了幾回口子,只不過傷口細,不易察覺罷了。後續的還得繼續針灸才能恢復,只不過回京以後,一直沒有機會。」

他的傷是蘇折負責治的,當然也只有蘇折才知道怎麼給他針灸。

從秦如涼回京以來表現的種種,沈嫻居然沒發現蛛絲馬跡,若不是昨日感覺到他手上的力道,還真以為他的雙手繼續廢著。

沈嫻道︰「你可真能演。」她身邊的這些人,個個都是戲精上身麼!

「還好。」

「還好你妹!」要不是崔氏和玉硯攔著,只怕沈嫻又要跳起來把秦如涼追著打。

秦如涼不跟她開玩笑了,正了正神色,道︰「這湯送來三五日後,你就該病倒在床上了。」

「然後呢,你打算怎麼做?」沈嫻捺下性子,沒好氣問。

「我打算讓你病下去,如此也是一個金蟬月兌殼的法子。」

沈嫻沉吟一陣,道︰「你是要我病死月兌身麼?我這回來是為了救小腿的,現在小腿還在宮里,我卻要病死完事兒,我一死,小腿還能活幾日?

這些都先不說,人參和藜蘆都是皇帝給的,我是不是中了這毒,太醫會驗不出來?你覺得皇帝會留給我一線生機嗎,他恨不得我死得透透的,即便我還剩最後一口氣,他也會迫不及待地給我補上一刀。如此,我有幾成幾率在他眼皮子幾下死里逃生?」

秦如涼知道,要想瞞天過海,確實難上加難。

他坦然道︰「那便只好等三五日以後,我進宮請罪了。」

「請那抗旨不尊之罪?」沈嫻道,「抗旨是大逆不道,你這一去,何嘗不是棄身家性命于不顧。」

不僅他不會再有一天安寧日子,或許整個將軍府都會跟著受牽連。

過往的功名利祿轉眼皆煙消雲散,而他還會成為戴罪之身。

沈嫻不想讓秦如涼為了她付出這樣的代價。

秦如涼淡泊道︰「用人的時候,需得有人為他沖鋒陷陣在前;等到派不上用場的時候,便是棄之如履、不得善終的時候。所謂過河拆橋,古來如此。」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